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明明可以改朝換代,為什麼選擇招安?梁山失敗的罪魁禍首是誰

2020-12-23 騰訊網

是否大家普遍認為,宋江是梁山失敗的罪魁禍首 。大家相信,如果不是宋江主動投降,水泊梁山的「革命事業」一定會越做越大,越做越強。

而梁山中的其他人物則差不多一概都被樹立成正面典型。例如託塔天王晁蓋被塑造成隊伍的締造者和事業的開創者,要不是晁總舵主過早地被史文恭射死,宋江的陰謀根本無法得逞。

再如李逵被認為是梁山最徹底的人。李逵一心想推翻皇帝,讓宋江去當皇帝,將戰鬥進行到底的決心是無與倫比的。正是因為如此,李逵的革命精神才與宋江的投降主義形成了鮮明對比。

真的是宋江將水泊梁山引向邪路了嗎?

如果僅僅一個宋江就能決定梁山的命運,那麼世界上的事情,包括江湖上的事情也太簡單了。

從整部《水滸》來看,應該說投降絕不是因宋江而起的,宋江一個人也根本承擔不起投降派的罵名。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投降是梁山割據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一、梁山的存在根本就沒有多少社會基礎

從《水滸》的年代來看,社會總體穩定,階級矛盾並不突出,上梁山的所謂好漢絕大多數並不是官逼民反的結果。縱觀整部《水滸》,真正夠得上官逼民反的似乎只有解珍、解寶兩個人。

除去解珍、解寶,我們真的再找不到官逼民反的事例了。

就拿我們最為熟知的林衝被逼上梁山的例子來說吧,林衝的故事雖然很值得同情,但他的事情也只能說是「官逼官反」。因為林衝本身就是八十萬禁軍的教頭,個人關係還與高太尉不錯,不然林衝也不會自己一個人去太尉府給高俅進獻寶刀。

梁山得不到人民支持,投降就成了早晚的事情。

二、梁山割據也沒什麼群眾基礎

《水滸》中的所謂好漢更多的是被梁山的晁蓋、宋江、吳用誆騙上山的。

第一批被騙上梁山的是聖手書生蕭讓和玉臂匠金大堅。蕭讓字寫得好,金大堅會刻圖章,因為梁山人要偽造文書,下江州救宋江,所以就把這兩個知識分子連騙帶嚇,拉上了梁山。

以後被逼上梁山的是秦明。秦明戰敗被俘,宋江卻叫手下人穿上秦明的盔甲,冒充秦明殺死青州百姓,焚燒房屋。

慕容知府誤以為秦明叛變投敵,殺了秦明妻子,秦明從此不但與慕容知府結仇,而且被主流社會所不容。

再以後就是美髯公朱仝、小旋風柴進、金槍手徐寧、神醫安道全、玉麒麟盧俊義、燕青等人,這些被拐騙上梁山的人,從心裡說是不願意永遠為梁山賣命的,他們本心是擁護招安的。

梁山之上除了有上述被晁蓋、宋江等人騙上梁山的人之外,還有一大部分是因為戰敗被俘,為了保全性命不得已投降的。

比較典型的是轟天雷凌振、百勝將軍韓滔、天目將彭玘、雙鞭呼延灼、大刀關勝、井木犴郝思文、醜郡馬宣贊、急先鋒索超、聖水將軍單廷珪、神火將軍魏定國、雙槍將董平、沒羽箭張清。仗沒打贏,自己反被活捉,為了苟全性命,暫居梁山。

這些人原本就是公職人員,對於他們來說,梁山賊寇本來就是與自己勢不兩立的陣營,招安正是他們重新回到原來陣營的不二選擇。

所以到了梁山後期,招安簡直成了眾望所歸的事情。

這時,連梁山招兵買馬的口號都變了。

最開始,梁山對外宣傳自己「大秤分金銀、大碗吃酒肉,異樣穿綢錦」,邀請大家同做「好漢」。

到後來,梁山幾乎不再提如何分金分銀,喝酒吃肉和做衣服的事了,而是說,我們現在「暫居水泊,專待朝廷招安,盡忠竭力報國」。

可見接受招安的思想是深入人心的。

不是宋江把梁山帶入了招安之路,而是宋江順應了梁山「好漢」的主流思潮,並為其代言罷了。

大家看,後來梁山重陽節菊花會時,宋江做《滿江紅·招安》,真正反對的不過是武松、魯達和李逵三個人而已,更多的人不是贊成,就是沉默。

在招安的旗幟下,雖然梁山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但壯大的結果其實都是為招安而服務的,所以最後梁山好漢們投降了朝廷也就不足為怪了。

三、宋江拿不出一套嶄新的理論指導實踐

宋江上了梁山後,其主導思想就是努力將梁山事業做大做強。梁山的事業正如宋江預期的那樣,由一窪水泊,發展成了與王慶、田虎、方臘齊名的四大割據勢力之一。

梁山的勢力雖然做大了,但是接下來的問題也變得非常突出,就是如何在土匪窩裡建立秩序。

一群殺人放火的土匪之間如果沒有相應的秩序維持,他們的事業是不可能發展壯大的,弄不好,宋江自身的性命可能都難以保全。

宋江為了建立梁山新秩序,一方面利用神秘主義手段,大搞九天神女顯靈、挖石碣排座次等手段,以混淆眾人視聽;另一方面祭出了儒家忠義思想的大旗,要求大家服從自己。

我們知道,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的核心內容就是將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相應的位置規定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個人按自己所處的位置規範行事。

宋江將儒家思想收為己用,其功效自然立竿見影,儒家思想的忠義思想也不可避免地被帶入到水泊梁山的主體思想之中。

既然忠義的思想大家都贊同,那麼,忠君愛國則是一個很難迴避的話題。在強大傳統儒家思想的壓力下,投降皇帝其實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

相反,如果宋江不依託儒家思想治理梁山,而是拿出一套全新的思想指導梁山的事業,那麼投降將很難成為梁山的宿命。

四、宋江的投降是與朝廷及各路土匪博弈的結果

水泊梁山的敵人不只是官軍,還包括其他的割據勢力。

在《水滸》的那個時期裡,全國並存著宋江、王慶、田虎和方臘四大割據勢力。

這四股勢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從場面上看,個個都能抵擋住官軍的進攻,並形成相持對抗的局面。但同時,四家當中的任何一家也都沒有能力推翻大宋,改朝換代。

幾方勢力形成了強勢均衡。

可是,我們知道,如果其中任何一家土匪歸順了朝廷,那麼幾方的實力對比可能就會產生根本性改變。

換句話說,四大割據勢力,既不怕朝廷的進剿,也不怕其他勢力的騷擾,而是害怕其他勢力與朝廷聯合起來對付自己。

在博弈的過程中,宋江可以說是率先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對於其他三股土匪武裝,梁山不可能像對待二龍山、桃花山和白虎山那樣對其進行收編。

可是如果其他三股勢力與朝廷合作,攻打自己怎麼辦呢?

宋江先下手為強,千方百計向朝廷申請招安,以求在與其他三大割據的博弈中拔得頭籌。

最終,宋江投降朝廷,並與朝廷合力,進剿王慶、田虎和方臘,打敗其他三方反政府勢力而歸。

不能不說這是宋江在博弈中佔儘先機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梁山好漢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是誰,不是宋江而是此人
    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108個好漢,在宋江等人妥協思想的指導下,梁山全體接受招安,平定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為宋朝徵戰,最終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就這樣被扼殺了。
  • 梁山招安時有個細節,暴露出梁山真正的掌權者,從來不是宋江
    《水滸傳》是經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角宋江貫穿著整個故事的情節,其中宋江及他帶領的108大將,也是為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今天我們來講講:梁山招安時有個細節,暴露出梁山真正的掌權者,從來不是宋江。
  • 宋江乞求招安考慮不周害慘了梁山好漢
    宋江一直說暫居水泊梁山,等遇到機會就去招安。晁蓋沒有死時宋江也這樣說。當梁山興旺起來後,宋江乞求被朝廷招安的願望越來越強列,只是苦於無門。到了上元節,宋江帶人去東師看燈。他們花錢到了李師師處喝酒。過了一會兒,皇帝來看李師師。宋江在黑暗處說:「今番錯過,後次難逢。我們三個何不就此告一段招安赦書,有何不好。」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招安只是一場迫不得已的城下之盟罷了
    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它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為線索創作出來的。宋江起義主要發生在北宋徽宗年間,雖然小說對其進行了藝術加工,刻畫了梁山108位英雄好漢的經典形象,但這段歷史在正史中的記載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 梁山招安後,到底誰的成就最大?這兩人不分伯仲,官職都比宋江高
    宋江率領梁山好漢招安後,並沒有馬上獲得朝廷的封賞,而是先被派去攻打遼國、平定方臘之亂。說得難聽點,梁山好漢一招安,便淪為了朝廷的炮灰。直到平定方臘之亂後,朝廷才下詔封賞梁山好漢。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反常的決定,即使朝廷想讓梁山好漢當炮灰,難道不該是招安後就封賞梁山好漢嗎?
  • 《水滸傳》中,如果宋江不招安而是做皇帝,梁山有可能成功嗎?
    在《水滸傳》中,梁山大聚義後排定坐次,以宋江為梁山之首。雖然梁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但宋江為了梁山兄弟的長遠考慮,所以主張招安,最終在他的堅持下,終於讓梁山招安成功。梁山招安後,就成了忠義之士,之後為朝廷東徵西討,先後徵討遼國、田虎、王慶皆取得大勝。在之後徵討方臘時,雖然最終得以平定方臘,但梁山兄弟卻死傷無數。宋江、盧俊義東徵西討,雖然屢立戰功,但最終卻遭到毒殺。真可謂是悽涼的結局。
  • 梁山好漢中共有多少人反對招安?只有三人,接受招安才是大勢所趨
    可見梁山上真正反對招安的,也就武松、李逵、魯智深,最多還有阮氏三傑等晁蓋一系的好漢。為什麼大部分梁山好漢都不反對招安呢?這樣從他們的出身、來歷說起。梁山一百單八將有各自的來歷,可謂魚龍混雜。按照上梁山之前的職業,好漢們可以分為三類:一、體制內;二、平民;三、盜賊。
  • 水滸傳如果宋江死了,誰會成為梁山新的首領?
    宋江為何能成為梁山頭領想要找到能夠「替代」宋江的人,我們就需要搞明白他為什麼能夠成為梁山的頭領。江湖名望:宋江能夠成為梁山頭領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他的江湖威望。整個江湖之上,無論有沒有見過宋江本人的,都聽說過山東呼保義這個名號。
  • 《水滸傳》中,如果宋江不招安而是自己做皇帝,梁山有可能成功嗎
    其實這樣的評價在我看來是非常片面的,因為宋江招安的本質是為眾兄弟謀一個好的出路。隨後開始幫助朝廷平定各地起義,梁山好漢們戰的戰,傷的傷,最後跟著登上金鑾殿接受賞賜的也只有27人。
  • 此人武藝勝過梁山五虎將,比宋江更早被招安,還暗示了梁山的命運
    反過來說,對於讀者而言這同樣是個大工程,要了解到記住如此多的角色談何容易,更可怕的是,書中可不僅僅只有梁山好漢這一團體,包括朝廷、王慶、田虎、遼國、方臘勢力,這可有大幾百人,所以讀者在討論《水滸傳》中的強者時往往也容易忽略掉其中某些角色,就比如本文要聊的這位好漢,他的實力堪比梁山的五虎將,甚至他若是上了梁山只怕是可以坐第二把交椅,盧俊義都要給他讓讓位,可惜這人在率軍攻打梁山後就不知所蹤了
  • 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好漢會有啥結局?結果就兩個字
    但是裡面有一個人是大家都不喜歡的,就是宋江,只要是喜歡一百單八將的人,都不會喜歡他,如果不是他,梁山好漢也不會落入如此悲慘的境地,那些人也許不會死。所以很多人都在想,假如當年宋江不接受招安,那麼梁山好漢的結局會不會更好一些呢?
  • 水滸傳:梁山好漢為什麼結局那麼慘?連老大宋江都是「叛徒」
    水滸傳:梁山好漢為什麼結局那麼慘?連老大宋江都是「叛徒」《水滸傳》是我國非常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被選入了推薦中小學生閱讀的書單當中,相信大家即使沒看過原著,小時候也對水滸傳的故事了解不少。
  • 宋江堅持招安,究竟是對是錯?
    自從宋江帶領兄弟們接受朝廷的招安後,好漢們先是打敗遼國,接著平定田虎和王慶,最後又剿滅了方臘。在徵討方臘之前,梁山好漢並沒有折損,但是徵方臘後,梁山好漢則死傷慘重,除去公孫勝、安道全、皇甫端、蕭讓、金大堅和樂和六人未參與外,梁山102位好漢最後只有36人活著回來,且魯智深坐化,武松斷臂,林衝中風,時遷、楊雄等人則病死。可以說,招安是梁山好漢的命運的重要轉折點。
  • 梁山有多少人反對招安,只有3個人,招安才是眾人想要的
    事後諸葛亮的角度看,梁山選擇招安是錯誤的,因為招安沒有將梁山帶出泥潭,而是將梁山帶向了毀滅。宋江等人選擇招安後,由於實力沒有受損,依舊兵強馬壯,所以大宋朝廷還是不放心他們。朝廷為了消除宋江這個隱患,選擇了「反賊打反賊」的策略,讓宋江替他們去攻打田虎、王慶、方臘等反賊,讓四大反賊在互相血拼中消耗實力,大宋朝廷則坐收漁翁之利。
  • 招安結果超出宋江和眾好漢的預期朝廷耍了他們
    宋江綽號是及時雨,他喜歡撒錢做好事的口碑,江湖上的人願意結拜他與他交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結交個有錢的大哥誰都願意,有錢賺,不吃虧。宋江說梁山泊等朝廷招安,我們只是暫居水泊梁山。一提招安,魯智深、武松、史進等人就罵將起來,招什麼鳥安。
  • 揭秘水滸傳:宋江當時要是不招安會怎麼樣?梁山好漢能不能存活?
    宋江,他們如果不招安的話下場也不會太好的,因為宋江他們之所以造反,都是被朝廷逼迫的,他們本身沒有解放社會或者是解放勞苦大眾的理想。再加上他們能力和素質都比較有限,在小範圍內打打殺殺,打家劫舍是可以的,但是面對朝廷的正規軍,他們也是佔不到多少便宜。宋江一伙人所熟悉的範圍就是水泊梁山,他們所精通的戰術,無非就是就像打群架一樣沒有什麼兵法謀略,沒有什麼高深的軍事理論。在面對北宋官軍圍剿的時候,都有些力不從心,所以他們的發展前途並不是很大。
  • 「天上的星星參北鬥」,梁山108將的北鬥是誰?不是宋江晁蓋
    「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鬥」每當聽到這首膾炙人口的《好漢歌》時,不由得思考一個問題,天上的星星指的是梁山108將,那北鬥到底是指誰呢?北鬥是權威,誰是指引梁山好漢的北鬥呢?晁蓋既然宋江和晁蓋都算不上北鬥,那這北鬥肯定不是108將成員之一,而是另有他人。對,此人是誰呢?這事從宋江一段奇特的經歷說起。
  • 梁山好漢的結局,或許已是命中注定
    曾經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卻被宋江一手葬送成了犧牲兄弟的招安,究其背後,有人說是宋江的對君忠誠,又有人說是宋江的懦弱膽小,其實這只是片面的理解,梁山108將的結局早已命中注定,且聽我細細道來。其一,當然是領導人的性格所致。
  • 如果宋江堅持不招安,梁山好漢的結局會如何?專家:只有一種下場
    梁山一百單八將,各個勇武忠義,快意恩仇。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性格與形象,在亂世中匯聚一堂,共同為了心中的理想而奮鬥。但是,這個故事終究是悲傷並遺憾的。在宋江接受了招安之後,方臘一戰百人僅餘十數,梁上徹底被打散。而在班師回朝後,甚至又遭到了朝廷的暗算,一位位好漢先後離去,最終淪為歷史的塵埃。
  • 宋江明知朝廷腐敗不堪,為何還是果斷接受了招安?原因令人憤怒
    晁蓋中箭身亡之前,曾留下遺言,只要能捉住射殺他的兇手,就能成為梁山泊的大當家,但這對於宋江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笑話。晁蓋死後,宋江理所當然地坐上了老大的位置,並且按照自己制定的規則,搞了一個聚義行動,對108位英雄好漢進行了排名。隨著梁山勢力的增強,朝廷深感不安,多次派兵想將其滅掉,卻都以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