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被嘲,世界本就瘋狂,當愛與世界為敵,我只想要你!

2021-01-10 子越今天看了啥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深入聊一聊新海誠的作品《天氣之子》。

01少有才名,突破不斷

自從《你的名字》在票房與口碑上收穫雙重成功後,這位才華橫溢的富二代新海城終於出圈了。但是這部眾人期待已久的作品《天氣之子》卻飽受爭議,豆瓣評分僅僅7.1分,難道是這位才子功力不如以前了嗎?

其實在很早以前,新海誠的很多作品都曾屢獲殊榮,當時最廣為人知要數他編導的《秒速5釐米》,2007年該片獲得了亞洲太平洋電影節最佳動畫電影獎。櫻花下落的速度是每秒五釐米應該是很多動漫迷內心的遺憾。

隨著團隊的重組磨合,新海誠的電影逐漸擺脫了往日「注重形式,敘事薄弱」的評價。對於新海誠個人而言,從《言葉之庭》到《你的名字》再到《天氣之子》是兩次巨大的飛躍。作為一名動漫電影監督,新海誠向來是以驚豔的視覺畫面以及音樂同畫面間的呼應互動為人所稱道的,但這兩部作品都有了不同的突破。

在《你的名字》中,影片除卻都市和鄉野唯美的風景畫面外,還摻雜了諸多暗示元素:彗星預示的末世災難、思春期朦朧不明的情愫、源自日本傳說神話的互換身體,這些元素與影片的視聽語言完美交會,如水乳相融,終於在黃昏的山崖上發出最強音。至今依舊是無數漫迷心目中的經典,電腦動態壁紙界的半壁江山。

02世俗偏見,循規蹈矩,被割裂的少年與成人

而《天氣之子》作為新海誠自《你的名字》三年後的新作,無論是在影片的結構布置,抑或題材主旨方面,皆與《你的名字》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但同時也加入了更多的社會因素。按照日本動漫界的定義,《天氣之子》可以說是一部「世界系」作品。

「世界系」指的是描繪男孩與女孩之間的關係,並與世界的存亡等抽象問題相關聯的作品。與一般追求完美結局的「世界系」作品不同,《天氣之子》當中流露的現實寓意和反抗意味無處不在。

影片的主線劇情仍是屬於新海誠式的相遇,但無論是男主角帆高撿到的手槍,抑或是陽菜的晴女能力被應用於賺錢的工作,都使得影片帶上沉重嚴肅的色彩,這一點是清新細膩的畫面所無法掩蓋的。

《天氣之子》中,陽菜與帆高皆面臨著一個選擇,那就是是否接受某種普遍意義上的宏大敘事的感召。這種大背景要求個體做出能夠維持社會按照希冀中的模樣運行的抉擇。具體而言,則是陽菜是否成為犧牲者,帆高是否接受是個自己離家出走、擾亂秩序的身份。

影片中,鏡頭除了對準男女主外,花費時間最多的便是圭介與夏美。作為叔叔和侄女,二者的共同點都在於他們的工作不是世俗認可的。

他們曾經接受過那種所謂正道的規勸,並且在成為社會的邊緣人之後,力圖重新回到所規定的軌道:無論是夏美忙於尋找工作,還是圭介將帆高解僱,他們的行動背後都存在著一種無意識的判斷,尤其是圭介,即「我應該這樣做,就算這樣做對於我的內心會帶來煎熬」。

03世界本就瘋狂

但是男主用更偏激的方式表示了抵抗。在影片中,暴雨出現的原因和帆高離家出走的原因一樣,都不甚明了。但帆高抵達東京時,雨已經在那兒了,而陽菜和帆高對它並不負有責任。在新海誠的眼裡,社會性的議題抑或影片的社會性大多數都是服務於成人眼中的世界的,而他所要打造的,是一個獨屬於少男少女們的、獨特的行動空間。

如果你的愛與世界為敵,這份赤裸的愛情是否還值得義無反顧?這也是知乎上包括後期評價中《天氣之子》收到爭議最大的地方。

世界本就如此瘋狂,東京曾是一片汪洋,這不是誰的錯,現在它不過是要回歸本來的樣子而已……

這些故事其實與愛情無關,它講述的是另外一個簡單的卻常常被忘記的道理:犧牲這件事,可以要求自己,但絕不能強求別人。一個無辜的人沒有為了拯救世界而選擇去死,這絕不是什麼應被責難的罪過,因為他本沒有這樣的責任。

儘管夏美曾經說,帆高和圭介是相似的人。二者的差別在於,帆高並未接受過社會的規訓,他的所作所為更多的是出於自己的本心,也是因為這樣,大部分觀眾不能理解他,覺得他自私。但也正是通過此種塑造手法,一種存在於少年與成人之間的割裂之感油然而生。帆高所要面臨的抉擇和矛盾,是每一個浸潤在該種文化下的少年都要面對的:是選擇世界予以個體的責任,還是選擇他所珍視的人或事物。

帆高以一種激進的方式,拒絕了宏大敘事對於他和陽菜的收割———如果世界需要犧牲她來正常運轉,那麼這樣的晴天我寧願不要。

這樣的選擇是錯誤的嗎,那犧牲她就是正確嗎?我們的行為究竟是被誰框出的呢?當赤裸的愛與世俗違背時,你有背叛世界的勇氣嗎?

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歡迎留言喲,這些事情沒有對錯之分,想聽聽各位的想法,小編本人大概是沒有勇氣的,這也是為什麼喜歡動漫的這個載體的原因吧。

相關焦點

  • 電影推薦:新海誠《天氣之子》,我不怕與世界為敵,只要你在就好
    新海誠這個名字,你應該不陌生。風靡全球的動畫片《你的名字》就是他筆下的世界,更是目前除了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之外,唯一超過百億票房的日本動畫電影。總是圍繞著奇幻的色彩、青澀的記憶,新海誠這部新作也延續了同樣的溫度。
  • 《天氣之子》心之所向,我愛這個世界我更愛你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繼《你的名字。》後時隔三年的又一部動畫電影,講述了帆高與少女陽菜的奇幻愛情故事。影片以「天氣」為主題,細膩唯美的畫風,萌動的青春情愫,天馬行空的夢幻世界,對愛的篤定,構建了一個獨特的動漫世界。
  • 贏了你,輸了世界又如何——《天氣之子》
    《天氣之子》在國內上映,早早釋出的原聲帶一直被我收藏在音樂軟體的歌單裡,卻從未聽過一遍。看完電影,走出影院,我終於可以如釋重負般盡情的循環電影的原聲帶。豆瓣7.1的評分算不上高分,很多評價都說這部電影導演新海誠如何倒退,可我並不覺得差在哪裡。
  • 《天氣之子》|用新海誠的方式來說「我愛你」
    《天氣之子》是日本動畫大王新海誠時隔3年的新作,他以不走尋常路的結局在網上引起了熱議,一般的災難電影都在秀英雄主義,主角為了拯救世界犧牲自己,而《天氣之子》則告訴我們的是:所謂英雄主義,不是拯救世界,而是拯救你覺得值得你不顧一切放棄所有去拯救的東西,那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一種流浪貓、也許,只是一隻很普通的玻璃杯。
  • 《天氣之子》「天空因你逆轉,世界因你天晴」
    在刷新海誠的這部《天氣之子》時不僅一次的小編想起,他的上一部作品《你的名字》。三年前,《你的名字》備受好評,但這一部《天氣之子》的評論卻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到底是為什麼呢?這一次帆高式的新海誠很叛逆,小編認為這正映射著新海誠的心路成長曆程。
  • 《天氣之子》那天,我們發現了有關世界的秘密
    那年夏天,在那個天空之上的我們,把這個世界的樣貌,徹底的改變了從《秒速五釐米》《言葉之庭》到《你的名字》,知道今年的《天氣之子》可謂是新海誠的電影也看了不少,聽聞《天氣之子》引進大陸便是屁顛屁顛的去了一次電影院,電影觀感極其惡劣,因為都是情侶出雙入對,只有我一直單身狗在一個人看電影
  • 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你看了嗎?
    嗨,這裡是久久影迷,接下來就讓久久帶大家走進影視的世界吧!成年人選擇世界,勇敢的少年選擇愛。愛能做到的還有很多,比如在這本來就瘋狂的世界擁抱你。成年人越來越不敢去愛,《天氣之子》這部影片裡的少年卻勇敢的選擇了愛,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為了你,我的世界情願一直大雨傾盆」——評《天氣之子》中篇
    如果說《天氣之子》能在這個脈絡下演繹一出愛情悲劇,與《你的名字。》形成一喜一悲,一部豔麗一部陰沉的「正反面」,或許能成就另一部【經典】。 然而,或許是新海誠在《你的名字。》
  • 如果沒有你,擁有全世界又如何《天氣之子》
    《天氣之子》——100晴天女孩繼2016年的《你的名字》後,在2019年的11月1日我們等到了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下面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這部電影吧。破樓中一心想要救回心愛女孩的少年不惜拿槍與警察和大叔對峙,並喊出那句「我只是想要再見她一面啊」,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大叔。最終在大叔的幫助下帆高找回了陽菜。而暴雨也重新覆蓋了東京。
  • 《天氣之子》:是我選擇了她,選擇了這個世界
    如果你心愛的人擁有拯救世界的能力,代價是犧牲自己,你會為了世界放棄愛人嗎?這個命題在國產劇、小說裡經常出現,主角們舍小愛為大愛,並且無私到即使不為世人所理解,也要朝向英雄的路途不停不歇。《天氣之子》比起《你的名字》中男女主靈魂互換,拯救三年前在隕石墜毀中喪命的全鎮人,我更為陽菜和帆高那所謂的「自私」而深切感動著。
  • 《天氣之子》:我們可以為了一個人放棄世界嗎?
    《天氣之子》是一部反套路的電影。一是反慣常的「少年拯救世界」的少年漫主流,少年竟為了少女放棄了世界。二是反他的作品中一貫的悲劇審美,男女主得償所願,卻也能盡顯深意。三是清新純美的畫風不再一味地用以展示人性美與細膩的情感,而是對人性與社會的陰暗有所揭露。這一系列超出觀眾預期的操作,讓部分觀眾接受無能,我卻倍感驚喜於他的轉型。
  • 《天氣之子》與《你的名字》相比,輸在了深奧難懂
    《天氣之子》上映後,經常會被觀眾拿來與《你的名字》做比較。原因很簡單,因為兩部作品,都出自新海誠之手。而相比較的結果,大部分觀眾覺得《天氣之子》遜色於《你的名字》。其實,從動畫的畫面構圖、色彩,以及配樂來講都是一樣的美。
  • 從《你的名字》到《天氣之子》:你保護東京,我保護你!
    新海誠的這部新作《天氣之子》是2019年度日本本土影片票房冠軍,日本票房突破了143億日元(折合人民幣9.3億),中國票房2.85億,電影講述離家出走的帆高遇到少女陽菜,他們為了能在一起,放棄了拯救世界,選擇了他們自己想要的生活,在電影的結尾他們也再次相遇。
  • 《天氣之子》真的改變了世界嗎?你對世界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
    大家好我是小白。最近《天氣之子》上線B站,以前沒去電影院看的人終於可以在線上觀看新海誠的新作了。我在《天氣之子》上映的時候就第一時間去電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最近趁著《天氣之子》上線,我又去看了一遍這部作品。第一次在電影院看完《天氣之子》的時候我是懵逼的,感覺他有太多了槽點。
  • 天氣之子為什麼被說三觀不正?但別忘了世界本就沒有真正的對錯
    作為新海誠去年的作品《天氣之子》,距離上一個作品《你的名字》到如今已經過去了四年了,如果說上一個作品大受好評的話,這個新作《天氣之子》可味是兩極分化,至於為什麼會兩極分化小編就說說原因吧。其實前面倒沒有太多疑問,就是後面男主帆高說的一句話:天氣怎麼樣跟我無關,我只要陽菜,就是因為這句話才會兩極分化的,當然這個回答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經歷和三觀來評價,所以後面小編不會說是對是錯。
  • 日本票房冠軍《天氣之子》水平堪比郭敬明
    《天氣之子》對於我來說,就是理解無力式的存在。 如果說《秒速五釐米》還有些少男少女暗生情愫的細膩,《你的名字。》還有點末世降臨下的感懷的話,那麼《天氣之子》在我這裡就僅剩「情懷」二字了。
  • 這個世界不需要救世主——《天氣之子》影評
    他在消磨時光的同時,內心卻十分苦悶,企圖逃出虛偽的成人世界去尋批純潔與真理的經歷與感受。是不是很眼熟?沒錯,這部《天氣之子》就是新海誠對塞林格這部經典作品的致敬和再創作。1.不一樣的東京《天氣之子》裡的東京,是一個異化反常的世界,這種異化體現在每一條街、每一棟房、以及每一個人身上,甚至包括東京的天氣。
  • 動畫《天氣之子》:用青春少年的純粹,打破成人世界的傀儡生活
    看過新海誠導演的作品,你會因為精緻唯美的畫面而被吸引,隨後便會因為作品所傳達的觀念而引發共鳴。但是《天氣之子》這部作品,所想表達的觀念太過深層,且違背了大眾常規的觀念,致使這部作品在豆瓣上的評分遠低於新海誠的其他作品,甚至質疑聲也是最多的。
  • 《天氣之子》失利因為新海誠墨守成規?不,是我們長大了
    新海誠與他的電影誠哥的主旋律從未變過,從《星之聲》升等了美加子8年的信,《秒速五釐米》桂樹明知無果卻仍要都要等電車到最後反抗,又從《你的名字。》瀧喊出「無論你在世界的哪裡,我都一定再會去見你」,到最後《天氣之子》帆高的「相比於世界,我更需要陽菜」。
  • 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的差別
    你的名字 從廣義上來講,瀧在拯救三葉的同時也把系守鎮的多數居民一同救出,這是一個沒有傷害集體的行為,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是正確的事情 而天氣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