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媒國際在線、鳳凰、網易、騰訊、搜狐、東方諮詢、企業時報、人民交通、中國教育、中國時報、今日資訊、焦點新聞、每日快訊、環球新聞、企業時報網、東方資訊、河南省合唱協會官網等多家網站和媒體都對原創清唱劇《黃河情愫》的試演做了報導,給予了好評。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讓我們來看看……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黃河情愫》這部原創清唱劇的導演、編劇和作曲李慶勳教授吧。
李慶勳教授,長垣市人,1996年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在職研究生,師從李鳴鏑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中國合唱協會會員,中國聲樂學會會員,河南省合唱協會常務理事,河南省青少年文化藝術發展協會副會長,河南青文藝協聲樂教育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客座教授。多次擔任河南省音樂高招評委,多次在省內外聲樂大賽中擔任評委、評委會主任、組委會主任。音樂生活報為他做過「傾心教育,為聲樂發展貢獻力量」的人物專訪,曾入選《唱響中國》人物專刊聲樂篇。
聲樂代表作:大夢之魂,我有一壺酒,嶽陽樓,烏江讚歌,放飛中國夢等。
音樂作品創作:歌曲《華夏春秋》,《我的夢、中國夢》等,清唱劇《黃河情愫》等。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進李慶勳教授的音樂人生……
孜孜不倦,黃河岸邊黃河人
從那時起,李慶勳就構思創作一部以教育為題材的清唱劇。從構思、編劇、作曲、編曲、錄音、製作、排練,歷經一年多的時間,國內首部教育題材的原創清唱劇《黃河情愫》,於2020年12月18日在河南鄭州成功的進行了試演。
這部清唱劇由河南省合唱協會秘書長焦宓教授擔任藝術顧問,郝世錄老師擔任指揮,張志剛老師擔任藝術指導,石拓副教授擔任旁白,張向榮副教授、胥翠萍副教授、苗丁元老師擔任合唱指導,劉恆博副教授、李睢鵬老師、楊自樹老師等擔任獨唱和領唱。清唱劇的創作團隊中還有資深記者與編劇韓三為老師,著名音樂人默辰老師,原二炮文工團國家一級作曲潘耀老師,作曲新秀蘇虹雲老師、張浩老師等。
這部清唱劇講述的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黃河岸邊一批民辦教育的先行者,本著「為國分憂、為民解愁」的偉大抱負,創辦教育事業的感人事跡。黃河岸邊的民辦教育先行者們,詮釋著黃河兒女知難而進、銳意進取的黃河精神,克服了民辦教育道路上的種種艱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可喜的成就。他們從零開始,肩負起科教興國的歷史使命,為國家培養出了數以百萬計的人才。
《黃河情愫》整部作品氣勢宏大,情調深沉。通過混聲合唱、男聲合唱、女聲合唱、獨唱、重唱、領唱和混聲合唱等多種藝術形式成功的演繹了豐滿的人物形象和時代的變遷。展現了中國民辦教育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坎坷成長,發展振興的創業之路。
因清唱劇風格介於歌劇與康塔塔之間,對演出要求又相對簡單,故極大地提高了整個作品的複製、傳唱和傳播度,對於宣傳中國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是一次大膽而勇敢的嘗試,更填補了國內清唱劇教育題材的空白,意義深遠。
一部清唱劇, 一群有夢想的黃河兒女 ,一批民辦教育的先行者,發揚著黃河兒女不屈不撓、勇敢奮鬥的黃河精神, 弘揚和傳承著黃河文化……
辛勤耕耘,為學生指路引航
自從事聲樂教育工作以來,經過多年的不斷學習、鑽研,李慶勳老師所講授的聲樂課程,受到學生和同行們的一致認可和讚賞。廣博的學識,獨到的聲樂教學方法和強烈的責任心是他在教學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他曾在「天音論壇」全國聲樂研討會上提出的「自然歌唱」聲樂教學法得到了與會專家的好評,在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他所教導的學生舉辦各種音樂會二十餘場,且多人在國內外聲樂大賽中屢獲獎項。
李慶勳的授課方法很有特點,他重視每個學生的不同學習興趣點,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分析問題時更是兼顧深度與廣度的統一,他能將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教學的有益補充,並將自己的獨到見解融入其中。他的「自然歌唱」聲樂教學法使學生的演唱水平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很大的提高,讓歌唱變得簡單而快樂,使學生擺脫了對發聲技巧、歌唱方法的困惑。
他注重學生的全面藝術素質培養,勇於創新,大膽嘗試,在2007年就成功編導並上演了河南省音樂類高校首場全部由學生擔任角色的大型民族歌劇《黨的女兒》,並榮獲河南省首屆「清華園杯」歌劇、話劇、戲劇大賽最佳歌劇獎,後期他又連續編排上演了《野火春風鬥古城》《江姐》等一些歌劇,經過這些劇目演出實踐和聲樂課的融合,極大提高了學生的演唱和舞臺表演能力,現在,參演的部分學生已經活躍在省內外的各個舞臺上。
李慶勳教授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很注重讓學生不但要會唱,還要學會如何去教,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會唱受益的是自己,會教受益的是更多的聲樂演唱者,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他一直把自己的聲樂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貫穿在聲樂教學中,現在他的好多學生也都辛勤耕耘在一些音樂高校的聲樂講臺上。
他們年輕,才華橫溢,如同他們的導師,不斷創新,執著行走在音樂事業中,成為了藝術舞臺上的中堅力量。
潛心鑽研,學術科研碩果纍纍
潛心的鑽研教學和研究是李慶勳老師的最大喜好,二十多年來,他編著了《聲樂實用基礎教程》《新編聲樂實用教程》等聲樂、鋼琴教材8部,在各種重點刊物、網站上發表《淺談歌唱者如何駕馭聲樂作品》、《淺析聲樂的有效教學》、《普通高等院校聲樂教學模式改革》等學術論文二十餘篇。主持參與《高師合唱指揮課程的內容與實踐改革創新研究》、《中國民族音樂元素在影視音樂中的應用研究》等各種省、廳級項目7項,國家發明專利《一種聲樂呼吸訓練儀》1項。
在教學工作期間,他還多次榮獲學校「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工會活動積極分子」「師德標兵」等稱號,多次獲得國家教育部、河南省文化廳、教育廳、民政廳、河南省高校工委、河南省殘聯、河南省電視臺等單位頒發的 「優秀指導教師獎」,個人演唱和創作的作品也多次在省內外大賽中獲獎。
嚴格管理,合唱領域成績斐然
有一句名言:「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合唱教育活動能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合唱藝術也是李慶勳老師的喜愛,2009年他組建了黃河科技學院女聲合唱團,後又組建黃河科技學院混聲合唱團,再後來又負責了黃河科技學院男聲合唱團、女聲合唱團、混聲合唱團所有合唱團隊的日常工作。
自組建黃河科技學院女聲合唱團以來,曾多次帶團參加河南省省政府、河南省宣傳部、河南省統戰部、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文化廳等等各政府部門組織的演出活動。
合唱團曾在2011年榮獲河南省第四屆合唱節金獎,2012年榮獲河南省大學生藝術展演合唱比賽一等獎、河南省首屆學生合唱節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合唱比賽二等獎,2013年榮獲河南省首屆
合唱音樂金鐘獎金獎,2016年和2018年連續兩年在河南省高校廉政文化作品評選活動中獲獎。在2019年河南省第八屆合唱節中,男聲合唱團和混聲合唱團均獲得一等獎(黃河獎)。
2020年原創清唱劇《黃河情愫》的成功試演,也是他為合唱事業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兢兢業業,為河南的聲樂發展做出貢獻
熱衷於社會音樂活動的的李慶勳曾多次應邀擔任河南省的諸多聲樂大賽評委、評委會主任、監審組成員、組委會主任,為了發展河南省聲樂教育事業,從2007年開始,他組織發起了五屆「河南省大黃河聲樂大賽及全國邀請賽」,該比賽秉承了「公平、公開、公正」三大原則,比賽選手以河南為主,輻射全國多所高校,在連續多屆的聲樂大賽中,湧現出大量的聲樂演唱人才,為河南的聲樂發展做出了貢獻,河南省文化廳相關領導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他還多次參加「天音聲樂論壇」、「天凡之音」等國內的一些聲樂學術活動,他提出的「自然歌唱」聲樂教學法得到了與會專家的好評,帶去交流學習的一些學生也以出色的變現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好評。
「他有紮實的音樂理論基礎、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廣博的文化素養、強烈的音樂感染力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他是行走在聲樂途中的虔誠之士,對於未來,這位可親的人民教師將為我們培養、發掘更多的聲樂人才,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將為祖國的音樂教育事業奉獻所有。」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國家級音樂類報紙《音樂生活報》對他做出的評價。
推廣
來源: 消費日報網 | 作者:辛文 | 責編:谷晟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