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續寫是狗尾續貂?張愛玲恨高鶚補紅樓

2020-12-14 有客祁祁

《紅樓夢》裡的人物年齡,完全是一本糊塗帳。寶玉的年齡忽大忽小,而王熙鳳的女兒巧姐兒,被施了定身法一樣永遠長不大。

林黛玉六歲喪母,賈母旋即派人接她進京。而在120回的全本裡,黛玉初到賈府,王熙鳳問黛玉幾歲了,她答是13歲。故此張愛玲以她一貫的衝淡又譏的口吻反問道:從蘇州到京城,這路上是走了五年?

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紅樓夢》是120回的全本。前八十回為原作者曹雪芹所作,後四十回是乾隆年間,喜歡《紅樓夢》的書商程偉元和文人高編輯補寫而成。

張愛玲曾概括人生三大恨:一恨海棠無香,一恨魚有刺,一恨高鶚補紅樓。依我看,海棠無香,卻有絕色,海棠開時,春深似海,萬紫千紅,不香倒也不至于格外不行;鰣魚有刺,還有別的可吃,唯有《紅樓夢》,天地之間唯有這一部。所以這個補紅樓的過失、遺憾,是彌補不了的,沒有可替代的。

有一種來自香山腳下黃葉村曹雪芹故居的軼聞野史,說曹雪芹在去世前,其實寫完了紅樓夢。他死的時候身邊也沒什麼使喚的人了,又是住在窄門小戶聚集的平民區,周圍多是不識字的人,尤其是婦女。曹雪芹死了之後,好心的鄰居們就來幫忙料理喪事,有個大媽看他家徒四壁,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唯炕頭有厚厚一疊紙,好心的大媽就操起剪刀,把這些紙剪成了紙錢,燒了許多,出殯的時候又沿途撒。這時候,從北京城裡趕來參加葬禮的曹雪芹的知交好友,就有人發現那些紙是寫字了的,是紅樓夢的書稿!那個觸目驚心,痛心疾首!趕緊制止了好心的大媽繼續燒紙錢撒紙錢,但是呢,已經晚了,後頭數十回就這麼沒了。

這是一個軼事,但是熟悉紅樓夢的朋友們,一定會和我有相同的感受,這個情節相當的大觀遺韻,相當符合賈寶玉這個人。寶玉最怕的是經濟仕途和他父親,最不喜歡的,就是世界上有老婦人老婆子這回事。照他的說法,女孩子就是不蒙塵的光潔炫目的明珠,不染塵的,嫁了人就是蒙塵了,不但不再是明珠,而是死魚的眼珠子。

到了中年老年,那一種埋汰醃髒,算計奸猾,簡直是美好人生的障礙!所以他少年時在大觀園,他住的怡紅院,都是不讓老婆子們進去伺候的。寶玉這個人物的原型,生平遭際和作者曹雪芹很相似,都是生於富貴優渥中,十多歲的時候家破人散,從溫柔繁華的熱夢裡給硬生生拎出來,扔到白茫茫大雪裡,在世上感受了無盡炎涼,當然了,也有一種史料說法,說這是曹雪芹以叔叔——評書人脂硯齋為原型寫的書。

但無論如何,從創作的角度來講,若作者本人不具有寶玉情懷,是成不了這本書的。也就是說,曹公雪芹死後,書稿被當紙錢燒了的這番際遇,基本上,就是印證了他的說法——是寶玉平生最忌諱的婦人婆子,好心又辦了壞事,耽誤了這部書稿完整地流傳於世。我們說這是作者和人物業報有償也好,對婦人的鑑定不虛,著實成立也好,總之,八十回後的書稿,無緣後世。

對高鶚來說,補紅樓的初衷是他太喜歡這本書,他的寫作脈絡,也算得上盡其所能地遵循原著。每個創作者的下筆,都帶著他個人的信息、他的生活體驗和對於人生的智慧體悟。《紅樓夢》的前八十回,有豐富的人物,筆下的人物每一個人都有獨特形象和話語,但後來補寫的就明顯力所不及了。他的願望和任務,是完成這本書,使得大致的人物主角都有其結局。至於他沒有注意到的,沒有興趣的,或者是寫了又與原作相互矛盾的,那就一是忽略,二是刪改。

譬如寶玉房裡的一個丫頭紅玉,是個百伶百俐的聰明人,寶玉房裡的丫頭們都是人尖子,紅玉鬱郁不得志,末了被王熙鳳要去自己身邊使喚了,同時紅玉和賈府的一位貧寒子弟賈雲彼此有情,這些人物,按照脂硯齋的說法,都是賈府被抄家,寶玉等人被下獄之後,會得大顯身手的角色。然而,續書者完全處理不了這根伏筆隱線,只好裝看不見,忽略不計。

另一樁,就是刪原文。我個人很信服張愛玲的《紅樓夢魘》裡的說法,因為張愛玲自己是個寫作者,寫作者對文章的刪改之道是最為熟悉的,深諳文字刪改和填補,情節騰挪之術,這種經驗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種本能。張愛玲是一個終生住在《紅樓夢》裡的人,而且她後來在美國的大學做學者的時候,在最好的圖書館飽讀古籍,她讀到幾乎所有古早版本的《紅樓夢》,她對《紅樓夢》的熟悉,是各個版本之間,哪個字不在原來的地方,她一眼看去就曉得了。所以她眼睛最尖,最能洞察哪些地方是被續書者補壞了的,哪個人物是本來沒有後來添補進去的。

最明顯的就是紅樓夢裡的人物年齡,完全是一本糊塗帳。寶玉的年齡忽大忽小,宮中的元妃賈元春,原稿中說她比寶玉大不了許多,姐弟情深,元春少年因才被選進宮,到了全本120回,補書的高鶚寫元妃死時四十三歲,那麼按照數學的加減法,寶玉也該是中年人了,已經是開篇時看破紅塵的甄士隱出家的年齡了,而此時的寶玉才中了調包計,稀裡糊塗娶了親,這個年齡跨度完全對不上的。

而王熙鳳的女兒巧姐兒,被施了定身法一樣永遠長不大,書裡每次寫到她,都是一副懵懂小兒,被領著,時刻需要被照顧的樣子。脂硯齋點評本裡一開始就闡明,林黛玉六歲喪母,賈母旋即派人接她進京。而在120回的全本裡,黛玉初到賈府,王熙鳳問黛玉幾歲了,她答是13歲。故此張愛玲以她一貫的衝淡又譏誚的口吻反問道:從蘇州到京城,這路上是走了五年?在最初的脂硯齋重校紅樓夢的手抄本裡頭,是不曾有黛玉說自己13歲了這話的,顯然,是後來續書的人自己加上去的。

原稿裡說寶玉和黛玉小時候,是同同住,同宿同食,形影不離的。這是只有很小很小的孩子,六七歲的孩子才會這樣的。寶玉比黛玉大一歲,十四歲的男孩和十三歲的女孩,無論在古代還是在今天,是斷不會把他們放在一起住的。所以說,這個補書的人,沒補圓。當然了,擅長文字的人一般數學不好,也是個通病,譬如我們都很喜歡的電視劇《琅琊榜》,靜妃入宮二十多年,卻有個三十出頭的兒子,這麼大的缺口從小說原著到電視劇都沒改過來,可見寫小說的人對數字的確是不敏感的。而對比高把原本可愛的賈母寫得老糊塗了,把原本笑倒一大片的諧星王熙鳳寫得一說話就讓人犯尷尬癌,數字不相符倒也不是第一罪狀。

這本書最寶貴的一點,是作者是在自家已經經歷過樹倒散的散場,充滿了悔過和反省,這種悔過全是關乎人的修為德行,以及對天命的領悟。這種反悔是赤誠的,無遮掩的,所以在書中,我們會看見很多令人怵目驚心的情節和筆觸。

開篇第七回,寶玉跟著鳳姐到寧國府去,吃了晚飯告辭,眾人簇擁著上車,聽見院子裡有一個老人在叫罵,根據主人的解釋,我們知道了這位老人名叫焦大,是太爺手上留下來的老僕人,因他從小兒跟著太爺們出過三四回兵,從死人堆裡把太爺背了出來。不過仗著這些功勞情分,有祖宗時都另眼相待,如今誰肯難為他去。

焦大如今老了,在主人的眼裡是不顧體面,一味吃酒,吃醉了無人不罵。那焦大是罵什麼呢?他罵的是寧國府的主人賈珍和他的兒子賈蓉:「不是焦大一個人,你們就做官兒,享榮華,受富貴?你祖宗九死一生掙下這家業,到如今了,不報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來了。」後頭罵得更是驚心:「我要往祠堂裡哭太爺去。那裡承望到如今生下這些畜牲來!每日家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我什麼不知道?咱們『胳膊折了往袖子裡藏』!」當時,所有人對這老人的責罵是,焦大又吃醉酒了。王熙鳳則是吩咐人去把焦大捆起來,嘴堵起來,扔到牲口棚裡。

石頭記甲戌本的側批是:忽接此焦大一段,真可驚心駭目,一字化一淚,一淚化一血珠。蒙本的側批則是:放筆痛罵一回,富貴之家,每罹此禍。

就是說,批書人和作者是同一態度,他們都是在追憶,在追悔,在反省。他們對老家人的這段責罵回過神來,已經是家破人亡了,回想起這痛罵時,都是痛悔不盡的。我們要注意到,寧國府是賈家的家宅,賈府的祠堂是在寧國府的,過年時賈母率子孫拜祭祖先,也都是在寧國府的祠堂裡進行的。而祖宅的主人如此沒有德行,那闔府可能永保平安嗎?從天道來講,也是不可能平安無事的。

還是關於寧國府,甲戌本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敬衛,王熙鳳協理榮國府」,現在市面上普遍120回的書目裡寫成「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寧國府的一位最得人心的美女子,賈蓉的妻子秦可卿逝世了,是非正常死亡。和脂硯齋一起評書的畸笏叟,直接刪除銷毀其中大段的文字,不許流傳於世,以紅筆批註了「刪去天香樓一節,少去四五頁也」。就是說,關鍵性的故事情節,他都命令曹雪芹給刪掉了。

畸笏叟是曹家的長者,笏呢,是官員所持的笏板,意思是一位曾經持笏的老叟,他在家族中具有權威,徑直刪稿,不許提及。為什麼?因為寫得太真實了,用畸笏叟的評語說,是作者「具菩薩之心,秉刀斧之筆,撰成此書」。

可見作者曹雪芹對於家族的衰亡離散的結局,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一敗塗地的結局,他是有著深刻的反省的,這種反省也是為批書人所認可的。可是這種翻出來寫在紙上,公諸於世的往事,對於還活著的親人而言,無法承受家醜公布於世,甚至流傳後世的誅心痛苦與羞辱,要刪掉。所以,紅樓夢這本哭成的書,是作者的追憶和眼淚,也是評書人的眼淚,錐心之痛。同時我們能看出,作者曹雪芹在他自己的時代,在他相同身世的親人身邊,他是多麼勇敢,又是多麼孤獨。

相關焦點

  • 張愛玲說人生三大恨,《紅樓夢》未完,高鶚版的續寫真有這麼差嗎
    曠世才女張愛玲,發紅樓未完之恨,驚世駭俗,確有可以理解之處,只是未免言過其實,抹殺了高鶚續書對《紅樓夢》的傳世之功。張愛玲雖然在文學創作上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造詣與成就,那恐怕也是時代使然。而且,如果沒有大才子胡適那一石激起的千層浪,如果沒有大師周汝昌先生《紅樓夢辨》的助力一擊,也許,自大清乾隆年間問世的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傳到張愛玲手裡,不會那麼破碎不堪,也就未必有「狗尾續貂」至「附骨之蛆」的「惡毒」之語了。
  • 《紅樓夢》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續本?為什麼高鶚寫的是最好版本?
    自半本《紅樓夢》在乾隆年間面世以來的200多年間,無數人為不能一睹全本《紅樓夢》,搞清楚他們所牽掛的眾多人物的命運結局而遺憾萬分。也正因為此,一代一代的文人拿起了筆,續寫《紅樓夢》。至今為止,僅嚴格意義上的續作,就有40多種。算下來,自《紅樓夢》面世以來,平均每5年便有一個續本問世。
  • 誰才是真正的狗尾續貂?有人說是程高本,也有人說是87版紅樓夢!
    所以蔡義江一直都很討厭87版紅樓夢的後6集。今天,筆者從《紅樓夢》的另一個角度,從它的暗線去分析,認為87版紅樓夢中巧姐被賣入青樓純屬瞎編亂造。這是因為巧姐其實影射乾隆帝的女兒——和碩和嘉公主,她是大清皇家公主。而紅樓夢作者是一個正人君子,他怎麼可能去污衊乾隆帝的女兒呢?巧姐跟著劉姥姥到鄉下避難才是正筆。換句話來說,87版紅樓夢大結局是真正的狗尾續貂!
  • 讀懂了張愛玲的恨事「紅樓未完」,方知《石頭記》永遠是一個謎
    導讀:《紅樓夢》這本書作者寫得真不容易,歷經滄桑,十年寒窗筆忙忙,三刪五減,成書八十回,手抄相傳,改之又改,評之又評,至今塵埃未定,原因是紅樓未完,按照張愛玲的說法這是人生的一大恨事。紅樓本是兒女情長的樂園,紅粉佳人,樓閣庭院,唯獨夢,既大又很虛幻,《紅樓夢》因夢而起,以夢而了,大旨言情,實則言心,心裡裝不下那麼多的夢,書裡也寫不完那麼多的夢,簡而概之,寓意《紅樓夢》,原是《石頭記》,翻譯成英語的時候變成了《石頭的故事》。
  • 劉心武續寫《紅樓夢》殺青 是續貂之作還是文壇壯舉?
    從三年前對續寫《紅樓夢》「竭力否認」、一年前「一切隨緣」到今日之殺青,作家劉心武於近日完成了這部中國經典名著的後二十八回的續作。昨天,記者在出版商「鳳凰聯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證實了此事。
  • 「狗尾續貂」中狗的尾巴和貂有什麼關係?
    後來人們常用「狗尾續貂」來比喻拿不好的東西補接在好的東西後面,使得前後兩部分非常不相稱,而且多用在對文學作品的評價上。《紅樓夢》前半部分是曹雪芹寫的,後半部分是由高鶚續寫的,有人就說高鶚那是「狗尾續貂」。「狗尾續貂」除了本來的意思,後來也用來比喻文章或辦事能力拙或是指封官太濫。
  • 《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誰?
    曹雪芹著,高鶚續儘管《紅樓夢》以及高超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內涵流傳於世,但對於作者曹雪芹世人知道的實在太少。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以前,人們甚至對《紅樓夢》的作者是誰都不是誰都知道。隨著《紅樓夢》刊印本的流行與普及,關於它作者的話題便引發了世人曠日持久的爭論。
  • 《紅樓夢魘》:有人說張愛玲是天才,她自己也沒有否認
    《紅樓夢魘》:有人說張愛玲是天才,她自己也沒有否認據說,張愛玲曾留下遺囑,要將她的骨灰撒於荒野之地,但由於美國的法律不準,遂又決定海葬;而臺灣作家三毛就是這樣一把鮮花一把骨灰,在茫茫大海裡找到歸宿。而香港一位學者對此提出異議,因為張愛玲壓根兒就不喜歡大海。
  • 四大名著續寫本無數,此本西遊堪稱冠絕!
    哲學社科、工具用書、人文歷史還是文學書籍論及我國現在的文學作品,網絡文學當道,同人本、續寫本不盡其數,好像很少有什麼能上的了臺面的文學作品。而此類續寫抑或同人本,我國自古便有,此類續寫無論是文筆還是劇情的鋪墊、人物的刻畫、內蘊的文學性都具有極高的水準。
  • 87版紅樓夢敗筆:王仁告訴小紅巧姐賣到瓜洲?小紅自己跑進牢房?
    87版電視劇《紅樓夢》被譽為經典,至今無人超越。客觀來說,87版《紅樓夢》確實可圈可點。大部分的情節都拍得特別好。但是因為《紅樓夢》本身是一部殘缺的小說,它沒有結尾。高鶚那個結尾是狗尾續貂,為紅學家和紅迷們所鄙棄。怎麼辦?
  • 《紅樓夢》後四十回是否有重見天日的可能?弄清這四大疑點很關鍵
    張愛玲曾經說過人生有三恨:鰣魚多刺,海棠無香,紅樓未完。這也道出了眾多紅迷的心聲。 現在普遍認為《紅樓夢》前八十回為原作,後數十回手稿遺失,由高鶚、程偉元於民間遍尋多年搜集部分殘稿,後經二人排版、補續、潤色,於是才有我們今天看到的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紅樓夢》。
  • 紅樓夢不好看,讓人困惑難解,紅樓夢很好看,讓人慾罷不能
    、每一處陳設景致的描寫、以及每一次事件濃縮背後的真相;讀紅樓要想像:要發揮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去讀紅樓夢,而且從頭持續到尾,依據所寫的每一處景、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去想像當時的場景情形,以及每一個人的言行與心理活動去想像每一次事件的來龍去脈,以無數的畫面連接,讓書中所有描繪變成一幅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畫面呈現眼前
  • 紅學:三媒六證說紅樓
    及同友人細加釐剔,截長補短,抄成全部,復為鐫板,以公同好,紅樓全書始自是告成。書成,因並志其緣起,以告海內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為快者歟?————小泉程偉元識。之後是高鶚的序言:予聞「紅樓夢」膾炙人口,幾廿餘年,然無全璧,無定本。向曾從友人借觀,竊以染指嘗鼎為憾。
  • 《紅樓夢》:寫的不是沒落家族,而是失去的故鄉天堂?
    「後四十回絕非曹雪芹所寫,但未必是由高鶚所補,目前還沒確證真正的作者。」VS「《紅樓夢》有多少續作,但就覺得程偉元、高鶚整理的好。這難道沒有緣故嗎?」  傅小平:這次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的程乙本有爭議,且最具挑戰性的或許是作者署名,全本由「曹雪芹著,程偉元、高鶚整理」。大陸佔主流的觀點認為,後四十回為高鶚的續作。
  • 紅樓夢:違背原著的寶玉出家
    我個人感覺,高鶚補敘的寶玉出家,就如同這件紅鬥篷,全是形式主義的噱頭好看,是一個漂亮的符號,但是毫不真誠,這也就是高鶚對於修煉的理解吧。在高鶚補續裡,寶玉年少出家。當時寶釵已經有孕在身,寶玉和他哥哥的遺腹子賈蘭一起參加科考會試,交了卷子出來,就找不到人了。家裡四處尋找,也打聽不到。
  • 高鶚能容忍程甲本謬於名教的「背父兄教育之恩」嗎?
    與我的不同在於,他只認1884年上海徐潤廣百宋齋的鉛印本120回石頭記是紅樓夢真本,可稱為坊本派中的「徐本派」,而筆者則是坊本派中的「刻本派」。耶元19世紀初滿清嘉道年間「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亦枉然」的舉國「紅樓熱」,不正是由火速跟進刻印的紅樓夢「坊刻本」,而非程偉元、高鶚最初的木活字「擺印本」,更非後世鉛印或石印本「石頭記」促成的嗎?
  • 《紅樓夢》裡賈元春的判詞透露了什麼秘密?紅樓死結指的是什麼?
    賈元春是《紅樓夢》裡非常重要的人物,她雖然只正式出場一次,卻成為牽動賈府命運至關重要的關鍵人物。她貴為皇妃,但是也躲不過悲慘死去的命運,為什麼這樣說呢?今天就跟大家探究一下。第一,紅樓死結指的是什麼?有關《紅樓夢》的四條最難破解的不解之謎,有兩條與她直接相關。
  • 《紅樓夢》:妙玉最終深陷風月場,為何她的下場這麼慘?
    紅樓女子多薄命,名列正冊首位的林黛玉和薛寶釵自不必說,從二人相聯的判詞「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就可見其悲涼結局,即使是精明一世的鳳姐,最終也只是一張草蓆卷屍,消亡於蒼茫茫的雪地之中。但紅樓中最悲慘的,莫過於淪落紅塵風月地的妙玉了,那樣金玉質的妙人兒,冰清玉潔與世無爭,最後為何會落得那般不堪的下場?
  • 「少不讀紅樓」,可究竟為什麼,年輕人就要少讀《紅樓夢》呢?
    「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似乎早已經是在民間流傳多年的話。很多年輕人在剛開始去讀《紅樓夢》的時候,都會有著讀不下去的感覺,《紅樓夢》也和《百年孤獨》《瓦爾登湖》等等世界名著一起排在「死活讀不下去」的書單前列,自然也有很多年輕人把自己讀不下去《紅樓夢》的原因歸結到「少不讀紅樓」這句話上來。其實這也不過是這麼多年以來人人口中流傳下來話,至於真實性和科學性,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可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話流傳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