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梁山好漢為什麼結局那麼慘?連老大宋江都是「叛徒」

2021-01-19 王牌太史

水滸傳:梁山好漢為什麼結局那麼慘?連老大宋江都是「叛徒」

《水滸傳》是我國非常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被選入了推薦中小學生閱讀的書單當中,相信大家即使沒看過原著,小時候也對水滸傳的故事了解不少。每個讀者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可能有些人覺得這本書在諷刺舊社會的那些腐朽制度;還有一些人認為這本書講述的是商人俠客在江湖中行走的故事。總之不管是兄弟情義還是江湖恩怨,抑或是諷刺腐朽的制度,歸根結底其實就是在講農民揭竿起義的故事。

看到這裡可能有些人就會嘲諷,揭竿起義誰不知道呢?只要是聽說過水滸傳的這三個字都知道,而且人們還知曉起義的那108位好漢以失敗而告終,並且下場大都很悽慘。那麼大家知道這108位好漢為什麼會失敗嗎?答案其實很簡單,作者施耐庵先生早就將他們最後的結局暗示過了,只是讀者一直都沒有發現。

梁山108位大將之中,其實一直隱藏著某個「叛徒」,如果你細細品味一下他的名字就會得知真相,這個人就是宋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免不了和其他人合作,可能是期末大作業,也有可能是在工作之中小組要完成任務。如果你的隊伍之中有一個豬隊友的話,一定會讓所有人都崩潰。這個"豬隊友"不僅僅指的是那些因為個人能力不夠拖累整個團隊項目進度的人,還有可能是一個故意挑撥人際關係的人,當然也有可能是敵方陣營派來的奸細。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對於梁山這108位大將來說就是如此,其實他們之所以失敗,並不僅僅是因為朝廷打壓的緣故,更大的原因在他們內部人的身上。

作為領導人的宋江,其實最開始的想法是在這個亂世出人頭地,希望能通過起義來改變自己的人生。他的這種想法和我國歷史上其他的農民起義領導者其實是非常相似的,只不過施耐庵先生把這個主角的性格美化了很多,讓他看起來平添了幾分俠氣。筆者認為宋江其實一直都是小農思想,他想利用自己手裡面的人脈和金錢來組成一個小團體,後來還想藉助政府提高自己這個招牌的知名度。其實宋江的思想一直都是比較狹隘的,他沒有想過推陳出新,之前的起義行為可以理解為一個小孩子在用哭鬧的手段獲得家長的注意。

其實他內心對於政府還是很依賴的,畢竟在逼上梁山以後,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的也是他。"忠"和"義"是兩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字眼,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這種性格是非常正統的。宋江所謂的"忠",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對朝廷忠誠,所以後來直接就被招安了。施耐庵先生其實早就已經將這個結局暗示給讀者了,大家細細品味一下宋江的名字。這本書裡的故事背景是在宋朝年間,這麼一想,"宋江"不就是"宋將"嗎?他註定會成為宋朝的將軍,這是宋朝政府正式任命的官員,怎麼可能一直和一幫賊寇廝混在一起呢?

所以筆者認為,宋江這個人與其說他是起義的領導者,更不如說這是朝廷派過來的一個奸細。雖然說我們現在提起梁山108位好漢,首先想到的就是宋江,畢竟他是梁山108位大將之中的領導。可是大家回憶一下,剛開始組建梁山好漢的並不是宋江這廝,他是被逼上梁山以後展現出了自己的個人魅力和領導力,才一躍成為了眾人之中的第一。很多專家都評價《水滸傳》是一齣悲劇,甚至可以看成是宋江的個人職業發展史。其實在宋江的內心,一直都把當上高官是為他的人生目標,在這本書的後期,梁山好漢在宋江的領導下被朝廷招安了,但是畢竟這些人曾經反抗過朝廷,朝廷怎麼可能對他們放100個心呢?所以就故意委派這些人去執行非常艱險的任務,最後108個人直接損失了一半,剩下的那些人早就看清了宋江和朝廷的真面目。

宋江不過是在利用他們積累戰功,朝廷是想消磨他們的實力。終於反應過來的這些好漢們,很多都選擇了隱姓埋名,找一個小村住下,平平淡淡的過完後半生。宋江的結局是怎樣的呢?他成功的上位,踏著曾經這些弟兄們的屍骨,如願以償地做了高官,但已經失去價值的他,朝廷還怎麼會留著呢?

相關焦點

  • 反對招安的梁山好漢為什麼無法阻止宋江推行詔安計劃?
    大家應該都了解過《水滸傳》,在《水滸傳》中宋江極力推行詔安的計劃,這也導致了梁山的悲劇結局。而偌大的梁山,有著一百零八將的梁山,難道就沒有反對詔安的嗎?怎麼可能!肯定有啊!
  • 梁山最沒存在感的3位好漢,最慘的連一句話都沒機會說
    熟知《水滸傳》的人都應該知道,梁山有108位好漢,所以作者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面面俱到地安排一個故事,像武松、魯智深這種用好幾回講述他們事跡的英雄少得可憐。有些好漢,更是毫無存在感,最慘的連一句臺詞都沒有。
  • 有人問,沒宋江,梁山好漢前程如何?《水滸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同理,《水滸傳》沒有了男一號宋江,就沒有跌宕起伏的《水滸傳》了,中華文化中就缺少了一顆璀璨的明星;《水滸傳》中宋江的作用無可替代,沒有宋江,智取生辰綱的那幾位早被官府給逮了,一百零八將聚義是不可能的事了,梁山泊還是王倫的天下,好漢各自為戰,佔山為王的佔山為王,偷雞摸狗的繼續偷雞摸狗,前程還能怎樣?!一部《水滸傳》問世,最引人關注的人物非宋江莫屬。
  • 《水滸傳》宋江等人結局令人惋惜,《蕩寇志》結局才是真的爽
    前言:水泊梁山真的有好漢嗎?真的沒有,它們只不過是一群燒殺劫掠,無惡不作的反賊罷了。所以他們不會有好的結局。梁山無好漢例子一,當祝家莊被梁山賊寇攻破後,扈家莊也跟著倒了黴。扈家莊被宋江第一馬仔李逵帶人燒殺搶掠,寸草不留。莊內上下一百多口人,盡皆被梁山軍所殺。
  • 盤點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結局:魯智深是否真的死在了廟中?
    關於《水滸傳》裡的英雄好漢。魯智深絕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之一。魯智深。沒有上梁山之前,本是經略府的提轄,當時的名字叫做魯達。後來,由於路見不平之事,出拳打了惡霸鎮關西,解救金翠蓮脫出困境。那麼,作為《水滸傳》最為情深意重的好漢魯智深,最後是不是真的成佛了?他最後的結局到底是什麼?01一、魯智深的情深意義重。
  •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非好漢,古今「英雄好漢」意義的差別
    一部《水滸傳》的流行,還有電視劇電影不停的進行改編播放,梁山好漢四字已經深入人心,連幾歲的小孩子都可以喊出梁山好漢這樣的詞來。在《水滸傳》這個故事之中,武松與潘金蓮的故事是全書最有名的一段,最是最多人說到的一段,更是有各種各樣單獨的小說與電影描寫這一段。
  • 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好漢會有啥結局?結果就兩個字
    說起水滸傳,知道的人就太多了,其中的英雄好漢,性格各異,各有所長,非常的吸引人,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但是裡面有一個人是大家都不喜歡的,就是宋江,只要是喜歡一百單八將的人,都不會喜歡他,如果不是他,梁山好漢也不會落入如此悲慘的境地,那些人也許不會死。
  • 水滸傳中,害慘梁山108將的人不是宋江,而是道貌岸然的這位好漢
    看過《水滸傳》的人,恐怕都會對宋江推行招安,意見非常大。尤其是當最後,看到梁山好漢們的慘烈結局時,幾乎都恨透了宋江——本來好好的,你搞哪門子招安?可謂,宋江一個招安,就害慘了梁山108將!但只要稍微細讀一下便會發現,宋江其實是替一人,背了黑鍋!而這個人,卻還總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樣,他就是號稱智多星的吳用!
  • 梁山好漢只有三十六位?原來水滸傳中有很多事都是虛構的!
    《水滸傳》作為改編多次的名著,深受觀眾的喜愛。其實,這些人物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過的,大部分是有原型的。那我們來解析一下這些英雄好漢,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吧。書中的好漢足足有一百零八位,但實際上只有三十六位好漢。《水滸傳》中的宋江是梁山好漢的領導人物,最後帶領兄弟們平定了遼國。
  • 《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都愛頭戴簪花,緣由是這樣回事?
    據說在唐代唐玄宗統領國家的時候,他送給大臣的禮物經常有頭花,而當時很多大臣都覺得能收到花是自己的榮幸。後來這種風氣一直蔓延到宋代,因為有前朝之鑑,所以宋朝百姓對男子帶花也習以為常。《水滸傳》中有四個愛戴花的好漢最具代表性。其中有人喜歡帶真花,有人喜歡戴假花。周通常戴的就是假花,他常把花別在鬢旁。
  • 閒話《水滸傳》宋江:謀善終而不得善終
    《水滸傳》聽到梁山接受招安就有點悽悽惶惶,悲悲慘慘。一個個好漢,死的死,傷的傷,怎不讓人痛心呀?早年讀《水滸傳》就不喜歡看招安之後的篇章,如今還是一樣。雖說現在更理解了宋江,終是喜歡不起來這個人物。倘若晁蓋沒死,倘若晁蓋死後接任的不是宋江,梁山好漢的結局是否就會不一樣?
  • 直到上吊前,吳用才醒悟,梁山真正的老大從來都不是宋江
    所以最後宋江被高俅賜毒酒的時候,他才被「宋江託夢」,來到墓前自縊。要說他害怕朝廷的清算,其實只能算一部分,他更加害怕的,就是這些「梁山好漢」的殘黨們。他不擇手段把他們吸收進了梁山,最後卻戰死在沙場,和當初的豪情壯志毫不相干。而宋江一倒,到頭來受責難的就只會是他。
  • 宋江玩轉了梁山好漢中的江湖
    這時宋江想說武松,魯智深直接跳將出來:「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自尋趁去罷!」宋江一看,此時不能再說了,他怕把梁山上矛盾給激化了,攪亂了梁山上的江湖,真的走了幾個山頭上的人,大家的心也會散了,所以他連乞討招安的本錢都沒有了,這樣宋江只能隱忍。這就是宋江的江湖,善於在感情上出陰招。他表面上對梁山好漢彬彬有禮,與兄弟們友善,其實他滿腦子都是鬼心眼,都是毒計。
  • 宋江乞求招安考慮不周害慘了梁山好漢
    宿太尉的路沒有走通之後,宋江又在懲討梁山的官軍中找招安之路。為了得到招安,宋江不怕熱臉往冷屁股上貼,費盡心機,在懲討梁山的官軍中耍盡了手段,做足了文章。梁山好漢打敗童貫,宋江不讓乘勝追擊,只是讓朝廷知道他有實力就行了。為求得招安宋江不殺朝廷高官,他害怕激怒朝廷絕了他夢寐以求的招安之路。
  • 如果宋江堅持不招安,梁山好漢的結局會如何?專家:只有一種下場
    但可惜的是,真正能夠功成名就的故事實在太少,有太多的英雄們最後都只能抱憾而終。在我們的文學海洋裡,《水滸傳》一直被人們視為英雄好漢輩出的一部作品。梁山一百單八將,各個勇武忠義,快意恩仇。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性格與形象,在亂世中匯聚一堂,共同為了心中的理想而奮鬥。但是,這個故事終究是悲傷並遺憾的。
  • 水滸傳中,梁山共有108位好漢,為何只有武松被稱為「天人」?
    《水滸傳》是古代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書中刻畫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的形象。
  • 梁山好漢中誰的結局最好?他看透宋江的心思,選擇逃跑還做了國王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關於梁山好漢「混江龍」李俊的故事。 好漢李俊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描繪了北宋年間奸佞當道,把一眾平民清官武將逼上梁山、淪為「賊寇」的故事。
  • 李師師是風塵女子,為何敢調戲好漢燕青?你看沒出息的宋江做了啥
    如今,突然間梁山好漢大鬧了東京,宋徽宗能無動於衷嗎?不可能!東京汴梁等於他的家!比如,宋徽宗為何破格提拔高俅掌控殿帥府?這都表明了宋徽宗的掌控力度。一朝天子一朝臣,殿帥府事關身家性命,用自己的人才把穩。因此,宋徽宗別看在《水滸傳》中,動不動就被「蒙蔽」,實在他才是真正的幕後操盤手,掌控著一切。
  • 98版《水滸傳》解讀:梁山108位好漢結局
    宋江徵討完方臘,梁山好漢損兵折將失去了一大半,早就對招安不滿的武松,為了義氣一路跟著宋江打完方臘,夜深時刻,吳用找到宋江,告訴宋江武松要在六和寺出家為僧,不願回京領賞。宋江得知這個消息後,似乎也是一點都不意外。
  • 宋江被毒殺後,此梁山好漢再次聚兵起義,並成功稱帝,不是李俊
    書中的108位好漢每人都有著自己極其鮮明的形象特徵,大多恪守著江湖義氣,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而來到梁山,儘管這場轟轟烈烈的大聚義,最後以失敗的結局而告終,但那108位好漢卻在人腦海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