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肝藏血,肝氣虛則恐」,4個症狀別忽視,3物養肝

2020-12-23 文化養生談

《靈樞.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這段話,應該是中醫關於肝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最早描述。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再繼續歸納總結,也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肝主疏洩、主藏血等諸多描述。

所謂肝主疏洩,大概就是疏洩全身的氣機。比如脾胃的運化與輸布,需要得到肝的疏洩支持;肺與大腸的宣發肅降、糟粕傳遞,同樣也離不開肝的疏洩。

而肝藏血的方面,則主要是濡養筋脈,以及對視力的保證上。因此,中醫也有「肝開竅於目」的說法。

而現代科學對肝的認識就更為精確一些了。認為肝是我們身體重要的代謝器官,比如膽汁分泌和脂肪代謝上。

更何況,肝同時還是血液循環、免疫代謝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對身體的健康起著很重要的保障作用。

然而在生活中,某些不良的飲食或生活習慣,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到肝。影響到它的疏洩或者藏血。諸如情志抑鬱、熬夜傷肝等等。

肝要是有什麼不好了,機體的代謝受到影響,即使是普通的營養代謝也可能無法順利完成。導致很多代謝垃圾瀦留在體內,不但對身體沒用,反而成為對身體有害的「毒素」。

需要注意的是,肝本身分布的感覺神經、尤其是痛覺神經比較少。因此,即使它有點什麼不好了,在開始的很長時間裡,大多只是「默默地」承受,並不會有太明顯的不適。

但是,只要我們能仔細關注,還是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的。換句話說,肝要是有點不好了,身體會發出4個症狀:

1、神疲乏力,食慾欠佳:

如果沒有勞累卻又經常感到神疲乏力,甚至剛睡醒還是覺得累。同時伴有食欲不振、不想吃什麼東西等等。一般都是肝有點不好了的表現,最好別忽視。

2、口苦口感、口氣口臭:

如果經常覺得口乾口苦的,同時還有很明顯的口氣、甚至口臭。和別人談話時,一張嘴就讓對方遠遠躲開。這種現象,一般因為肝的代謝能力下降,血液中的尿素氮增多,部分氨分子經呼吸從口鼻而出,從而出現無法掩飾的口臭。

3、皮膚、眼球發黃:

肝要是有點不好了,疏洩功能下降,膽汁的排洩受阻,膽紅素進入血液增多,從而會出現皮膚、角膜的黃染。而且,這種黃色會隨肝的功能下降程度而加深。

他們大多也還有不想吃東西,尤其不想吃油膩食物,甚至聞到油煙氣味也會噁心,有的可能經常隔三差五有點莫名其妙的拉肚子等等。這些問題,最好也別忽視。

4、急躁易怒、失眠多夢:

如果最近一段時間突然覺得自己老是心浮氣躁的,一點點小事也會大發脾氣,總有一種無法壓制的衝動,這時候,大多也是肝有點不好的表現。

這樣的人,大多還有睡眠不好的情況。比如晚上睡不著、睡著了又喜歡做惡夢,半夜容易驚醒等等。這時候也是需要注意的,別忽視,及時調理養肝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道。

那麼,如何養肝呢?

養生諺語說:養肝等於養命。如下3物可以說是肝的「守護神」,有助於促進肝的疏洩,養血柔肝,起到排毒養肝的養生目的:

1、枸杞子:

枸杞子性味酸甘微溫,主要是滋補肝腎。現代科學發現,枸杞子含有的枸杞多糖,能提高肝細胞的耐受能力,減少有害物質對肝的傷害。同時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力,也是傳統的養肝名食;

2、菊花:

「採菊東籬下、悠然家南山」。菊花是一種傳統的觀賞花卉,但同時更是秋天應季的養肝藥食。它性味辛甘微寒,能疏風清肝、養肝明目,尤其適合熬夜、睡眠不好的人使用。

3、草決明:

草決明又叫決明子,性味苦澀微寒,主要能疏風清肝、潤腸明目。現代科學認為,決明子含有豐富的決明子甙、決明蒽酮、決明子內酯、大黃素等等。它們能抑制微生物的核酸呼吸代謝,幫助提高肝細胞的耐受力,起到養肝護肝保肝的作用。

以上3物,可以單獨泡水喝點,也可以和牛蒡根一起配伍作成茶包,或可稱之為肝的「守護神」。長期熬夜、肝有點不好的朋友,可以適當喝點這樣的茶水,幫助養肝。

總之,根據《黃帝內經》的養生理論,我們常說的養肝,主要就是養護好肝的藏血、以及維護好它的疏洩功能。

平常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避免抽菸喝酒、熬夜、暴飲暴食等等,儘可能減少對肝的傷害。再配合有「肝的守護神」之稱的3物,相信會還你一個健康的肝、一個健康的身體的。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肝者將軍之官,別忽視3個部位的變化,做好3件事
    而肝藏血則又起著濡養全身、安定神志的作用。 而現代科學則認為,肝是身體最大的消化器官,同時又是血液、免疫等多個系統的重要參與者。它要是受到了什麼損傷,必然對身體健康產生全面的影響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肝好不好呢?
  • 如果身體有了4症狀,最好別忽視
    如果身體有了4症狀,最好別忽視。甲胎蛋白這個詞,現在我們經常提起。尤其是比較關注身體健康的人,定期體檢的人,去醫院檢查時,就會有這個指標。正常來說,甲胎蛋白是胎兒時期肝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我們出生之後,隨著年齡的增加,甲胎蛋白的寒涼逐漸下降,最終在成年人體內基本是「發現」不到的。
  • 《黃帝內經》:肝屬木,肝不好了,會有3表現,養肝要從2方面著手
    《黃帝內經》:肝屬木,肝不好了,會有3表現,養肝要從2方面著手。肝,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應該有兩種認識:一是我們從現代科學裡學習並掌握到的知識。肝不好之後,身體會有3個方面的變化:1、情緒不穩:中醫認為,肝藏魂。這個魂也是一個比較虛的概念,需要由肝藏血來濡養,從而可以配合心神的收攝,起到指揮全身生理活動的作用。當肝藏血不足、無法濡養內舍之魂。
  • 《黃帝內經》:春季養生,養肝養陽,關鍵做好「四個字」
    《黃帝內經》:春季養生,重在養肝養陽,關鍵做好「四個字」。正值春暖花開之時,又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正所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身體能年復一年、永遠健康。談到如何保持身體健康的問題。《黃帝內經》有雲「聖人春夏養陽」之說,可謂是深入人心。
  • 女性40歲左右,3個症狀或是氣血不足,春季養肝,5種食物可常吃
    #黃帝內經裡的養生名言#女性40歲左右,3個症狀或是氣血不足,春季養肝,5種食物可常吃。如下3個症狀,都有可能是身體在提示氣血不足了:1、情緒激動易激惹:春天草長花開,萬物欣欣向榮。尤其暮春時節,人們體內的陽氣升化,如果體內氣血不足,就很難「制衡」升發的陽氣。
  • 女性養肝,要少做「3件事」,多吃「2物」,面色紅潤,膚色有光
    「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臟。」晚上睡覺時血藏於肝臟中,血液流速緩慢,如果肝臟出現問題,藏血功能受損,就會影響人身體健康,而對於女人月經分娩時都很容易損耗陰血,因此養氣血尤為關鍵,故而也要注意養肝。
  • 黃帝內經·素問·四時刺逆從論-64
    夏刺經脈,血氣乃竭,令人解㑊;夏刺肌肉,血氣內卻,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氣上逆,令人善怒。秋刺經脈,血氣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絡脈,氣不外行,令人臥不欲動;秋刺筋骨,血氣內散,令人寒慄。冬刺經脈,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冬刺絡脈,內氣外洩,留為大痺;冬刺肌肉,陽氣竭絕,令人善忘。凡此四時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從也。反之,則生亂氣相淫病焉。
  • 從黃帝內經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看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之【春生】《黃帝內經》記載:「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臟所對應的是春天,春天養生自然應以養肝為主。此外,還可食用如薺菜、菠菜、山藥、燕麥等,還可喝一些菊花桑椹茶等養肝飲品。四季養生之【夏長】《黃帝內經》云:「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對應的是夏天,夏天養生當以養心為主。
  • 《黃帝內經》導讀21
    《黃帝內經》起源託名於軒轅黃帝,是眾多醫家、學者聯合創作集體智慧的結晶,後又經增補拓展,集結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
  • 許博士講《黃帝內經》(四十九)
    請下載YY,輸入房間號:1394089726,或者下載一直播,輸入房間號:1346292894,每周四晚七點收聽許振國博士講《黃帝內經》。
  • 淺聊「肝藏血」的生理功能
    所以,在西醫學中,肝臟是重要的貯藏血液的臟器,是個「儲血庫」,在機體需要的時候提供一部分血液,保持人體的正常血液循環。中醫學中明確提出肝臟具有「肝藏血」的生理功能,「肝藏血」僅僅字面上的意思,只能貯藏血液嗎?答案是否定的。
  • 《黃帝內經》教你養生:了解女性的生長規律,才能洞徹養生的秘密
    而早在《黃帝內經》中,中醫就已經對這一規律進行了詳盡的描述。 1.七歲到四七 《黃帝內經》以七歲作為一個年齡段,對女性的身體正常狀態進行了系統的概括。
  • 道家第一天書:《黃帝陰符經》
    4、腰部的「命門穴」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症狀。5、腳底的「湧泉穴」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膝關節酸痛,風溼關節炎等症狀。所以,避免寒溼、排寒祛溼非常重要,請在日常生活中護住這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3幾種驅寒方法:1、泡腳最簡單的驅寒補血法:晚上泡腳。泡腳之後別忘了按揉湧泉穴。
  • 金健康:《黃帝內經》都告訴了我們什麼?
    題記作為生命文學創始人,許多粉絲問我關於《黃帝內經》的問題,我從生命文學的角度與大家分享。謝謝關注!1我認為《黃帝內經》是生命文學的源頭活水、不二經典。2有人問我什麼是生命文學?我給出的定義是:既能讓讀者讀出精神享受又能讓讀者讀出健康享受的文學,就是生命文學。
  • 肝有點不好了,常有「4變黑、2異味」,最好別大意,及時養肝
    肝有點不好了,常有「4變黑、2異味」,最好別大意,及時養肝。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之一,它肩負著人體的解毒功能,人的身體新陳代謝、分解代謝,大多都是通過肝臟來進行的。若是肝不能正常運轉工作,身體就會出現各種毛病。所以,肝對我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要去保護的對象。
  • 若腳上出現3個信號,肝或已「爛如漁網」,別忽視掉
    若腳上出現3個信號,肝或已「爛如漁網」,別忽視掉導語:腳雖然位於人體最低的位置,但是承載著全身的重量,步履輕快,精神充沛,是一個人精氣神旺盛的表現,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精神百倍。若腳上出現3個信號,肝或已「爛如漁網」1、腳底皮膚粗糙乾燥現在天氣比較寒冷,空氣也比較乾燥,人的皮膚就會變得比較乾燥粗糙,多數人都覺得這是因為天氣的關係,所以沒有放在心上。
  • 楊上善與《黃帝內經明堂》、《黃帝內經太素》
    【著作與成就】楊上善根據《八十一難經》、《扁鵲灸經》、《秦承祖明堂》、《明堂經》、《曹氏灸經》等醫著,對《黃帝內經》作了注釋,編著成《黃帝內經太素》,是現存最早注釋《內經》的專著。另外,楊上善尚著有《黃帝內經明堂類成》,據《舊唐書》載其有十三卷,今僅存殘本序文及第一卷手太陰肺經,名為《黃帝內經明堂》《黃帝內經太素》的針灸特色《黃帝內經太素》對《黃帝內經》原文的歸類注釋,其中有很多關於針灸內容的章節,如在卷十九、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三十中,就有關於經絡、腧穴、刺灸方法及針灸治療各種疾病的專門記載,反映出楊上善深諳針灸學的基本理論和臨床實踐
  • 肝「變硬」時,身體會出現3個症狀,試試1物,幫它變柔軟
    肝「變硬」時,身體會出現3個症狀,試試1物,幫它變柔軟。肝是身體的大消化器官,同時也參與血液循環、免疫調節臟器。對身體的健康有著很全面的影響。就肝本身的「質地」來說,正常情況下,它和我們身體大部分的組織是沒有明顯差異的。也就是說,它本身是比較柔軟的。
  • 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58
    岐伯曰:孫絡之脈別經者,其血盛而當瀉者,亦三百六十五脈,並注於絡,傳注十二脈絡,非獨十四脈絡也。內解瀉於中者,十脈。譯:黃帝問道:我聽說人體上的氣穴有三百六十五個,以應一年之日數,但不知其所在的部位,我想聽你詳盡地講講。岐伯稽首拜了兩拜回答說:你所提出的這個問題太重要了!若不是聖帝,誰能窮究這些深奧的道理!
  • 肝功能受損,身體上這些器官可能會發出「求救」信號,別忽視掉
    肝功能受損,身體上這些器官可能會發出「求救」信號,別忽視掉導語:身體上的有些疾病,有時候也會在手上表現出來,包括肝臟疾病,下面就來分析一下。3、手背青筋明顯肝主經脈,當肝氣鬱結時導致肝經不通,從而引起肝藏血不足,這樣人體的血液循環受到影響,經脈和血液失調,手背很容易出現青筋明顯的現象,往往伴隨易怒、動不動就吹鬍子瞪眼睛,非常暴躁、臉色通常偏黃,厭油膩,是肝火過旺的典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