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西泠·金石傳薪 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拉開帷幕

2021-01-10 瀟湘晨報

11月12日上午,「百年西泠·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覽館開幕,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活動同時拉開帷幕。

此次系列展覽作為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的重要內容,分浙江展覽館和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兩個展區「並蒂花開」。其中,浙江展覽館舉行西泠印社社藏「時代印記」篆刻作品展、西泠印社古稀以上社員作品捐贈展、西泠印社孤山遁庵社員捐贈作品精品展3個子展覽。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舉行金相椎痕——百年金石學發展及青銅器傳拓(全形拓)精品展、美德嘉行——王福庵舊藏暨誕辰140周年紀念特展。5個展覽各有主題又相得益彰,是對西泠印社近年藝術創作、學術研究和文物收藏的一次較為全面的集中展示。

【來源:浙江省文物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百年西泠·金石傳薪」 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 彰顯傳統藝術魅力
    ·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覽館隆重開幕,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活動同時拉開帷幕。一場藝術視覺盛宴讓世人再一次領略到了百年西泠的無窮魅力。西泠印社社長會議和十屆四次理事會也於雅集期間先後召開,圍繞新社員發展、建章立制、下一步工作計劃等社務進行商討。
  • 紀錄片《西泠印社》完美收官,西泠印社的故事未完待續……
    12月3日晚,浙江衛視紀錄片《西泠印社》播出第六集《刀法》,意味著這部籌備、拍攝和製作耗時四年的紀錄片正式收官。方寸印章見大千世界,全景記錄以求「西泠不冷」《西泠印社》擷取「西泠印社」這一具有浙江獨特印記的傳統文化經典符號,通過細緻入微的影像手段,傳神再現西泠印社歷代印石巨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鐫刻情緣,全景記錄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百年輝煌,深刻闡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不絕偉力,激發人們對中華文明更深刻的理解、更深度的熱愛、更深層的自信
  • 西泠印社線上庚子春季雅集專題 | 厚德流光,致敬先賢
    庚子春季雅集祭先賢文 維歲在庚子春三月,草長鶯飛之候,西泠印社中人湖天凝佇,心爇瓣香,謹致祭於開山立社之大老暨承傳志業之前賢,曰: 西泠名社,百十七年。題襟敘雅,證印傳箋。 金石彬蔚,鴻雪聯翩。溯從往哲,紹述先賢。
  • 「西泠門」事件始末!116歲西泠印社被強制併入39歲中國書協?
    第二天,3月28日,春季雅集的上午,魏皓奔作了十多分鐘的發言。「他借這個機會提了一下:『這事我們社長會議昨天討論過了,要等下次理事會、秋季雅集時再討論。關於印社加入中國書協一事,須印社理事會甚至會員大會表決通過才能生效』。」劉江回憶。「我們有規定,個人不接受任何採訪。」
  • 西泠印社歷任社長及作品欣賞
    此後二十餘年,西泠印社迅速發展,聲望日隆,逐步確立了海內金石書畫重鎮的地位。西泠印社入社要求極其嚴格,截至2005年底,西泠印社擁有社員313人,分布於中國26個省市自治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和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法國、捷克、加拿大等國家。
  • 免費觀看:央視紀錄片《西泠印社》全集
    2009年,由西泠印社領銜申報的「中國篆刻藝術」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前 言 本片分別從人物掌故、歷史遺蹟、藝術珍品、精神脈絡等視角深度挖掘西泠印社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以翔實的史料和發展軌跡詮釋西泠百年之謎,向世人展示西泠印社百年文化內涵和百年創業之路。
  • 守根鑄魂 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精彩亮相
    作為浙江廣電集團「紅大東西南北中」人文精品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六集系列紀錄片《西泠印社》定檔11月18日,每周三周四浙江衛視兩集連播,在晚間黃金時間精彩亮相。紀錄片《西泠印社》於2017年正式立項,並以獨特的選題策劃和節目方案,入選了國家廣電總局2019年度「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
  • <西泠印社>7任社長:真正的高手
    1913年被公推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詩書畫印博採眾長,自成一家,被譽為四絕,為縱跨近、現代的傑出藝術大師。書法初師顏真卿,後法鍾繇、王羲之,得力於石鼓文,筆力遒勁,氣勢磅礴。篆刻鈍刀直入,蒼勁雄渾。他將書法、篆刻的行筆、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獨特畫風,對後人產生極大影響。著有《紅木瓜館初草》、《元蓋廬詩集》、《缶廬詩》、《缶廬別存》、《缶廬集》、《缶廬印存初集》4冊等。
  • 杭州書畫社與西泠印社 相生相伴六十年 下
    「杭州書畫社與西泠印社有著密切的關係湖山靈秀 亭閣輝映千古的文脈相伴梅姿鶴影社以地名 人因印集一段前緣 一篇傳奇雅集遊訪湖濱的杭州書畫社曾在三樓開闢過一個工作室用作開會與接待布置了畫桌、紅木椅子、沙發當時書畫家與老社員來往的比較多
  • 傳篆刻文化,展名家風範,《西泠印社》描摹一代人的不朽風採
    1904年四位杭州城的年輕才俊在孤山南麓創建西泠印社,此後歷經115年風雨,孤山已成為一座令海內外仰止的金石聖山。紀錄片《西泠印社》以「西泠四君子」為講述主體,在向觀眾系統介紹西泠印社發展歷史的同時,將一代大師的絕世風採展現地淋漓盡致。
  • 《西泠印社》:聲氣相投,傳道至今
    近日,六集系列紀錄片《西泠印社》在浙江衛視熱播。作為浙江廣電集團「紅大東西南北中」人文精品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泠印社》以細膩的紀實手法、深厚的人文情懷,展現西泠印社從建立到發展的傳奇歷史。紀錄片包含《君子》《大師》《師父》《衣冠》《兄弟》《刀法》六集內容,每集側重於不同主題的西泠印社故事,從杭州孤山出發,沿著印社中人的足跡問道中國。師父,是西泠印社的傳承與根本;衣冠,是西泠印社的形相與氣場。近期播出的《師父》《衣冠》兩集內容,聚焦西泠印社兩任社長的人生歷程與文化觀念,不僅引導觀眾進一步了解篆刻文化,引發關於文化保護、文化傳承的更深思考。
  • 高山流水遇知音,今天21:40《西泠印社》播出第五集《兄弟》
    從《斷食日誌》開始,《西泠印社》第五集《兄弟》緩緩拉開篇章。1916年,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音樂圖畫老師李息,來到杭州虎跑寺住了十八天,進行斷食。說起李息,可能知道者寥寥。但說起他另外兩個名字,你可能瞬間明了——他一生共有兩百多個名字,每個名字都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其中最著名的兩個名字,一是李叔同,一為弘一法師。
  • 浙派傳承——西泠印社理事桑建華
    1982年師從西泠印社餘正先生學習書法篆刻1988年作品參加首屆上海篆刻大獎賽1991年作品參加西泠印社第二屆篆刻評展1992年進入西泠印社篆刻創作室任創作員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93年作品參加西泠印社建社九十周年書畫展
  • 西泠印社歷任社長
    1913年被公推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詩書畫印博採眾長,自成一家,被譽為四絕,為縱跨近、現代的傑出藝術大師。書法初師顏真卿,後法鍾繇、王羲之,得力於石鼓文,筆力遒勁,氣勢磅礴。篆刻鈍刀直入,蒼勁雄渾。融書法、篆刻行筆、章法、體勢於繪畫,形成獨特畫風,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著有《紅木瓜館初草》、《元蓋廬詩集》、《缶廬詩》、《缶廬別存》、《缶廬集》、《缶廬印存初集》4冊等。
  • 文刀驚世俗、夢筆掠江雲——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劉江印象
    去年11月13日「百年西泠·與時為新」西泠印社115年慶祝大會拉開帷幕,400餘位西泠印社海內外社員、來自各地的重要印學社團代表,以及來自來香港、臺灣等地區和日本、韓國等海外嘉賓和藝術社團代表參加大會。西泠印社第十四次社員大會隨即召開,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和社團領導班子。
  • 「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銘刻百年興衰,《盜墓筆記》都蹭它名氣
    這部紀錄片更是從「人」的層面回答了:百年激蕩,一座令海內外仰止的文化名社因何能夠傳承不斷。可惜的是,受限於題材的小眾,系列播完後雖然在豆瓣上得到了8.7的高分,但看過的人只有250個;B站的彈幕幾乎沒有。亂世四君子「我希望把我了解到的西泠印社、它的人文內涵,跟現在的年輕人做一個分享。」
  • 【拍賣徵集】9.18-9.21西泠印社2015秋拍臺灣公開徵集
    地點:臺北福華大飯店4樓405室(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160號)徵集範圍:中國書畫、中外名人信札手稿、古籍碑帖、名家印章及印石、珍品田黃、歷代名硯、文房瓷雜、青銅器(有來源證明)、明清傢俱、紫砂、中國歷代錢幣、油畫雕塑、名家漫畫插圖連環畫原稿、當代名家玉雕詳詢:86-571-87812580、86-571-87896778、86-18969020189徵集現場順序安排
  • 今井凌雪先生與西泠印社
    【關鍵詞】 今井凌雪 中日書法交流 中國文化界要人籤名卷 中國書法代表團 西泠印社展在西泠印社所編《西泠印社》總第31輯末,刊載了「西泠印社名譽理事、日本著名書家今井凌雪先生逝世」這樣的記事:日本著名書家、書法教育家今井凌雪先生於2011年7月26日逝世,享年88歲。今井凌雪1922年出生。
  • 鳥蟲篆印——西泠印社狀元鄭超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印社副秘書長河南省青年書協理事河南省書協篆刻委員會委員獲獎「百年西泠樂石吉金」西泠印社大型選拔活動總決賽第一名首屆「沙孟海杯」全國書法篆刻展(優秀作品獎)首屆中國書法大廈杯書法大獎賽(優秀獎)
  • 浙江衛視引領「文化之美」 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今日21:40播出
    ,社以地名……六集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作為浙江廣電集團「紅大東西南北中」人文精品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於今天登陸浙江衛視,於每周三、周四21:40各播出一集。創立於1904年的西泠印社作為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團,更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學術團體,之所以傳承百年而屹立不倒,且成為傳統文化和藝術在近現代轉型過程中生命延續、薪火相傳的保證,西泠印社中究竟藏著怎樣的絕世秘籍?而在高手雲集的金石江湖,西泠印社中人又有著怎樣獨特的表情與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