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的結局,或許已是命中注定

2020-12-23 三日談工作室

相信大家都對梁山108將有所了解,他們替天行道,上壓昏君,下助良民,可最後卻落得支離破碎、死傷慘重的下場。曾經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卻被宋江一手葬送成了犧牲兄弟的招安,究其背後,有人說是宋江的對君忠誠,又有人說是宋江的懦弱膽小,其實這只是片面的理解,梁山108將的結局早已命中注定,且聽我細細道來。

其一,當然是領導人的性格所致。當梁山兄弟是由晁蓋統領時,一心只是以義氣做事,與忠心並無半點關係,這也便是「聚義堂」的由來,聽其名,當然是兄弟齊心、其利斷金,聚一批義氣之士,敢與天鬥與地鬥,只為謀百姓安居。課到了宋江統領時,一切似乎大不相同。宋江和大多數梁山好漢一樣,是逼上梁山的,他本質裡還是對仕途有著憧憬的,所以會接受招安,並勸說其他人接納朝廷。宋江一直在等一個時機,等到眾望所歸的時機,他利用兄弟們對他的信任,在重陽節將近之時,安排大筵席,假借醉酒,作曲滿江紅,其中一句說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還有便是在為朝廷攻打方臘之際,竟然想到勸降方臘的糟糕點子,在明知道方那不會降的情況,還讓讓你白條張順給給方臘送信,這個賭上方臘勸降的信心,也成功害得張順兄弟被萬箭穿心,一代英雄不得善終。最不能理解的是,一向膽小的宋江,在對朝廷忠心這件事上從來不含糊,皇帝賜他酒,明知有毒,卻還要一飲而盡,為表忠心而無憾,可這真的值得嗎?歷史的推移,哪有不改朝換代?殊不知,成王敗寇,倘若宋江不一心向宋,自立而後生,說不定可真如李逵所言:「這個江山姓宋,我哥哥也姓宋,為什麼不能是宋公明哥哥的?」

其二,從兩處的「替天行道」大旗便足以暗示接下來的梁山兄弟死傷歷程。第一處是李逵、燕青於山下聽聞宋江欺凌員外之女,一氣之下的李逵怒上梁山,不顧眾兄弟的勸阻一頭撞到了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這足以說明梁山的替天行道的農民起義將以失敗告終;第二處是梁山大旗被李逵撞翻修好之後,宋江主動接下朝廷的招安,並令兄弟們降下大旗,可「替天行道」的旗號豈容這樣輕易拋棄?宋江只好道了一句:「替天行道已印在眾弟兄的心中。」這樣草草了之的降旗事件,已經正式宣布了梁山的起義事業將走向失敗的不歸路。

其三,當然是宋江兩次出賣兄弟,為了一己私利,卻宣稱是為了眾兄弟的前程。第一次是在晁蓋死後,宋江接過梁山頭領大任,不出幾日,即刻將議事大廳的門牌「聚義堂」改為「忠義堂」,並眾兄弟解釋到:「兄弟們聚義於此,不僅要有義氣,還要有忠心。」這無疑是一種心靈的出賣,此忠,不是對宋江的忠心,而是對朝廷的忠心。第二次,是在高庭奸臣高俅親自上梁山宣布招安事宜,這對林聰來說無疑是一個為妻報仇、為自己報仇的好機會,可就在林衝揮刀相向高球時,宋江立馬擋在高俅前面,並令眾兄弟拉住林衝,解釋著說道:「林教頭,高俅今日不能殺,你這一刀要是下去,眾兄弟的前程就毀了。」自此,林衝只好無奈放下樸刀。仇人就在眼前,可恨不得殺。這已經與前頭梁山好漢有恩必報、有仇必究性格相違背,也就預示著這次的起義終將走向沒落。

所以說,梁山起義的失敗具有必然性

相關焦點

  • 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好漢會有啥結局?結果就兩個字
    所以很多人都在想,假如當年宋江不接受招安,那麼梁山好漢的結局會不會更好一些呢? 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梁山好漢和整個宋朝政府的實力對比,看看假如不受降招安,有沒有可能把宋朝軍隊打敗,得到一個好的結局。
  • 98版《水滸傳》解讀:梁山108位好漢結局
    武松畢竟是叫了自己哥哥的人,宋江即便是知道武松心意已定,但他還是去見了武松,希望能最後說服挽留住兄弟。打虎英雄武松已經失去了一個手臂,用武松的話說,他已經形同廢人了,希望宋江能放自己一命。場面一度陷入尷尬時,突然有小兵大喊:敵兵來了!
  • 梁山六大好漢結局:三人最悲慘而死,兩人修成正果,一人異國稱王
    《水滸傳》是部令人盪氣迴腸的小說,108英雄好漢齊聚梁山,俠腸義膽,豪氣雲天,過著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快樂生活。然而,宋江接受招安之後,梁山好漢的悲慘結局開始上演了。下面就來細數梁山好漢三位慘死的好漢:一人悲慘而死,一個窩囊而死,一個可憐而死。最悲慘而死的好漢:梁山寨主宋江。
  • 梁山上最愚蠢的2位好漢,武功頂尖總信錯人,因此落得悲慘的結局
    (梁山好漢劇照) 在梁山大聚義前,書中是展現了不少已經落草為寇的好漢們的生存狀況,比如桃花山、二龍山、芒碭山、苦樹山、白虎山等山頭的好漢,事實上他們即便是落草也很難在江湖中長久的立足
  • 梁山108好漢,活得最明白的就這15個,結局說明一切
    《水滸傳》是一部開頭很痛快,結尾很憋屈的小說,不為別的,就為梁山好漢的結局。最後梁山好漢死的死、殘的殘、走的走、散的散,得以善終的,沒有幾個,讀著讓人徒生感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梁山好漢這樣的悲劇呢?在筆俠看來,無外乎活得明白的人少,大多糊裡糊塗地做了別人的棋子。從梁山好漢的結局來看,活得明白的人只有15個,他們是誰?
  • 水滸傳:梁山好漢為什麼結局那麼慘?連老大宋江都是「叛徒」
    水滸傳:梁山好漢為什麼結局那麼慘?連老大宋江都是「叛徒」《水滸傳》是我國非常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被選入了推薦中小學生閱讀的書單當中,相信大家即使沒看過原著,小時候也對水滸傳的故事了解不少。
  • 此人雖因好友背叛而上梁山,但因禍得福,成為梁山結局最好的好漢
    梁山雖有一百零八個頭領,但每個頭領被「逼」上梁山的經歷都不同。梁山這條路是所有人最不想走的路,可正如魯迅先生所說「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一百零八人都走過的路,自然就成了通向「替天行道」大門的平坦大路。
  • 盤點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結局:魯智深是否真的死在了廟中?
    關於《水滸傳》裡的英雄好漢。魯智深絕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之一。魯智深。沒有上梁山之前,本是經略府的提轄,當時的名字叫做魯達。後來,由於路見不平之事,出拳打了惡霸鎮關西,解救金翠蓮脫出困境。那麼,作為《水滸傳》最為情深意重的好漢魯智深,最後是不是真的成佛了?他最後的結局到底是什麼?01一、魯智深的情深意義重。
  • 如果宋江堅持不招安,梁山好漢的結局會如何?專家:只有一種下場
    而在班師回朝後,甚至又遭到了朝廷的暗算,一位位好漢先後離去,最終淪為歷史的塵埃。招安一直是讓讀者們無法接受的情節,但是你可曾試想過,梁山好漢如果堅決不接受招安,結局會怎樣?專家表示,那只會是一種下場。梁山泊的發展一直不是一條平坦無比的道路,在大聚義排座次之前,光是宋江上山都經歷了幾次波折。
  • 原來你是這樣的《水滸》:梁山好漢真相
    梁山泊古名巨野澤,是位於齊魯大地西南部的一片水鄉澤國,附近的梁山原名良山,因漢代梁孝王在這一帶狩獵而得名。梁山泊在宋時屬東平府,四周的鄆城、陽穀、壽張等縣都是《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活躍的地區。宋代是黃河河患的高發期,決口屢見不鮮。
  • 梁山好漢第一姓,4人戰死,1人服毒,1人為王,1人結局完美
    既然李姓在古代這般出彩,那麼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其所描繪的英雄團體梁山一百零 八將會不會遺忘了這姓氏,未創作李姓形象的英雄好漢角色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麼《水滸傳》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將裡到底有多少李姓英雄呢?且聽筆者悔昔一一道來:
  • 梁山好漢 文武雙全浪子燕青
    後來李固花重金買通官府,官府要將盧俊義斬首,燕青便與梁上聯絡,與梁山好漢一起劫法場救盧俊義。救出盧俊義後隻身回到盧府,將李固斬殺,跟隨盧俊義一同上了梁上入夥。燕青上梁上之後,和宋江等梁山眾將一起攻打曾頭市,跟隨盧俊義一起擒拿史文恭,立下功勞。燕青懂得為人處世之道,深得眾英雄喜歡,也多次被宋江委以重任。
  • 梁山108位好漢,方臘八名將軍,為什麼戰後梁山好漢只剩下20多人?
    ——科林伍德(英) 宋朝地方上有兩股勢力最為朝廷頭疼,一個是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勢力,還有一個就是以方臘為首的起義勢力。當梁山好漢們歸順朝廷後,朝廷派遣宋江帶領他的隊伍前去收拾方臘,但當這兩股勢力產生交集時,為什麼宋江的108號好漢,方臘8名將軍,可是到最後梁山好漢戰後僅剩下20多人?細細梳理來原因有以下三點。
  • 梁山好漢中誰的結局最好?他看透宋江的心思,選擇逃跑還做了國王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關於梁山好漢「混江龍」李俊的故事。 好漢李俊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描繪了北宋年間奸佞當道,把一眾平民清官武將逼上梁山、淪為「賊寇」的故事。
  • 梁山上,有5位好漢不忠於宋江,但是結局一個比一個好
    宋江因為樂善好施,樂於助人,所以獲得了及時雨的美名,讓他深受江湖好漢的敬重。宋江上梁山之後,因為爭權奪利,和晁蓋結怨,所以晁蓋臨死前,故意留下遺言:「賢弟保重。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給宋江使絆,讓他做不成梁山首領,但晁蓋生前不是宋江的對手,基本被宋江架空,死後更不是宋江的對手,宋江最終被兄弟們推上了首領之位。宋江之所以能在梁山上架空晁蓋,晁蓋死後還不顧他的遺言,坐上梁山首領之位,這與宋江善於玩權謀,江湖威望高,梁山上的支持者眾多密不可分。
  • 逼迫林衝上梁山,陷害忠良,得意了大半輩子的高俅,什麼結局?
    北宋時期,民間英雄好漢比比皆是,朝廷罪人奸臣也是成群結隊,在這其中,奸臣高俅是一個突出的存在,因為他手段甚是狠毒,曾經將王教頭逼走,後來還誣陷林衝,將林衝逼迫到梁山之上。就算是梁山好漢歸順了朝廷,他害人的想法也一直存在,以至於後來將宋江毒殺。高俅之所以能夠在朝廷風生水起,主要靠的是他的嘴皮子。
  •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非好漢,古今「英雄好漢」意義的差別
    一部《水滸傳》的流行,還有電視劇電影不停的進行改編播放,梁山好漢四字已經深入人心,連幾歲的小孩子都可以喊出梁山好漢這樣的詞來。在《水滸傳》這個故事之中,武松與潘金蓮的故事是全書最有名的一段,最是最多人說到的一段,更是有各種各樣單獨的小說與電影描寫這一段。
  • 水泊梁山英雄好漢的歸宿
    被劉唐、晁蓋、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公孫勝、白勝……用計智取生辰綱,楊志被迫上梁山,這裡不提。劫八十萬生辰綱除了他們日常經費外,拿一部分救濟平民百姓!他們劫的財是為富不仁和貪官搜刮的民脂民膏。義之如此,俠之中者!梁山聚義,並不無為國為民之志!
  • 水滸傳中梁山上真正的五位英雄好漢,俠肝義膽
    《水滸傳》是我國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全書塑造了梁山一百零八將的好漢形象,栩栩如生。108將裡面又分為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這裡面也有不少濫竽充數之輩,例如小霸王周通、白日鼠白勝等等。那麼在梁山好漢中,哪些人可以真真正正稱得上是英雄好漢呢?
  • 梁山好漢平定方臘後,朝廷給予了什麼樣的封賞?
    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後,宋江終於帶領梁山好漢,平定了盤踞於江南的方臘,班師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