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份徐州市工業經濟克服疫情影響穩步回升
12月22日,徐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1至11月份全市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前11個月,該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較1至10月份提升1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平均0.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6,較1至10月份提升1個位次。其中,11月份當月同比增長16.6%,高於全省平均3.9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
今年年初,面對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和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徐州市按照「六穩」「六保」任務要求,統籌抓好工業企業疫情防控和工業經濟發展,千方百計戰疫情、助復工、促發展。1至11月份,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6.6%,高於全省平均14.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4。
1至11月份,徐州市六大優勢產業支撐有力,規模以上企業1737家,產值同比增長6.5%。裝備製造產業產值依然保持增長,同比增長25.2%,拉動全市9.2個百分點。建材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1%,年內首次轉正。食品加工、冶金、能源和煤鹽化工產業產值降幅持續收窄,同比分別下降1.8%、5.1%、7.4%、17.4%,較1-10月份分別收窄1.6、2.5、0.9和4.2個百分點。
1至11月份,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引領發展,規模以上企業797家,產值同比增長17.1%。集成電路與ICT、裝備與智能製造和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產值增速較快,同比分別增長47.4%、26.8%、19.3%,合計拉動全市8.4個百分點。新材料產業同比增長6.2%。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同比分別下降6.9%、1.6%,較1至10月份分別收窄1.5、3.8個百分點。
年初以來,徐州市工信局堅持以有發展潛力、培育型強的中小微工業企業,年度新建投產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先進位造業企業為重點,建立市、縣兩級規上工業企業培育庫,紮實推進千家企業培大育強。採取定期追蹤、不定期調研相結合的方式推進新增規上企業培育,為納入培育庫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推動土地、資金等要素向入庫企業集聚。截至目前,全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87家,居全省第2。
下一步,徐州市將繼續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以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加快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雙向融合」。持續放大徐州市工程機械產業技術、規模、品牌和配套能力優勢。鞏固提升集成電路與ICT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提升徐州市集成電路的材料鏈、設備鏈、封測鏈水平。傳統產業重點做好五大行業企業轉型升級收尾,加速以徐鋼三期、中新二期、龍興泰為代表的37個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形成支撐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新支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