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松江九亭鎮,隱藏著一座幽靜、古雅的園林建築——「薈珍屋」。20年前,收藏家趙文龍利用自己收藏的古建築親手建造了這處園林建築,園中現匯集十多棟明清兩代及民國時期的優秀古建築,既有花廳、樓閣,也有祠堂、牌樓。其中,被搶救保護的原榮毅仁先生住宅,尤其引人注目。
昨天,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從桂林公館到薈珍屋》新書發布會在「薈珍屋」舉行,該書以紀實的方法披露了「薈珍屋」建造往事,同時也反映了時代大潮中的一段歷史。
「薈珍屋」景觀《從桂林公館到薈珍屋》的作者、「薈珍屋」主人趙文龍是一位古建築、古家具的收藏家、鑑賞家,他是上海松江區收藏協會會長、松江區第五屆人大代表。
《從桂林公館到薈珍屋》趙文龍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海上聞人黃金榮的桂林公館(今桂林公園)的花匠,他自小在桂林公館玩耍,耳濡目染,對中國的古建築、古園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在收藏圈近40年的摸爬滾打,20年前,趙文龍斥資在九亭買下一塊土地,開始利用自己收藏和搶救的古建築構件建造「薈珍屋」。
《從桂林公館到薈珍屋》的作者、「薈珍屋」主人趙文龍古建築一開始是鮮少有人問津的,那是全國拆除舊民居的高潮,得益於一批有眼光的藏家深入山區收藏老房子,才保留下一批優秀的,甚或來不及編入文物保護範圍的古建築、古民居。
「薈珍屋」景觀
「薈珍屋」景觀「薈珍屋」如今早已成為當地的一座「地標」,成龍、馬未都等知名人士的到訪,被愛馬仕品牌相中作品牌發布地,得到古建築保護專家阮儀三的肯定等,都令這座「空降」的園林式古建築更加聲名遠播。
「薈珍屋」景觀2000年前後,趙文龍剛剛開始在此闢池壘石、架木起屋,建造「薈珍屋」。建造的初衷是為了用老房子打造一個自己的木作博物館,用於陳設自己收藏的古家具並還原古人的生活場景,弘揚傳統木作文化。
「薈珍屋」景觀
「薈珍屋」景觀「薈珍屋」大木結構老房的營建是從大門左側的一處小花廳開始的,用於建造花廳的建築構建正是趙文龍二十五年前從一個收古董的人那裡買來的一堆老房子殘件花板,經過精心設計後,竟呈現一派修舊如古,古色古香的氛圍。
「薈珍屋」景觀
「薈珍屋」景觀「小花廳和古代家具物品展示出來的效果,讓一個念頭在我腦海油然而生,我要把自己收藏的老家具和古董慢慢地全部放到老房子裡,還原祖輩的生活場景和生活方式。」趙文龍說。這也堅定了趙文龍用更多古建築來修建「薈珍屋」的想法。之後他又相繼收進榮毅仁辦公樓、黃炎培書房、民國第一任市長吳少卿和張嘯林、杜月笙等眾多名人捐款建造的觀音堂以及明代大宗祠等,把眾多優秀古建築建造起來,打造出一個園林式的「薈珍屋」。
「薈珍屋」景觀趙文龍見到榮毅仁舊宅時它已經被拆落成門框、窗框、護牆板、舊木料等堆滿地,經驗告訴他這是一棟民國年間優秀的木製建築,他分多次從不同的人手上將這些分散的門窗、扶牆板、樓梯、壁爐架、窗簾罩找全,全部買下進行復建。
「薈珍屋」景觀除了這些叫得上名的名人舊居,薈珍屋裡收藏的近百幢老房子的木架結構,更多的是趙文龍從徽州一帶破敗不堪的明清大宅中搶救出來的。「古建築保護專家阮儀三是主張原地保護的,這是古建築保護的上上之策。但是這麼大的國家,光憑阮儀三一人之力是不夠的,很多未來的及編入文物保護範圍的建築尤其是散失各處的古民居還是被大量拆除了。各地出現的一批有眼光的藏家包括成龍、秦同千、馬國湘、趙文龍等,他們收藏並異地復建。雖不如原地保護,卻比拆掉、毀掉、了無痕跡勝過百倍。」上海市文史資料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祝君波說。
「薈珍屋」景觀阮儀三表示,希望「薈珍屋」保存下來的這些古建築將來要讓更多的人來參觀,讓大家認識到中國傳統建築重要的歷史特徵和文化內涵。完工後的「薈珍屋」「佔地一二十畝,內有古屋十餘座,廊廊相連,錯落有致;又有小橋流水,古木蒼天,紅魚潛底……」。因為「薈珍屋」的營建,收藏江南明清蘇作古家具幾十年的趙文龍也將收藏重心轉向古建築收藏,並投身徽派古建築的搶救和修復和保護。
「私人園林是種高境界的把玩,薈珍屋並沒有一個很完整、周全的設計,只是隨著喜好慢慢建造調整。中國的榫卯結構房屋,為這種把玩提供了條件。一棵樹、一塊石乃至一棟房子都可以調整變換,真是其樂無窮。」趙文龍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薈珍屋」景觀近年來,趙文龍和他的團隊又參加了松江老城區和奉賢地區古鎮的搶修和搶救工作。他認為,我們祖先留下的古建築,以及榫卯結構等技法,是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和傳承它們是自己應盡的責任。(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