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為什麼被說三觀不正?但別忘了世界本就沒有真正的對錯

2020-12-22 幕陰

作為新海誠去年的作品《天氣之子》,距離上一個作品《你的名字》到如今已經過去了四年了,如果說上一個作品大受好評的話,這個新作《天氣之子》可味是兩極分化,至於為什麼會兩極分化小編就說說原因吧。

其實前面倒沒有太多疑問,就是後面男主帆高說的一句話:天氣怎麼樣跟我無關,我只要陽菜,就是因為這句話才會兩極分化的,當然這個回答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經歷和三觀來評價,所以後面小編不會說是對是錯。

相似的劇情我們的灰叔也經歷過,不把自己的爸爸送回去,世界就不復存在了,但是親自送走自己的爸爸,永遠就見不到了,不管灰叔怎麼做,都不會心安理得,就好像就犧牲自己的家人,換社會的安全一樣,讓誰做,誰都不忍心,這裡小編也不會說誰對誰錯,因為不管做出什麼選擇,結局都不會完美的。

而主角帆高到東京的經歷是非常艱難的,沒有工作,天天住網吧,還遭人唾棄,讓他看到了社會無情無義,在這種情況他還能遇到一個好心的女生陽菜,陽菜也是帆高的精神支柱了,在那樣子生存,沒有得到別人的一點關愛,帆高怎麼可能為了這個對他無情無義的社會犧牲自己的精神支柱呢,想想也不可能吧。

是不是帆高這個名字讓你想起了一位藝術家梵谷呢,你會發現梵谷和這位男主的經歷差不多了,就說說梵谷的經歷吧,梵谷出生的生日是他一出生便夭折的哥哥的忌日,因為從小孤僻的性格送進公立學校,跟《天氣之子》的帆高一樣,後慘不忍睹的學習環境導致梵谷越來越叛逆,後來退學了,後來被誣陷,被辭職,梵谷生前的作品不受歡迎的,直到他死去,他的代表作《向日葵》才大火的,梵谷這一生可味是非常的悲劇,死後畫的畫才大火的,小編這裡不多說了,梵谷的經歷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哦。

回到標題,其實世界沒有什麼對錯,下暴雨下洪災的時候,我們會覺得下暴雨是錯的,但是在天氣的面前,下什麼沒有對錯,就如老奶奶所以說的,東京本來就是一片海洋,只是回到原本的樣子而已,又有何對錯呢,我們所看到的帆高為了陽菜,放棄整個世界,但是天氣不是誰說得算的,或者說在大自然裡沒有對錯,東京也只是回到了以前的樣子而已,何來對錯呢?

相關焦點

  • 《天氣之子》哪裡三觀不正了?
    不得不說,在中國有很大一部分觀眾是從《你的名字》中知道新海誠,從而來追《天氣之子》的。但問題是《天氣之子》的劇情表達過於隱晦。就拿開頭時的《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例,很多人都沒有看過,即使看過了能看懂的人也很少。以此類推,很多觀眾並不能沉下心來靜靜欣賞影片,更別提理解影片。看懂《你的名字》不需要動太多腦子,而看懂《天氣之子》則要花一番心思。
  • 嚴肅討論《天氣之子》是否「毀三觀」:它離《大魚海棠》有多遠?
    所以真正的問題在於「劇情」。 這期內容我不打算泛泛而談了,我將就其中最為動漫迷熱議的那點進行解讀,好讓你們明白《天氣之子》究竟是不是網友口中的日本版《大魚海棠》--- 「那些拿大魚海棠跟天氣之子比的到底什麼心態?」
  • 天氣之子:三觀不正?自私的愛情?抱歉,這只是個為愛勇敢的故事
    帆高為了救陽菜讓東京被淹沒,這是錯的嗎?別忘了,東京在數百年前本就是一片汪洋。那是不是說自然對人類就非常無情呢?新一君覺得也不是,電影結尾裡有暗示,人們面對這一現象依舊是照常生活,有說有笑。人和自然不存在誰徵服誰,對與錯也從來都是相對的。真實與不真實除了電影主題亮眼以外,不少觀眾還非常注重電影的邏輯性,想看看《天氣之子》究竟真不真實。
  • 飽受爭議的《天氣之子》究竟值不值得當初那張電影票
    我想講講新海誠的《天氣之子》。我其實算是這部作品上映後的第一批觀眾了,那為什麼拖到現在才寫?這不是因為之前沒開公眾號嘛……當時看完後就在微博潦草地發表了一下感言,現在想把當時的觀點稍微整理一下。電影剛上映就出現了很多帶節奏的負評(如「三觀不正」黨),隨後又冒出了一些打著「反駁負評」的旗號帶另一種節奏的人(如「你配嗎」黨),這兩種人互相掐架熱度不減,導致真正客觀的評價反而被淹沒了。下面說說網上流傳的這部作品的最大爭議點:「男主帆高為救女主陽菜,不惜水淹東京到底是不是三觀不正」,我覺得這個問題,根本就上升不到「三觀」層面。
  • 《天氣之子》被嘲,世界本就瘋狂,當愛與世界為敵,我只想要你!
    按照日本動漫界的定義,《天氣之子》可以說是一部「世界系」作品。「世界系」指的是描繪男孩與女孩之間的關係,並與世界的存亡等抽象問題相關聯的作品。與一般追求完美結局的「世界系」作品不同,《天氣之子》當中流露的現實寓意和反抗意味無處不在。
  • 天氣之子:真的三觀不正?看似不正確的事正是現實中正在發生的事
    《天氣之子》終於在11月1號上映了,不過有很多人反應這部動畫電影有很多的故事情節三觀不正。首先我們要知道日本的動漫發展前景比較超前,而且人家也比較重視這些動漫文化,再加上這是新海誠在《你的名字》的後續作品,還未播出粉絲們就把這部動畫電影推向了一個很高的位置。
  • 為何老有人說《天氣之子》這部動漫三觀不正?
    #日本動漫#實際上豆瓣的評分能有7分以上就已經屬於還不錯的電影了,天氣之子得這個分數真的差不多作為一個以愛情為主題的電影,情感不夠濃烈,前戲做得太少,直接就會將主題給葬送掉,當然這部電影的音樂和畫面還是搭配的很好的,故事背景設定的也不錯,用失序的天氣來表現現代人的壓抑,這點也很有心。綜合看下來我覺得給個還不錯的評價是比較公允的。
  • 深度:《天氣之子》這部電影三觀有問題?帆高到底應不應該救陽菜
    《天氣之子》是著名動畫導演新海誠最近的一部作品,也不負眾望地摘下了日本2019年年度票房冠軍。但是和《你的名字》受到的一眾好評不同,《天氣之子》受到了很多爭議。其中最大的爭議點就是,帆高到底應不應該去救陽菜?為了救陽菜,帆高讓東京被雨水淹沒,這是不是過於自私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對導演新海誠的批判,他們批判新海誠的三觀不正。
  • 《天氣之子》:是我選擇了她,選擇了這個世界
    這部動畫上映之初,評價兩極化,甚至有人認為三觀不正,大約是教唆未成人離家出走、手持槍械、早戀之類的吧……這些劇情在國產動畫裡不允許出現。我喜歡這部動畫更勝於《你的名字》。三年後,帆高再次遇見陽菜,他心裡轉過很多種念頭,最後他淚流滿面地想著:我們在那個時候確實改變了世界,是我做出了選擇,選擇了她,選擇了這樣的世界。有人說這部電影三觀不正。怎麼會呢?陽菜和帆高,他們的選擇有什麼錯?他們身為少年,命運卻沒有給過他們憐惜。
  • 《天氣之子》真的改變了世界嗎?你對世界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
    最近《天氣之子》上線B站,以前沒去電影院看的人終於可以在線上觀看新海誠的新作了。我在《天氣之子》上映的時候就第一時間去電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最近趁著《天氣之子》上線,我又去看了一遍這部作品。第一次在電影院看完《天氣之子》的時候我是懵逼的,感覺他有太多了槽點。
  • 《天氣之子》真的不如《你的名字》嗎?新海誠聽到會打你的
    先說我的結論:《天氣之子》可能不完美,也可能存在爭議,但它依舊十分優秀。而反觀《天氣之子》,作品本身除了一個「晴天巫女」的世界觀的設定之外,幾乎沒有其他任何特殊的內容,導致其作品本身的故事一眼望去沒有《君名》故事的厚度,但我認為這個問題的存在是有其原因的,《天氣之子》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在構造世界時,本身會被現實世界所限制,《君名》由於作品本身為浪漫主義題材,並且因為情節的特殊性,可以採用雙線敘事的手法,但《天氣之子》則不行,因此受篇幅時長的限制,
  • 《天氣之子》三觀不正?請原諒少年的中二吧
    可是這次,口碑卻有些分化了——《天氣之子》與新海誠以往的作品一樣,《天氣之子》還是以「奇幻、愛情」為主題展開。畫風仍舊精美,是隨便一幀畫面都可以做成壁紙的那種。讓我們來簡單感受一下:是不是很精緻?好了,再來看看我們的男主女主吧。
  • 《天氣之子》被批三觀不正,可事實遠遠不止對與錯那麼簡單
    文丨蕭驚塵編輯丨水伊柔從《你的名字》到《天氣之子》依然是一個人去看,作為一個單身狗,僅剩的尊嚴被剝奪的「體無完膚」。說到這個觀點,突然想到一個曾經令我悚然而驚的故事,據說某朝曾有高僧遠道而來,有人接連問了三個問題,殺一人而救百人,和尚你殺不殺?殺百人而救萬人,殺不殺?殺萬人而救百萬人,殺不殺?這位高僧默然無語,不知是無言以對,還是有了答案卻難以啟齒。據說當時尚未世襲罔的年輕王爺便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斥責僧人是 「狗屁的僧人」!那麼殺人救人,功德罪孽孰輕孰重?
  • 「天氣之子」豆瓣評分7.1 新海誠到底犯了什麼錯?
    上映4天,《天氣之子》在國內的票房達到了1.62億。 從目前的口碑來看,這部電影想要超越三年前的《你的名字。》(5.76億),仍有不小的難度。 而屬於少男少女的傾城之戀,卻迎來了完美結局。 這麼看來,《天氣之子》的故事可以說並不友好。 浪漫人設先天不足的少年,熱血中二的勁頭放在了」小情歌「而非大格局之上; 大膽到毫無克制的劇情走向,讓觀眾感到「迷之又迷」。 最重要的是,它還沒有「真善美」的結局。 水淹東京?
  • 《天氣之子》|用新海誠的方式來說「我愛你」
    《天氣之子》是日本動畫大王新海誠時隔3年的新作,他以不走尋常路的結局在網上引起了熱議,一般的災難電影都在秀英雄主義,主角為了拯救世界犧牲自己,而《天氣之子》則告訴我們的是:所謂英雄主義,不是拯救世界,而是拯救你覺得值得你不顧一切放棄所有去拯救的東西,那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一種流浪貓、也許,只是一隻很普通的玻璃杯。
  • 這個世界不需要救世主——《天氣之子》影評
    他在消磨時光的同時,內心卻十分苦悶,企圖逃出虛偽的成人世界去尋批純潔與真理的經歷與感受。是不是很眼熟?沒錯,這部《天氣之子》就是新海誠對塞林格這部經典作品的致敬和再創作。1.不一樣的東京《天氣之子》裡的東京,是一個異化反常的世界,這種異化體現在每一條街、每一棟房、以及每一個人身上,甚至包括東京的天氣。
  • 《天氣之子》與《你的名字》相比,輸在了深奧難懂
    我不敢說我看懂了《天氣之子》相對於《你的名字》情節的簡單易懂,《天氣之子》故事的立意就顯得太深奧了些。說一下個人的淺顯理解,《天氣之子》可能是想讓人們明白,自認為正確的解決辦法,不一定就正確,人們還是要學會遵從事物的自然發展規律。
  • 《天氣之子》並非三觀不正,它只是沒有很好地表達思想內涵
    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在畫面、音樂上都優秀得無可挑剔,但是在劇情方面卻有不小的爭議,矛盾的焦點集中在男主為了救心愛的人放棄讓天氣變晴的機會是否恰當?支持男主的人認為少年就該有少年的衝動,為愛不惜與世界為敵令人感動,而且長期下雨並不是女主的過錯,她沒有強制義務犧牲自己。
  • 天氣之子,真正的寓意
    計劃擱淺了半年,在7月21的下午《天氣之子》在全國各大視頻網站播出,雖然觀影效果和電影院相差甚多,但至少抹平了彌留心裡的小小遺憾。影片中並沒有對男主女主的身份背景,作詳細的介紹,但真正細心的的人就會發現,從影片的開頭可以注意到男主臉上有傷,在電影的中間也有一個橋段,帆高回憶自己在島上做夢的情景,騎著腳踏車,追尋一束耀眼的光,一直到島的盡頭,光芒並沒有消失只是已經離他越來越遠。結合這兩點我想作者這種奔向陽光的表現手法其實指的就是帆高想逃離父親暴力呼吸自由的新鮮空氣,同時也是對帆高的背景進行隱晦的說明。
  • 動漫《天氣之子》,天氣女巫的使命是治療天氣,讓天氣有所轉變
    首先,動漫《天氣之子》,這是新海誠更「年輕」的一部作品,他就是給那些想要追逐愛情的人看的,沒有什麼理性,沒有什麼控制,什麼影射社會,什麼與風俗店是在象徵性和暴力這些該講的也都講了,那我就來扯一下這部電影裡更單純的。其實我一直覺得,新海誠的每一部電影都是在彌補上一部電影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