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釀豆腐也稱為肉末釀豆腐、東江釀豆腐,是客家名菜之一,據說與北方的餃子有關。
通常將油炸豆腐或白豆腐切成小塊,在每小塊豆腐中央挖一個小洞,用香菇、碎肉、蔥蒜等佐料填補進去,然後用砂鍋小火長時間煮,食時再配味精、胡椒等調料。
客家先民原來居住在中原地區,當地生產小麥,常常用麵粉做餃子。後來因為戰亂等原因,客家先民遷徙至南方生活,嶺南地方多產大米,少產小麥,麵粉很少,釀豆腐則成為替代餃子的食物了。客家先民想到,用豬肉剁成餡料,用豆腐代替麵粉,將餡料塞入豆腐,猶如餃子一般。因其味道鮮美,便成了客家名菜,如今也是客家人餐桌上的家常菜。
「釀」是一個客家話動詞,表示「植入餡料」的意思,「釀豆腐」即「有肉餡的豆腐」之意。客家釀豆腐很適合作為晚餐的主菜,既有營養有不怕肥胖。釀苦瓜與釀豆腐、釀茄子、被稱為「煎釀三寶」釀豆腐鮮嫩滑香、營養豐富,是客家人過年的保留菜式。
餡料是釀豆腐的必須材料,通常以肉為主,取新鮮豬肉加鹽、香菇、胡椒,或蕎苗等佐料,但今天我們稍作改良,在餡料裡加入了蝦泥。
蝦營養豐富,有利於增強體質,養護健康。豆腐含有寶寶生長發育必需的優質蛋白、鈣、磷、鐵和維生素,其營養價值能與肉、蛋、魚相媲美。
將蝦泥嵌入豆腐裡,一口咬下去,蝦仁的鮮美和豆腐的豆香融合在一起,口齒留香,回味無窮。
釀豆腐特別適合寒冷的冬天,砂鍋裡「咕嚕咕嚕」滾燙的豆腐,咬一口,豆腐外韌裡嫩,肉餡爽滑,說不出來的好吃!
——《眯萌廚房·香煎蝦泥釀豆腐》
食材
蝦仁:4小隻 豬肉沫:150g
蛋清:一個 蔥:1棵 姜、蒜:適量
生粉、鹽、香油、醬油各適量
步驟
-Step 1-
去蝦殼蝦線,壓碎後用刀背敲成泥,裝入碗中待用。
-Step 2-
豬肉沫、蔥花、姜加入蝦泥陷中,再加入適量蛋清、鹽、生抽、香油、生粉,同一個方向攪拌均勻。
-Step 3-
用湯勺挖去中間的豆腐(注意不要挖穿咯!)填入餡料,稍微壓下防止肉餡散開。
-Step 4-
鍋內加油燒熱,豆腐肉餡的一面先入鍋煎至定型微黃,再翻面煎至底面微黃。
-Step 5-
豆腐裝入燉鍋待用。
-Step 6-
爆香姜蒜末,加適量水,蠔油,老抽燒開後倒入燉鍋。
-Step 7-
倒入水澱粉。
-Step 8-
小火燉10分鐘收汁後,撒下一小把蔥花,即成。
出鍋,完成!
1.將豆腐用鹽水浸泡五分鐘,取出後切塊即可。或者切一塊生薑,並在鍋底塗抹一圈,中火慢慢煎豆腐,這樣煎出的豆腐不粘鍋不會碎。
2.如何挑選新鮮的蝦:體型彎曲,體表乾燥,顏色呈青白色或者青綠色,肉殼緊連,沒有異味。
3.如果買不到客家豆腐就用嫩豆腐,不過要多一個步驟,先灑少量鹽醃一小時左右,讓豆腐出水變得結實一點,然後再切塊。
4.豆腐挖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弄破了。
5.餡料太多就容易塌,不要太貪心哦 。
6.煎豆腐的時候一定要耐心,小火慢慢煎,煎成淺淺的金黃色最漂亮。
7.煮豆腐的時候如果沒有蠔油可以不用,加少量白糖提鮮。
雪白的豆腐上釀入了蝦肉餡,又煎至金黃,撒上蔥花點綴,十分好看。夾起一塊送入嘴裡,冒著熱氣的豆腐帶著肉香,肉餡裡又帶著蝦香,湯汁醇厚,鮮嫩滑潤,色香味俱全。
豆腐:含有豐富蛋白質,易於消化,有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是寶寶理想的輔食。
鮮蝦:含有豐富鈣元素,有利於寶寶骨骼發展和牙齒發育,還有利於提高寶寶的集中力。但是麻麻要很注意的是,給寶寶吃蝦的時候,先讓寶寶吃一點點,看看有沒有過敏現象,如果有就要停止給寶寶食用。
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寶寶健康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