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說的是:天下之大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那種愛,父母習慣為孩子做長遠打算,想給孩子謀一個好的前程。
相信看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電視劇的人都知道,這部劇多次提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它出自《戰國策》中的名篇《觸龍說趙太后》。
《觸龍說趙太后》主要講述了戰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攻趙,並迅速佔領趙國三座城市。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援。齊國一定要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作為人質才肯出兵。
但趙太后非常溺愛長安君,執意不肯,致使國家危機日深。就趙太后在嚴拒諫的危急形勢下,觸龍因勢利導,以柔克剛,用「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說服趙太后,讓她的愛子出質於齊,換取救兵,解除國家危難的故事。
而這句話在《知否》中更是多次出現,由不同的父母提出,導致的結局也都是不同的。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句話由不同的父母提出都體現了哪些道理吧。
《知否》中第一次出現是衛小娘跟明蘭說的。衛小娘教育明蘭要有格局觀,而不是貪圖房子裡的一時安穩。尤其是當衛小娘命不久矣,其更是訓導明蘭要去找祖母,唯有拜在盛家老祖母名下,明蘭才有可能隱忍生活而保全自己。
衛小娘給自己的孩子謀了一條可以託付的有指望的路。盛家老祖母心地純善,對明蘭更是將其當自己的親生孩子,加以引導,明蘭終成大器。衛小娘給明蘭謀得前程是讓她找一個能照顧她能安心的人。
《知否》中第二次出現是林小娘說的。林小娘也是一個好母親,但是她的愛是自私的愛,更是三觀敗壞的愛。她認為只要墨蘭能嫁入高門大戶就能高人一等,她林小娘也就高人一等,但這實則是見識短,極蠢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林小娘還教導長楓為他謀前程是希望他能走科舉之路,這倒是一個好法子,但是前期長楓在她的教導下成了一個玩世不恭的浪蕩子。還好長楓後來娶了柳氏,在有了孩子之後安然地做盛家的二公子,也是一良策。
《知否》中第三次出現是小秦氏說的。小秦氏是一個很偽善的人,人前裝純善,對自己的孩子也挺善。但私底下卻心眼很壞,她想的就是怎麼樣能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前程。但是小秦氏不懂孩子,只是盲目地對他好,給自以為對他好的一切,卻不知自己的兒子根本就不稀罕什麼侯爵之位,要的是兄弟和睦。
這一點也讓小秦氏跟自己的兒子最終決裂。錯的不是小秦氏的兒子,而是小秦氏,拎不清楚,心思極壞。
《知否》中第四次出現是王家老太太說的。看到王家老太太,小編總算明白了什麼叫做「慈母多敗兒」。王家老太太對兩個閨女一碗水端不平,對養在自己身邊的康姨媽更是驕縱到不行,自小就沒有告訴她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康姨媽囂張跋扈也是拜王家老太所賜。她最後被顧廷燁刺死,也是罪有應得,若是沒壞心眼兒,又怎麼會有這樣的一個局面。
因此,在這部劇中,無論是正面角色還是反面角色,他們都有一顆憐子之心,用自己的方式,為孩子謀劃未來。雖然,有的人一開始就用錯了方法,但是我為所有父母的愛子情深而動容。願我們學會正確愛孩子,做好孩子的風向標,為他們描繪出美好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