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Flexiv非夕首批百臺自適應機器人在位於佛山的非夕華南製造中心順利投產下線,自適應機器人正式邁入規模化量產階段。同期,以「新生拂曉·非夕智造」為主題的非夕華南製造中心百臺自適應機器人投產下線儀式暨力控機器人高峰論壇在中國(廣東)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非夕工廠內順利舉行。
此次活動邀請佛山政府領導、機器人及人工智慧領域專家學者、機器人產業鏈生態夥伴、社會媒體一同見證自適應機器人規模化量產的階段性成果,並共話力控機器人的未來。
非夕科技CEO王世全博士、世界機器人研究基金會(IFRR)主席、史丹福大學智慧機器人實驗室主任Oussama Khatib、佛山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黃飛飛、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常委伍志強、瑞松科技董事長孫志強、綠的諧波總經理左晶出席活動並致辭。
佛山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薛立偉、佛山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潘東生、廣東省機器人協會執行會長任玉桐、浙江大學控制學院機器人實驗室主任熊蓉教授、暨南大學機器人與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柳寧教授、上海交大-非夕聯合實驗室主任盧策吾教授等受邀出席。
新生拂曉 百臺自適應機器人投產下線
非夕科技CEO王世全致歡迎詞,並分享了非夕自2016年創立至今的歷程。
「從幾年前第一臺自適應機器人樣機在美國實驗室組裝完成,到今天第100臺機器人在佛山投產下線,非夕經歷了無數次技術突破,這是一條充滿艱辛、也充滿了成就感的創新之路。」王世全表示。「而這些成績,離不開佛山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對非夕華南生產基地的大力支持,今後,非夕將進一步加強與佛山的緊密合作,與眾人一道,為中國高科技智能製造業的騰飛全力以赴、攜手共進。」
由非夕科技自主研發和生產的自適應機器人——Rizon拂曉,深度融合了工業級力控、機器視覺和AI技術,突破了傳統機器人只能在結構化環境中完成基於軌跡的固定任務的局限,自適應機器人可以適應不確定的工作環境,通過像人一樣的手眼配合來完成複雜的工作任務,以此來大幅增強生產過程中的柔性和生產力,為汽車、電子3C、一般工業、醫療、物流等行業的企業用戶提供插拔裝配、曲面作業、物料處理等應用場景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非夕在底層傳感器、伺服系統、核心機構部件、安全主控板、機器人作業系統、AI系統等不同層面技術實現高度自研,並完成供應鏈的高度國產化。成立至今,已申請百餘項國內外技術專利。
自2019年4月在漢諾瓦工博會上正式發布自適應機器人拂曉後,非夕科技在近一年內完成了核心技術、產品及工業解決方案的發布,與不少國際頭部企業達成了合作,完成了自有工廠的建造和啟用,在產品設計、技術研究、解決方案等多方面獲得了來自市場、政府、行業協會和知名認證機構的認可。2020年,非夕已成功與3C電子、汽車製造等領域的龍頭企業達成業務合作,部署並應用自適應機器人於精密裝配、打磨拋光等生產環節,有效提升產線良率和柔性程度,部分應用已實現批量化複製。
作為機器人力控領域技術的核心奠基人,世界機器人研究基金會(IFRR)主席、史丹福大學智慧機器人實驗室主任Oussama Khatib對非夕科技的發展和百臺自適應機器人投產下線表示了祝賀。「力控是新型機器人的重要能力,是機器人領域新興應用場景的實現基礎,非夕研發的自適應機器人代表著新一代機器人的未來方向,我非常期待在未來加深與非夕的合作,共同帶來更多技術創新、為社會增益。」
政府支持 佛山南海助力創新企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佛山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而南海區作為佛山聚焦機器人先進位造業的核心創新區,在引進智慧機器人企業,鼓勵機器人研發、生產和應用,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佛山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黃飛飛在致辭中表示,在南海區,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國機器人集成創新中心已頗具規模,而非夕科技就是佛山機器人先進位造業築巢引鳳行動中引進來的佼佼者。非夕團隊不僅擁有國際頂尖的技術和人才,還具有堅持自主創新、研發、製造、銷售的超凡勇氣和堅定信心,佛山願意與非夕這樣堅持創新、科技引領的企業一起,通過更加緊密的合作,共創美好佛山、共襄中國先進位造業盛舉。
新品發布 Rizon 4s帶來更加極致的力控表現
活動上,非夕科技同時發布了自適應機器人拂曉系列的新成員——拂曉4s(Rizon 4s)。
拂曉4s在拂曉4的基礎上內置了更多新型的先進傳感器,使得機器人具備了更精細的力覺感應和控制能力、更強的抗幹擾,以及多點力控的能力。拂曉4s拓寬了自適應機器人可適用的應用場景,幫助非夕更好地服務於更廣泛的行業、滿足更複雜的客戶需求、打造高性價比高柔性的自動化解決方案。拂曉4s適用於對力控要求更高、環境複雜,甚至是空間受限下的操作任務,比如高精密零部件的複雜裝配、高曲率表面處理、高擾動複雜環境下的操作等一系列複雜的應用場景。它的發布是非夕研究和發展力控技術進程中的一項重要成果,也為非夕下一步的商業擴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投產下線儀式和高峰論壇結束後,出席嘉賓們參觀了非夕華南生產基地,對自適應機器人的研究、發展、生產製造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責任編輯:韓夢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