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克》海報。
自2014年《消失的愛人》上映之後,時隔6年,大衛·芬奇執導的《曼克》於12月4日上線流媒體奈飛平臺。影片隨著赫爾曼·J·曼凱維奇(暱稱「曼克」)完成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劇本展開故事,通過這位尖刻的社會評論家兼嗜酒編劇的視角,重新審視20世紀30年代好萊塢的浮華與荒唐。
《公民凱恩》「玫瑰花蕾」劇照。
《公民凱恩》是奧遜·威爾斯自導自演的電影,1941年上映,以一位報業大亨孤獨地在豪宅中死去為序幕,圍繞他臨死前說出的「玫瑰花蕾」一詞,講述了他一生不平凡的經歷。片中奧遜·威爾斯飾演的報業大亨原型參照了報業大王,新聞史上飽受爭議的人物威廉·倫道夫·赫斯特。該片雖然僅在次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原創劇本,但在影史上的地位顯赫,佔據各種影史排行榜的頭把交椅。
《羅馬》《愛爾蘭人》《婚姻故事》等都沒有為奈飛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曼克》很可能幫奈飛達成這個願望。這個由大衛·芬奇已故父親傑克·芬奇執筆的故事,也很可能成為自西德尼·霍華德1940年憑藉《亂世佳人》獲得最佳編劇獎以來,第一個去世後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的人。
《曼克》上線後,受到媒體的一致好評,爛番茄新鮮度88%,是明年奧斯卡的有力競爭對手。知名電影網站IndieWire評價《曼克》「是一部電影的奇特迷宮,它用自己的語言,以一種驚心動魄和不可預知的方式解構出好萊塢歷史」。這個縈繞在大衛·芬奇頭腦中近30年的故事,不僅有來自父親的情感寄託,也凝聚了自己多年來私人化的創作欲望。《曼克》之於大衛·芬奇,如同《羅馬》之於阿方索·卡隆,《好萊塢往事》之於昆汀,都屬於他們內心最隱秘的情感,又兼具時代情結的作品。
【緣起】
來自大衛·芬奇父親30年前的劇本
《曼克》的劇本出自大衛·芬奇的父親傑克·芬奇之手。他早年是一名記者、《生活》雜誌舊金山分社社長,是個電影迷,從小泡在電影院,也是大衛·芬奇進入電影聖堂的領路人。很小的時候,大衛·芬奇就被父親灌輸電影知識,培養了對電影的熱愛,看了很多啟蒙電影,《奇愛博士》《2001:太空漫遊》《異形》,當然還包括父親心目中的影史最佳《公民凱恩》。
大衛·芬奇的父親傑克·芬奇。
1990年,父親退休,想寫一個劇本。大衛·芬奇建議以《公民凱恩》幕後編劇赫爾曼·J·曼凱維奇為創作題材。父親寫劇本時,大衛·芬奇也開始著手拍攝他的導演長片處女作《異形3》。接下來的幾年,父親不斷修改劇本,大衛·芬奇在導演之路上不斷耕耘,1995年拍攝了《七宗罪》,在好萊塢不斷擴大著影響力。
1997年,在拍攝完成《心理遊戲》後,大衛·芬奇拿著父親的劇本到各大電影公司遊說,有一家電影公司拋來橄欖枝,甚至大衛·芬奇心目中的演員都有了人選——曾經在《七宗罪》中合作過的凱文·史派西飾演曼克,朱迪·福斯特(《沉默的羔羊》)則飾演赫斯特的情人瑪麗昂·戴維斯,然而,由於大衛·芬奇堅持使用黑白攝影,電影公司不得不退出。之後,大衛·芬奇又拍出了《搏擊俱樂部》《十二宮》《返老還童》《社交網絡》等代表作品。
大衛·芬奇
2002年,父親被診斷出患有胰腺癌,大衛·芬奇知道,有生之年父親不可能看到自己的心血被搬上大銀幕。與癌症抗爭一年後,父親去世。
帶著父親和自己未盡的遺憾,大衛·芬奇又繼續拍攝了奈飛出品的政治劇《紙牌屋》,電影《消失的女孩》。2019年,在執導了奈飛出品的兩季《心靈獵人》之後,大衛·芬奇「感到筋疲力盡」。他去見了奈飛高管、負責原創內容的副總裁辛迪·霍蘭德和奈飛的首席內容官泰德·薩蘭多斯,直接告訴他們:「不想耗費兩年時間來製作《心靈獵人》第三季,想花六個月時間做兩個小時的電影」。對方問:「好吧,你有什麼劇本?」大衛·芬奇在工作室的書架上拿出塵封已久的《曼克》劇本,奈飛合作人看完之後說:「我們什麼時候開始?」
「我和他們(奈飛)籤署了為期四年的獨家協議」,大衛·芬奇在一次採訪中說:「我們會繼續合作,不知道他們是否還會縱容像我這樣傲慢的混蛋,拍更多的黑白電影。」難怪奈飛一直寵著大衛·芬奇,畢竟他們合作的劇集《紙牌屋》一手確立了奈飛在流媒體中的地位,更是衝擊了美國整個電視劇製作行業。
加裡·奧德曼飾演酒鬼編劇曼克。
2019年9月,劇本完成近30年的《曼克》終於開機。之前屬意的男主角凱文·史派西因為性醜聞事件換成了加裡·奧德曼,後者剛剛憑藉電影《至暗時刻》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鏡像】
黑白攝影致敬《公民凱恩》
《曼克》的攝影師埃裡克·梅塞施密特,之前在兩季《心靈獵人》中與大衛·芬奇有過合作,這是他首次為一部電影擔任攝影師,很有可能,他將創造歷史,成為第一個憑藉首部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的人。
《曼克》中的黑白攝影,是大衛·芬奇和攝影師梅塞施密特在有意向《公民凱恩》的攝影師格雷格·託蘭德致敬。
《公民凱恩》《曼克》劇照。
埃裡克·梅塞施密特認為格雷格·託蘭德「具有不可思議的影響力」,《曼克》中的攝影就是向他的標誌性技術深焦鏡頭致敬,「我們想讓人們真正沉浸在那個時代,而不是被那些影像分散太多注意力,就感覺自己在看一部那個時代的電影,幫助他們以這種方式與故事聯繫在一起。」另外,導演和埃裡克·梅塞施密特還參考了美國著名攝影師安塞爾·亞當斯的黑白靜止攝影作品,讓電影有這種感覺。
然而,用現代攝影機實現這一技術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導演和攝影師做了很多測試,嘗試了鏡片和顏色分級技術,並「找出了正確的配方。」電影攝像器材製造商RED專門為電影製作了一個8K解析度的傳感器攝影機。
藝術指導唐納德·格雷厄姆·伯特(《返老還童》)和服裝設計師崔西·薩默維爾(《飢餓遊戲2》)也借鑑了奧遜·威爾斯拍攝《公民凱恩》的經驗,以精湛的幕後技巧演繹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加州的魅力。在設計服裝時,兩人都在蘋果手機上使用了黑色和單色濾鏡,來觀察顏色在黑白電影中會發生怎樣的轉換。
崔西·薩默維爾查閱了上世紀30年代的照片,發現好萊塢的高管和迷人的女演員們都穿著橙黃色、綠色和茄子色的衣服,她用這些顏色來給阿曼達·塞弗裡德和加裡·奧德曼設計衣服。「我們想展示當時好萊塢社會經濟地位的不同程度和水平」。
阿曼達·塞弗裡德在《曼克》中飾演瑪麗恩·戴維斯。
電影中的場景都是基於唐納德·格雷厄姆·伯特提出的藝術概念,燈光和攝影部門再研究出如何構建和照明場景。在赫斯特城堡晚宴那場戲中,服裝設計師崔西·薩默維爾為阿曼達·塞弗裡德飾演的瑪麗恩·戴維斯設計了一套漂亮的白色服裝。拍攝時,攝影師稍微過度曝光了她,這樣她就成為黑暗城堡裡的一盞明燈,她是現場唯一一個被單獨照亮的角色。這樣就營造出了明暗對比的黑色氛圍。
【復古】
所有東西聽起來都是昂貴的水晶
醉醺醺的曼克在赫斯特的晚宴上耍酒瘋,發生在電影中的重要場景之一——赫斯特城堡,這是報業大王赫斯特建於加利福尼亞中部的一座奢華城堡,歷時28年,耗費1.65億美元,極盡奢華之能事。當然,在這裡實景拍攝是不太可能的。
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赫斯特城堡正面照和全景照。
藝術指導唐納德·格雷厄姆·伯特和大衛·芬奇花了幾個月時間,在洛杉磯尋找可以代替這座豪宅的取景地。影片的內景和外景都是在帕薩迪納的一處房產、亨廷頓花園以及馬裡布的攝影棚拍攝的,所有的場景都經過精心裝飾,給人一種赫斯特城堡的感覺。
《曼克》劇照,右二為梅耶,右一為赫斯特。
其實,由於預算限制,晚宴這場戲和米高梅掌門人路易斯·B·梅耶的生日派對這場戲,是在同一個場景拍攝的。大衛·芬奇先拍攝生日派對的戲份,然後再重新布景,把壁爐換了,在過道上加了柱子,在門廊上增加了哥德式的花窗,重新配置了一些元素,對那套房子進行了改造,就可以同時用於兩種場景。
《公民凱恩》與《曼克》中的豪宅內景劇照對比。
晚宴這場戲,大衛·芬奇想要展現出奢侈、富裕的感覺,聲音設計師倫·克斯逆向設計了混音失真的聲音,降低了動態範圍,限制了高頻,把觀眾帶回了20世紀30年代的好萊塢和《公民凱恩》時代。「他(大衛·芬奇)想讓所有東西聽起來都是昂貴的水晶,而不是宜家的玻璃。最好的香檳被打開的感覺,最好的皮椅被坐著的感覺。所有這些都仿佛在說,『看看,威廉·倫道夫·赫斯特有多富有!』」倫·克斯說。
《曼克》劇照。
有一場戲,曼克和瑪麗恩·戴維斯在花園裡散步。這是一個很長的鏡頭,從他們見面喝酒的座位區開始,穿過斑馬、長頸鹿所在的園區,最後來到噴泉前。最初,大衛·芬奇已經拍好這場戲,並把當天的所有對話都錄了下來,但出於創意的考慮,他想從頭到腳把聲音重做一遍。不過,當時飾演戴維斯的阿曼達·塞弗裡德懷孕了,劇組在她紐約的公寓裡為她安裝了麥克風,線上完成了這場戲的對話配音。
為了讓黑白片《曼克》看起來更有老舊膠片的質感,大衛·芬奇和技術部門特意將數碼拍攝的成片處理出類似劃痕的效果,同時讓音效部門添上「滋滋啦啦」的聲效。
《曼克》的藝術指導唐納德·格雷厄姆·伯特很理解理解芬奇精益求精的復古創作意圖,「他希望它看起來像是那個年代製作的東西。他不想讓觀眾對我們拍攝的時間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