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為中國古建築之魂 四梁八柱房子牆倒屋不塌

2021-01-19 中國新聞網

  隨著北京中軸線整體申遺工作的開展,地安門等一些古建築的復建工作也提上了議事日程。在鋼筋水泥的叢林已經覆蓋了城市的今天,很多人已經不太知道古時的老房子怎麼蓋。

  四梁八柱、榫卯結構、一麻五灰、雕梁畫棟……事實上,中國建築自古以土木為材,自成體系,幾千年來一脈相承,表現出頑強的「戀土」、「戀木」情結,形成了迥異於西方石構建築的顯著特色。從史前建築的穴居、巢居,一直到清代的大小木作,土木營構始終是中國建築的主旋律。這一點,從自古流傳的成語「大興土木」中就可見一斑。而在幾千年的營造實踐中,中國人更是把土木在建築中的運用達到了極致

  古建專家、北京市文物古建公司副經理徐雄鷹告訴筆者,在北京中軸線申遺過程中,不但要解決地安門復建問題,中軸沿線高大宏偉的皇家宮殿、青磚灰瓦的四合院也將進行集體整修。而一切復建、修繕工作都將使用老料老工,一如數百年前那些能工巧匠使用的工藝一般。

  那麼,像地安門這樣的中國古代建築到底是怎麼修建起來的?它使用的方法和現代建築工藝有什麼不同?

  「最大的區別在於用料和承重方式。」徐雄鷹說,「中國傳統古建以木、土為主料,承重依靠木樑,而現代建築以水泥砂漿為主,鋼筋混凝土成為承重主力。」

  具體到地安門這個特殊建築,當年在拆除的時候已經留下了詳細的測量資料,因此原樣復建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了解一些中國古代建築的一般方式,看看我們的老祖先們是怎樣蓋房子的,倒是一件頗有趣味的事兒。

  四梁八柱

  房子牆倒屋不塌

  與現代建築相比,傳統古代建築中「高個兒」罕見,即使是身材最魁梧的故宮太和殿,連上基座,也不過30餘米,僅相當於10層樓左右的高度。

  徐雄鷹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古代建築的承重為木材,木材本身高度有限,如果要蓋很高的宮殿,需要將木頭一節節地墩接在一起,相對抗震性要差,所以建築高度受到一定限制。但木樑挑大梁,卻造就了「牆倒屋不塌」的奇特現象。

  在古代建造房屋前要「打槽」,類似現代建築打地基的意思,槽底要按照三比七的比例鋪墊灰和土。之後在墊層上面砌水平的基礎牆,梁柱的基礎也在這一步完成。建築者要按照房屋的大小和造型,在基礎牆上預留出位置,安裝柱頂石,作為今後柱子的「地基」。

  之後,就該上梁上柱了。老百姓有句俗語「四梁八柱」,道破了柱和梁的數量關係。因為古代多數建築都是採用三開間的格局,開間較大,中間兩道梁,加上前梁、後梁合計是四根梁,取意代表四面,每根梁的兩端各有一根柱子,起到支撐的作用,共計八根,代表八方。整個建築都靠這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撐著。

  搭起了屋架子後,工人才開始擺放屋頂檁條,在柱子間砌牆。「不同於現代的承重牆,古建築中的牆主要起到遮風擋雨,保溫隔熱等功能作用。」徐雄鷹說,只要梁柱不倒,即使牆面坍塌,屋子主體結構也不會垮。

  同時,由於房屋的牆壁不負荷重量,門窗設置有極大的靈活性。而這種框架式木結構形成了過去宮殿、寺廟及其它高級建築才有的一種獨特構件,即屋簷下「重巒疊嶂」的鬥拱。這種構件既有支承荷載梁架的作用,又有裝飾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後,由於結構簡化,將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鬥拱的結構作用幾乎完全消失,變成了幾乎是純粹的裝飾品。

  鋪磚上瓦

  榫卯結構不用釘

  屋子形狀初見端倪,工人著手蓋屋頂裝門窗。然而整個過程,包括上個階段裝梁柱,鐵釘這種現代建築中常見的物品難覓蹤影。

  中國古建築在主要木質結構上都採用榫卯結構,不用釘子,技術高超,結構也很複雜。比如古代蓋房子一般是「梁穿柱」,所以大梁儘量選乾燥木料,而柱子則儘量選含一定水分的,這樣建成以後,大梁的收縮不會太大,柱子的收縮則相對大,更有力地套牢大梁,有利於建築的穩固。

  鋪磚上瓦也幾乎與釘子無關。比如屋頂的建造過程首先是要在檁條上擺放椽子和望板,之後通過打護板灰,找平粗糙不平的望板,然後通過做薄厚不均的泥背,將屋頂優美的曲線找出來,再塗上由青灰和白灰等混合製成的「防水層」。最後一道工序,才是按順序碼放瓦片。

  至此,古建築主體結構和屋面建築基本完工。這時候的房屋就相當於現代意義的毛坯房。

  「磨洋工」

  房屋裝修耗時間

  古代房屋也講究內外裝修,越是上等級的建築越是如此,越是重要的地方裝修起來耗時越長,但「磨洋工」也是有原因的。

  一座房子,裝修第一步是牆面美化。如今,人們習慣於將消極怠工、只出工不出力的現象稱為「磨洋工」。其實,最初「磨洋工」並不是指磨蹭、怠工的意思,而指的就是對牆體的裝修。原來,中國舊式的房屋建築,官宦人家一向講究「磨磚對縫」。磨工,就是指對磚牆的表面進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相當於現在的勾縫和打磨石類的裝修。

  之後就是鋪地板。如果是一般百姓家這一步並不複雜,如果趕上皇親國戚修大殿,鋪地意味著時間。原來一定級別的宮殿裡用的地磚又稱金磚,有如此美譽,因為其質地堅細,敲之若金屬般鏗然有聲。

  專家介紹,當年古代工匠製作金磚時,要選「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的泥土,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後浸水泡開,讓數隻牛反覆踩踏煉泥,以去除泥團中的氣泡,最終煉成稠密的泥團。再經過反覆摔打後,將泥團裝入模具,平板蓋面,兩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實為止。然後陰乾磚坯,要陰乾7個月以上,才能入窯燒制。燒制時,先用糠草燻一個月,去其潮氣,接著劈柴燒一個月,再用整柴燒一個月,最後用松枝燒40天,才能出窯。出窯後還要經過嚴格檢查,如果一批金磚中,有6塊達不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程度,這一批金磚都算廢品,要重新燒制。如此算來,從普通泥土到金磚的進化需要長達兩年的時間。這還不算鋪裝的時間。

  此時,進入房屋環顧四周已有模有樣,抬頭卻會「露怯」。為了遮醜,古建裝修還有一步就是吊頂。吊頂又分很多種,其中老百姓家常用的是糊紙棚,說白了就是用白紙糊住秫秸稈,吊裝在梁上,遮住屋頂。稍微講究點的人家,一般會用木頭打成規整的方格網狀,之後糊上白紙做天花板。等級最高的吊頂則是安裝藻井。「藻井一般都是向上隆起的,宛若井狀,有方形、多邊形或圓形等,周圍飾以各種花藻井紋、雕刻和彩繪,非常精美。」徐雄鷹說,在宮殿、寺廟中的寶座、佛壇上方最重要部位一般都會有這種裝飾。

  一麻五灰

  屋外彩繪分等級

  屋外裝修也必不可少。中國古代的匠師在建築裝飾中最敢於使用色彩也最善於使用色彩。

  為了延長木結構的使用壽命,中國建築很早就採用在木材上塗漆和桐油的辦法,以保護木質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連接,堅固與美觀結合。

  經過長期的實踐,中國建築在運用色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在北方的宮殿、官衙建築中,很善於運用鮮明色彩的對比與調和。房屋的主體部分、也即經常可以照到陽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別是用朱紅色;房簷下的陰影部分,則用藍綠相配的冷色。這樣就更強調了陽光的溫暖和陰影的陰涼,形成一種悅目的對比。

  朱紅色門窗部分和藍、綠色的簷下部分往往還加上金線和金點,藍、綠之間也間以少數紅點,增強了裝飾效果。一些重要的紀念性建築,如北京的故宮、天壇等再加上黃色、綠色或藍色的琉璃瓦,下面並襯以一層乃至好幾層雪白的漢白玉臺基和欄杆,在華北平原秋高氣爽、萬裡無雲的蔚藍天空下,形成一抹震撼人心的色彩。

  專家介紹,這種色彩風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與北方的自然環境有關。因為在平坦廣闊的華北平原地區,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單調嚴酷的。在那樣的自然環境中,這種鮮明的色彩就為建築物帶來活潑和生趣。

  而古建築中的彩繪則更有講究。無論是花卉人物、行雲流水都別具一番韻味。不過,這給房屋添彩的方式卻等級分明,用錯了或者是越矩都會受到責罰。 比如和璽彩繪是等級中的最高級,用於宮殿、壇廟等大建築物的主殿,有金龍和璽、龍鳳和璽及龍草和璽之分。在故宮等皇家院落常見這類彩繪,由於規格高,瀝粉貼金顯得金碧輝煌,熠熠生輝。等級上略次之的旋子彩繪用途更廣,一般用於官衙、廟宇、牌樓和園林中。「用金量隨著彩繪等級的下降會依次減少,這也是初步判斷彩繪等級的方法之一。」

  另外,蘇式彩繪則多用於園林和住宅四合院,一幅幅生動活潑的圖案甚至可以連貫起來,形成完整的故事。

  追溯歷史

  六七千年前

  就有榫卯構築

  據考古發掘,約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構築木架房屋(如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今年初,文物專家在北京延慶,發現了半洞穴式的「夏宮」,在這處夏朝某部落用於避暑的宮殿裡,專家找到了房屋的梁柱位置。「宮殿布置在城內,建在夯土臺之上,木構架已成為主要的結構方式,屋頂已開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構架上飾用彩繪。這標誌著中國古代建築已經具備了雛形。」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動用全國的人力、物力在鹹陽修築都城、宮殿、陵墓。今人從阿房宮遺址和始皇陵東側大規模的兵馬俑列隊埋坑,可以想見當時建築之宏大雄偉。經過秦漢五百年變遷,中國古代建築的木構架已趨於成熟,重要建築物上普遍使用鬥拱。

  到了唐朝,建築技術更有新的發展,木構架已能正確地運用材料性能,朝廷制定了營繕的法令,設置有掌握繩墨、繪製圖樣和管理營造的官員。

  而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朝廷頒布並刊行了《營造法式》。這是一部有關建築設計和施工的規範書,是一部完善的建築技術專書。

  到了明清兩代,古建築進入蓬勃發展期。正是在這個階段,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規模建築群——故宮落成。明清兩代距今最近,許多建築佳作得以保留至今,如京城的宮殿、壇廟,京郊的園林,兩朝的帝陵,江南的園林,遍及全國的佛教寺塔、道教宮觀,及民間住居、城垣建築等,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築史的光輝華章。

  延伸閱讀

  修繕恭王府

  彩畫原汁原味

  有「半部清朝史」之稱的恭王府,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北京保存比較完整的王府建築。2008年,恭王府府邸修繕工程全面竣工並對外開放,其中,修繕後亮相的彩畫藝術引人讚嘆。

  「雕梁畫棟」是中國古建築的傳統裝飾做法,不同彩畫類型反映出的建築等級,甚至比木結構形式體現出的等級制度要更鮮明、更細緻、更準確。古建彩畫除具有裝飾性外,還可對建築木構件起到防腐和防蟲作用。當時承接恭王府修繕工程的是北京首華公司,他們發現,府邸的內簷留下了和珅、公主、恭王等不同時期非常精美的彩畫,彩畫涉及的種類、色彩、構圖、題材等均十分豐富,尤其是和珅和公主時期的彩畫,不僅工匠甚至連專家都從未見過。

  原汁原味地傳承這些歷史信息,成為此次恭王府外簷彩畫繪製的關鍵。彩畫的工序很多,起譜子、落墨、瀝粉、設色、貼金等,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要形似,更要力爭神似。為保證高水平、高質量,國內頂級彩畫專家和工匠被請來為府邸工程把關。在專家的指導和設計者的要求下,彩畫工從「起譜子」、畫「小樣」、到一遍遍的修改、調整、完善,終於如期完成了府邸彩畫的繪製工作。目前看到的府邸外簷彩畫,不僅融合了不同時期和不同府主居住時的彩畫要素,還使府邸文物建築通過不同的彩畫反映出不同時代的歷史特徵。永福

  資料

  皇城四門之地安門

  地安門是北京皇城四門之一。然而皇城四門到底都有哪些?

  明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詔修北京宮殿及城垣,大興土木。雖然沿用元大都舊址,但稍向南移,並拓展了舊皇城南、北、東三面,呈不規則的方形,四向開門。

  正南面是承天門。起初只是一座黃瓦飛簷樓式五座木牌坊,明成化元年擴大為九開間的巨大城門樓式建築。清順治八年,清世祖下令大規模重建,並更名為「天安門」。

  正東和正西兩門,分別為東華門和西華門,於1912年和上世紀50年代初被火焚毀。

  正北的地安門,則是在1955年春天為便利交通而被拆除。如今,原址成了地安門大街十字路口,安上了紅綠燈,成為南北交通要道。

  根據史料記載,地安門為磚木結構之宮門式建築,面闊七間,正中設朱紅大門三門,左右各兩梢間為值房。專家介紹,與正陽門、永定門等城門樓相比,這個門體量並不大。文軍

相關焦點

  • 視頻|淄博搭好「四梁八柱」,加速崛起可期
    這一年,淄博轉型升級全面提速,布局新經濟,搶佔新賽道,淄博在做好「優」與「擴」兩篇文章的同時,搭建起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這一年,淄博的外在形象在變,全域公園城市拉開帷幕,空氣優良天數之多創下7年之最,文旅產業破題,廈門朗鄉、北京首旅提升城市品質。
  • 汽車的「四梁八柱」:A柱的作用不亞於防撞梁
    四梁六柱,四梁八柱!——防撞梁分別為橫梁與縱梁,不過「四梁」指的前後與兩側的縱梁,防撞橫梁起到的主要是中低速碰撞的保護作用。一般採用雙層輥壓弓形結構的防撞梁可以承受較輕程度的撞擊以保證不變形,在嚴重衝擊中知識起到緩衝與傳導作用,傳導過程參考下圖。在重度撞擊或兩側車頭的撞擊中,橫梁並不能起到絕對保護作用,而是在破損後將撞擊力傳導至與縱梁連接的金屬吸能盒。
  • 圖解|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四梁八柱」規劃體系
    圖解 |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四梁八柱」規劃體系 2020-09-27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架四梁 立八柱 新訓滿弓開局
    架四梁 立八柱 新訓滿弓開局 2020-12-21 1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構件詳解】中國古建築的木結構
    古建築的梁架結構有多種組合,這也是一座六椽簷栿通搭的建築,結構與上圖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兩椽),逐層遞減,形成中國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澤州西四義普覺寺)有些古建築的枓栱昂與耍頭都採用斜置構件,且外形相似,如何區分昂與耍頭呢?這種情況區分的方法是看是否出跳,出跳的為昂,不出跳的是耍頭。如圖這朵柱頭鋪作,下面出跳託令栱的為昂,上面不出跳的是耍頭。
  • 六椽栿 - 木結構古建築掃盲
    這張照片還是一副標準的抬梁式建築的布局結構,六椽栿上面託四椽栿,四椽栿上面託平梁(兩椽),平梁之上以蜀柱託脊槫,逐層收縮,形成中國古建築前後對稱的屋頂坡面。     平梁是梁架結構最上層一層梁,通過蜀柱、叉手等承託脊槫,脊槫是屋架最高一層的槫,在正脊下面,「平梁」、「脊槫」等名詞以後另開一篇詳敘。
  • 搭好「四梁八柱」 淄博加速崛起可期 寫在中共淄博市委十二屆十一...
    柱立則牆固,梁橫則屋成。  重大項目的推進情況,堪稱城市經濟的晴雨表。12月19日-21日,淄博市經濟社會發展現場觀摩點評,分別對各區縣共36個項目進行現場觀摩。,以「優存量、擴增量」為指引,搭建經濟發展「四梁八柱」的行動路徑。
  • 俗話說:「屋內添瓦,房倒屋塌」,為何不能在屋內添瓦?
    在北方農村,最常見的就是那種中間高兩邊低的瓦房,這種房子也是由以前的草棚演變而來的,以前的房頂上鋪的是稻草,只不過現在換成了瓦,可以說瓦片才是整個房子最關鍵的部位,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屋內添瓦,房倒屋塌」,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此有沒有道理?
  • 桓臺:聚力「四強」產業發展 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近年來,桓臺縣大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聚焦新材料、智能裝備、新醫藥和電子信息「四強產業」發展壯大,打造支撐桓臺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桓臺是新材料發展高地,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淄博德信聯邦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專注於聚醚多元醇等化工新材料研發生產的企業。
  • 俗話說:「女人當家,房倒屋塌」,其實下半句才是不變的古訓
    首先,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就是「女人當家,房倒屋塌」。這句話聽著就是那麼的不順耳,仔細想想的話,那就更不中聽了。如果大多數人都覺得這句話不中聽的話,那麼,說明這句話就一定是有問題的。
  • 四根柱子懸空支撐,卻與故宮一樣數百年屹立不倒!這個古樓憑什麼
    故宮在中國驚豔千年、家喻戶曉,但其實除了故宮以外,還有一個地方它只靠4根柱子支撐,但卻400年屹立不倒,這裡就是真武閣。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探索一下這個神秘的建築。真武閣位於廣西僑鄉容縣,與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並稱江南四大名樓。真武閣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坐北朝南,閣的四周沒有牆壁,只是用一根根的巨柱支撐著。
  • 營造構法——0基礎讀懂中國木結構古建築
    營造:營造,漢語詞彙,拼音yíng zào,釋義指建造;構造,編造;建築工程及器械製作等事宜
  • 中國五礦:「四梁八柱」撐起「礦業航母」
    「中國五礦始終以成為世界一流金屬礦產企業集團為願景,以『資源保障主力軍、冶金建設國家隊、產業綜合服務商』為戰略定位,目前已經形成了以金屬礦產、冶金建設、貿易物流、金融地產為『四梁』,以礦產開發、金屬材料、新能源材料、冶金工程、基本建設、貿易物流、金融服務、房地產開發為『八柱』的『四梁八柱』業務體系。」
  • 搭建「四梁八柱」!貴州山地特色的應急救援體系初步形成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倪淑琴 陳鵬 實習記者 唐冰清)12月23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應急改革與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省應急管理廳組建以來,積極推動搭建應急救援體系「四梁八柱」,初步形成了具有貴州山地特色的應急救援體系。
  • 上海九亭當年如何「空降」一座古建築:從桂林公館到薈珍屋
    《從桂林公館到薈珍屋》趙文龍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海上聞人黃金榮的桂林公館(今桂林公園)的花匠,他自小在桂林公館玩耍,耳濡目染,對中國的古建築、古園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在收藏圈近40年的摸爬滾打,20年前,趙文龍斥資在九亭買下一塊土地,開始利用自己收藏和搶救的古建築構件建造「薈珍屋」。
  • 山西農村一座晉商大院,荒草叢生,牆倒屋塌,但「三雕」精美絕倫
    這些古宅大院都統稱為山西大院,是漢族民居建築的典範,以深邃富麗著稱。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說。在長治壺關縣東井嶺鄉崔家莊村就有一座精美絕倫豪華大氣的晉商豪宅-侯家大院。在當地有這樣一句俗語來形容侯家大院:「壺關縣城出南門,崔家莊的房子最好。」這裡的房子指的就是侯家大院,因其佔地大、樓層高、用材好兼雕工好。據說,完整時的侯家大院整整佔地30多畝。
  • 乾貨 丨 中國古建築的精髓所在
    ▲圖為懸山頂 (趵突泉公園西北圍牆邊)4、硬山頂硬山頂 五脊二坡,與懸山頂不同之處在於,兩側山牆從下到上把檁頭全部封住(屋頂左右屋簷不出山牆)。▲圖為三川脊式歇山二、結構框架中國古代建築的承重部分為框架結構,主要包括梁、柱、檁、椽、枋等。關於中國古代建築各承重部分的名稱,有不同的說法。
  • 三國綽號之群雄篇:飛將、二袁、四梁、八柱、十常侍、十八路諸侯
    四世三公——袁紹出身漢末名門「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紹做為袁家最出色的代表人物,四世三公也多被代指袁紹。也有張郃、高覽、韓猛、淳于瓊的版本,一正梁的說法也出自評話,有韓猛、韓榮、韓瓊、韓孟等版本的說法,多以河北四庭柱,更為知名。八柱——田豐、沮授、許攸、逢紀、郭圖、審配、荀諶、辛評八柱——近代民國根據評書給袁紹手下的八位謀士結合四梁而產生四梁八柱,因此田豐、沮授、許攸、逢紀、郭圖、審配、荀諶、辛評有「八柱」之稱。先登——麴義
  • 想賣賣不了,想修修不起!西城這處百年四合院成了重度危房
    南房的險情是「東南頂塌簷頭破損」,東房的險情是「木件老化東五坎牆塌」,這兩排房子已經禁止住人,裡面堆滿雜物變成倉庫。推門往裡看,東房的梁柱都傾斜了,外面看著好好的窗下坎牆,裡面已經塌了,磚都掉出來了。四面老房明明是瓦房,屋頂卻看不到瓦面。閆以詠說,為防止漏雨,他們已經在上面鋪了好幾層油氈了,鋪一次能管個三五年。這麼鋪下去,早已糟朽的梁檁不等被雨泡爛,就得被壓塌。
  • 圍繞統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 搭建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
    今年以來,省戒毒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有關加強制度建設的要求,緊緊圍繞建立全國統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將制度建設列為2020年局重點工作攻堅任務,經過一年的努力,搭建起全國統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下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