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爭議的《天氣之子》究竟值不值得當初那張電影票

2021-01-12 藍莓兔兔醬的娛樂圈

我想講講新海誠的《天氣之子》。

我其實算是這部作品上映後的第一批觀眾了,那為什麼拖到現在才寫?

這不是因為之前沒開公眾號嘛……當時看完後就在微博潦草地發表了一下感言,現在想把當時的觀點稍微整理一下。

我是一個比較看重劇情的人,無論哪種影視作品,劇情在我這裡的重要程度都要佔到70%以上,其他因素諸如演員演技和顏值、音樂、服化道、畫風等都是可以靠後的,所以,這裡對《天氣之子》的討論僅限於劇情,至於該作品的畫面、音樂等各種細節,星海誠一向做得很好,我也就不再誇了。

一部影視作品,一定會有好評、有負評,別人很文明地說出自己的看法,為什麼一定要和你一樣呢?

電影剛上映就出現了很多帶節奏的負評(如「三觀不正」黨),隨後又冒出了一些打著「反駁負評」的旗號帶另一種節奏的人(如「你配嗎」黨),這兩種人互相掐架熱度不減,導致真正客觀的評價反而被淹沒了。

下面說說網上流傳的這部作品的最大爭議點:「男主帆高為救女主陽菜,不惜水淹東京到底是不是三觀不正」,我覺得這個問題,根本就上升不到「三觀」層面。

東京的異常天氣本就不是女主造成的,女主只是有能力獻祭自己讓天氣恢復正常,所以男女主只是面臨一個選擇:是否要犧牲女主一個來換取全東京人民的正常生活。

這只是個人選擇問題,與三觀正不正沒有半點關係,我若選擇犧牲自己,你可以誇我偉大,但我若不願意,你也不能道德綁架我,因為我沒有義務幫你們。

這個爭議的點本身就存在問題,因此圍繞該爭議點作出的討論其實沒有什麼意義,都是被帶了節奏而已(如果這麼淺顯的道理還要別人告知才知道的話,那他在平時生活中是一個多麼把別人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多麼愛道德綁架的人哪)。

可是,看完《天氣之子》我確實覺得心裡不得勁啊,總覺得缺了點什麼,那這部作品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我覺得是,電影結束地太過草率,缺乏完整性,主題沒有得到升華。

其實當片尾出來的時候我還疑惑了一下,我原以為至少還有30分鐘才到結尾,因為總感覺故事還沒有講完。

《天氣之子》故事從開頭就決定了有兩條線,一條是「拯救世界」——讓東京天氣恢復正常,一條是「拯救你」——讓女主不必消失,這兩條線是相互交織的,到結局時必須都有交代,且是讓人可接受的交代;而這部作品的主題應當是人與自然,東京的異常天氣顯然是人類活動造成的,這個鍋不能讓女主來背,但也不能不了了之啊。

然而通篇編劇都在做「二選一」的抉擇,要麼天氣恢復正常,但女主犧牲了自己;要么女主回來了,但東京永遠沒有晴天漸漸被大水淹沒。

這都不是完整的結局。

完整的結局應該是,男主救回了女主,然後他們找到了某種途徑,即使不用獻出女主也能讓東京天氣恢復正常。

這樣的要求高嗎?

不高。

首先由於前面做了很多相應的鋪墊和渲染,這應當是觀眾看到這裡時所懷有的合理期待,其次從理論上來說,這種不用犧牲女主而讓天氣恢復正常的途徑是必然存在的——因為天氣變得惡劣本就不是女主的原因,一切皆有因果,一定能找到天氣異常的根本原因,所以只要找到原因對症下藥,天氣就能恢復正常。

男主救回女主後兩人一起找到恢復東京天氣的方法,這樣的劇情才應該是影片的高潮部分,佔據30分鐘左右的時長。

而現在影片中那些中二的場景,如開槍、反抗警察、日劇跑等等,都是應該被省略的。

《天氣之子》預告片現在呈現出來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是,前期充分鋪墊和渲染東京異常天氣,給出一個很高遠的立意,但後期卻發現主題僅僅是少年少女的愛情,有狗尾續貂之嫌。

我並不是說不可以寫少年少女愛情的主題,而是說如果你要寫愛情,那就應當在一開始安排一個合理恰當的故事背景,人類活動與氣候異常本就是當今非常引人深思的議題,你一上來就把格調定這麼高,一副要拯救世界的態勢,到最後卻僅僅講了個奮不顧身的愛情故事,著實有點浪費觀眾的期待。

這就是《天氣之子》給人一種奇怪的觀感而星海誠以往那些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卻沒有的原因。

最後想說,經歷了疫情,大家應該都知道最好的希冀是,當災難來臨,我們用盡一切辦法與之周旋將之化解,最後,山河無恙,你我俱在。

這部作品不完美的地方就在於,結局雖然你我俱在,但山河並非無恙,劇中男女主角的選擇當然沒有錯,錯的是編劇。

相關焦點

  • 天氣之子—雖然有瑕疵,但不失為一部好看的電影
    但是君名這種既有商業價值,又不失新海誠風格的,真的不是出手就有。《天氣之子》這部電影自上線第一天起就飽受爭議,正反兩面觀眾也是爭論不休,公婆各自有理,本人那段時間吃瓜也吃得挺香的。天氣之子爭議最大的還是在於講故事這一部分,講好一個優秀的故事在於承啟轉折,而最核心的地方在於製造衝突,這一點也是觀眾對於天氣之子爭議最大的地方。本作中有關於選擇拯救東京而犧牲陽菜,還是選擇陽菜而犧牲東京的個人價值和集體價值是觀眾爭論最兇的地方,對於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選擇,這一點我絕不敢客觀地跟你說究竟哪一個才是正確的。
  • 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究竟有何看點?
    「三年前陪你看《你的名字》的人,如今是否還與你一起看《天氣之子》呢?」《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繼《你的名字》之後時隔三年的最新作品,三年前,《你的名字》的成功,讓日本動畫界迎來了動畫電影的風潮,君名250.3億日元一躍成為日本動畫電影總票房第二,同年12月引進國內,也斬獲了5.77億的票房成為國內引進日本電影最好的成績。
  • 《天氣之子》哪裡三觀不正了?
    不得不說,在中國有很大一部分觀眾是從《你的名字》中知道新海誠,從而來追《天氣之子》的。但問題是《天氣之子》的劇情表達過於隱晦。就拿開頭時的《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例,很多人都沒有看過,即使看過了能看懂的人也很少。以此類推,很多觀眾並不能沉下心來靜靜欣賞影片,更別提理解影片。看懂《你的名字》不需要動太多腦子,而看懂《天氣之子》則要花一番心思。
  • 新海誠最新作《天氣之子》,思思為你深度解析,帶你了解不一樣的劇情
    7月19日由誠大神擔任監督創作的最新作《天氣之子》在日本正式上映。作為一部自pv放出以來就萬眾期待作品!《天氣之子》的表現究竟如何。今天思思就在不劇透主線劇情的情況下和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 《天氣之子》是否值B站的9.6分?除了畫面和音樂,它還有能誇的嗎
    有人誇了《天氣之子》,然後很自然地引來了其他人的跟樓讚美。 漸漸地,樓越來越大,大家都在愉快地交流著,突然有個觀樓許久的人發聲了:為什麼你們只誇畫面和音樂呢? 當然這只是個別現象,畫面與音樂廣泛受贊也是一種對《天氣之子》的認可。
  • 《天氣之子》被嘲,世界本就瘋狂,當愛與世界為敵,我只想要你!
    但是這部眾人期待已久的作品《天氣之子》卻飽受爭議,豆瓣評分僅僅7.1分,難道是這位才子功力不如以前了嗎?其實在很早以前,新海誠的很多作品都曾屢獲殊榮,當時最廣為人知要數他編導的《秒速5釐米》,2007年該片獲得了亞洲太平洋電影節最佳動畫電影獎。櫻花下落的速度是每秒五釐米應該是很多動漫迷內心的遺憾。
  • 《天氣之子》是一個極具爭議的電影。爭論的關鍵在於它的結束
    去年11月1日新上映的《天氣之子》是新海誠最新的動畫片電影,票房高達為1.7億。但也有不同的觀點和爭議。與2016年12月發布的《你的名字》相比,電影圖片仍處於較高水平。每一幅畫都非常漂亮,但在情節的安排上有一定的差距。
  • 隱形車衣究竟值不值得貼,有沒有必要貼?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汽車保養用品種類繁多,五花八門,很多時候我們還未曾熟悉這個產品,它的下一代產品就誕生了,好比當初鍍晶還沒走紅多久,新一代的汽車漆面養護產品就開始走紅了,沒錯,它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隱形車衣。
  • 《天氣之子》這部電影真的是爛片嗎?
    #日本動漫#《天氣之子天氣之子或許有誠哥的個人理念在其中,但這絕非藝術動畫。很簡單,它從企劃開始到上映為止,走的全是商業流程。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的區分可不是裡面摻雜多少作者個人理念就完事的。而是看影片的最初意義還有製作流程的性質。
  • 在國內充滿爭議的天氣之子,北美上映後,老外力挺新海誠
    新海誠在2019年的動畫電影新作《天氣之子》,在日本正式上映之後,成為了日本電影市場年度票房冠軍,不過當這部動畫電影來到國內院線之後,國內有相當一部分的動畫觀眾是不買帳的,雖然背景美術和後期攝影特效依然十分精緻,但男主角的設定和劇情的發展引發了爭議。
  • 深度解析:《天氣之子》,你是一部非常「新海誠」的動畫
    為了深入了解這部暌違三年的誠哥新作,我在影院刷了十遍電影,看了原著小說,看了導演訪談,看了無數的視頻文章,終於才明白儘管上映後爭議不斷,但《天氣之子》依舊能衝破百億日元票房並非浪得虛名。《天氣之子》內容究竟講了些什麼?與前作《你的名字》一樣能暢銷的理由又是為何?下面就讓我們逐一來看看吧。
  • 《天氣之子》有違現世價值觀?反抗精神比個人英雄主義更值得歌頌
    之後的又一部萬眾矚目的力作,《天氣之子》在豆瓣上的評分僅僅7.1分,比起《你的名字。》8.4分的評分,《天氣之子》落後了整整一個檔位。7.1分在豆瓣上不算高也不算低,是一個非常尷尬的數字。《你的名字。》的大火讓更多人認識了新海誠這位「文學大師」,之所以稱他為「文學大師」而不是導演亦或是編劇亦或是漫畫家,是因為新海誠的作品風格在動漫界中獨樹一幟。
  • 《天氣之子》-劇情毀三觀,故事講得很迷?
    要說最近爭議比較大的,便是今年11月1號上映的《天氣之子》了,作為新海誠的動畫電影,票房1.7億,口碑褒貶不一,爭議頗大,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與《你的名字》還是有些差距的。新海誠的電影畫面自然不必說,《天氣之子》與其它「前輩」一樣,都是隨便一張圖都可以做壁紙系列,但這部電影的劇情以及觀念讓不少網友大呼接受無能……16歲男孩帆高,離家出走到東京闖蕩。如同影片一直陰霾的雨天,帆高一開始在東京找工作並不順利,每天只能到麥當勞吃著最便宜的玉米羹,這時在店裡打工的女主陽菜給帆高一個漢堡,成了帆高吃過最好的一頓飯。
  • IMAX《天氣之子》新海誠力作,每一幀都是壁紙!
    原來,她擁有一股不可思議的能量,一股能讓天空放晴的異力……11月1日 《天氣之子》IMAX 視聽感動 在此相遇三年前,新海誠導演代表作《你的名字。》後時隔三年,新海誠又帶來一部動畫電影《天氣之子》,這次更是在日本拿下130億日元票房,力奪2019年度日本電影總榜票房冠軍寶座,超越了復聯四。《天子之子》獲得代表日本被送往第92屆奧斯卡的資格,將與我國首部IMAX國產動畫電影《哪吒》同場競技,角逐最佳國際影片獎及最佳長篇動畫兩項獎項。
  • 天氣之子:遇見你的那天,是晴天還是雨天?
    壹_(:з」∠)_因為要遇見你,所以我來了《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的一部電影,開篇就以精緻唯美的畫風吸引了觀眾的眼球,展現了屬於東京的繁華與浪漫。隨著輪船的靠岸,故事徐徐展開,離家出走的少年帆高來到了東京,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可以改變天氣的「晴女」陽萊。
  • 《天氣之子》遇見你的那天是晴天還是雨天
    7月21日下午4時各大動漫迷期盼已久的《天氣之子》在各大視頻網站上映了。《天氣之子》自播放出預告片時就飽受期待,在19年上映大銀幕後也是一片好評,不得不說導演新海誠屬實很厲害,16年執導的《你的名字》火爆全網,19年執導的《天氣之子》也刷爆螢屏。《天氣之子》主要講述了森島帆高,離島離家出走,來到東京。他的生活立馬變得窮困,在度過孤獨的每一天之後終於找到的工作,是為古怪的超自然雜誌撰稿。
  • 不吹不黑,你覺得《天氣之子》這部動漫怎麼樣?
    #日本動漫#如果抱著看(你的名字)感覺去看《天氣之子想想哪位收留帆高的哪位大叔吧,和帆高一樣都是離家出走,因為東京殘酷的環境,不得不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沒讓他說出那些話的時候,就會摸一摸自己手上的戒指,回想起自己當初的愛人,但最後當帆高說出,「你們什麼都不知道,或者裝作不知道,我只是想再一次見到她!」帆高的話讓他驚醒了,眼前這個人所做的不正是自己一直想挽回的嗎?
  • 《天氣之子》官方美術畫集發售,你值得收藏
    2019年7月19日於日本正式上映的新海誠導演作品《天氣之子》迎來大量好評!在不久之後引進中國,獲得了最終票房2.88億的成績!此次公布的美術畫集,將收錄《天氣之子》的240多幅美術背景、解說、採訪等內容,總共有224頁。
  • 天氣之子影評,頂級畫質+不大眾的劇本
    寫在前面的話:電影劇情也好,結尾也罷,如果做閱讀理解,要講點道理,是可以高分的,不過不管從豆瓣還是B站來看,很多人不喜歡做閱讀理解。而知乎是一個喜歡閱讀理解的地方,所以,目前天氣之子在知乎的推薦度,8分,還算優秀。像一些網友甚至能根據幾個彩蛋伏筆,給你再寫多一個劇本出來。
  • 《天氣之子》為何沒能複製「君名」的成功?
    《天氣之子》雖然也是一部大賣作品,單看各項「指標」亮眼,但是票房只有《你的名字。》一半,說明觀眾對待《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之間的熱情還是有差距。從口碑上來講,包括雅虎、Filmarks、映畫Eiga等在內的日本主流評分網站上,《天氣之子》的評價普遍不及《你的名字。》,呈現出毀譽參半的狀態,喜歡和不喜歡的都大有人在。為何《天氣之子》沒能複製《你的名字。》式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