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零基礎學《史記》之願與君一起讀《史記》②

2020-12-23 田朗朗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才有《說難》《孤憤》;《詩》三百篇,皆聖賢發憤而所作為也。」——摘自司馬遷《報任安書》

浩如煙海的書海裡,總有極少數的書是比較難讀的、要求比較多的書。閱讀這樣的書,會增長我們的心智,讓我們變得有智慧,也更有知識,甚至於直到我們生命的盡頭,它仍然能提高我們的心智。這樣的書籍就是偉大的作品。

英國作家和評評論家說: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堅定來完成的。而我國的偉大作品,幾乎都是作者在遭遇厄運後,靠著信仰,用生命來完成著作的。《史記》上篇文章交待過,經過了兩千年的考驗,是歷代文學家和史學家都學習和模仿的偉大作品。

萬事開頭難,對於古代漢語零基礎的我來說,閱讀《史記》更是難上加難。平時閱讀普通書籍,大約一天多可以完成,但閱讀偉大作品估計需要幾個月,幾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

我選用的《史記》讀本,是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帶注釋和譯文,工具書用的是《古代漢語辭典》。閱讀之前,我挑選了一個較厚的筆記本,下載了歷代朝代更替大事記和北大教授高明的《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別問為什麼要做這些準備工作,相信聰明的你是懂得我的。

《項羽本紀》是我閱讀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司馬遷最為得意的作品。生活中,我們常聽「鴻門宴、霸王別姬」等較為熟知的故事,都在《項羽本紀》裡。除個別學過的章節外,我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礙、困難和疑惑。初看時,滿眼都是生僻字;再看時,滿篇都是通假字,幾乎每個一句子裡都有障礙,每一段話裡都有疑惑,每一個章節也都有難點。我閱讀著原文,查看著注釋,還不停地查《古代漢語辭典》……但即便是這樣,不理解就是那一時刻最真實的感受,再加上閱讀時間的碎片化,好不容易讀懂一點,但讀了後面的就又忘了前面的……

太難了,實在讀不下去時,我想退縮和放棄。如就此放棄,也許我今生都不會再拾起。一想到這司馬遷用生命著就的偉大作品時,內心非常不甘。要不退一步吧,只閱讀《少年讀史記》,如再有精力再閱讀譯文。但是《少年讀史記》和《史記》譯文都閱讀過後,我又忍不住看原文。不過我漸漸地意識到,憑目前的閱讀理解能力,無法完成,需要借力,請教高人。

所幸的是,置身於大數據時代,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像以前那樣稀缺和難得,網際網路上關於《項羽本紀》的課件、音頻資料和文字資料還真不少。學習強國、嗶哩嗶哩和喜馬拉雅,我一遍遍地搜集,逐個點開試聽,恨不能有老師帶著逐句逐詞講解。

海量的音頻和課件裡,白雲出岫老師的《史記》朗讀版本和《王立群講史記》之《項羽本紀》(共六集)性價比較高。我邊讀邊聽,個別弄不懂的再分類檢索。磕磕絆絆中,用十天多時間,不求甚解地完成了對《項羽本紀》的基礎閱讀。

合上書本,問自己,真正吸收了多少?按這樣的速度,我什麼時候才能讀完這52萬多字?花費了時間和精力,讀過的都能都能記住嗎?會不會像讀《倫語》一樣,最後記住的都是「子曰」「子曰」「子又曰」……「讀過就忘記」不是我想要的結果。那一時刻,我更迫切想要尋找一種更高效且實用的閱讀方法,讓我真正能走進這部偉大作品,得到豐富的文學滋養。而且我也更加渴望,在有生之年裡,能踮起腳尖,跨過兩千年的時間荒野,牽著這位文化巨人的衣袖,嘗試讀懂他和理解他的作品,向著更早的三千年時光裡漫溯……讓這部偉大作品真正能影響到我。

隨後的半個月時間裡,我閱讀了六七本介紹讀書方法的書籍,比如《如何閱讀一本書》等,同時也查閱和學習了教授學者們都推薦和認可的《史記》讀法,才決定再次重啟對這部偉大作品的閱讀計劃。

袁枚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今後不管閱讀中遇到再大的困難,我想自己都會堅信,這本偉大作品一定會帶自己一起成長。每一部偉大作品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靈魂,更何況它已經歷了兩千年的檢驗呢。對於想要獲得成長的我來說,為閱讀這部作品,付出再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值得的。

人世間,沒有一種經歷是多餘的。如果此刻屏幕前的您,和我一樣也有閱讀《史記》的願望,那麼我們攜手前行,一起閱讀《史記》吧!

相關焦點

  • 線上共讀 | 陳正宏教授和你一起讀《史記》
    線上共讀 | 陳正宏教授和你一起讀《史記》 2020-10-23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讀《史記》有感
    今年寒假,我在家裡讀了一本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之稱的巨著——《史記》。讀完後,我感慨萬分。《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他用豐富的體例完備地記敘了「上至上古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語言生動精練、文字意蘊深刻,人物形象鮮明,讀起來優美流暢,朗朗上口,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非凡的地位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百家講壇:《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 01
    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 01史家絕唱    作者:司馬遷   主講:王立群創作背景:      東周時期王道廢弛,秦朝毀棄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貴圖書典籍散失錯亂。風格特徵:      《史記》的敘事寫人都圍繞「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宗旨,司馬遷雖然也從瑣碎的生活細事寫起,但絕大多數的人物傳記最終都在宏偉壯闊的畫面中展開,有一系列歷史上的大事穿插其間
  • 讀《史記》1
    之後開始讀《史記》,再次醒悟刻板印象害人不淺。我所說的刻板印象,不是對某人、某事,而是對一類書。這類書就是熱火朝天的國學典籍。就如同被國人無數次翻炒的諸子百家,聽多了自然不願意花更多心思了解。總也忍不住鄙夷:仁義禮智信,說來說去不就是那一套嗎?《史記》也在我的刻板印象範圍內。
  • 海昏侯墓出土原始《史記》,解開史書之謎:史記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林語堂評價它「讀一部歷史教科書,不如讀《史記》」《史記》很重要,但對於我們一個生活在現在的人來講,為什麼要讀這部2000年前的書呢?《史記》是認識中國文史社會、解讀中國文化DNA的工具。可是《史記》並不那麼好讀。它長達130卷,體量大、典故多;2000多年前的古代文言,晦澀難懂;人物圖譜複雜多樣,容易搞混;歷史事件地點名字更替容易弄錯,文物圖譜含義多樣,不查閱資料印證的話,容易停留在表面,不知深意。那麼我們該怎麼讀呢?該怎麼了解這本史書之首呢?
  • 通讀《史記》:讓你的視野穿越兩千年
    《時空:〈史記〉的本紀、表與書》,陳正宏著,中華書局2020年5月出版。《史記》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讀中國歷史,不可不讀《史記》。本書按照《史記》的內容順序,詳細介紹了說帝王故事的《本紀》、穿越時空呈現歷史的《表》和記錄古代各項制度的《書》,分三部分講故事、說文化。作者以幽默的文風和三十年從教的經驗,用讀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切入話題:什麼叫改朝換代,為什麼分分合合總是需要一個王,史上為何大王輪流做,分封與為官的背後又有哪些可說與不可說?《史記》,顧名思義,就是「歷史的記錄」。什麼是歷史?
  • lucy:跟隨戴老師和小雪同學一起讀《史記》
    02跟隨戴老師和小雪同學一起讀《史記》作者:lucy當初決定跟隨戴老師和小雪同學一起讀《史記》,是因為家裡有一個小學生,想學學別人家的媽媽怎麼帶領別人家的孩子讀書,然後回來帶自家的小孩一起共讀。《史記》第一期20篇跟讀下來,這個小目標早已實現,現在我也帶著自己孩子和他的小夥伴開始了《史記》的共讀。 剛開始讀《史記》讓我感覺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文言文、字不認識、故事背景不熟悉,能堅持讀下去嗎?
  • 讀《史記》長大的孩子,人生必定不會平庸!
    像小學課文《將相和》《西門豹》;初中學的《鴻門宴》《陳涉世家》;高中的《報任安書》;更有歷史課上的政治史、文化史……難怪很多老師說,學生越早接觸《史記》,就能越早獲得學好文科的金鑰匙。《史記》不僅是一部為後世呈現中華歷史之美、文學之美的文史經典,更是一部關於中華傳統精神、中華道德風骨的長篇史詩。
  • 史記啟示 | 商鞅(中):徒木立信(人之所助者,信也)
    昔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棄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稱刻薄,又處戰攻之世,天下趨於詐力,猶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況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資治通鑑》周紀二 2.
  • 《史記》:字詞皆美|閱讀《史記》
    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史記》的字詞皆美,正是這些看似尋常的字詞鑄就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其一,單字之精妙。《史記》用字,精妙之處不可勝數,僅以三處描寫皇后的文字即可見一斑。再如,古人痛罵胡作非為、欺壓百姓的官吏為「狗官」,事實上,古代真有負責管狗的官吏。《司馬相如列傳》記載,把司馬相如引薦給漢武帝的是「狗監」楊得意,「狗監」就是管狗的官。其四,疊用詞之氣魄恢弘。《史記》疊用詞語,學者多有稱道。
  • 品《史記》悟人生
    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不僅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還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紀傳體的體裁形式加上太史公高超的文學造詣,將歷史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史記》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其所描寫、記載的許多歷史人物,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每個人品讀《史記》感悟都不一樣,收穫也各不相同。
  • 出自《史記》的10個成語典故,講給孩子聽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遂是戰國時代趙國平原君的門客。秦兵攻打趙國,平原君奉命到楚國求救,毛遂自動請求跟著去。到了楚國,平原君跟楚王談了一上午沒有結果。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答應派春申君帶兵去救趙國。後來用「毛遂自薦」借指自己推薦自己。
  • 古代文學——《史記》與《左傳》
    答:《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在敘事寫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它是繼《史記》以後出現的又一部史傳文學典範之作,因此,歷史上經常把司馬遷和班固並列、《史記》和《漢書》對舉。但二者在寫作上又有許多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一、《史記》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漢相爭時和西漢初期的人物傳記,《漢書》的精華則在於對西漢盛世各類人物的生動記敘。《史記》所寫的秦漢之際的傑出人物是在天下未定的形勢下湧現出的一批草莽英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戰將和謀士,極富傳奇色彩。
  • 《史記》最早的注本——《史記集解》序
    至於採經摭傳,分散數家之事,甚多疏略......——《史記集解》序 《史記集解》是唐斐駰所著,是現在最早的《史記》的注本,與「史記三家注」一起,對後世影響最大。但他所涉獵的知識是非常的淵博,遍讀經典書籍和名人傳記,對通讀古今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他是非常勤奮刻苦的了。在關於古代聖賢的是非判斷方面中有錯誤的理解。
  • 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的研究歷史源遠流長,宋元之後,《史記》的聲望與日俱增,各家各派注釋和評價《史記》著作源源不斷出現。2004年,北京師範大學的韓兆琦教授集十年之功,出版了800多萬字的《史記箋證》,這套書的出版,標誌著中國專家對於《史記》一書的研究,走到了世界最前沿。
  • 讀《白話史記》,知曉人性人心,得待人處世智慧
    自古至今,但凡想要了解中國人自己的歷史文化,《史記》是必讀書。作為中國第一部正史,「二十四史」之首,《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最大的特點,是它視野開闊、文筆生動,故事情節像小說一樣有趣傳神。
  • 古代文學作品賞讀·《史記·項羽本紀》(節選)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懾服,莫敢枝梧○20。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21。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於懷王○22。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23。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 能聽、能看、能拓展,小學生讀《史記》,這一套就夠了!
    《史記》是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記述自黃帝始至漢武帝止約三千年的歷史,上至帝王將相、公卿貴族,下至士農工商、醫卜遊俠、各色市井小民。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天文、地理等無所不包,是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
  • 《古代漢語》筆記
    現代漢語承襲中古而與原初詞組義偏離。3、欣賞與研究古代文學作品的需要無論閱讀現代和現代書刊,都需要古代漢語的知識。因為古代漢語是現代漢語的源頭,現代漢語保留了大量古代漢語的詞彙語素,同時現代漢語作品中還常使用或引用古代漢語中的典故、成語,甚至一些現代作品就是古代漢語文本的翻譯。
  • 《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比史記更古老的史書有哪些?
    史記,是我國史書歷史上的一部裡程碑,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史記誕生之前,中國的歷史已經有了兩千多年,那麼,這兩千多年裡,還有其他的史書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