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市場上智慧教育概念越來越熱,各家建設的思路和方法不一樣,我以智慧教育「智慧教育雲平臺」現實情況和總體目標,應對各自不同的基礎條件、辦學理念、預算限制、管理要求、教師需求、學生訴求、家長期望,達到建設目標。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先進性
與數字校園相比較,智慧教育的首要特點就是「先進性」,也就是「智慧」的體現——可感知、可決策、可創新。智慧教育的建設,需要考慮未來系統的擴展升級的擴展升級要求,保證可持續發展;通過大數據挖掘實現科學統計、提前預警,輔助教師方便快捷地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構建課堂內外的學習環境,使傳統以「教」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為主,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飛躍。
(2)實用性
智慧教育的設計、建設不能重複堆砌技術、華麗而不實用的問題,學校的資金緊張,用於信息化的比例不高,缺乏實用性理念的設計往往帶來的是繁瑣、不便、阻礙教學創新、增加教務和管理的複雜性,因此是不成功的。所以,通過此項目的建設,實現大數據可視化、智能化決策支持、決策指揮艙,可以為管理層、決策層提供原始數據、數據分析統計結果、未來趨勢預測、風險評估和預警的服務,實現決策科學化。
(3)開放性
智慧教育的建設基於學校的實際情況,區域各地教育發展不平衡,為此智慧教育的開放性首先要支持教育均衡發展,支持和遠程教育、精品課程錄播等技術手段,以網際網路技術為信息通信的基礎,實現開放、兼容、安全、互通;其次,開放性體現在向下兼容,現有設備設施的利舊,對學校已有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平臺系統架構應該是開放的、可伸縮的,滿足學校在特定時間、特定條件下的最大化需求。
(4)標準化
經過了學校自行採購信息化設備、按照教育管理部門的要求建設數位化學校和參照智慧教育的發展規律和學校自身發展需求建設智慧教育的三個階段,為智慧教育建設積累了一定經驗,從決策者、管理者到使用者都認識到標準化的重要性,從規劃、設計、建設到後期運維保障均嚴格遵循相關標準,才能切實做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降低風險和提高滿意度。
(5)可伸縮性
傳統的數字校園,各應用系統佔用專門的伺服器資源,這種資源利用方式使得伺服器的利用率存在不均衡,部分應用支撐的伺服器數量較多,利用率較低,而另一些應用佔用的計算資源較少,可能無法滿足訪問量增長的需要。
通過智慧教育構建大數據中心,既能支撐學校各類業務管理系統和公共服務平臺的穩定運行,又能集中各單位有效計算單位的空閒時間為高性能計算需求提供服務,最終實現可擴展、可伸縮、共性個性融合的智慧教育統一平臺。
(6)移動性
智慧教育的移動性,促進了「以人為中心,以學習任務本身為焦點」的學習模式創新,同時體現了學習過程的連續性、無縫性。學習者可以訪問到學習資料形式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任何形式(可訪問性),實現信息交互、學習互動,教學行為的場景性,既是教育現代化的重大變革,也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7)安全性
在智慧教育系統統計與建設中,充分考慮系統的安全,包括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傳輸安全、管理安全等要素。在系統設計、開發全過程,貫徹安全思想,建立數據審計體系。
在規劃上,要求為智慧教育系統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用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和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遭到破壞、更改和洩露,確保經過網絡傳輸和交換的數據不會發生增加、修改、丟失和洩露等,智慧教育各個子系統和應用平臺在交互過程中進行信道加密,建立安全制度、責任到人並分別賦予相應的權限,備份關鍵的數據、對敏感數據加密;除了被動防範,還應藉助雲計算、大數據的最新技術,建立預警機制,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不斷優化智慧教育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