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有座宮殿,裡面全是漢字,有韓文的地方只是相應的翻譯

2021-01-19 行者講歷史官方

去過韓國旅遊的遊客,可能有些會去過這麼一個宮殿,看名字就能看得懂,因為這宮殿裡面的篇牌匾、題詞,帶文字的東西基本都是漢字,有韓國文字的地方都是為了翻譯給他們本國人看的。是不是很好笑?

這個宮殿名叫「景福宮」,說起這個宮殿,可以真的說是歷史悠久,因為它的建造竟然比明故宮都要早,但是那個時候的朝鮮畢竟是中國的一個附屬國家,做什麼事情,都需要這個家長批准,所以修建的宮殿也是按照中國的親王級別來建設的,最關鍵的是那時候的朝鮮,真的和中國沒什麼兩樣,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朝鮮的文字全部都是漢字,自然這座新修建的宮殿也肯定是漢字掛滿了其中。宮殿的名字取自我國歷史著作《詩經》中的一句話。

但是按說歷史這麼悠久的一座宮殿為什麼不像中國的那些宮殿一樣有名呢?原來這宮殿看似修建的早,其實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去過的人可能都知道,進去之後感覺就像是到了影視拍攝基地,建築什麼的都是煥然一新,而且遊客也不是很多。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朝鮮的歷史了,朝鮮這個小國雖然小但是歷史確實不少,近百年來不停的被侵略誰想佔領誰佔領,所以光這宮殿前前後後重建了好幾次。第一次是在它建成的150多年後,不知怎麼一場火就將它燒了個乾淨,沒辦法,只好重建,建好後過了幾十年,日本又來打朝鮮,然後沒有本日本人破壞,卻被自己國家的暴民給燒了。之後就把一直沒人管,一直到了1865年才又有人提出復建,之後啊又是不斷的出現問題,1910年日本再一次佔領朝鮮半島,拆了大半個景福宮,修了一個總督府,最後到了韓國獨立,這才又開始拆了總督府又修建景福宮。

可是不停的重修,讓韓國人有了一個疑惑,這到底該放什麼字在上面呢?因為最早的宮殿一定是放的漢字,但是現在都是韓國了,而且有自己的文字,放別國文字多麼的打臉,但是又有一個問題,你不放漢字,就說明自己這宮殿根本沒什麼歷史,更是自己捉弄自己。沒辦法為了圖個好名聲,只好放著中國漢字,據說有段時間還放了幾天韓文,但最後還是有改了回來,韓國人真的是一點文化自信都沒有,什麼都喜歡抄,還不敢明著說,非要搶回去說是他的。

韓國學了中國幾千年,到現在想擺脫了,發現走出去了,自己一點東西都留不下,便想著在搶中國的歷史,真讓人啼笑皆非。

相關焦點

  • 韓國的故宮全是漢字,中國人參觀如魚得水,韓國人卻需要翻譯
    在韓國有一座「故宮」,它就是景福宮,它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朝鮮王朝的正宮,始建於1395年,建築風格完全仿照了中國的古建築!因為歷史上韓國曾是中國的附屬國,這座宮殿的風格同中國的古建築非常相似,但在裝修與規模上,卻遠遠不及我們的故宮,因為按照古代的等級來講,故宮是屬於帝王的宮殿,景福宮卻僅是一座藩王的宮殿,沒有可比性,因此景福宮的規模遠沒有故宮那般恢弘,大概就是現在中國橫店影視城的大小!
  • 韓國廢除漢字多年,為何戰鬥機上刻八個大字,用漢字而不用韓文?
    中華文明有5000多年的歷史,中國文化曾經影響了東亞幾千年,作為中國曾經的附屬國,韓國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頗深。在近代之前,韓國使用的一直是漢語,後來隨著清朝後期中國的沒落,西方文化對韓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後來韓國廢除了漢字,使用了現在的韓文。
  • 為什麼韓國明星都有漢字名,還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一個中文名字?
    經常看韓國綜藝、關注韓國娛樂圈的應該知道,韓國的明星都會有一個中文名字。實際上,韓國人出生時,都會起一個漢字名字。因為想在的韓國文字存在了巨大的缺陷,朝鮮語韓語是表音文字,同一個音有不同意義的許多字,無論在口頭還是書面都難免有不便之處。舉一個例子大家可能就知道了,韓國恐怖電影《哭聲》,韓語的 有兩個含義,一是谷城,二是哭聲。
  • 韓國,用50年全民去漢字,還是去不掉!韓語,終究只是「語」
    這個地方,叫漢城。漢城因漢江得名,漢江也是韓國主要的河流之一。為何漢城無跡可尋了?因為在2005,韓國政府與民間,以決絕的態度,開展了一場「消滅漢城」的改名運動。城市改名為首爾,所有漢城字樣,在一夜之間被抹去,仿佛漢城從來不存在於韓國歷史上。韓國人為何鐵了心要給首都改名字?答案就在於這個字:漢。
  • 韓國號稱「小中華」,韓語才使用了50年,漢字才是他們的官方文化
    今天大家看韓國大街上的文字都是韓文,實際上韓國在歷史上都是用漢字的,到今天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韓國人的名字都是使用漢字,為什麼呢?其實我們講它歷史上一直都是用漢字的,直到朝鮮王朝,也就朝鮮的最後一個王朝李氏王朝的世宗大王的時候,他們才開始頒布訓民正音,世宗大王的頭像就印在一萬韓元上,一萬韓元原來是最大面值,印上世宗,可見世宗這個人多重要。世宗最重要的貢獻就是頒布訓民正音就是韓文,他創製韓文頒布訓民正音,為什麼要頒布呢?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設想有一群歐洲人,完全拋棄西方文化,採用漢語漢文化,建立一個新國家,拋開除了文化以外的其它任何影響因素,誰有過硬的道理來說明這個國家就一定會成功或不成功?釋義精準的是英語。一句話可以寫成16個時態。漢語字意比較方便大腦思考和反映。不過英語也有比較廣義的詞彙,比如mate。源於古希臘文。翻譯過來也很麻煩,中文沒有相應描述詞彙。只有具體看語境翻譯。
  • RNG韓國教練heart: 別給我發韓文翻譯,看不懂
    時隔僅僅半個月,RNG再一次奪得了冠軍,雖然是德瑪西亞杯,而且UZI和letme還沒上場,但是這樣的RNG依舊能夠統治德杯,不得不說完全體的RNG變態程度有多強。雖然說BLG戰隊沒有成功完成黑馬操作,逆襲RNG,但是這樣的結果對於他們這隻新隊伍來說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 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到底要不要用漢字?
    韓國人一直有一個解決不了的矛盾爭議,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教他們的學生學習漢字,這成為韓國社會揮之不去的爭議問題,這麼多年過去了,韓國也沒有一個最終結論,近日關於漢字文化在韓國再次起了爭議。據悉:韓國的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回答為什麼要這樣做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
  • 韓國,正在撿起漢字
    比如韓語中一到十的數字發音很像中國有些地方的方言,有專家認為是因為韓語數字發音較好地保留了中古漢語的音韻。同時很多韓式漢字的寫法也與簡繁兩種漢字截然不同。其二是韓國自造漢字詞,韓國社會或者學界依靠漢字造詞原理,應對韓國的具體情況獨立創造出的漢字詞彙。第三就是從日本傳入的日式漢字。日本明治維新後實施「脫亞入歐」的文化政策,引進西方技術、學習西方文化。
  • 韓國固有詞人名小識錄|韓國|漢字|韓語|dara|越南
    因為빛在韓語中有「光、光線 、光亮」的意思,而가람在古語中是「河」的意思,河既長又寬,寄託著美好的願望。所以說,韓國語人名的翻譯始終都是有難點存在。首先說漢字詞人名。雖然韓國已經不再使用漢字,但人們在起名時,還是會參考漢字的意義。根據韓國《戶籍法》第37條的規定,以漢字取名時所用的漢字必須在許可用字範圍內。未經許可的漢字名在戶籍註冊時必須以韓文代替。
  • 韓國要恢復漢字了?
    1.驚——韓國提議漢字進教科書最近,韓國關於漢字的使用掀起熱議。原來,韓國有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要求在學生教科書中使用韓文,但是為了更加清晰表達意思,提議在教科書中使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韓國國內對此建議抱有很大的反對意見。韓國韓文協會表示,韓文是韓國固有文字和傳統文化,如果使用韓文和漢字混用,會使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會阻礙韓國的信息化和科學化。這種觀點當然非常偏頗。按照他的說法,中國使用了幾千年的漢字,那麼中國現在的信息化和科學化是怎麼來的?
  • 韓國爭論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
    以金睿智為首的10名議員主張在原有基礎上增加內容:「如有必要,教育部長可以下令要求(在中小學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以方便、準確地表達字詞含義。」換而言之,金睿智等人希望在教科書中一些可能引發歧義的地方增加漢語注釋。
  • 韓國又吵架了:用不用漢字呢?
    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
  • 韓國故宮,中國人進去有種親切的感覺,韓國人進去卻需要翻譯
    大家也都知道,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是那些皇帝妃子們居住的地方。當然,故宮並不是只屬我國,像是韓國,也是有著故宮的。可你知道嗎?韓國人進入他們的故宮竟然還要翻譯,而中國人進去就像到了家一樣,這是因為韓國的故宮標註的都是漢字,所以中國人對此比較親切。
  • 韓國舊書市場成熱門景點,遊客看不懂韓文也愛逛,卻有不少中文書
    在這幾萬本書籍當中,韓文書籍佔大多數。雖然對於各國遊客而言,很多都看不懂韓文,卻依舊愛到寶水洞書店街逛逛。因為僅僅是欣賞它們精緻的裝幀,以及沉浸在書海當中的感覺,就足夠吸引遊客前來打卡了。不過這裡的書籍很多、很豐富,所以也有不少其他國家的書籍可以淘到,當然也少不了中文書籍。更讓我驚訝的是,除了韓文書籍之外,這裡卻有不少中文書。
  • SM澄清D.O.原名叫都敬秀 為什麼韓國人有中文名?
    即便現在韓國的文字採用了韓文,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這些字的具體意義,於是就要加上漢字,用於解釋。 韓國的文化離不開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韓國,韓國的文字當然也是受影響最大的,韓文中有70%的詞彙來自漢字,即使是到了現在,我們看韓國到書寫的都是韓文,但事實上韓文也是離不開漢字,很多人不知道,很多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的名字是帶中文的,他們在韓文的後面加個括號,然后里面用漢字寫自己的名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要從韓國文字的特點說起。
  • 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韓國又開始爭論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張靜】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韓國爭論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張靜】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有必要韓漢混用」。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漢字,然後才有了「漢字文化圈」。然而,「漢字文化圈」裡的國家和地區對漢字的認識和感情卻是十分的複雜,尤其是日本和韓國。這個問題,72.4%的人表示"漢字是書寫日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字";有60.1%的人認為「漢字有一目了然的作用,更有助於閱讀」。在日本有部分大學和高中還將是否擁有「漢檢」資格證書,作為入學選拔標準之一;甚至國家公務員考試中也會不時來上一段《列子湯問》或者王安石變法一類的古文題目。
  • 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成韓國爭議熱點
    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成韓國爭議熱點 環球時報 | 2020-12-22 10:16:02 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