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生活,往往一地雞毛。昨天我看到一則新聞,說一個年輕的富二代女生,居然瞞著自己的父親,偷偷幫男友轉移公司的重大客戶,挪用公款。
最後父親的公司損失嚴重,事情敗露,女生不僅不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反而還怨恨自己的父親追究法律責任,讓自己的男友獲刑。
這簡直就是一個「引狼入室」,「開門揖盜」的現代版真實寫照啊!都說女生外向,可是也不帶這樣坑爹的啊。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這個富二代如此愚蠢,如此是非不分,其實,這都是因為她被「愛情」所蒙蔽了雙眼。
都說愛情是解救人類靈魂孤獨,讓人類享受幸福的秘藥,但有時候它也會成為蒙蔽雙眼,奴役人類的枷鎖。
著名的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就認為:人是被動的,愛,亦是如此。
而這樣被動的愛,往往有這三個特點:
01
感情用事
當我們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會是盲目的,不管這個人品性好壞,甚至被他所傷害,我們都還是愛著這個人,不僅如此,我們在愛情裡還會不分善惡。
就如斯賓諾莎在倫理學中提到:個人判斷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皆以他們的情感為準。
也就是說,在愛情裡,人往往容易由於個人情感而不分善惡。
就像新聞裡的富二代一樣,她因為愛,所以站在了男人的立場上,所以在她看來幫助他竊取自己父親的資源和金錢只是為了更好的幫助自己的愛人,而自己的父親追求責任,這一舉動傷害到了愛人的利益,這就變得不可饒恕。
話又說回來,幫助男友竊取自己父親資源和金錢,埋怨自己父親的富二代,就真的已經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了嗎?
當然不是的,這是因為她被感情所奴役,即使她能夠明辨是非,她還是會被感情所左右,正如斯賓諾莎所說:我把人在控制和克制情感上的軟弱無力稱為奴役。
因為一個人為感情所支配,行為便沒有自主權,而受命運的宰割,在命運的控制下,有時雖明知什麼對他是善,但往往被迫而偏去做惡事。
02
情感模仿
被動的愛的第二個特點是情感模仿,所謂情感模仿,就是說我們會模仿所愛之人的情感,從而與他們產生同樣的情感。
正如《左手倒影右手年華》中所說的那樣: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興好幾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難過了好幾年。
當你全身心的去愛一個人的時候,你很容易用他的喜好厭惡,喜怒哀樂作為自己情感變化的基準。不僅如此,我們還會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愛和他有關的人和事,比如他的喜好,喜歡吃的東西等等,也就是愛屋及烏。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無法自主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思維,變得在愛情中喪失理智,形同傀儡,皆是因為這種「被動的愛」所導致的。
03
羊群心理
羊群心理,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從眾心理,關於這一點,斯賓諾莎在《倫理學》中提到:假如我們想像著有人對於我們所愛、所恨、或所遇之物亦愛亦恨或亦欲,我們便因而將更堅持對於此物之愛、恨或欲求。
反之,假如我們想像著有人愛我之所恨,恨我之所愛,則我們會感到內心的波瀾。
什麼意思呢?通俗一點理解,就比如在普世觀念裡,認為就應該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在找對象的時候,女生就會傾向於找比自己能力強一些的男人,而男人同樣也傾向於找比自己能力稍弱一點的女人。
而當我遇到一個能力不如我們,甚至一定程度依附與我們男人時,我們就自然會在第一時間覺得:對方會不會介意這種相處模式,會不會因為接受不了兩個人的能力落差,在感情上不接受自己?
但,真的能力比我們強的人就更值得我們所愛,能力比我們弱的人就真的不適合相處嗎?我想答案並不一定吧。
因大眾所愛而「愛」,因大眾所惡而避,這顯然不是一個真正明智的抉擇。
因為以上的三種原因,人就容易被情感所奴役。那麼怎麼樣才能不處在這種「被動的愛」之下呢?斯賓諾莎認為:要運用理性克制情感,人們才有可能能達到自由和幸福。
我給大家提供三條建議:
第一:
多關注自我。
不管一個人戀愛與否,都不要放棄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探索。你是否真的在一段感情中得到了享受,以及一段感情是否能夠幫助你更好的完善自我,這是我們必須所注視的。
如果說,你在一段感情中,只重視對方的喜惡,而忽略自己的本來意志,那麼毫無疑問,這段感情是不健康的。
第二:
豐富自己的生活。
多豐富生活,認真工作,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多交朋友,多走出去,你自然就不會只被伴侶的情緒所左右。
當你有了自己多種情感構成的元素,也就自然不會輕易的被他所控制情緒了。
第三:
順從本心,堅持底線
每個人其實在內心裡,都會有自己的標準和底線。因為外在環境的推動,你的本心可能會有所動搖。
但你要記住,人是為自己而活,如果當你因為某些條件而妥協的時候,其實你就失去了在愛情裡真正的快樂。
對於陷入被動的愛而不知克制的人,斯賓諾莎稱為愚人,而對於自由人,斯賓諾莎則將其稱之為智人。
記住一點;當我們在被動的愛中加入個人意志,我們便在被動的情感中獲得了自由!
希望大家在察覺到以上幾種危險警訊的時候,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情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