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秋分,一般會在陽曆的九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四日之間。每當秋分到來,全球大部分地區都會出現晝夜平分的現象,這是因為太陽到了直射赤道的位置,也就是黃經的180度的位置。而秋分節氣過去之後,位於地球北部的我國,將會開始夜長而晝短的現象,這是因為太陽照射的位置開始逐漸向南半球偏移。在這裡,秋分就代表著晝夜平均分開的意思。
再從二十四節氣中來看,我們國家從古代便將一年分為了四個季節,其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每一個季節的開始點,從而分成了4個90天,每一個節點都是一個季節的開始。而秋分又剛好處於秋季之中,因此將秋季平分開來。在這裡,秋分是處於秋季冷熱交替之間,有著將冷熱天氣分開的意思。
秋分除了平分晝夜之外,氣溫的變化也是十分的明顯。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大多數地方氣溫都已經下降到22度左右了。這是因為前面所說的太陽照射位置偏移的緣故,地球北部的氣溫也能明顯感覺到開始降低。也因為這些變化,秋分也有著一些屬於它的氣候的特點。在古代,我國的古人將秋分的物候變化總結成了三候。
這三候分別為: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蜇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大體意思就是,秋分到來以後,打雷的天氣不會再出現了。蟲子們也都躲進洞穴並開始為洞口封土,以抵抗寒冷天氣的到來。降雨量逐漸少了起來,有的水也已經開始乾涸了。
農家俗語中也有著一些對秋分的說法,其中一個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現在的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了,小部分地方還會感覺有些冷。當一次又一次的降雨,再加上冷空氣的逐漸南下,氣溫也將隨之不斷下降。不久之後,就又會見到漫天飛舞的雪花和銀裝素裹的大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