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楊良敏 中國發展觀察
在經歷幾十年來罕見的下滑後,受疫情嚴重衝擊的中國經濟終於「由負轉正」,讓市場舒了一口氣。而在我們創造「新奇蹟」的同時,國際國內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需要保持戰略定力,並適時進行策略調整,努力激發市場活力,暢通雙循環,尤其是著力構建內循環體系,重振疫後經濟,促其穩步回升向好。
疫情是今年最大的變量。它不僅給人類生產生活和健康福祉帶來直接危害,而且對世界經濟運行、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政治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其威力超出所有人的預料。
從經濟上看,上半年世界主要經濟體無一例外都出現負增長。尤其是,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也是當前疫情「震中」的美國,新增確診病例數字和死亡數字增長仍在不斷創新高,經濟數據也呈現幾十年以來最糟糕的狀況:二季度同比下降9.6%,環比年化下降32.9%,上半年實際下降4.6%。作為歐洲的火車頭、製造業強國的德國,二季度同比萎縮11.7%,上半年同比下降6.7%。而作為世界經濟的最大引擎,中國經濟表現還算不錯,在一季度大幅下滑6.8%的基礎上,二季度迅速實現3.2%的正增長,上半年同比下降1.6%,好於預期。在極端嚴峻形勢下,我們在短時間內扭轉了局面,這一奇蹟般的成果,歸功於快速、有效地控制住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性勝利,同時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控經驗,即便在北京等地區出現疫情反覆的情況下,也能在極短時間內實現動態清零。在此過程中,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到平衡有序,最大限度地把之前的損失搶回來。這一努力收到了成效,最新統計數據就是最好的註腳,也給世界經濟復甦增強了信心。
但也要看到,疫情仍在世界蔓延,且隨著各國重啟經濟而出現了新的反彈趨勢,後續影響尚難估計。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巨大衝擊已經顯現,而對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政治格局的影響可能更為深刻。對此,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做出的反應需要格外關注,尤其是在疫情蔓延嚴重疊加國內選情焦灼的情況下,其政治影響的「溢出效應」可能會對國際安全局勢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這是當前我們面對的最大外部變量,需要審慎評估,策略應對,爭取把復甦向好的勢頭延續下去。
一是要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外部情況已然發生巨大變化,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強,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無論形勢如何變化,我們始終要認清自身所處方位,始終清醒認識當前的最大任務和未來的夢想與願景所在,不懼困難、不怕風雨,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定執行每個時間節點、每個重要階段的歷史任務,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即便有曲折、有幹擾乃至破壞,也要堅決克服和排除,朝著既定目標前進。
與此同時,在應對疫情的「戰場」上,我們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經受了考驗,賦予我們蓄積經驗與自信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既要看到自身進步對各種外部挑釁的免疫力在增強,但也不能盲目自負。只要不自亂陣腳,保持定力妥善處理分歧挑戰,不犯顛覆性錯誤,就沒有人可以阻擋我們追夢的腳步。
二是始終保持對局勢的清醒認識和應變力。變化是世界的常態,提高應變能力是穩健駕馭全局的關鍵。疫情的應對,改變了人們許多盲目認知,也對世界局勢帶來諸多變化。在變局中,有重大挑戰也有戰略機遇。對此,我們首先要認識危機並分類管控危機,盡力使之不滑出「紅線圈」;同時,對戰略機遇做出新評估,在中長期戰略框架內解析其新內涵,並盡力使之轉化為助力長期目標實現的新優勢,同時儘量延長「有效期」。這是提高應變力的基礎和前提。
三是充分保護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疫情的衝擊給市場主體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生存危機縈繞在前。這是經濟發展的最大威脅。應對外部變局,保護和激發1億多戶市場主體的活力是當務之急。作為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這些市場主體在國家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所說,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對此,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激勵企業家不斷創新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全方位激發市場活力。
四是打通雙循環,更加重視國內大循環體系的構建,充分挖掘和釋放內需潛力。疫情改變了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外需增長動力不濟,就要在進一步擴大開放穩外貿穩外資的同時,把內需擴大的動力更加充分地激發出來。當前情況下,外需的提振受海外疫情控制進程的影響,具有很大不確定性,能夠主動爭取的是在構建國內大循環體系上下足功夫,打通賭點、消除痛點,降低市場主體的經營成本,在就業、產業和區域政策的協調配合下,立足創新,把短板補齊、長板拉長,利用好我們超大規模市場、產業鏈完整和數字領域領先的優勢和潛力,期待韌性十足的中國經濟在年終收官時有個更漂亮的成績單。
文章來源:《中國發展觀察》2020年第13-14期合刊卷首語
公號內容版權歸屬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轉載務請註明出處及原作者。
長按以下二維碼,識別並關注和傳播「中國發展觀察」微信公眾號(ID:ichinado),我們會努力提供有價值的回報。
《中國發展觀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編輯出版,是以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為重點的綜合性半月刊,開設有戰略、宏觀、區域、世界、法治、社會、文化、前沿、產業、智庫論壇等欄目,具有較強的前瞻性、權威性、可讀性。《中國發展觀察》在學術理論界、各級黨政機關以及企業家階層擁有廣泛而穩固的讀者群,並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重要機構和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等權威資料庫列為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
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榮華中路22號院亦城財富中心A座7層(郵編:100176)
網址:www.chinado.cn
公眾號:ichinado(中國發展觀察)
電話:010-68352880
原標題:《卷首 | 以「四力」應對變局,促經濟穩步回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