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以「四力」應對變局,促經濟穩步回升

2020-12-12 澎湃新聞

卷首 | 以「四力」應對變局,促經濟穩步回升

2020-08-05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楊良敏 中國發展觀察

在經歷幾十年來罕見的下滑後,受疫情嚴重衝擊的中國經濟終於「由負轉正」,讓市場舒了一口氣。而在我們創造「新奇蹟」的同時,國際國內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需要保持戰略定力,並適時進行策略調整,努力激發市場活力,暢通雙循環,尤其是著力構建內循環體系,重振疫後經濟,促其穩步回升向好。

疫情是今年最大的變量。它不僅給人類生產生活和健康福祉帶來直接危害,而且對世界經濟運行、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政治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其威力超出所有人的預料。

從經濟上看,上半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無一例外都出現負增長。尤其是,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也是當前疫情「震中」的美國,新增確診病例數字和死亡數字增長仍在不斷創新高,經濟數據也呈現幾十年以來最糟糕的狀況:二季度同比下降9.6%,環比年化下降32.9%,上半年實際下降4.6%。作為歐洲的火車頭、製造業強國的德國,二季度同比萎縮11.7%,上半年同比下降6.7%。而作為世界經濟的最大引擎,中國經濟表現還算不錯,在一季度大幅下滑6.8%的基礎上,二季度迅速實現3.2%的正增長,上半年同比下降1.6%,好於預期。在極端嚴峻形勢下,我們在短時間內扭轉了局面,這一奇蹟般的成果,歸功於快速、有效地控制住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性勝利,同時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控經驗,即便在北京等地區出現疫情反覆的情況下,也能在極短時間內實現動態清零。在此過程中,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到平衡有序,最大限度地把之前的損失搶回來。這一努力收到了成效,最新統計數據就是最好的註腳,也給世界經濟復甦增強了信心。

但也要看到,疫情仍在世界蔓延,且隨著各國重啟經濟而出現了新的反彈趨勢,後續影響尚難估計。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巨大衝擊已經顯現,而對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可能更為深刻。對此,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做出的反應需要格外關注,尤其是在疫情蔓延嚴重疊加國內選情焦灼的情況下,其政治影響的「溢出效應」可能會對國際安全局勢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這是當前我們面對的最大外部變量,需要審慎評估,策略應對,爭取把復甦向好的勢頭延續下去。

一是要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外部情況已然發生巨大變化,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強,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無論形勢如何變化,我們始終要認清自身所處方位,始終清醒認識當前的最大任務和未來的夢想與願景所在,不懼困難、不怕風雨,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定執行每個時間節點、每個重要階段的歷史任務,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即便有曲折、有幹擾乃至破壞,也要堅決克服和排除,朝著既定目標前進。

與此同時,在應對疫情的「戰場」上,我們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經受了考驗,賦予我們蓄積經驗與自信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既要看到自身進步對各種外部挑釁的免疫力在增強,但也不能盲目自負。只要不自亂陣腳,保持定力妥善處理分歧挑戰,不犯顛覆性錯誤,就沒有人可以阻擋我們追夢的腳步。

二是始終保持對局勢的清醒認識和應變力。變化是世界的常態,提高應變能力是穩健駕馭全局的關鍵。疫情的應對,改變了人們許多盲目認知,也對世界局勢帶來諸多變化。在變局中,有重大挑戰也有戰略機遇。對此,我們首先要認識危機並分類管控危機,盡力使之不滑出「紅線圈」;同時,對戰略機遇做出新評估,在中長期戰略框架內解析其新內涵,並盡力使之轉化為助力長期目標實現的新優勢,同時儘量延長「有效期」。這是提高應變力的基礎和前提。

三是充分保護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疫情的衝擊給市場主體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生存危機縈繞在前。這是經濟發展的最大威脅。應對外部變局,保護和激發1億多戶市場主體的活力是當務之急。作為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這些市場主體在國家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所說,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對此,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激勵企業家不斷創新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全方位激發市場活力。

四是打通雙循環,更加重視國內大循環體系的構建,充分挖掘和釋放內需潛力。疫情改變了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外需增長動力不濟,就要在進一步擴大開放穩外貿穩外資的同時,把內需擴大的動力更加充分地激發出來。當前情況下,外需的提振受海外疫情控制進程的影響,具有很大不確定性,能夠主動爭取的是在構建國內大循環體系上下足功夫,打通賭點、消除痛點,降低市場主體的經營成本,在就業、產業和區域政策的協調配合下,立足創新,把短板補齊、長板拉長,利用好我們超大規模市場、產業鏈完整和數字領域領先的優勢和潛力,期待韌性十足的中國經濟在年終收官時有個更漂亮的成績單。

文章來源:《中國發展觀察》2020年第13-14期合刊卷首語

公號內容版權歸屬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轉載務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長按以下二維碼,識別並關注和傳播「中國發展觀察」微信公眾號(ID:ichinado),我們會努力提供有價值的回報。

《中國發展觀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編輯出版,是以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為重點的綜合性半月刊,開設有戰略、宏觀、區域、世界、法治、社會、文化、前沿、產業、智庫論壇等欄目,具有較強的前瞻性、權威性、可讀性。《中國發展觀察》在學術理論界、各級黨政機關以及企業家階層擁有廣泛而穩固的讀者群,並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重要機構和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等權威資料庫列為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

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榮華中路22號院亦城財富中心A座7層(郵編:100176)

網址:www.chinado.cn

公眾號:ichinado(中國發展觀察)

電話:010-68352880

原標題:《卷首 | 以「四力」應對變局,促經濟穩步回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寧夏經濟持續穩步回升 穩健前行!
    記者今天從有關部門獲悉,寧夏1-11月主要經濟指標出爐,工業、投資、消費、就業等經濟運行主要指標持續穩步回升,展現出了充分的韌性與活力。自治區工信廳經濟運行處副處長 吳燕燕今年以來,工業經濟一季度全國率先轉正,連續6個月增速全國前三,三季度頂住回落壓力繼續保持平穩運行,增加值增連續4個月保持回升,工業投資的精準性和有效性不斷加強,「三個100」重點項目加快,保增長的效果更加明顯,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和企業數量也在逐步提升,工業經濟運行行穩致遠的腳步更加堅實。
  • 古冶區多項舉措力促工業經濟穩步回升
    古冶區多項舉措力促工業經濟穩步回升2020-12-23 14:28:58   來源:唐山市人民政府     列印   今年以來,古冶區在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 抓牢「六穩」、落實「六保」
  • 1-11月桂林市經濟穩步回升
    ,經過全市上下全力奮戰,1-11月,桂林市經濟運行呈穩步回升態勢。負增長停產企業超四成。(四)「四上」企業數較去年同期減少在庫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做好各項生產要素保障,增強發展後勁,繼續保持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勢頭。(三)進一步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降低消費障礙,引導企業行業進一步開拓農村市場,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 1-11月份徐州市工業經濟克服疫情影響穩步回升
    1-11月份徐州市工業經濟克服疫情影響穩步回升 發布日期:2020-12-24 09:22 來源:徐州市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12月22日,徐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1至11月份全市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 上半年,廣安經濟止滑回升
    上半年,我市經濟增速實現由降轉增!7月28日,2020年上半年廣安市經濟形勢新聞發布會召開,公布了我市「年中考」成績: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78.6億元,同比增長0.4%,增速較一季度提高3.3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市經濟呈現低開企穩、止滑回升和持續復甦的基本走勢,為下半年加快恢復奠定了良好基礎。」
  • 應對變局 胸懷大局 開拓新局
    政治局會議全面總結上半年經濟工作,對下半年工作進行系統部署,同時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局,強調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明確五中全會召開時間、主要議程,研究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既立足當下、又謀劃長遠,將對我國未來一段時期發展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
  • 金融存貸增長加快 前11個月寧夏經濟運行穩步回升
    「今年以來,全區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區經濟運行呈現持續向好,穩步回升的發展態勢。」12月18日,自治區統計局一位負責人在接受寧夏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首都機場地服公司多措並舉應對貨量穩步回升
    儘管整體貨量仍然相對呈低位,但穩步回升的信號已經「釋放」。BGS多措並舉,在滿足服務保障需求的同時,積極應對貨量「回歸」常態化。在安全方面,BGS加快長時間未提取危險品的處置進度,與收貨人、航空公司、海關等積極溝通,協助客戶辦理退運、提取、移送手續,降低危險品長期滯留貨站造成的風險,清理、整合庫房存儲資源。
  • 哈爾濱機場客流穩步回升
    關注新華網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出行客流顯著回升。 哈爾濱機場客流穩步回升新華網黑龍江
  • 金燦榮:我認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概括為這四個「新」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正確認識國際形勢,準確把握戰略機遇,合理定位內政外交的發展方向,處理好大國關係尤其是中美關係,對於我國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應對外部挑戰與促進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大國當有遠見。
  • 堅持系統觀念 應對百年變局
    這些重要論述既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建設歷史性成就的方法論總結,標誌著我們黨領導經濟社會建設的理論自覺不斷提升,又為我們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提供了科學的方法指南。
  • 張二震:多措並舉力推江蘇經濟穩步回歸常態
    新形勢下,江蘇如何聚焦「六穩」、聚力「六保」,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以搞活企業為中心穩經濟穩就業。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只有企業活了,整個經濟才會活,企業正常運轉了,才有產出,才有就業,才有消費,社會經濟才能恢復常態。可見,企業是經濟恢復常態的關鍵。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
  • 解盤年中經濟·智說⑧丨田輝:經合組織看好中國經濟長期前景
    四是未來需求很大的數字領域,比如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要求更加先進的技能培訓,難以由大學ICT教育直接進行人才輸送。經合組織認為,如果無法通過更新和改善教育體系解決合格的數字人才短缺問題,將極大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
  • 應對百年大變局從厚德載物開始
    應對百年大變局從厚德載物開始文|劉佔鋒歷經數千年的發展,黃河精神已逐步發展為中華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柱石。然而,我們面對的也已不是昨日之世界,而是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根據新的時代要求,重鑄中華民族的黃河精神,比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更加迫切。
  • 天福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林雅華:以變革應對變局 於變局中開新局
    本期,天福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林雅華立足當下,勾勒未來,作「以變革應對變局於變局中開新局」的主題分享,為大家解讀新形勢下天福發展的新機遇與新舉措,與君共饗。二戰之後奠定的國際政治經濟治理秩序,總體保持和平並推動經濟全球化,現在卻走到了新的歷史轉折關口。2019年10月25日,會見巴西總統時就提到「世界遇到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20年,正值決勝全面小康之年,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為目標的實現增加了新的挑戰。從目前的世界形勢看,預判非常準確,縱觀歷史,統判全球,作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分析和戰略論斷。
  • 理上網來|專家解讀政治局會議精神:應對變局、胸懷大局、開
    政治局會議全面總結上半年經濟工作,對下半年工作進行系統部署,同時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局,強調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明確五中全會召開時間、主要議程,研究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既立足當下、又謀劃長遠,將對我國未來一段時期發展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
  • 在危機與變局中頂風破浪大膽創新
    面對危機和變局,中國企業家如何創新,如何實現新的使命?今天下午,2020年中國500企業高峰論壇平行論壇之一——危機與變局中的中國企業創新在黃河迎賓館舉行,與會學者和500強企業代表暢所欲言,現身說法,一致認為,在危機與變局中,企業家更要頂風破浪、大膽創新,與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 聚「四力」促「四合」 厚植稅務文明沃土
    紅色精神引領稅務前行文山州稅務局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擎」,穩步推進文山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抓領導強機制,強健「主心骨」。藍色情懷服務文山發展文山州稅務局堅守主責,聚焦「四力」,持續為促進「六穩」「六保」、助力打贏三大攻堅戰、推動文山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稅收支持。優惠政策落實給力,減輕納稅人繳費人稅費負擔。
  • 大變局下中國外交如何破局?
    如何在夯實自身利益基礎上,穩步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考驗著每一個國家的外交智慧。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外交如何破局?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中國外交研究所所長、教授羅建波日前在《人民論壇》刊文指出,中國既要突出「隨勢」「順勢」,又要強調「謀勢」和「塑勢」,主動塑造中國與外部世界關係。具體內容,請看全文。
  • 應對貨量回升 首都機場地服公司有妙招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霍穎 報導:近期,首都機場地服公司(BGS)國際貨站貨物收運量穩步增長。9月3日,BGS國際貨站收貨量達428噸,較一周前單日293噸增長了接近47%。儘管整體貨量仍然處於低位,但穩步回升的信號已經釋放。BGS多措並舉,在滿足服務保障需求的同時,積極應對貨量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