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活動與環境密不可分,環境為主題活動而創設,主題環境需要有環境的支持才能更深入地開展。創設高質量的主題活動環境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從主題活動的展開過程看,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環境的使用主體
在創設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時,首先要考慮使用和參與到該環境中的主體的基本情況,如是小班幼兒還是大班幼兒、參與主題活動的人數等。對於不同年齡層次的幼兒和不同的參與人數,環境創設中考慮的情形也是不同的。
對於參與到主題環境的創設中需要針對對象的發展狀況和身心特點來創設具有層次性的環境和使用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材料,提供不同的指導方式。此外,在同一主題活動中,參與人數不同,對活動的空間要求也是不同的。
二、主題活動的目標
主題活動是整合了不同領域內容與目標的教育活動,而每個領域的活動又可以包涵多個教育目標。雖然每個主題活動都可能具有多種教育價值,但是在一個主題活動中不可能達成所有領域的多個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再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初步確立該主題活動的主要目標,並依據主要目標進行相應的環境創設。
主題活動內容和目標是環境創設的內在依據,環境創設是主題活動目標的外在體現,只有創設與主題活動相適應的環境,才能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探索氛圍和發展契機。因此,在創設主題活動環境時,首先應該明確主題活動的目標和內容,然後據此進行環境創設。
三、教師的教學設計
在主題活動中,教師的教學設計包括教學方式、教學思路等。從教學方式角度看,教師是採取集體教學為主要方式,還是採取小組活動為主要方式,亦或採取集體教學與小組活動、個別活動有機結合的方式,對環境創設的要求存在很大差異,例如對活動空間、教學資源以及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關係都有不同要求。
從教學設計思路看,如果教師是開展精心準備的主題活動,則教師只需按照活動步驟提供材料、布置空間,再輔以靈活機動的材料增減和空間調整即可;如果教師是以開放性的思路拉黑組織主題活動,則要提供更多的與主題活動相關的材料,教師要積極引導幼兒進行探索,主題活動的網絡才會逐步清晰起來。
四、幼兒的生活方式
在主題活動中,幼兒如何參與並對主題活動進行探究,採取何種學習方式,這些方面對主題活動的環境創設都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幼兒是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參與主題活動,則活動材料的種類、數量與材料的投放是比較穩定的,而環境中的活動順序也是有序的;如果幼兒在主題活動中自主發揮的機會比較多,那麼在環境創設中的活動順序則需要在基本配置的基礎上,隨時按照幼兒探究的進展和狀況進行及時補充,這樣才能發揮其想像力和實現其想法提供支持。
此外,如果主題活動涉及戶外的探究或者採用遊戲的方式,則需要更加豐富的材料配置、更加動態的場景布置以及更加靈活多樣的指導方式。
幼兒園環境是幼兒的第三位教師,環境對幼兒的教育起到很好的薰陶作用,這種作用是無形的,是持續的。教師在布置主題環境的時候需要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國家對幼兒園教育環境的標註和要求,對幼兒園的環境進行創設。
好的環境不讓人賞心悅目,視覺上得到滿足,還能促進孩子的能力發展。教師在進行主題環境布置時,需要從環境使用主體、主題活動目標、教師的教學設計、幼兒的生活方式四個方面去進行選擇和布置。在布置主題環境前做好規劃。首先需要理解主題的內容,網上搜索相關的內容;其次確定整個主題環境的主色調,考慮用哪幾種元素和材料;最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環境創設。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環境創設不只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教師要善於運用家長和孩子的力量,加強家園合作。主題環境需要大量的材料支撐,比如紙巾筒,易拉罐,瓶子等,如果要教師自己去收集就很困難,我們藉助孩子和家長的力量,一個人收集一個,班上就會有很多個瓶子。所以,幼兒教師要善於進行家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