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靈蘭秘典論》: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對於傳統養生來說,素有「養肝就是養命」的說法。因為在五臟六腑裡,肝有著主疏洩、主藏血、主謀略等多種功用。
尤其是其中的前兩項,肝的「疏洩」,對身體而言,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而肝藏血則又起著濡養全身、安定神志的作用。
而現代科學則認為,肝是身體最大的消化器官,同時又是血液、免疫等多個系統的重要參與者。它要是受到了什麼損傷,必然對身體健康產生全面的影響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肝好不好呢?
受益於現代科學的飛速發展,時至今日,只要我們願意,如果想確認自己肝的實際情況,大可以隨時去做個檢查,根據各項生化物理指標足可判斷。
當然,為了簡便,對我們普通人、尤其是身體沒有什麼明顯不適的人來說,平時根據一些身體的症狀與表現,也可以大致判斷肝的現狀。
想要及時的了解肝的功能狀況。如下3個身體部位的症狀別忽視:
1、 手:
中醫認為,肝主筋,爪為筋之餘。對我們人類來說,「爪」就是指甲,或許也可以包括整個手掌。
如果肝有點不好了,手這個「爪」是會有所變化的。比如大小魚際部位可能會出現一些紅色的斑片,用力按壓的時候呈現白色,鬆開手後又恢復成殷紅。
指甲上的半月痕縮小或者消失,指甲表面凹凸不平,或者起豎紋,變脆易破損等等,大多是肝有點不好的表現,最好及時調理一下。
2、眼睛: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形象點說,眼睛就是便於觀察肝的一個「孔隙」。肝好不好,可以從眼睛上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比如白眼球發黃、視力模糊,尤其是光線不足的環境裡明顯,眼睛老是乾澀發癢,時不時還有點眼眶眼球脹痛的感覺。
這時候,一般也是提示肝有點不好了。比如肝藏血虧虛,肝經氣機鬱結,肝陽上亢等等,也是需要及時調理的。
3、 胸脅:
中醫的經絡理論認為,足厥陰肝經循行在胸脅部位。根據「有者責其近」的原則,肝要是有點什麼不好的異常,足厥陰肝經的循行部位、也就是胸脅處自然會有所反應。
比如胸脅脹滿悶痛,側臥不舒,情緒上也比較抑鬱或者急躁易怒,這些都是肝不好的表現,當然需要及時調理,有藏血虧虛則滋養肝血,有肝經氣鬱則需要疏肝解鬱,凡此等等。
那麼,假如發覺自己有點肝不好的趨勢了,該如何及時執行調理呢?
客觀點說,現代人對於健康是非常重視的,一旦發現了問題,最好能請專業人員指導,系統調治。
我個人的觀點,還是傾向於在平時多注意「防」。也就是遵循《黃帝內經》「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
那麼,如何防止肝受損呢?
從養肝的角度看,做好3件事是很有必要的:
1、多喝養肝水:
枸杞:枸杞是傳統的養肝藥食,內含枸杞多糖,能提高肝細胞的耐受能力,起到養肝護肝的作用;
菊花:菊花性味辛苦微寒,能清肝明目,疏肝理氣;
決明子:決明子性味酸澀微寒,能疏風清肝、潤腸通便,促進代謝垃圾排除體外,從而起到養肝的作用。
蒲公英:蒲公英清熱解毒,內含多種生物鹼,有不錯的養肝護肝功用。
上述幾味做成茶包,每天開水衝泡,既方便,更養肝,尤其適合秋季這個季節。希望自己的肝更強健的朋友,不妨經常喝點。
2、 規律作息:
對於養肝來說,科學規律的作息是很有必要的。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於肝」,每晚23點前入睡,避免熬夜,保持充分的睡眠,對養肝很有好處。
3、 情志舒暢:
因為肝主疏洩的緣故,中醫也有「肝喜條達而惡抑鬱」之說。因此,保持情志平和,避免抑鬱生氣,有助於肝經氣血暢達,也就是維護好了肝的疏洩。
肝的疏洩得利,全身的氣機也就升降有度,從而更利於身體健康。
當然,養肝是一個非常全面的事情,科學膳食,堅持運動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上述3件事做好了,相信肝會更強健,身體的健康也更有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