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篆刻文化,展名家風範,《西泠印社》描摹一代人的不朽風採

2020-12-18 深度文娛

杭州,三面雲山一面城,自古以來被稱為天堂之城。而在杭州城的中央是最具天堂模樣的一湖碧水,湖水之上,海拔35米的孤山寫滿了唐詩宋詞與人間煙火。千百年間無數先行者們在此地留下了自己叩問天地、尋道山水的痕跡。

1904年四位杭州城的年輕才俊在孤山南麓創建西泠印社,此後歷經115年風雨,孤山已成為一座令海內外仰止的金石聖山。紀錄片《西泠印社》以「西泠四君子」為講述主體,在向觀眾系統介紹西泠印社發展歷史的同時,將一代大師的絕世風採展現地淋漓盡致。

六集文化類紀錄片《西泠印社》以1904年創建的西泠印社作為研究中國文化的優質樣本,對西泠印社百年命運和得失榮辱進行了深入解讀,並將其與國運興衰、國學傳承、傳統文化、文化自信等主題聯繫起來進行思考,試圖引導觀眾進一步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傳承文化大師精神,讓西泠印社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多種方式講述歷史

融媒體的使用重現大師絕世風採

百年的時間沉澱了西泠印社在篆刻領域的成就,卻也無法避免的與當代人產生了難以逾越的距離感。觀眾對於相關創社人的生疏、時代生活的巨大變遷、有限的影音資料等等問題都加大了《西泠印社》的講述難度。如何拉近與觀眾距離,如何用現代的講述方式講好西泠印社發展故事成為該片亟待解決的問題。

《西泠印社》在第一集《君子》中插入了一段1920—1930年代的杭州舊影和西湖風光,充滿歷史感的視頻資料在講述初期即將觀眾帶到了100年前的杭州孤山,讓觀眾也仿佛一同經歷了那一年的大雪,見證了西泠印社在動蕩不安時代裡的生存困境,給予了觀眾最為直觀的印象,有效地縮小了紀錄片內容與觀眾的距離感。

除了直接為觀眾展示歷史視頻資料外,節目組還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將有關西泠印社的老照片同百年後的西泠印社遺址一一重疊交錯,在時空的對比中,歷史的厚重感不言而喻,而多角度對於西泠印社環境的展示也令觀眾對孤山這座篆刻界的珠穆朗瑪峰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自1904年西泠印社創社以來已經過去了116個春秋,當時的親歷者已然作古,而對他們的故事最了解的莫過於曾與他們共同生活、感受過其言傳身教且血脈相連的後代。《西泠印社》節目組請來了「西泠創社人」的後代們,百年的時間過去,當時的孩童如今已成為耄耋老人,白髮蒼蒼的他們在回憶起長輩時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被一代名家牽著手吃湯圓的時光。

西泠印社創始人丁輔之的孫子丁裕年仍然記得戰時避亂到上海時祖父帶他逛公園的情景,一代大師學識之外的家庭溫情就此得以展現。無論是歷史視頻的加入、動畫場景的重疊還是後代人的溫情回憶都為觀眾更為全面、真實的描繪出了一代大師的絕世風採。紀錄片《西泠印社》成功幫助觀眾穿越時空,在講述西泠印社發展故事的同時,也傳播著篆刻這一優秀傳統文化。

用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

展現西泠社人的家國情懷

《西泠印社》在第三集《師父》中對何為西泠印社中人做出了這樣的解答「雅集天下,問道金石,以心印心,復興文化,就是印社中人。」丁輔之、王福庵、葉為銘、吳石潛以一介布衣而開啟百年名社,在晚清快速崩塌的危局裡逆勢而上,求解於中華文明不滅之道。他們用一己之力,繼承了金石文化,也將中國文人的責任與擔當展現的淋漓盡致。

丁仁,字輔之,是清末民初杭州頭髮巷丁家丁申從孫,自幼家學深厚,精鑑別、富收藏。丁輔之的名字來源於《論語》「古之士者,國有道則盡忠以輔之,國無道則退身以避之。」而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丁輔之以金石篆刻為救國道路的一生。1904年丁輔之、王福庵、葉為銘、吳石潛四人決定建立西泠印社,與古為徒,在金石中尋求中華文明的自信。建社之初,丁輔之率先捐出了自家在孤山上的房產與土地作為西泠印社的社址,自此往後西泠印社不斷憑同道之力而增高度,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奠定了其在海內外金石書畫界無可替代的地位。

1937年12月24日凌晨,日軍分三路入侵杭州,一夜之間杭州由天堂變為人間煉獄。然而就在杭州城中眾人紛紛外逃避難的時候,遠在上海的丁輔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令二兒子冒著炮火回到已經是廢墟的杭州家中,搶救出未被燒毀的西泠八家印章。在那個戰火紛飛、朝不保夕的年代裡丁輔之的決定昭顯著他作為西泠印社創社四君子的責任與擔當。

無論是葉為銘在戰時罕見地為自己作品開出潤例,將掙錢作為第一要務為西泠印社的日常運營籌集資金;還是王福庵在臨終前將自己畢生收藏的887件珍品捐贈給西泠印社;又或是葉六九帶領家族19人守護孤山上的西泠印社近十年……西泠印社人都在不同時期,用自己的行動向後人生動地詮釋了責任二字。

傳承是文化的世代相傳

也是跨越國際的交流分享

西泠印社在創立之初的宗旨即為「研究金石,保存印學」,甲午戰敗後,戊戌變法又宣布失敗,生死存亡的時刻,甲骨文的發現讓一個瀕於滅亡的民族看到了自己前所未知的輝煌。孤山上的年輕人首次將目光觸及到了中國文字最早的源頭,他們在金石銘文和甲骨間發現了中華文化最核心的密碼,從而開啟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救國道路。西泠印社的成立使得金石文化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得以保存和發揚,金石文化也在一代又一代西泠印社人的努力下走出了國門。

《西泠印社》到上海採訪西泠印社名譽副社長高式熊時,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坐在桌邊教導著年輕人如何學習篆刻。穿越時空,70年前高式熊也如同這個年輕人般專心聽從著王福庵先生的教誨。王福庵先生的熱心教導轉變了高式熊一開始玩一玩的心態,一位長者的無私授教影響了一個年輕人的一生,而作為篆刻名家他的傾情指導也在無意中將篆刻這一文化傳統世代相傳、發揚光大。

法國人龍樂恆從少年時期便對中國文化充滿興趣,經過了數年的鑽研,龍樂恆對中國文化的研究已然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龍樂恆的上一份工作是蘇州大學的客座教授,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學習書法篆刻,到1998年拜在西泠印社名師劉江門下,龍樂恆的東方文化研習之路,最終將他帶到了中國杭州的孤山腳下,十五年前他如願加入中國西泠印社,成為西泠印社第一位歐洲籍的社員。西方世界從來都不缺少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西泠印社如同一扇門、一座橋,藉由篆刻文化向世界介紹了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打開了西方人了解中華文化的新世界。

紀錄片《西泠印社》製作完成時正值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年(1899—2019)、中國篆刻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10周年(2009—2019),而《西泠印社》的出現不僅帶領觀眾感受篆刻文化魅力,更是讓觀眾浸潤金石文化傳統、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生發出熠熠光輝。

相關焦點

  • 浙派傳承——西泠印社理事桑建華
    1982年師從西泠印社餘正先生學習書法篆刻1988年作品參加首屆上海篆刻大獎賽1991年作品參加西泠印社第二屆篆刻評展1992年進入西泠印社篆刻創作室任創作員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93年作品參加西泠印社建社九十周年書畫展
  • 華東師大創立印社,西泠印社發來賀信!
    西泠印社賀信華東師範大學:欣聞華東師範大學「大夏印社」成立,謹馳專函,致以熱烈祝賀!華東師範大學在2014年創設書法篆刻專業後,培養了不少在篆刻領域頗有成就的學生,不少學生在西泠印社等主辦的專業賽事中獲獎或入展,並已有多篇印學論文發表;還承辦了「全國大學篆刻大展」等系列活動,開啟了高校篆刻類活動的多項先河,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優秀篆刻藝術人才,推動高校篆刻藝術創作繁榮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 【惟彼孤山】「郭強捐贈西泠印社作品展暨大研堂師生書法篆刻作品展」開幕在即
    西湖孤山,山環水抱、面面有情;西泠印社,人傑地靈、心心相印。「二十八宿羅心胸,玄精耿耿貫當中」,是鐫刻在西泠先賢丁敬身先生自用端硯上的銘文——玉質冰紋鳳目神,胸羅星鬥出凡塵。古今優秀學者德學識才的鍛造,均離不開風雲際會中的抉擇與堅守,離不開轉益多師和切磨箴規。「惟彼孤山——郭強捐贈西泠印社作品展暨大研堂師生書法篆刻作品展」主旨有二:一為「皈依孤山」。
  • 西泠十家書畫篆刻展在鹹陽清渭樓開展
    名家薈萃築人文,十家印學話西泠。12月16日,「西泠公益行」一一西泠十家走進鹹陽書畫篆刻展在鹹陽清渭樓開展,來自省內外的印壇名家、書畫名流300餘人參加了當天的開展儀式。本次展覽,集合了西泠印社近年來較活躍並具有代表性的實力派印壇名家、高手,由唐存才、陳明德、魏傑、江繼甚、李智野、姚偉榮、顧建全、喬中石、李健、魏曉偉10位組成強大陣容,豐富充實的展品,全面展示了西泠印社近年來的創作與流派,是一場藝術的盛宴,印壇的盛事。
  • 【金良良】一刻千金 | 當代篆刻名家邀請展
    良良學篆刻,同樣有跑馬拉松的執著和韌勁,加之其悟性極高,每次來都有明顯的進步,有時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好,給我帶來莫大的驚喜。        更讓人驚喜的是二〇〇八年某天晚上,良良來我家告知他明天要去杭州參加西泠印社的海選決賽,問我要注意點什麼。原來,良良默默地參加了西泠印社成立一百零五週年的慶典活動—『百年西泠——西湖風國際篆刻主題創作大賽』。
  • 紀錄片《西泠印社》完美收官,西泠印社的故事未完待續……
    方寸印章見大千世界,全景記錄以求「西泠不冷」《西泠印社》擷取「西泠印社」這一具有浙江獨特印記的傳統文化經典符號,通過細緻入微的影像手段,傳神再現西泠印社歷代印石巨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鐫刻情緣,全景記錄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百年輝煌,深刻闡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不絕偉力,激發人們對中華文明更深刻的理解、更深度的熱愛、更深層的自信
  • 西泠名家 | 楊劍範古新作《臨西周毛公鼎銘文》
    現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協會員、中國計量大學客座教授、江西省書協副主席、江右印社社長、上饒市文聯副主席、上饒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吳俊發藝術館館長,央視書畫頻道篆刻主講嘉賓。書法篆刻作品入展由中國書協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全國第四屆書法篆刻展覽、首屆國際書法大展、全國首屆楹聯書法大展、全國首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篆書作品展、全國首屆手卷書法展、全國第四屆正書大展、「當代書壇名家系統工程」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中國書協會員優秀作品展、全國第三屆扇面書法藝術展以及西泠印社第二屆篆刻評展、西泠印社第五屆篆刻評展、西泠印社第二屆國際篆刻書法大展、西泠印社首屆中國印大展
  • 鳥蟲篆印——西泠印社狀元鄭超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印社副秘書長河南省青年書協理事河南省書協篆刻委員會委員獲獎「百年西泠樂石吉金」西泠印社大型選拔活動總決賽第一名首屆「沙孟海杯」全國書法篆刻展(優秀作品獎)首屆中國書法大廈杯書法大獎賽(優秀獎)
  • 「百年西泠·金石傳薪」 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 彰顯傳統藝術魅力
    ·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覽館隆重開幕,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活動同時拉開帷幕。「創、學、研、藏」:五大展覽齊亮相「百年西泠·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覽作為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的重要內容,分浙江展覽館和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兩個展區「並蒂花開」。其中,在浙江展覽館舉行了西泠印社社藏「時代印記」篆刻作品展、西泠印社古稀以上社員作品捐贈展和西泠印社孤山遁庵社員捐贈作品精品展三個子展覽。
  • 【李明桓】一刻千金┃當代篆刻名家邀請展
    一刻千金┃當代篆刻名家邀請展六書傳四海,一刻值千金
  • 西泠印社2020年新社員入社頒證儀式舉行 來看看11位新社員都有誰
    西泠印社2020年新社員入社頒證儀式舉行 來看看11位新社員都有誰   這些天,隨著紀錄片《孤山路31號》的播出,西泠印社又圈了一波粉。
  • 【壹周】西泠峰骨——紀念吳昌碩誕辰170周年暨西泠印社七任社長作品展系列報導(一)
    本次展覽將展出西泠印社七任社長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饒宗頤等大師的作品。展覽時間:7月29日——8月30日由西泠印社主辦的「鞠禮缶翁——西泠印社社員紀念吳昌碩誕辰170周年篆刻書法作品展」也將同步在唐雲藝術館開幕。
  • 西泠印社新社員入社頒證儀式12日舉行,著名篆刻家葉林心成15年來...
    創建於1904年的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國際性研究印學、書畫的民間藝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創社至今,西泠印社幾乎將現當代重要的金石書畫家悉數囊括。
  • 《西泠印社》收官,總導演手記:孤山,何以不孤
    四年來,從【孤山路31號】到【西泠印社】,以及我最在意的,也是最挑戰的【西泠不冷】,其實也是為了一個想法。四年裡,我有機會在南方北方的很多高校做分享,在各個論壇做交流,在很多節展做評委。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西泠「四君子」丁仁、王禔、葉銘和吳隱於孤山結社,歷116個春秋。今日我們一遍遍重訪海拔35米的孤山之巔,尋得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2009年,「中國篆刻藝術」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金石精神,對於我們今天意味著什麼?對西泠印社,又意味著什麼?
  • 今井凌雪先生與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名譽社員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書法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摘    要】由今井凌雪先生執筆,二玄社發行的《書を志す人へ(給立志於書法的人)》以及今井凌雪主編的《新書鑑》當中的文章為中心,來介紹並佐證今井凌雪先生參與西泠印社活動,與社員的交遊,以及與中國文化界人士的交遊。
  • <西泠印社>7任社長:真正的高手
    1913年,近代藝壇巨擘吳昌碩出任首任社長,盛名之下,天下印人翕然向風,東瀛名家河井荃廬、長尾雨山渡海來歸,一時精英雲集,入社者均為精擅篆刻、書畫、鑑藏、考古、文史等之卓然大家。西泠印社現有社員約380人,分布於中國境內近30個省(市)自治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和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法國、捷克、加拿大等國家。
  • 百年西泠·金石傳薪 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拉開帷幕
    11月12日上午,「百年西泠·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覽館開幕,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活動同時拉開帷幕。此次系列展覽作為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的重要內容,分浙江展覽館和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兩個展區「並蒂花開」。
  • 西泠公益行 ? 西泠十家走進鹹陽書畫篆刻展題賀作品
    12-18 12:08:40 來源: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 舉報   12月16日,由百年名社西泠印社
  • 當代印風——張哲篆刻作品展
    西安書學院專業書法篆刻家,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院研究員,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終南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陝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國家藝術基金篆刻藝術青年人才培養對象。作品多次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主流展覽並獲獎。
  • 浙江衛視引領「文化之美」 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今日21:40播出
    創立於1904年的西泠印社作為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團,更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學術團體,之所以傳承百年而屹立不倒,且成為傳統文化和藝術在近現代轉型過程中生命延續、薪火相傳的保證,西泠印社中究竟藏著怎樣的絕世秘籍?而在高手雲集的金石江湖,西泠印社中人又有著怎樣獨特的表情與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