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新豐生薑引出的文人雅集

2021-01-09 金臺資訊

「仙草紮根孔廟東,姜田萬畝綠蔥蔥。名優品種農家寶,並蒂蓮花一點紅。」一首民歌,把人們帶到了嘉興新豐農村萬畝姜田的現場。

生薑既可食用,又有良好的藥效,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剛拔下來的姜塊,形似紅蓮花,故有「並蒂蓮花一點紅」的美稱。新豐孔廟塘以東,盛產生薑。這裡的生薑,是嘉興著名特產。1958年的《農村掃盲課本》中,新豐生薑就與南湖嫩菱被列在一起作為特產宣講。

新豐姜在宋代就有栽培。姜農種姜怕瘟,在家中供有「姜神」,還在鎮北側建了一座姜庵,以求庇祐。南宋張堯同有《姜庵》詩曰:「不入紅塵市,安居三十年。至今庵下路,芳草碧芊芊。」到了明代,新豐生薑已大量種植,明弘治壬子(1492)《嘉興府志》記載:「生薑上市,有商來販之。」可見當時生薑的種植已經具有一定規模。

康熙十七年(1678),新豐新姜上市時節,朱彝尊受湯萬祚之邀,約魏坤、龔翔麟一起,赴姜庵參加文酒之會。朱彝尊作為嘉興歷史名人,大家已經熟知。邀請他赴會的湯萬祚,乃新豐人,是位退職的知府。魏坤,嘉善人,時為舉人。龔翔麟,仁和(今杭州)人,與朱彝尊等人合稱為「浙西六詞家」。

此次文人聚會的雅集上,朱彝尊作了《惜紅衣·詠姜》這首詞:

插架葵邊,分畦蔗後,日光穿漏。

看倚鴉鋤,冰泉淺沙溜。

香苗暗斸,正社燕、歸飛時候。

湖口。

紅掌白芽,愛連船來又。

廚娘縴手。

輕擘柔尖,聽鳴小茶臼。

蓴絲翠冷,鹽豉配能否?

一樣蟹胥魚鱠,味勝蜜橙霜韭。

問凍糟酣未,思勸故人新酒。

接著,魏坤、龔翔麟也各自照填了一首《惜紅衣·詠姜》:

瓜堰分區,蔗田接岸,一塍香滿。

障影疏疏,筠簾織來短。

新芽茁後,聽竹外,乳鳩低喚。

畦畔。

紅到柔尖,割霜根才半。

腥風剪斷。

縷鱠糝羹,香橙也同薦。

寒糟配入,芳氣襲冰碗。

悵自故人難致,客裡暗銷吟管。

想舍南幾稜,雨浥病花秋晚。

蔗稜分畦,芋區連尾,短苗排翠。

寒食年年,鋤翻白沙地。

障風畏日,慣憑仗,蘆簾遮蔽。

霜醉。

秋社登柈,似勻妝紅指。

罾頭斫鱠。

花外持螯,廚娘搗來細。

有時鬥茗,蟹眼嫩湯沸。

最是難忘甚處,第一尋山問水。

犯曉煙晨霧,含取最消涼氣。

那天,湯萬祚是否填詞,不得而知。在他的《潔圃詩稿》中,並未見相關詩詞留存。

從朱彝尊、魏坤、龔翔麟三人的詞作來看,寫法基本一致。上闋寫生薑栽培,皆提到作物需要遮蔽。描寫姜塊形狀似「紅掌」「紅到柔尖」「紅指」。下闋寫生薑的美味。詞中的「故人」,便是指東道主湯萬祚。文友間聚會填詞,給新豐留下了一段佳話。

還有一首民歌,道出了新豐姜的特質:「孔子三餐不撤姜,中華特產美名揚。豐姜質地尤其好,牙嵌薑絲隔夜香。」

民國初期,生薑在新豐境內種植有三萬多畝,最高年產量達72萬擔。新豐鎮上有26爿姜行,收購時日夜營業。

平林義塾先生徐文潮有詩描述此情景:「秋後新姜滿市廛,燈光斷續月光寒。更籌未盡人聲沸,半是蘇常販客船。」

當時,新豐生薑主銷蘇、錫、常,遠銷到東三省,乃至日本、俄羅斯。

2005年,新豐生薑獲得浙江省農業廳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2010年和2011年,新豐生薑的新鮮姜和醃製姜,先後獲得了中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7年,新豐生薑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未來的新豐生薑產業勢頭將更加看好。

相關焦點

  • 【三希堂文化講壇】古代文人雅集現象
    傳統的文人雅集,其主要形式是遊山玩水、詩酒唱和、書畫遣興與文藝品鑑,因而帶有很強的遊藝功能與娛樂性質,以文會友、切磋文藝、娛樂性靈為基本目的,文人雅集最重要的特徵是隨意性。「實可謂無組織之組織,蓋無所謂門戶之章程,而以道義相契結。」而正是這種隨意性與藝術的本性相契合,使得在歷代文人雅集中產生了大量名垂千古的文藝佳作。可以說文人雅集作為古代文士的一種文化情節與藝術狀態。
  • 古代著名的文人雅集,估計沒有幾個人知道!
    「雅集」既然是「集」, 必須有雅人,有雅事, 還 要 有 雅 興, 這 就 是 所 謂 的 「 雅 集 」。所以後人評價說「詩酒唱和領群雄,文人雅集開風氣」。鄴下聚會,開創了文人雅集的先河。
  • 「曲水流觴 文人雅集」水落坡專場直播順利開播!
    賢主嘉賓,言笑晏晏,遊目騁懷,興致而發,魏晉文人雅集的灑脫風度常常令今人嚮往。為促進古城文化復興,以非遺民俗文化藝術交流為目的,把歷下區文化底蘊厚重深遠及文化資源豐富多彩的獨特優勢彰顯好、利用好,12月6日—15日,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舉辦「曲水流觴文人雅集」系列活動。
  • 文人雅士共聚恭王府「海棠雅集」
    本報訊 (記者李珊珊)4月18日晚,第四屆「海棠雅集」在北京恭王府大戲樓舉行,國內近80位著名詩人、學者、藝術家共聚雅集。2010年,紅學家周汝昌致信恭王府,建議重設海棠詩社,留住文化精髓。依照周汝昌的建議,從2011年至今,恭王府已連續舉辦了4屆「海棠雅集」。
  • 新豐境內範公祠 嘉興往事 2020-3-16
    當時的新豐一帶,地勢低洼,災情嚴重,多虧範承謨的善政,百姓才渡過了難關。 嘉興縣趙連城深知巡撫為官清明,體恤百姓,為了使家鄉這一地區不再受澇,他便上疏範承謨,請求官府疏浚吳淞。此疏不僅被採納嘉獎,兩人還結為好友。後範承謨升為八閩(福建)總督,遭三藩逆賊殺害。浙江百姓深感其德,紛紛在郡城縣城建祠以紀念。
  • 古代文人四大雅,您還保持著幾雅?
    古代文人四大雅:焚香、品茗、插花、掛畫。調查一下:您有幾雅呢?焚香重在「香」之美;品茗重在「味」之美;插花重在「色」之美;掛畫重在「境」之美。但這四雅之美,如今卻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第一雅:焚香。此雅,除了少數佛道宗門及寫經墨客,多數人都不會。會者,也是多數不精。香有香道。古人焚香淨手,方可讀書寫字,以為恭敬。焚香淨氣、焚香撫琴、吟詩作畫和焚香靜坐健身更是美好的習俗。
  • 海翁書法國際巡展雅集預告
    雅集時間六月精陽,七月流火。來吧朋友!我們將為您展現一個與美、與雅、與情、與趣與智慧邂逅的盛夏 一、7月25日上午10時—11時, 「廣陵蘭亭」琴、書雅集,著名琴師、收藏家、鑒賞家郭懷瑾老師和海翁先生與參加者做文人與「樂」的深度分享,限定座位30席,敬請通過電話、微信或公眾號「海翁私塾」註冊報名。
  • 文人雅植
    圖丨文人空間 與木石居,自是文人理想。若不得已,疊山理水,間以幽草嘉木,徜徉期間,如居山中。圖丨文人空間 文人所植,求其趣也。雖雲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然穢草蕪靡,難興境界。其間幽微之理,不可窮詰道哉。今特錄《看山閣閒筆》主人愛憐之植,以發諸公幽想也。
  • 徽工手刻珍藏,西園雅集,老山檀香筆筒
    西園雅集 | 老山檀香 徽派竹雕是指先將竹節製成器物,如臂擱、筆筒、香筒、茶葉筒等,然後在竹製器物上做深浮雕和鏤空雕等雕刻,使之成為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琳琅滿目,古代傳世的作品也較多,一直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與推崇。
  • 聚焦|長三角文化名家齊聚蘇州,拙政園雅集還原江南人文美學
    2020年6月13日下午,一場充滿詩意與生命感悟的賞荷雅集與一座古典園林碰撞出了風雅生活的火花。琴、曲、詩、書、畫、藝等八項江南非遺,在文人雅集中再度鮮活起一座名城的生活方式。活動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主題,以「賞荷雅集」為形式,吸引了江浙滬眾多文人雅士前來,於拙政園李宅中,品茗賞荷、談詩論賦,洗心聽曲、細品書畫、觀賞非遺,享受著傳統文化帶來的至美滋養。當日下午,古色古香的李宅中高朋滿座。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副會長,蘇州大學的周秦教授介紹了雅集的緣起,拙政園管理處的薛志堅主任致歡迎詞。
  • 古代文人騷客追逐的精緻生活—「君子四雅」到底是什麼
    ins風凹出來的精緻那你知道歷代的文人騷客所追求的高山流水般的精緻生活是怎麼樣嗎?想知道在古代你是個合格的文人騷客嗎?古代的文人雅士喜歡追求慢生活,他們認為有了閒情,有了逸致,人們才能從容地、舒心的生活。
  • 錦繡中華·水墨石屏|瑞湖明珠雅集生活館典藏·天祿琳琅《周易》
    天祿琳琅《周易》瑞湖明珠雅集生活館藏天祿琳琅《周易》瑞湖明珠雅集生活館藏天祿琳琅《周易》瑞湖明珠雅集生活館藏天祿琳琅《周易》瑞湖明珠雅集生活館藏天祿琳琅《周易》瑞湖明珠雅集生活館藏瑞湖明珠雅集生活館藏Dragon Lake Precious Pearl
  • 首屆「大麓雅集」亮相!上百件藏品展示千年文化精粹
    12月19日,首屆「大麓雅集」在湖南大麓珍寶古玩城開幕,40多位收藏家、藝術家、專家學者及優質商家集聚一堂,交流互動,探索古玩收藏發展的新模式與新途徑。 此次「大麓雅集」以賞玩古董、交流信息為主,中間穿插茶道、花道、古琴、崑曲表演,演繹一場文化與藝術的盛會。
  • 【產品篇】透過閒章看乾隆 寶璽雅集不戲說
    其實皇帝不僅是處理政務的時候要用到寶璽,平時吟詩作賦、花前月下之時也用,不過花前月下帶上一「大清受命之寶」畢竟有點不合適,所以這類寶璽我們稱之為閒章。閒章是從秦漢時的吉語印演變而來,除刻吉語外還常刻詩句、格言、自戒之詞等。元代以後,那些具有較高審美卓識的文人參與到印章藝術中來,使其進入了「欣賞藝術」的新階段。
  • 這裡是新豐!
    新豐是韶關市與珠三角接壤的重要關口,經大廣高速1.5小時可直達廣州,是「大廣州黃金郊區」。新豐已融入珠三角1.5小時經濟生活圈。雲髻山圖:雷群,圖二:何樹儀新豐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獨特的生態資源,孕育了大批優質的旅遊項目。在休閒旅遊資源和農林資源方面佔據極大優勢。以上圖源:新豐家園新豐物產豐饒,資源富庶。有許多優質的名優特產備受遊客青睞。茶葉,風鈴餅,鴛鴦淮山面等數不勝數。
  • 花草四雅之—菖蒲, 自帶香氣號稱「隨手香」, 文人雅士標配
    花草四雅(圖片來自網絡)中國古人將蘭、菊、水仙、菖蒲,並稱為「花草四雅」,這幾種植物或空谷幽香、或恬然自處、或纖塵不染、或安於淡泊,深受古代文人雅士喜愛。直到今天,蘭、菊『、水仙還是常見的家庭觀賞盆栽植物。
  • 花中四雅的菖蒲,為什麼如此受文人雅士的追捧?
    此一家之言也,但也將古代文人「視菖蒲如命」的特點描繪地淋漓盡致,甚至民間有為無菖蒲無文人的說法。可見,自古以來文人就有菖蒲情節。在他們眼中,菖蒲不僅是溪畔河邊的野草,還是他們書桌上必備的文房清供,更象徵著他們不屈的「文人氣節」。事實上,菖蒲學名:Acorus calamus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狀莖粗壯。
  • 袁美勤,馮月根丨明清文人結社的吳江現象
    可見文人結社社事活動盛況。《乾嘉吳中女性詩人群體研究》中提到吳江:「十位多才多藝的閨閣女子聚在一起組成詩社,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雅集活動,她們有時以詩相聚,舉行詩酒雅集,有時以歌相聚,相攜彈唱,風雅至極。」
  • 南方周末走進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文人畫與時代覺醒
    參與聚會的李公麟嘗用畫筆記錄下這一盛況,於是有了再現北宋文人聚會的名畫《西園雅集圖》。米芾嘗為此圖作記,稱:「自東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議論,博學辨識,英辭妙墨,好古多聞,雄豪絕俗之資,高僧羽流之傑,卓然高致,名動四夷,後之覽者,不獨圖畫之可觀,亦足仿佛其人耳!」
  • 【南湖文化地圖】散落在歷史長河裡的「新豐」
    新豐鎮位於嘉興市東郊,是連接嘉興市區和濱海新區的中心城鎮,鎮域面積65.25平方千米,下轄10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   新豐,古稱平林,亦稱新坊。發源於漢塘兩岸,草創於唐末五代,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漢塘文化源遠流長。鎮域河流縱橫,唐宋以來,經濟活動和人際交流異常活躍,因此橋梁建造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