再讀《傲慢與偏見》,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亙古不變

2020-12-12 Sundy職場成長記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in want of a wife.」

大學時期讀《傲慢與偏見》,喜歡作者對於人物入木三分的描寫,對於不同婚姻愛情觀的表達,更是開啟了我對於愛情的美好期待,感恩與尊重是愛情的良好基礎。

簡奧斯汀認為,只看重金錢的婚姻是荒謬的,而完全不看重金錢的婚姻又是愚蠢的。愛情是婚姻的基礎,而良好的經濟基礎是婚姻的保障。

再讀經典,不僅有感於作者理性的婚姻和愛情觀在今天依然讓人心悅誠服,而且小說中的媽媽也讓人倍感親切。

小說對於Mrs Bennet的描寫: The business of her life was to get her daughter married, its solace was visiting and news. 這位母親畢生的事業就是把她的女兒們嫁出去。她像極了我們身邊為女兒的婚事操碎了心的媽媽們。

父母之愛女,則為之計深遠,18世紀的英國女人只有結婚一條出路。

在18世紀的英國鄉村,女性沒有財產繼承權,工作機會又特別少,無法繼承父母的財產,又沒有收入來源,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給自己的成年女兒們謀得一份好的婚事,成了那時的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唯一工作。

在《觸龍說趙太后》中,觸龍為了勸說太后把長安君送到齊國做人質,說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太后把長安君的地位提的很高,封地很多,卻沒能讓他有功於國,因而很難在趙國立身,長安君送到齊國做人質,等到太后百年以後長安君也可靠自己立於趙國。父母真正愛孩子,應該多為他的長遠考慮,於是趙太后同意把長安君送到齊國做人質。

而Mrs Bennet為她的女兒們謀得一份家產豐富的婚事,何嘗不是為她的女兒們的將來長遠謀劃。

既然結婚是唯一出路,那麼在既定規則下面找出最優方案,為自己的女兒們爭取最好的丈夫們,Mrs Bennet不僅看經濟收入還從人品方面綜合考量。

Darcy第一次出現在鄉村舞會上的時候,表現的傲慢無禮,即便是每年收入10000英鎊,在Mrs Bennet的眼裡也不是良配。

像Mr Bingley 這樣溫和有禮,家產豐厚的單身男士才是優選。舞會以後送Mary到Mr Bingley家裡去玩,抓住機會加深了解,聯絡感情,Mrs Bennet為了自己的女兒們也真是費盡心思。

在這唯一的出路裡,千方百計為自己的女兒們謀得一份長久的安身之所,這就是父母之愛。

再讀《傲慢與偏見》,重新審視當代父母無所不在的催婚大計。

在《傲慢與偏見》中因為結婚是女性的唯一出路,所以成年女性被安排各種舞會相親,這也是18世紀的父母催婚之計。

21世紀的今天,結婚生子早已經不是當代女性的唯一出路,甚至只是現代女性的人生選項之一。不結婚生子,當代女性依然能夠養活自己,以前的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已經不完全適用於現代女性。

而且結婚生子可能連最基本的衣食無憂都無法保障,更不要奢望通過結婚一勞永逸幸福美滿。所以當代年輕人們對於父母的催婚很是反感,部分原因是對於父母一代把這種陳舊的婚姻觀念強加於身的不滿

婚姻在兩代人眼裡完全是不一樣的重量和優先級,子女對於父母催婚的反抗也是對父母控制自己人生選擇的反抗。

不過如果我們能夠好好的審視婚姻對於幸福的意義,那麼對於父母的催婚也許能接納不少。因為一個婚姻家庭美滿的人遠比一個孤獨的天才要來得幸福快樂。

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說:「如果什麼地方有個女人關心我回家吃飯,我情願放棄我所有的天才及我所有的書籍。」

不管多麼才華橫溢,家庭美滿帶來的幸福感也是不可替代的。我們在追求幸福的同時,卻排斥父母的催婚,把家庭美滿這個重要選項排除在外,又怎麼能獲得完整的幸福呢?

正如電影《無問西東》中沈光耀的母親對他說的:「你所追逐的功名利祿,你祖上全部都擁有過,我只希望你體會人生的樂趣,希望你結婚生子,不是給我增添子孫,是想你知道為人父母的樂趣。」

父母當然知道婚姻不是保障幸福的制勝法寶,可是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告訴孩子,不放棄人生大事這種幸福的可能性,這又何嘗不是父母愛子女深遠之處。

想要擁有《傲慢與偏見》式的理想婚姻,多聽一聽父母的擇偶建議吧。

《傲慢與偏見》中有一個場景,當Mr Darcy和Mr Bingley一起到家中到訪時,彼時的Mrs Bennet還不知道他跟Elizabeth已經訂婚,表現的尖酸又可愛,「哎呀,那個Darcy怎麼又來了,也沒有話跟他說真是尷尬啊?」 「Elizabeth, 又要委屈你跟他一起去散步了『。

Mrs Bennet 之所以對Darcy態度不好,主要原因是對於Darcy之前在舞會上表現的傲慢態度極為不滿。即便他是年入10000英鎊,有著自己私人莊園的大戶人家,也還是保持她一貫的選女婿標準,資產,人品和相貌,綜合考量,缺一不可。

今天父母給孩子的擇偶建議:在人品過關的前提下,儘量選擇經濟條件好一點的,最好有房子。因而中國的部分城市房價一度被戲謔是被丈母娘炒起來的,被稱為丈母娘經濟。

如果女孩子在結婚時要求有房多半會被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批評,覺得女孩子太過虛榮,認為真愛是不需要房子車子這些身外之物的,這樣想的人不一定有多壞,但是大概都沒有真正過過日子吧

經營一個家庭的困難遠不只房子車子這麼簡單,而房子和車子只是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而已。

而且一個人有錢,本身也是一項非常優秀的品質。除去富二代官二代這種幸運兒不談,普通人自我奮鬥到一定經濟基礎必然是勤奮上進,吃苦耐勞,聰明伶俐,外加情商過硬的。

反之,到了而立之年事業一事無成,存款不多甚至月光的人對自己,對別人都是不負責任的。他跟那些優秀的品質如踏實,認真,努力上進肯定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然而這些優秀的品質是比「毫不費力的愛「和「廉價的對你好」更重要也更可靠

另外,父母也會跟孩子說,擇偶時多看一看對方的家庭,精神和物質上的門當戶對,三觀一致很重要。

在雙方經濟基礎差距特別大的情況下,不管是灰姑娘還是鳳凰男,最終的結果都很難美滿。巨大經濟差距帶來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不同很容易造成矛盾。最重要的還是精神上的門當戶更重要,找一個三觀一致的人會減少很多麻煩,相處起來也沒那麼累。

如果在人生大事和其他重大選擇上,能夠多聽一聽父母的建議,也能少走不少彎路。

再讀《傲慢與偏見》更加了解父母愛子女的良苦用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亙古不變。

相關焦點

  • 《知否》: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如何才為「計深遠」?
    《知否》中「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臺詞可以說是貫穿全劇,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有3次。第一次出自衛小娘口中,她為了讓明蘭去老太太屋裡生活,和明蘭說了這一句話。其實「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出自《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意思是說:父母若愛護自己的子女,就應該為他們做長遠的考慮。我願意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就像《知否》這部劇中,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正派還是反派,只要是為人父母的,基本都在為自己的孩子做籌劃。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在聽了幾位朋友的故事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為未來做長遠的打算。 我從來不會因為他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就對他有任何偏見,我只是覺得遺憾:因為父母的淺薄,他再也沒有了對自己人生的選擇權和掌控權。
  • 《海洋天堂》:父母之愛予,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之愛予,則為之計深遠!《海洋天堂》這部電影,想必很多人都看過,通過觀看這個電影,我們能夠深深地體會到父母愛的偉大。他們是平凡的、普通的,可是他們給予子女的愛卻是神聖的、不沾染一絲雜質的。他們就這樣為我們無私的、默默的付出,從來不會要求回報。電影裡邊父親的形象觸碰到了我們的心靈深處最柔軟的地方,並為他感到心痛,甚至真的想要成為一個全能醫生為他們父子治病。讓父親免受病痛的折磨;讓兒子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表達感情;讓他們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幸福簡單的生活在一起。
  • 何為真正的「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
    前段時間的熱劇《知否》,經常出現這麼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出自《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意思是父母如果真的愛自己的子女,應該為他們考慮深遠。現如今,大多家庭只有一兩個子女,在教育上更是捨得為子女付出。可是,真正的「為之計深遠」,應該是怎樣呢?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父母之愛子,如何為之計深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因為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反覆出現而被帶火,這句話原本出自《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意思是父母愛孩子,總會為孩子深謀遠慮做長遠打算,總想給孩子謀一個好前程。縱觀全劇,豪門恩怨宅鬥宮鬥,皆緣於這句話。
  • 《知否》給所有父母提了個醒:「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
    在《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有一句話,讀來讓人頗為受益:「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說的是:天下之大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那種愛,父母習慣為孩子做長遠打算,想給孩子謀一個好的前程。我本人是已婚生子,現在孩子不過一歲半,即便他很小,我也時常跟先生談論「怎麼樣能教好他,讓他有一個好的前程」。父母之愛子,從有了孩子那一刻開始就為其謀劃了。
  • 《知否》中八對「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實際表現
    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主演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19年上半年大火,在疫情期間三刷電視劇,再次回味,小編覺得本劇編劇最想展現的一個道理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則為之計深遠」這句古文在本劇中不止出現過一次。
  • 大衣哥兒子啃老,女兒不學無術:父母之愛子,則需為之計深遠
    即使父母再有錢,也經不起兒女這樣的花銷。當父母年邁沒有賺錢能力後,兒女又不懂得經營財富,早晚會把家產敗光。作為一個男人,朱之文既是成功的也是失敗的。他利用自己在音樂上的天賦擺脫了貧困的命運,帶著全家人過上了好日子,讓妻兒有了一個安穩幸福的生活,是一個成功的男人。作為父親,他教育兒女失敗,讓兒子啃老,女兒不學無術,也是一個失敗的男人。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在知否中體現了怎樣的道理?
    ,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說的是:天下之大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那種愛,父母習慣為孩子做長遠打算,想給孩子謀一個好的前程。相信看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電視劇的人都知道,這部劇多次提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它出自《戰國策》中的名篇《觸龍說趙太后》。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到底是什麼意思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相信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這句話的意義是什麼呢?「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意思天下之大愛就是父母愛孩子的那種愛,父母是怎麼愛孩子的呢,他們為孩子的長遠考慮,把孩子的未來都考慮好了。
  • 《知否》中,誰更懂得「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小編一直很喜歡裡面出現了好幾次的一句話,叫做「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今天小編就和小夥伴們嘮嘮劇中的各位母親,究竟誰真正做到了這句話。第一位自然就是盛家老太太,她是勇毅候千金,身份高貴,但為何會嫁給盛宏的父親,不得而知。在電視劇裡,她是沒有自己的親生孩子的,只有盛宏一人。雖不是親生,盛宏卻是對她非常恭敬。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疫情之下,我們應該為孩子深思
    還沒有開學的學校,也都在為開學積極準備著。如火如荼的網課依然在進行著,網課的初衷都是好的,希望孩子們在網上學習知識,不能因為疫情的爆發耽誤學業。但是網課也有很多缺點,比如說,沒有教師的監督,孩子們能否主動的去學習?學習的時候是否認真學習?效率是否有保證……雖然沒有教師的監督,但家長,充當了監督者的角色。
  • 適當摒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觀念,家長應做到四捨得
    為了孩子長大能夠獨立,有主見,父母要適當摒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舊觀念,建議參考以下四捨得:1、捨得讓孩子吃苦當做父母的,恨不得把全部的愛都給到孩子時,他們卻忘了告訴自己的有的孩子並不是天生就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尤其當父母自己過得不好,也要讓孩子過得好的時候,這種的寵愛,只會讓孩子迷失方向,不懂感恩,沒辦法看清現實;父母有時候,應該讓孩子知道一些事情,讓孩子自己學會自己主動完成一些事情。
  • 《傲慢與偏見》:帶有偏見的伊莉莎白是如何愛上傲慢的達西的
    《傲慢與偏見》以愛情和婚姻為主線,主要描述了兩位女孩與富家公子在門第和財富相差懸殊之下的愛情和婚姻故事。在作品中著墨較多的兩段婚姻故事:一段是伊莉莎白與達西,一段是簡與賓利。這兩段婚姻在作者看來都是建立在雙方愛情的基礎上,獲得美滿的婚姻。
  • 《知否》名句「父母愛子則為計深遠」,這幾位家長詮釋到了極處
    「父母愛子則為計深遠」,這句話是不是特別耳熟?在我們追某部劇的時候,劇中的人物反反覆覆提到這句話。很多人都能想起來,這句話是《知否》的名句,《知否》裡的角色多次提到這句話。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是父母的心頭肉,讓子女過得幸福快樂,是很多父母一生中最大的心願。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知否的婆婆們之平寧郡主
    這平寧郡主啊,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寫,原因有二,一是原著和電視的衝突,其他人物電視劇中即便與原著有所不同,但總算是一脈相承,只有這個人物的設定,有一定的衝突,原著中寫她是襄陽侯之女,當年襄陽侯護駕有功,但失了一條腿,這才把她封了正三品的郡主,自小養在宮中,老公是齊國公次子,任職鹽運使,自古鹽道就是肥差,要差,書中寫道,非聖上嫡系和看中之人不能為之。
  • 放下偏見去愛你——觀《傲慢與偏見》有感
    《傲慢與偏見》原著作者是簡·奧斯丁,簡出生於英國斯蒂文頓小鎮一個牧師家庭。在她的筆下,最多見的就是鄉村。就像她曾自嘲的那樣,所能寫的也只是「寫鄉野的幾戶人家」,「在一小塊象牙上……用一支細細的畫筆輕描慢繪。」也正是因為如此,文學的流派瞬息萬變,讀者的喜好都變幻了好幾輪,而《傲慢與偏見》仍屹立不倒。文學著作之成就已如日月般高懸,改編而成的電影自然不能落了下乘。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生二胎不能感情用事
    孩子不是生下來,給他飯吃,給他衣穿就可以了,還得給他良好的成長環境、教育資源,為他未來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電視劇《知否》裡有一句臺詞出現頻率非常高——「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人父母,不外如是。當然,如果實力允許,二胎三胎都不是問題。
  • 臺灣防疫措施的傲慢與偏見
    但在慶幸阻疫有成之外也不能忽略一些不符專業與人道的操作;例如,口罩排隊風波仍未止息,蘇貞昌竟自誇實名制是「全世界唯一最成功」;武漢臺胞仍亟待接運返臺,民進黨當局卻為陸配及其子女之認定爭議多時,延宕了臺胞歸期。首批武漢臺胞自三日返臺後,後續接運事宜迄今已逾十日。
  • 《傲慢與偏見》:我為你放下傲慢,你為我放下偏見!
    我為你放下傲慢,你為我放下偏見!這本書非常適合大學生讀今天小叔說書要跟大家分享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我喜歡這本書的愛情觀,這本書看得非常得勁兒,故事看完很有觸動,尤其是在現實社會中,傲慢與偏見隨處可見,說實話有點像是放大鏡,照著我們生活細微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