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詩也像王維一樣,給人以清淡之感,但是王維的詩,意境是極美的且富有禪意,而孟浩然的詩,他的意境,更多的是一種天然去雕飾的渾然天成之美。
《過故人莊》中寫道: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敘述性的語言淺淺道來,只是簡單的幾筆,就勾勒出一幅農家小院清新自然的景致。就像「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我們便在簡單的白描中,感受到一股屬於孟浩然的「詩味」「氣韻」,就像李白的飄逸詩風,清淡自然便是孟浩然。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在悠悠的春日之中,詩人睡著睡著,不知不覺便破曉了,整個世界都傳來鳥兒清揚婉轉的啼叫,鳥兒飛過花叢,飛過草地,這便是春日特有的小時光吧。想起昨夜下過的一場綿綿春雨,風聲也在一旁呼嘯著,庭前的花兒又被吹落了多少了?
李白曾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我當時很好奇,作為唐詩巔峰的李白,一代詩仙,兩人的詩風可謂是風馬牛不相及,他為何會對孟浩然有如此高的評價?現在想來便是孟浩然的人格魅力和他獨具的詩風吧。
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歸於純真,歸於質樸無華,不講刻意雕琢,唯得自然,天然而成。這首作為我們詩歌啟蒙的《春曉》,已經傳頌千年了,這首再簡單不過的小詩為何可以成為孟浩然最具代表的詩作?
說起春天,我們便會想到鳥語花香,這個成語最初大概便出自這首詩吧這是千百年來的人們對春天最深的記憶。
詩人不覺曉,在鳥語花香的春日中酣睡,「不覺」二字讓我們感受到春日所帶給我們的一種愉悅和舒適。「處處」二字,近年來頗有爭議,有學者認為是「時時」之意,不過筆者覺得還是按照主流觀點理解為「到處」,更有一種鳥兒的鳴叫填滿整個世界的空間的美,最後兩句,再跨越時間,想起昨夜的風雨和飽經摧毀的落花,就把詩境不斷地放大了,詩意在廣闊的時空中頓時變得綿長無邊。
在詩人的筆下,它富含時空的妙意,將時空的和意境的博大蘊含於生活的細小之中,構成幽美明朗又帶著點點的憂傷,一邊是酣睡和處處鳥鳴的喜悅,一邊又是昨夜在風雨中掙扎的落花,正是這樣的豐富的情感和意象,以及詩人發出「花落知多少」的疑問,使得整首詩的意味無窮,令人回味,腦海中不停回放詩中的畫面。
孟浩然的詩歌寫得是真正的農家生活,不論是《過故人莊》還是《春曉》,都充滿了生活氣息,他是真的寫出了我們每個人所經歷過的生活,不論是朋友歡聚,還是賴床。
他的詩歌明白曉暢,只需幾筆白描,便渾然天成一首絕唱。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睡到酣時自然醒,這便是繁忙的現代人夢寐的春日生活吧 極其簡單平凡,卻非常難得。
快來關注我吧,或者給筆者點個讚,新人需要大家的支持和鼓勵~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以,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