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歲寒雅集

2021-02-23 南社與辛亥研究

 1916年1月1日,唐繼堯通牒袁世凱取消帝制,嚴懲禍首,限廿四小時內答覆。袁不應,唐繼堯、蔡鍔通電各省,宣布雲南獨立,組成護國軍。唐繼堯任都督,蔡鍔、李烈鈞、戴勘分別任一、二、三軍總司令,二次討袁由此開始。2月22日,孫中山委陳其美為蘇、浙、皖、贛四省總司令,併兼治湘鄂,各省先後獨立。江蘇省總督馮國璋仍首鼠兩端。蔚文柏、戴季陶、陳去病等同盟、光復會革命黨人集議於上海競雄女學,圖佔蘇州,以脅金陵。陳去病、徐自華便喬裝進香,與闕玉琪、鄭亞青等闢室蘇臺旅館,發縱指示,指揮一切。蘇州警察廳長某,事前已有默契,既又悔之,知令軍警當局,便派軍警重重包圍,幸徐自華聞報,陳去病籍吳江,善吳語,遂喬裝遁去。徐自華急智藏圖記、旗幟於衷衣內,自間道而出,亦獲免脫,然因受驚過度,怔忡之疾,終身不瘥。陳去病避居杭州。

 3月22日,袁世凱被迫下令取消帝制和洪憲年號。浙江宣布獨立,呂公望任都督。陳去病應邀任民政秘書,徐自華主秋社事宜。

 6月,袁世凱死,黎元洪繼任總統。半年後黃興、蔡鍔相繼病逝。此前不久,陳其美在滬被刺殉難。

   1917年6月間,黎元洪國會解散,張勳在北京擁溥儀復闢。孫中山倡言護法,聯海軍艦隊謀浙江沿海地方為根據地,欲謀上海不果,繼謀寧波。陳去病即由杭州赴寧波,舉兵以應。因兵力單薄而敗,幾遭不測,又一次化妝突圍,才轉危為安。不久,北京下令通緝孫中山及非常國會議員,欲另組參議院。孫中山南下廣東,領導護法。不久,護法(北伐)戰爭起。不料,陳去病夫人唐安霞病卒,南社內部爭紛日烈,陳去病迅速處理後,便隨孫中山南下廣東。入粵後,孫中山在廣東成立非常國會,組軍政府,宣傳護法,被推為海陸軍大元帥。陳去病抵粵,即任非常國會秘書長暨大元帥府諮議、再任參議秘書長,此間感慨甚多,一路歌之。但也是風雲多變,瞬息稍逝。革命充滿危機之時,陳去病緊隨孫中山,一路向前,不管多麼艱難,堅信勝利。此時,南社骨幹二百餘人紛紛南下,力量向廣東大傾斜,參加孫中山召開的非常國會,故友重逢,把陳話舊,其樂無窮。六榕寺、寶漢茶寮,息鞭亭、鄭仙洞及南園、東園、漠觴等處,有時租紫洞艇消夏,有時到羅風洞探梅,甚至往鼎湖山、南華寺、飛來寺等處遊覽,興會無前之際,一尊清酒,分韻詩詞,以吐情懷。於是便有六次禺樓觴詠之集,姚石子抄編成卷,馬以君以《南天張一軍》述評。

1919年4月,孫中山函告黃伯,請海外華僑募捐修建黃花崗記功石坊事已成,舉行祭禮,陳去病參與此事,並作《有事於黃花崗禮成有作、集玉奚生句六章》。緊接,「五四」運動爆發,孫中山指示要大力宣傳。10月10日,中華革命改組為中國國民黨,黨部設上海,孫中山為總理。

  1921年4月,國會召開非常會議,孫中山當選非常大總統。5月4日,取消軍政府,5月5日,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準備北伐。七月,中國共產黨成立。

  陳去病二次赴粵至1919年秋盡乃歸,故未及為蘇曼殊謀葬。且曼殊死,也是「完全未悉,及事後乃聞之,憮然而已」。直至「家居一載」後,孫中山因非常國會選為大總統,才專一為蘇謀葬,便偕徐自華「乃再至粵」。陳自述:「弟三過廣州,遇覺生問:『君欲官乎?』第答之日:『否,為曼殊葬事來。覺告曰:「吾昨夜夢曼殊如生乎,不意今日乃為謀其葬事來也,不亦異乎?」

陳去病的計劃是直接去請示孫中山的。為讓孫中山更好地了解蘇曼殊的情況,他寫了《將為曼殊葬湖上,呈六首六絕》,詩成,與徐自華遂偕居生到觀音山(即今越秀山)粵秀樓謁見孫中山。其實孫中山早知蘇曼殊雖非同盟會員,但革命意志非常堅定。他參加過光復會,後又加入中華國民黨,是個難得的以身許國又不求聞達的民主志士。至其無意求之而才華橫溢的詩歌、小說、散文、翻譯、繪畫,更是不可多得的佳構,文化寶庫的精品。所以,有人問於孫中山曰:「太虛與曼殊兩和尚之道行如何?」孫中山日:「太虛近偽,而曼殊率真。內典功夫,固然曼殊為優,即出世與入世之法,太虛亦遜曼殊多多也。」如今,陳去病如此熱心,如此重友情,他當然大力支持了。於是毫不猶豫地賻贈千金。但由於中間過付轉折,到陳去病手時,實得七百餘元洋毫。

  當時,孫中山見陳去病已南下廣東,欲留他同赴桂林籌備北伐,陳去病以所任滬杭各校未能卸責,徐自華殷殷以曼殊卜葬相屬為由,請求「暫歸候命」,孫中山不予勉強,授他一個「敬秩」,即「大總府諮議」,狀交張繼,由田桐傳付。」

  不數日,陳去病、徐自華即此歸。至杭州,「即躬往湖上度地,遷延彌月,迄不得就。於是,徐自華即慨然以湖濱生壙見割。顧實窪下,未便遽葬。因僱工填土,圍以石堤,而囊金盡矣」。

  於是陳去病便「謀求於諸貞狀、林亮生、沈復生、龔未生、姚風石、高時若諸友。除姚君外,僅得口惠,未有分文見畀,焦急萬分。幸台州張羽生,雖與曼殊不識,而慕道若渴,竟時時相助,墓基始奠,然猶未暇葬也。」

  21年10月8日,孫中山向國會提案,決心北伐。申言勝利以行營為總統府,不勝利不返粵,國會非常會議通過,遂與陳炯明商出師計劃,陳竟反對,孫指斥他派員赴吳佩孚處接洽之謀,陳竟憤欲辭職。22年5月4日,孫中山移大本營至韶關,並以陸海軍大元帥名義下令韶關北伐,並親臨督師。陳去病得悉,遂隻身赴粵,隨孫中山至韶關,先任大元帥府秘書長,後任北伐大本營前敵宣傳主任。時前鋒勢如破竹,北伐軍從南雄越過大廋嶺,抵江兩境內大廋縣,為傳達孫中山嘉獎,鼓舞士氣,陳去病赴前敵演講。6月13日,北伐軍佔領贛州,栓獲陳炯明與吳佩孚圖謀夾擊北伐軍之來往密電函多件。孫中山為鎮懾陳炯明,令前敵將士安心前進,並親離韶關去廣州,陳炯明獲知贛州事發,在石龍部署叛亂。16日,便炮擊廣州總統府及孫中山所住的越秀樓,孫中山至海軍司令部。17日,孫中山將登「永豐號」,親自督師炮擊叛軍,一面安排宋慶齡化妝離粵,經香港乘船北上抵滬,一面命陳去病隻身北返。陳去病深信北伐必然勝利,揣測孫中山必北上至南京,便提出返吳後即赴東南大學執教。東南大學系原三江、兩師範學堂合併更為而來,陳去病深知,革命至此,南京尚未有黨事,便利用授課之餘,擇青年之志者聯絡之,宣傳主義,進行黨事,並商討進行之略,時與姚鵷雛、吳瞿安相會甚頻,「載酒訪殘,均有知作。故國勝慨,足娛羈懷也己。」

  此時,徐自華一遠房表妹俞芬,石門人氏。父以水果行為業,略殷實。豈料父母相繼病卒,無依無靠,無奈投奔自華。自華見俞氏稟性溫厚,勤於家政,便說與陳去病為填房,改名陳俞芬,陳去病便再有家室,自此,詩載常往返於寧吳間,即為此事。

1923年1月2日,滇、桂軍一致服從孫中山,討伐陳炯明。陳去病欣慰不已,且料定孫中山必將建都南京,便聯絡張繼、汪精衛、于右任、柳亞子、徐自華、呂志伊、陳陶遺、胡樸安、葉楚傖、餘十眉等人於上海創建歲寒社,並於雲南起義之日(舊曆十二月廿五日)正式成立。歲寒社未冠以南社之字,參加者卻都是南社中心分子,地點在上海福州路小花園都益處菜館。首次到會者五十餘人,一時豪俊雲集,南京之有黨務,即肇基於此。籌辦期間,在上海開了二次預備會,並攝影留念。

  歲寒社第一次攝影,有陳去病、于右任、汪精衛、葉楚傖、陳陶遺、柳亞子、徐自華(女)、呂志伊、胡樸安、狄狄山、張心撫、張溥泉,張劍曜、胡偉平(女)、陳亨利(女)、

吳孟芙(女)計十六人。

  歲寒第二集攝影有陳去病、狄狄山、胡惠生、張心撫、胡樸安、朱鳳蔚、葉楚傖、柳亞子、陳亨利(女)、陳貞利(女)、于右任、汪精衛、陳陶遺、朱繩先、馮妝公、呂志伊、張溥泉、易寅村、吳孟芙、鄭佩宜(女)、徐自華(女)、蔡景明(女)、胡偉平(女)計23人。

二次歲寒雅集,轟轟烈烈,頗不下於南社極盛時代,攝影分存在江蘇革命博物館和柳亞子處。記詩甚多。歲寒社建成,陳去病移家白下,居洪武街。候鴻鑑述:「昔陳君奔走國事,凡慷慨抑鬱之時,或擊節高歌,或狂呼縱酒,人莫知其底蘊。自南社成立後,陳君詩文,時時發露,世始佩陳君之才橫氣姿,有不可以繩尺論者。今陳君任東南大學文科教授,負海內外文字改進之責……」。

  歲寒社後,陳炯明逃往香港,孫中山始擬國民黨改組計劃。10月11日,孫中山致電上海本部:「本部應改組,支部不設正副部長,設主任一人,幹事、書記各二人。所餘職員,聽候選用。總理全權代表及總理辦公處,一併裁撤。」

  12月間,柳亞子由陳去病、葉楚傖介紹入中國國民黨。除夕前後,汪精衛連夕假莫利愛路總理宅第,歡宴歲寒社全體,到者甚多,已不能悉舉其名。陳去病詩載者有仲凱夫婦、亞子夫婦、楚傖夫婦、徐自華、胡樸安等人。「故可名為歲寒第三集」,陳去病數詩記之。

  1924年1月1日,上海《民國日報》出版元旦增刊「中國國民黨改組號」。1月20日,孫中山主持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通過了《組織國民政府之必要》案並提出共產黨人加入國民黨。大會代表172人,中共代表24人。《孫中山年譜長編》載:「此間,宋慶齡問孫中山:『為什麼需要共產黨人加入國民黨?』孫中山答謂:『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鮮血液。』」

代表大會結束,各地開始整黨並實行國共合作。陳去病受命任江蘇臨時省黨部執行委員,江蘇各縣黨務,得次第成立進行。

 

 

作者簡介】  張左一,男,1931生,陳去病女婿,著名南社專家、劇作家、中國柳亞子與南社研究會理事、蘇州市南社研究會顧問

 

本文出自《紀念南社成立一百周年論文集》




相關焦點

  • 九疑古琴社舉辦「月映琴心」中秋雅集
    正值金秋之際,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九疑琴派傳承人歐陽平彪及其弟子們,與湖南一品集賢堂各位古琴愛好者歡聚,舉辦了國學院九疑古琴社「月映琴心」中秋古琴雅集。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是湖南省內第一所教學實體設置的國學院,國學院一方面將研習傳統經史子集四部之學,融匯文學、史學、哲學為一體,另一方面特別注重教學實踐,促進學生開展國藝修行。
  • 百年西泠·金石傳薪 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拉開帷幕
    11月12日上午,「百年西泠·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覽館開幕,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活動同時拉開帷幕。此次系列展覽作為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的重要內容,分浙江展覽館和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兩個展區「並蒂花開」。
  • 【乾社 · 雅集】一燈詩魄在,千載有新膏
    乾社雅集雅集詩詞主題
  • 「百年西泠·金石傳薪」 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 彰顯傳統藝術魅力
    編輯研討會現場吳昌碩 麋研齋展覽現場《王福庵書說文部目》稿本閉幕式現場為獲獎作者頒發獲獎證書(一等獎)展覽現場11月12日,「百年西泠·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覽館隆重開幕,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活動同時拉開帷幕。
  • 【北社鬧春】新春北社微信搶紅包詩會第二集
    詩人者,少不得雅人雅事,頃刻間,諸人春風攜得入紅包,拆了紅包化句來。北社乃約諸友搶紅包鬧春,定搶紅包最大額者限八分鐘賦詩一首,逾時將發紅包,詩後補之,搶紅詩會不限韻不限體裁,詩中須含紅包花苞諧音詞。即興為之,頗多隨意,雅俗共賞。為錄其間興致,初三日梅廬開第一集,而已而已。呵呵。
  • 研究了六十年的《楊天石文集:南社史三種》是本怎樣的奇書
    南社活動中心在上海,第一次雅集於蘇州虎丘,陳去病、柳亞子、朱錫梁、龐樹柏、陳陶遺、黃賓虹等17人出席,其中14人為同盟會會員。1923年12月南社停止活動。之後又有新南社和南社湘集、閩集以及南社紀念會等組織或團體成立,活躍於中國近現代政治、文化舞臺30多年。
  • 今天是南社成立109年,看「南社與近代上海的社會變革」
    「光前啟後——南社與近代上海社會變革」主題展覽於昨天(11月12日)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幕,展覽以「南社與近代上海社會變革」為主線,展出文獻史料和文物百餘件,包括陳去病《南社雜佩》、姚光《姚光日記》等名人手稿;柳亞子、楊了公、白蕉等書畫名家作品等。一些學者認為,南社成立時的《南社啟》開篇即曰:「國魂兮!盍歸來乎!」這一南社開社明義之句在當下依然不失其現實意義。
  • 聚焦|長三角文化名家齊聚蘇州,拙政園雅集還原江南人文美學
    2020年6月13日下午,一場充滿詩意與生命感悟的賞荷雅集與一座古典園林碰撞出了風雅生活的火花。琴、曲、詩、書、畫、藝等八項江南非遺,在文人雅集中再度鮮活起一座名城的生活方式。活動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主題,以「賞荷雅集」為形式,吸引了江浙滬眾多文人雅士前來,於拙政園李宅中,品茗賞荷、談詩論賦,洗心聽曲、細品書畫、觀賞非遺,享受著傳統文化帶來的至美滋養。當日下午,古色古香的李宅中高朋滿座。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副會長,蘇州大學的周秦教授介紹了雅集的緣起,拙政園管理處的薛志堅主任致歡迎詞。
  • 全盛時期1183人,毛澤東曾回詩給核心社員,「南社」還有哪些故事?
    我收到楊天石先生大作《南社史三種》,按「慣例」打開扉頁瞧瞧:「文章千古有知音。躍華先生正。楊天石。」《楊天石文集:南社史三種》 東方出版社 廣東人民出版社南社,中國近現代史上影響深遠的革命文化社團,成立於1909年11月13日,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
  • 展訊 | 「如約」雅集 迎新春首屆書法展
    「如約」雅集
  • 皖雅吟社第二十期社課匯評
    ◎史哲文 社課偶遇暗記闌橋影半黃,勞勞迷眼數星霜。長籲未敢薄情惡,久誤終知病枕涼。過雁心關經雨雪,行舟人海已參商。多年萬事尋常字,始恨尋常是阮狂。 評:暗記二字統領全篇,頷聯點出「長」、「久」,尾聯「多年」二字,略覺意重。
  • 【雅集新銳】劉益溦
    丙申重午大雨惠園雅集佳節又端陽,風物往年似。艾葉綠垂門,榴英紅綻蕊。昨宵雨腳來,繁華紛填委。睡起覩天心,雲淚繼猶始。乘輪錦城郊,西北二十裡。喬柯翳嘉園,迅漲隔瀰瀰。略彴通徑幽,苔滑差受履。遙見幾詩翁,牖下閒隱几。數語湔塵憂,長譚炙輠比。座中傳新編,瑤什雲堆綺。匪特文藻麗,句外味覃旨。嗟哉時調衰,喔咿但云美。翻斥騷雅音,激越成變徵。
  • 皖雅吟社社課第十七期
    顧問及社外友人作品 謁潮州韓文公祠感賦劉夢芙山峨峨兮水泱泱,韓公祠宇瞻堂堂。旋拔革車向南去,轔轔電掣勢崢嶸。旗翻黑浪槍搖雪,日卷黃煙夜逐星。赤臂如潮淹鐵甲,殘陽血眼睥哀聲。犬牙戈棍同銷偃,遺孑跫然相掣行。軷涉潛歸桑梓地,揀蕪將息仄柴荊。苟由褫氣朝還暮,只果饑腸薤與蘋。及越來年傳逐鹿,愈朝亂世避奔鯨。鼎身鏽跡斑斑碧,如沸江山正炰烹。中國滔滔成卷席,重瞳灼灼射長賡。拔山蓋世真無敵,破釜沉舟莫與爭。黔首哀哀多失所,項劉翻覆斷交盟。朔風陡起陰陵谷,田父凝思眉益蹙。
  • 唐茶古樂雅集
    雅集現場煎茶、古琴、壎簫、詩朗誦等節目交相輝映,為到場觀眾呈現了一次豐盛的精神文化大餐。本次雅集還邀請了著名作家,被譽為朗誦女神的碑林路人老師、中國古琴藝術委員會委員、藝修山水文苑的創始人朱國鑫老師、以及翟航博老師、馮麗娟老師。終南吟古琴社社長天沐老師、從事藥茶及健康生態療法研究的中醫博士楊錦醫生等嘉賓。西安壎樂學會會員們和知行合一國學讀書會學員以及來賓共四十多人參加了此次雅集活動。
  • 中國南社紀念館/楊祥雲
    文/楊祥雲中國南社紀念館近日,我去蘇州姑蘇古城西邊閶門至虎丘七裡山塘街,在街上800號門內參觀了中國南社紀念館(張公祠堂)。觀看館內展出的大量珍貴歷史資料,從中了解南社及南社名人。1909年11月13日,柳亞子、高旭和陳去病等十七位文人在這明末抗清志士張國維的祠堂裡舉行第一次雅集,宣告成立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革命文學團體一一南社。
  • 南雅詩社2017年十月社課
    朱澤民高陽臺南雅有社課題楊維楨《歲寒圖》,餘耽於慵懶,重九始作,倚此慰之浩景寒生,崩濤亂瀉,虯枝那管陰晴。霧冷山空,冰綃裹盡還青。憑誰尺卷尋標格,趁天風,仰嘯蒼冥。要人知,浴火銅根,猶待春聲。   重看劫後仙姿嫋,算幾番沐雨,何懼飄零。居在雲深,山翁宜擬齊彭。
  • 嘉興新豐生薑引出的文人雅集
    此次文人聚會的雅集上,朱彝尊作了《惜紅衣·詠姜》這首詞:插架葵邊,分畦蔗後,日光穿漏。看倚鴉鋤,冰泉淺沙溜。香苗暗斸,正社燕、歸飛時候。湖口。紅掌白芽,愛連船來又。廚娘縴手。輕擘柔尖,聽鳴小茶臼。蓴絲翠冷,鹽豉配能否?一樣蟹胥魚鱠,味勝蜜橙霜韭。
  • 文人雅士共聚恭王府「海棠雅集」
    本報訊 (記者李珊珊)4月18日晚,第四屆「海棠雅集」在北京恭王府大戲樓舉行,國內近80位著名詩人、學者、藝術家共聚雅集。2010年,紅學家周汝昌致信恭王府,建議重設海棠詩社,留住文化精髓。依照周汝昌的建議,從2011年至今,恭王府已連續舉辦了4屆「海棠雅集」。
  • 【三希堂文化講壇】古代文人雅集現象
    或月一尋盟」的雅集現象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獨特景觀,諸如蘭亭雅集、西園雅集、玉山雅集等,更是引為歷代文壇佳話,詩文書畫歌頌不絕。 傳統的文人雅集,其主要形式是遊山玩水、詩酒唱和、書畫遣興與文藝品鑑,因而帶有很強的遊藝功能與娛樂性質,以文會友、切磋文藝、娛樂性靈為基本目的,文人雅集最重要的特徵是隨意性。「實可謂無組織之組織,蓋無所謂門戶之章程,而以道義相契結。」而正是這種隨意性與藝術的本性相契合,使得在歷代文人雅集中產生了大量名垂千古的文藝佳作。可以說文人雅集作為古代文士的一種文化情節與藝術狀態。
  • 古代著名的文人雅集,估計沒有幾個人知道!
    「雅集」既然是「集」, 必須有雅人,有雅事, 還 要 有 雅 興, 這 就 是 所 謂 的 「 雅 集 」。 那些歷史上著名的雅集,隨便翻開一頁,都流光溢彩,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