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著陳正宏教授,發現不一樣的完整《史記》
復旦大學陳正宏教授如今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完整《史記》——《時空:〈史記〉的本紀、表與書》。「不一樣」在哪裡呢?其一,正如書名,陳正宏教授講的是涵蓋全體的《史記》,包括了《表》和《書》,不是《史記》的名篇節選。用陳老師自己的話說:「為什麼連表和書也要講呢?
-
【復旦陳正宏《史記》精講】這才是真實的《史記》,暴露了每一個中國人必須要懂的人性
首先,《史記》是本「大塊頭」的書,包含十二本紀、三十世家、其實列傳等共130篇,全書526500餘字,似乎怎麼也讀不完;其次,《史記》的文言文對今天的普通閱讀者來說,略顯晦澀,難以理解;更難把握的是你過去擁有的才學,也不算才學。33年前,陳正宏的治學生涯,也是這樣開始的。那會兒他年輕、有才華,本科時就通讀陳寅恪的著作,並因此保送研究生。結果在研究生的第一堂課上,他剛走進導師、復旦古籍所所長章培恆先生的家,看到的,就是豎排、繁體、無標點的《史記》,還是線裝書。
-
陳正宏:今天的《史記》為什麼丟了14651個字?
本報訊 8月12日,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陳正宏先生攜新作《時空:〈史記〉的本紀、表和書》(中華書局出版)在上海書展與讀者進行交流。 「我講《史記》,關注的問題是:司馬遷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作《史記》的?
-
復旦教授反對四年級以下學生讀史記,網友紛紛贊同
近日,復旦大學的陳正宏教授在採訪中表示:「小學四年級以下的同學不要去讀(史記)。」作為一名中國古典文獻學的博士生導師,何出此言呢?
-
復旦教授陳正宏:30年研究一件事,上課只帶一本沒標點的《史記》
大多數人們會覺得,以一種高度的精力和長期的時間去做一件事,太難了,而且沒有人能夠做到。但是,成功的那部分人是有的,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去做到了。有那麼一位教授,他花費了自己30年的時間,去研究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巨作《史記》。他把自己人生的一半時間和心血都花在了研究《史記》上,去完成他心嚮往之的學術研究。
-
lucy:跟隨戴老師和小雪同學一起讀《史記》
01人在旅途,正在高鐵換乘,微信上收到lucy發來的這篇《跟隨戴老師和小雪同學一起讀《史記》》:停下腳步匆匆看完,哎喲,跟讀了封情書一樣的感覺~02跟隨戴老師和小雪同學一起讀《史記》作者:lucy當初決定跟隨戴老師和小雪同學一起讀《史記》,是因為家裡有一個小學生,想學學別人家的媽媽怎麼帶領別人家的孩子讀書
-
古代漢語零基礎學《史記》之願與君一起讀《史記》②
我選用的《史記》讀本,是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帶注釋和譯文,工具書用的是《古代漢語辭典》。閱讀之前,我挑選了一個較厚的筆記本,下載了歷代朝代更替大事記和北大教授高明的《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別問為什麼要做這些準備工作,相信聰明的你是懂得我的。《項羽本紀》是我閱讀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司馬遷最為得意的作品。
-
活動預告 |【文瀾講壇】第1006期:天地事,八篇中——漫談《史記...
梁啓超稱其為「凡屬學人,必須一讀」;曾國藩將其列為「不可不熟讀」的七部書之一;魯迅譽其「史家之絕唱」。 於普通讀者而言,閱讀古籍絕非易事,而讀譯本,猶如隔靴搔癢,不能領會其中神韻。 本期文瀾講壇的嘉賓陳正宏教授,不僅會為大家全面講述《史記》架構,讓我們的視野穿越兩千年,還將另闢蹊徑地解構歷來常被忽略的「十表」、「八書」,其中蘊含著中國古代官制、禮制、地理、經濟等各類硬核知識,讓我們全面了解中國傳統社會的文化硬核
-
讀《白話史記》,知曉人性人心,得待人處世智慧
北京大學的李零教授曾說:「讀它,我有一個感覺,就是我是在和活人談話。」2000多年前,史學家司馬遷立下宏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耗費畢生心血,將上至上古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時期,共3000多年的歷史,一一記錄。
-
讀《史記》有感
今年寒假,我在家裡讀了一本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之稱的巨著——《史記》。讀完後,我感慨萬分。《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他用豐富的體例完備地記敘了「上至上古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語言生動精練、文字意蘊深刻,人物形象鮮明,讀起來優美流暢,朗朗上口,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非凡的地位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陳正宏經典作品推薦,《東亞漢籍版本學初探》最受讀者歡迎
陳正宏,祖籍浙江海寧,1962年生於浙江杭州。198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後在復旦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法國亞洲學會會員。主要從事版本目錄學、文學文獻學、美術文獻與美術史的教學與研究。
-
幼兒園小學有必要讀四書五經嗎?看看專家怎麼說
《時空:<史記>的本紀、表與書》作者復旦大學陳正宏教授覺得:讀史記的故事和讀史記完全是兩回事,讀一個中國歷史故事,那麼比較小的同學是可以的。而讀史記對小學生而言,太殘酷,因為他不理解,應該等能夠理解人和人的社會關係的時候才去讀,原則上是初中人以上的比較合適。
-
讀《史記》1
上一本讀完的書是古文觀止(讀後寫了這篇:之後開始讀《史記》,再次醒悟刻板印象害人不淺。我所說的刻板印象,不是對某人、某事,而是對一類書。這類書就是熱火朝天的國學典籍。就如同被國人無數次翻炒的諸子百家,聽多了自然不願意花更多心思了解。總也忍不住鄙夷:仁義禮智信,說來說去不就是那一套嗎?《史記》也在我的刻板印象範圍內。
-
能聽、能看、能拓展,小學生讀《史記》,這一套就夠了!
怎麼掰開揉碎了講讓識字量不多又看不懂古文的孩子讀得懂,記得住是關鍵今天我們就幫你推薦一套既能讓孩子感興趣,又能吸收《史記》精華的書↓↓↓《小學生也能輕鬆讀:史記》(全八冊)重新編排後的八冊書籍,不僅讓孩子可以讀到精彩的故事,還能學習到更多課本之外的東西,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對今後人生道路的成長大有益處。楊富森教授,享譽全球的東方文化學者,北平私立燕京大學文學學士,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碩士、哲學博士。
-
讀《史記》長大的孩子,人生必定不會平庸!
這套書你絕對沒有給孩子買過!絕對不能錯過!性價比超高!全書一共五本,分別為士人的絕唱、天子與諸侯、國亂思良將、謀國與安邦、聖賢的足跡。用兒童的語言、現代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個有溫度的故事。這種溫度體現在《少年品讀史記》裡有一種貫穿始終的「文心」,就是再現司馬遷在《史記》裡所展現的道義和正氣、史識與情懷。
-
「共讀一本書 點亮南北城」名家線上分享活動啟幕
由北京閱讀季、深圳讀書月兩大閱讀推廣品牌聯手推出的「共讀一本書 點亮南北城——中國書業同光互助行動」名家線上讀書分享會,將於3月27日晚8時在線上正式啟幕。文史名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楊天石將帶來關於《金聖歎為何砍?》的主講,幫助讀者更深入地了解中華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
-
人大教授與中學生共讀經典 「都來...
6位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校友,與當地中學生共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讀書會。榮縣玉章中學是人大定點幫扶學校,歷來注重人文素質的培育,這場「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舉辦的線下讀書會,旨在通過人大教授、校友與中學生面對面交流,激發年輕群體的讀書熱情。
-
讀《史記》,該選啥版本,該如何讀?梁文道:竟都不如這位外國人
她會讓讀者在此後的人生中,經常回憶起所有的一切,回憶起自己當年曾經愛過的一切,回憶起自己曾經認為的所有有價值和神聖的一切。「國民情書」《史記》理應是這樣一本書。《史記》之重要性,它所散發出來的光和熱,凡是有接受過基本教育的中國人,大概都非常明白。它屬於常見書,但是讀《史記》,怎麼選擇好的版本,又如何讀法更為恰當,可能一般朋友都有點茫然的吧。
-
北京市中小學生大型線上共讀活動火熱進行中!
北京市教育學會中小學學科閱讀項目組發起並組織了大型線上共讀活動,依託攀登閱讀平臺(經教育部認證並備案,備案號為教APP備1100391號)指導學生在家自主、高效閱讀。活動自2月1日正式啟動後,各聯盟校師生積極參與,這個特殊的寒假,被師生們的閱讀熱情點燃。停課不停學,閱讀不延期,已經有同學在行動!
-
每天讀《史記》: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12 完結)
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陰侯反乎?」對曰:「然,臣固教之。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豎子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韓信反,何冤?」對曰:「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並起,英俊烏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集解】:張晏曰:「以鹿喻帝位也。」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