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一首小詩,寫出千年後夢想的春天生活,簡單卻非常難的

2020-12-18 縱豆蔻辭工

孟浩然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詩也像王維一樣,給人以清淡之感,但是王維的詩,意境是極美的且富有禪意,而孟浩然的詩,他的意境,更多的是一種天然去雕飾的渾然天成之美。

《過故人莊》中寫道: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敘述性的語言淺淺道來,只是簡單的幾筆,就勾勒出一幅農家小院清新自然的景致。就像「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我們便在簡單的白描中,感受到一股屬於孟浩然的「詩味」「氣韻」,就像李白的飄逸詩風,清淡自然便是孟浩然。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在悠悠的春日之中,詩人睡著睡著,不知不覺便破曉了,整個世界都傳來鳥兒清揚婉轉的啼叫,鳥兒飛過花叢,飛過草地,這便是春日特有的小時光吧。想起昨夜下過的一場綿綿春雨,風聲也在一旁呼嘯著,庭前的花兒又被吹落了多少了?

李白曾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我當時很好奇,作為唐詩巔峰的李白,一代詩仙,兩人的詩風可謂是風馬牛不相及,他為何會對孟浩然有如此高的評價?現在想來便是孟浩然的人格魅力和他獨具的詩風吧。

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歸於純真,歸於質樸無華,不講刻意雕琢,唯得自然,天然而成。這首作為我們詩歌啟蒙的《春曉》,已經傳頌千年了,這首再簡單不過的小詩為何可以成為孟浩然最具代表的詩作?

說起春天,我們便會想到鳥語花香,這個成語最初大概便出自這首詩吧這是千百年來的人們對春天最深的記憶。

詩人不覺曉,在鳥語花香的春日中酣睡,「不覺」二字讓我們感受到春日所帶給我們的一種愉悅和舒適。「處處」二字,近年來頗有爭議,有學者認為是「時時」之意,不過筆者覺得還是按照主流觀點理解為「到處」,更有一種鳥兒的鳴叫填滿整個世界的空間的美,最後兩句,再跨越時間,想起昨夜的風雨和飽經摧毀的落花,就把詩境不斷地放大了,詩意在廣闊的時空中頓時變得綿長無邊。

在詩人的筆下,它富含時空的妙意,將時空的和意境的博大蘊含於生活的細小之中,構成幽美明朗又帶著點點的憂傷,一邊是酣睡和處處鳥鳴的喜悅,一邊又是昨夜在風雨中掙扎的落花,正是這樣的豐富的情感和意象,以及詩人發出「花落知多少」的疑問,使得整首詩的意味無窮,令人回味,腦海中不停回放詩中的畫面。

孟浩然的詩歌寫得是真正的農家生活,不論是《過故人莊》還是《春曉》,都充滿了生活氣息,他是真的寫出了我們每個人所經歷過的生活,不論是朋友歡聚,還是賴床。

他的詩歌明白曉暢,只需幾筆白描,便渾然天成一首絕唱。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睡到酣時自然醒,這便是繁忙的現代人夢寐的春日生活吧 極其簡單平凡,卻非常難得。

快來關注我吧,或者給筆者點個讚,新人需要大家的支持和鼓勵~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以,侵刪。

相關焦點

  • 王維最「俗」的一首詩,卻寫出世人最嚮往生活,其中一句爭議千年
    讀王維的詩,是一種享受,畢竟能擔得起蘇軾一句「詩中有畫」的,世間唯摩詰居士一人而已。在「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的年代,王維是為數不多無法忽視的存在。相比李白天馬行空的浪漫,杜甫悲天憫人的沉鬱,王維給唐詩帶來的,是一個「美」字。
  • 孟浩然的一首20字的小詩,內涵原來如此豐富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膾炙人口,在那時是家喻戶曉的。孟詩人有一首詩叫《春曉》,大家讀了多少年,有的是從小學就開始背誦的,可是隨著時光飛逝,我們才會發現他詩中還會有一些其他的內涵在裡面。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的一首詠懷經典,只是開篇10字就感動了千年,堪為千古絕唱
    (歡迎關注「文化點心鋪」:這裡沒有高深莫測的大道理,只有通俗易懂的小知識。學無止境,每天陪伴!)在盛唐詩壇,孟浩然其實是一個非常「可憐」的詩人。為什麼這麼說呢?這首詩是孟浩然早期的一首代表作,寫得非常好,只是開篇10個字就感動了千年,堪為千古絕唱。當時,詩人尚在襄陽老家歸隱讀書、整日寫詩自娛。有一天,他約了幾個好友登上峴山遊玩,看見了羊公碑。由此,他便想起了羊祜曾經在此說過的幾句話,一時感慨不已,寫下了這首詠懷名作。
  • 孟浩然懷念老朋友,用白描法隨手寫了一首詩,渾然天成,堪稱精品
    李白曾用「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這樣的詩句讚頌孟浩然。孟浩然的詩以巧奪天工、自然天成著稱。一首《春曉》,是兒童必讀古詩,可謂家喻戶曉。他還有一首五言古詩《夏日南亭懷辛大》,是一首懷念老朋友的詩作,娓娓道來,完美呈現,情真意切,渾然天成,堪稱經典,入選《唐詩三百首》,一起來欣賞欣賞吧。
  • 孟浩然的這首五言絕句詩,如同行雲流水,千年後依舊被人傳誦探討
    孟浩然古代以來就有「春困」的說法,所以詩人在春天睡醒後不覺天已經大亮,四周到處都是鳥兒清脆的叫聲。春天也有許多美麗的風光,但是這些詩人都不去寫,反而只是選取了春天的一個側面——春天的鳥啼聲,「處處」也寫出了鳥數量之多以及鳥的活躍,為什麼活躍呢?這正是由於大自然無限生機與活力呀。
  • 孟浩然「詩到自然,無跡可尋」的千古名篇
    上一篇,我們學習了孟浩然刻畫秋江暮色的詩《宿建德江》,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今天,我們換個角度,學習他另外一首抒發他美好心情的千古詩作《春曉》。《春曉》 唐·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日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
  • 孟浩然-簡單的才是最好的
    應進士舉不第後,孟浩然仍留在長安獻賦以求賞識,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張說交誼甚篤。傳說張說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張說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
  • 賀知章的一首經典詩,語言清麗,意境澄明悠遠,驚豔了千年的時光
    賀知章的一首經典詩,語言清麗,意境澄明悠遠,驚豔了千年的時光冬去春來,萬物甦醒。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百花相競盛開,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這是朱自清眼中的春天。
  • 孟浩然讓人意外的一首詩,不相信是他寫的!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入選了《唐詩三百首》,也是語文課本上必背篇目,我們大家都對這首詩很熟悉。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自然認為這首詩沒什麼奇特的。事實上,孟浩然詩集作品中,這類渾健的作品寥寥無幾。這首詩寫得既雄且壯,有俯視一切的氣概,甚至與杜甫的《登嶽陽樓》並列為描寫嶽陽樓的千古絕唱。如果我不是先在課本上學到這首詩,我簡直要懷疑這是另外一個人的作品了,無論是王維、杜甫、李白,或者是其他人,就是不敢相信是孟浩然寫的。因為孟浩然的整體詩詞風格,和這首的風格太不一樣。
  • 孟浩然《過故人莊》,一首平淡的詩,平淡到看不見詩
    有《孟浩然集》。【背景】這是一首描寫農家生活的詩,可以說是唐朝的農家樂了。孟浩然受陶淵明的影響比較大,他們都喜歡描寫鄉村田園生活,風格平淡恬靜。在這類詩中,也表達了詩人的生活追求。這裡我們經常忽略一個現象,那就是孟浩然在安史之亂之前就去世了,他的整個生命都在大唐盛世中度過的。
  • 孟浩然的一首田園詩,初讀覺得很簡單,再讀才發現字字珠玉
    李白在《贈孟浩然》一詩中,便是對他摒棄官職、白首歸隱、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表露了自己的敬慕之情。而說到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最經典的還數那首《過故人莊》。這首由孟浩然創作的五言律詩,主要寫的就是他應邀到一位老朋友家中做客的經過。一個普通的農莊,一頓普通的雞黍飯,讓很多人初讀起來都覺得很簡單。但它集景、事、情完美結合的藝術魅力,卻需要我們細細再讀才能發現。
  • 孟浩然和他的詩(上)
    該派有陶淵明、「二謝」(謝靈運、謝朓)詩之長,以山水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衝淡自然。孟浩然的詩已擺脫了祿唐應制詠物的狹隘境界,更多地抒發了個人懷抱,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並博得時人的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他的旅遊詩描寫逼真,《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得氣勢磅礴,格調渾成。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比較單一。
  • 孟浩然20歲時,寫了一首詩,竟預言了他的一生
    >眾所周知,孟浩然一生不入仕他在二十歲初時,曾寫過一首詩未曾想,竟成讖語成為孟浩然一生生活寫照阮籍推名飲>人生恣肆,莫過於此然而此時的孟浩然不知鄭愔會貶於貪贓,亡於叛亂鄭愔,17歲時中進士武則天執政時,居殿中侍御史因是張易之兄弟向武后推薦
  • 每天一首古詩詞:《夜歸鹿門山歌》孟浩然
    建武中,襄陽侯習鬱立神祠於山,刻二石鹿夾神廟道口,俗因謂之鹿門廟,後以廟名為山名,並為地名也。」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裡,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遊歷吳、越數年後返鄉,決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闢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此詩當作於作者四十歲後隱居鹿門時,即公元812年左右,故題為「夜歸鹿門山」。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
  • 孟浩然九首古詩,首首都似山水畫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
  • 孟浩然詩導讀:詩中最是人情味,幾首詩歌,且慢下生活的匆匆腳步
    孟詩向來以衝淡聞名,他的詩法學習了陶淵明的白描寫法,不事雕刻,樸素清淡,渾然而就,非常圓潤,平白如話,自然如家常。除了少數的極其傷感的詩歌外,常常給人一種淡淡的美感,讀來很是溫馨。或許這正源於他對生活的理解。
  • 賀知章最知名的一首詩,28字寫出春天的盎然美景,成功入圍全唐詩
    寫出了多少男兒的豪放之情!就連詩聖杜甫也不免拜在李白身前,成為了李白最真誠的粉絲和兄弟。即便是李白的粉絲,杜甫的名篇也足可以甩其他詩人幾條街了,來看看他的代表作《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杜甫這首五言律詩是他晚年定居成都時所作,是杜甫的名篇之一,歷來為人們所傳頌!
  • 一首小眾文人的贈別詩,寫出了大將出徵時的豪邁氣概
    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高適的《別董大》、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等幾首了。下面我要和大家聊的這首,雖然不算出名,卻也是一首上乘之作,那就是韋莊的《東陽贈別》。說起韋莊,他可以說是唐代詩壇群星閃耀中的一位小眾詩人了。他的作品不多也不少,現存詩有三百多首,詞有五十多首,其實他還有為數不少的早期作品,都在戰亂中遺失了。
  • 王維一首平淡至極的小詩,卻寫出了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退居輞川後,王維曾寫下一組六言詩《田園樂》,描寫自然山林之美與田園生活之樂,被稱為「輞川六言」。這組詩一共有七首,最為有名的是寫春天的其六:「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紅煙翠霧,鶯啼花落,美如一幅畫卷。
  • 孟浩然很豪放的一首詩,為朋友一擲千金,最後5字豪氣幹雲
    其實詩人一般都做不了政治家,然而孟浩然忘不了政治,想要施展抱負為國效命,這也是盛唐的魅力之一。個人的生命形態完整而獨立,每個人都能大膽的追逐自己的夢想,無論合不合適,無論現實如何。這是令當代人羨慕的一種浪漫。很慶幸歷史上有一個盛唐,給中華文化悠久的農耕文明注入了一絲浪漫的、野蠻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