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西泠印社》完美收官,西泠印社的故事未完待續……

2020-12-22 中國藍TV

12月3日晚,浙江衛視紀錄片《西泠印社》播出第六集《刀法》,意味著這部籌備、拍攝和製作耗時四年的紀錄片正式收官。

方寸印章見大千世界,全景記錄以求「西泠不冷」

《西泠印社》擷取「西泠印社」這一具有浙江獨特印記的傳統文化經典符號,通過細緻入微的影像手段,傳神再現西泠印社歷代印石巨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鐫刻情緣,全景記錄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百年輝煌,深刻闡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不絕偉力,激發人們對中華文明更深刻的理解、更深度的熱愛、更深層的自信。

篆刻、印學是西泠印社的核心品牌符號,看似冷寂偏門,卻是獨一無二的西泠印記:一枚印章,一件拓片,一次篆刻創作,再到一個展覽,一本畫冊,一次拍賣會,一場孤山雅集……這些都轉化為紀錄片中的故事,折射出「天下第一名社」的立身之本,也讓觀眾充分感受到了西泠印社之統觀古今、學貫中西、統籌藝術與學術的重要特性;而通過這部文化紀錄片的創製傳播,也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拾文化自信,用影像的力量剖析浙江的歷史傳統、人文優勢和文化基因,並從中提煉出當代價值。

強化紀錄片當代表達,積極開拓融合傳播

由於金石篆刻的厚重及小眾,這一題材的紀錄片創作很容易落入枯燥乏味的窠臼,難以讓觀眾,尤其是年輕群體產生親近感。而紀錄片《西泠印社》精心設計了獨特的影像手法,揭開其厚重歷史的一角,同時也用極富意味的分集,打破了慣常的時間線敘述,用人物的共生關係構建出《西泠印社》的邏輯架構,通過「創社四君子的護社神通」、「天下第一名社的宗師級人物」、「金石江湖中的兄弟情緣」、「西泠印社的守正與創新」等主題,展現和解讀這一具有獨特精神價值以及文化使命的藝術社團。

紀錄片《西泠印社》的藝術創作不止步於傳統沿襲的手段和形態,從拍攝、製作到播出,著意以新迎新,凸顯傳統文化的新媒體表達和新時代內涵,力求將傳統紀錄片的小眾傳播拓展為讓更多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當代傳播。

「粉絲」聚集、未播先熱,成為該片跨界傳播的突出特點和成果。而節目的播出更是突破主創平臺「自製自播、單屏傳播」的傳統路數,改由浙江衛視和幾大網絡頭部平臺同步推出,極大拓展了全媒體傳播影響。

開播兩周後,根據「騰訊紀錄片排行榜」的最新數據,紀錄片《西泠印社》獲得了8.8的評分,位居「歷史類」和「歷史科普類」熱度第一;紀錄片的宣發團隊更在B站、抖音等網端推出以「西泠印社」為主題的短視頻,提煉年輕人感興趣的話題與內容,得到了眾多年輕網友的點讚與評論;同時結合西泠文創在網絡端推出拍屏互動,也吸引了眾多觀眾積極參與;還有眾多公眾號「自來水」轉發,根據片中的人物及故事,開發出了西泠印社相關的「遊學打卡線路」。

「金石傳聲,與時為新」,接下來,《西泠印社》還將翻譯製作國際版,推向海外主流全媒體平臺,以更好向全世界詮釋中華藝術的至臻雋永的文化魅力和歷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

拓展紀錄片全新創作 增強文化自信

優秀傳統文化是培養文化認知、形成文化自覺、涵養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歷史人文類紀錄片,能夠多方面地生動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其當代價值與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獨特地位,以便利的影像傳播手段讓人們有更多機會走近和了解傳統文化,增進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在潤物無聲間涵養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紀錄片《西泠印社》恰恰以主流站位、國際視野、時代坐標還原出百年名社的厚重歷史,描摹了印壇巨匠的家國情懷,勾連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價值,映射出中國人文化自信的文化來源和時代內涵,彰顯出紀錄片藝術的深沉魅力。

相關焦點

  • 《西泠印社》收官,總導演手記:孤山,何以不孤
    紀錄片不應該表達價值觀麼。是的,【西泠印社】就是要表達中國紀錄片導演的美學主張,以及價值觀。《西泠印社》就要完美收官了,但西泠印社的故事,未完待續……寫西泠,要從孤山寫起。孤山路31號,是杭州的一個文化地標,也是中國讀書人的一個人格地標。今天,穿過孤山路31號這座月亮門,你看到了什麼?
  • 守根鑄魂 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精彩亮相
    作為浙江廣電集團「紅大東西南北中」人文精品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六集系列紀錄片《西泠印社》定檔11月18日,每周三周四浙江衛視兩集連播,在晚間黃金時間精彩亮相。近年來,由浙江衛視創製的《中國村落》《戚繼光》《愛上中國》等紀錄片,作為兼具思想價值、文化價值和傳播價值的重要傳播載體,展示浙江「三個地」使命擔當、展現浙江「重要窗口」精神風採的重大任務。紀錄片《西泠印社》於2017年正式立項,並以獨特的選題策劃和節目方案,入選了國家廣電總局2019年度「記錄新時代」紀錄片精品項目。
  • 《西泠印社》:聲氣相投,傳道至今
    近日,六集系列紀錄片《西泠印社》在浙江衛視熱播。作為浙江廣電集團「紅大東西南北中」人文精品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泠印社》以細膩的紀實手法、深厚的人文情懷,展現西泠印社從建立到發展的傳奇歷史。紀錄片包含《君子》《大師》《師父》《衣冠》《兄弟》《刀法》六集內容,每集側重於不同主題的西泠印社故事,從杭州孤山出發,沿著印社中人的足跡問道中國。師父,是西泠印社的傳承與根本;衣冠,是西泠印社的形相與氣場。近期播出的《師父》《衣冠》兩集內容,聚焦西泠印社兩任社長的人生歷程與文化觀念,不僅引導觀眾進一步了解篆刻文化,引發關於文化保護、文化傳承的更深思考。
  • 免費觀看:央視紀錄片《西泠印社》全集
    2009年,由西泠印社領銜申報的「中國篆刻藝術」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前 言 本片分別從人物掌故、歷史遺蹟、藝術珍品、精神脈絡等視角深度挖掘西泠印社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以翔實的史料和發展軌跡詮釋西泠百年之謎,向世人展示西泠印社百年文化內涵和百年創業之路。
  • 文化傳承淺思,觀紀錄片《西泠印社》有感
    今年11月4日,我在高中許同學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則題為《﹤西泠印社﹥開播預定!我這顆小石頭,就要被抓去刻印章了》的文章。我不禁被這萌萌的小石頭吸引了,點進去閱讀,方知六集紀錄片《西泠印社》即將播出,總導演是許繼鋒。對於許繼鋒導演,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執導並在2018年底熱播的《孤山路31號》紀錄片。這部片子,我在遇見它時是去年春天。很喜歡它的敘事方法,還有那一條穿越古今頗賦靈性的錦鯉。
  • 浙江衛視引領「文化之美」 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今日21:40播出
    ,社以地名……六集大型紀錄片《西泠印社》作為浙江廣電集團「紅大東西南北中」人文精品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於今天登陸浙江衛視,於每周三、周四21:40各播出一集。創新故事表達,挖掘傳統文化的時代意義2009年,由西泠印社領銜申報的「中國篆刻藝術」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在重振金石學、建設國際印學中心以及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等方面,西泠印社做出了卓絕的貢獻,對浙江文化走在全國前列與進一步興盛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銘刻百年興衰,《盜墓筆記》都蹭它名氣
    117年前,晚清動蕩時局中,四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成立了一個金石篆刻社團——西泠印社。此後幾代文人大家,於此社匯聚,成就了一段「天下第一名社」的傳奇。這不是一段亡國文人自比屈原,「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悲壯史,而是一個關於「人」與君子的故事。
  • 傳篆刻文化,展名家風範,《西泠印社》描摹一代人的不朽風採
    1904年四位杭州城的年輕才俊在孤山南麓創建西泠印社,此後歷經115年風雨,孤山已成為一座令海內外仰止的金石聖山。紀錄片《西泠印社》以「西泠四君子」為講述主體,在向觀眾系統介紹西泠印社發展歷史的同時,將一代大師的絕世風採展現地淋漓盡致。
  • 西泠印社歷任社長及作品欣賞
    此後二十餘年,西泠印社迅速發展,聲望日隆,逐步確立了海內金石書畫重鎮的地位。西泠印社入社要求極其嚴格,截至2005年底,西泠印社擁有社員313人,分布於中國26個省市自治區、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和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法國、捷克、加拿大等國家。
  • 杭州書畫社與西泠印社 相生相伴六十年 下
    那時候我們與西泠印社是一家人,西泠印社有什麼事情,我們在下面值班也是要去的,只要是西泠印社的事情都幹得。」(下面:指杭州書畫社,相對於孤山上的西泠印社來說。)杭州書畫社老領導呂國璋先生回憶說:「等於政府把西泠印社這個六十歲的老太爺領到我們這個房間裡來,坐到這裡了。他要吃飯,他要工作,他要有事情,你要去管他。」
  • 浙派傳承——西泠印社理事桑建華
    1982年師從西泠印社餘正先生學習書法篆刻1988年作品參加首屆上海篆刻大獎賽1991年作品參加西泠印社第二屆篆刻評展1992年進入西泠印社篆刻創作室任創作員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993年作品參加西泠印社建社九十周年書畫展
  • 西泠印社歷任社長
    1913年被公推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詩書畫印博採眾長,自成一家,被譽為四絕,為縱跨近、現代的傑出藝術大師。書法初師顏真卿,後法鍾繇、王羲之,得力於石鼓文,筆力遒勁,氣勢磅礴。篆刻鈍刀直入,蒼勁雄渾。融書法、篆刻行筆、章法、體勢於繪畫,形成獨特畫風,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著有《紅木瓜館初草》、《元蓋廬詩集》、《缶廬詩》、《缶廬別存》、《缶廬集》、《缶廬印存初集》4冊等。
  • 《西泠印社》開播預定!我這顆小石頭,就要被抓去刻印章啦
    前幾天得知紀錄片《西泠印社》即將播出(保真!),該怎麼形容看完六集正片之後的感受呢?三年半之前,《西泠印社》項目啟動,此後紀錄片逐漸成型的過程中,我們彼此見證了人生線條的逐漸豐滿。一千多個日夜裡,創作者和紀錄片的厚度日益增加——當然,這不單指身材。
  • 「節目評論」《西泠印社》:用影像復興優秀傳統文化 呼喚最大情感...
    作為一部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紀錄片,紀錄片《西泠印社》立足於西泠印社這個極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以「西泠四君子」的生平往事為敘事主線,挖掘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之精髓的「君子」內涵與氣質。西泠印社所在的孤山,是一座令海內外仰止的金石聖山;西泠印社中人,是承擔著精神價值和文化使命的群體。
  • <西泠印社>7任社長:真正的高手
    篆書「西泠印社」西泠印社藏西泠印社成立八十五周年題句西泠印社藏  除金石篆刻與書畫藝術的創作研習之外,西泠印社在文物收藏與研究、編輯出版、對外文化交流等領域均有重要建樹,藉海內外社員與各界賢達之力,對各類文物遺存博採旁搜,藉資考古,位於孤山西泠橋畔的中國印學博物館為我國惟一的印學專業博物館,西泠印社印學圖書館則專收一切考論金石、古器、書畫等之書籍,供同人鑑賞研究之用。西泠印社還搜輯、考訂、出版了大量印譜、碑帖與印學研究著作,刊行海內外。
  • 今井凌雪先生與西泠印社
    經由回顧先生生前的部分事跡,期許往後西泠印社能夠扮演起「真正的中日書法交流」這樣的一個角色。【關鍵詞】 今井凌雪 中日書法交流 中國文化界要人籤名卷 中國書法代表團 西泠印社展在西泠印社所編《西泠印社》總第31輯末,刊載了「西泠印社名譽理事、日本著名書家今井凌雪先生逝世」這樣的記事:日本著名書家、書法教育家今井凌雪先生於2011年7月26日逝世,享年88歲。今井凌雪1922年出生。
  • 百年西泠·金石傳薪 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拉開帷幕
    11月12日上午,「百年西泠·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覽館開幕,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活動同時拉開帷幕。此次系列展覽作為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的重要內容,分浙江展覽館和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兩個展區「並蒂花開」。
  • 鳥蟲篆印——西泠印社狀元鄭超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印社副秘書長河南省青年書協理事河南省書協篆刻委員會委員獲獎「百年西泠樂石吉金」西泠印社大型選拔活動總決賽第一名首屆「沙孟海杯」全國書法篆刻展(優秀作品獎)首屆中國書法大廈杯書法大獎賽(優秀獎)
  • 「西泠門」事件始末!116歲西泠印社被強制併入39歲中國書協?
    「西泠印社不能加入中國書協。」4月17日,90歲的西泠印社常務副社長郭仲選在病床上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說。社長啟功兩年前去世後,郭是排名第一的副社長。    「西泠印社有一百多年歷史的,中國書協才幾天?西泠印社就是西泠印社,不是書協的西泠印社。」郭仲選稱,對於印社入協一事,自己毫不知情,也堅決反對。
  • 「百年西泠·金石傳薪」 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 彰顯傳統藝術魅力
    ·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覽館隆重開幕,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活動同時拉開帷幕。「創、學、研、藏」:五大展覽齊亮相「百年西泠·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覽作為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的重要內容,分浙江展覽館和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兩個展區「並蒂花開」。其中,在浙江展覽館舉行了西泠印社社藏「時代印記」篆刻作品展、西泠印社古稀以上社員作品捐贈展和西泠印社孤山遁庵社員捐贈作品精品展三個子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