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連奎:從「第四代經濟增長理論」展望世界經濟趨勢

2020-12-27 中國產經新聞網

本報記者 劉昱汝報導

12月1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指出,中國仍將是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到明年年底,世界經濟有望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水平,預計中國對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1/3。

縱觀人類幾千年的發展歷程,平均每年達到2%的經濟增長率主要出現在近200年,且主要集中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高速增長堪稱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

「經濟增長理論最核心的目的是找出一個決定經濟增長的最根本重要因素,目前人類已經誕生了三代經濟增長理論,但客觀說,決定經濟增長的那個根本重要性因素並沒有完全被找到,現有的經濟增長理論對現實的經濟增長也不具備太多的指導意義,也很少見到有政府根據經濟增長理論制定經濟政策。」知名學者、著名經濟學家高連奎在論壇上表示。

在第四代經濟增長理論中,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取決於這個國家在創新領域聚集的資金規模,特別是股權投資行業聚集的資本規模才是決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這比人才和知識更重要。中國國內做VC/PE的基金遠遠超過美國,也就是中國用於支持創新的資金遠遠高於美國和日本,這也是近年科技能夠崛起的原因所在。

對於國家如何在創新領域聚集最多的資金、為何中國支持創新資金增加?高連奎認為,根據研究,一個國家較高的貨幣利率才是決定一個國家資金向創新領域聚集的核心因素。這也是第四代經濟增長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其實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擁有大量資金,但資金的多少並不重要,資金的流向才重要,而貨幣利率決定資金流向,稱之為「利率指揮棒」。近年來中國的貨幣利率幾乎是全球最高的,所以中國的金融是最活躍的,中國的股權投資機構募集的資金總額也是全球最高的,再加上高達幾萬億的中國政府產業基金的支持,中國出現全球最火熱的創新就不足為奇了。

眾所周知,歷史都是驚人的相似,中國和美國創投行業的崛起都在高利率的環境下實現。

高連奎指出,美國當年實行高利率,因為滯漲,中國實行高利率也是因為美國實行量化寬鬆後的資金外溢引發了中國的通脹。相反美國和日本的創新衰落也是驚人的相似,都是受到「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影響。一個國家的利率水平是由政府債務決定的,一個國家能夠實行多高的利率,主要卻決於政府擁有多少的債務,政府的債務越高,其利率必然越低,政府債務越低,則可以實行的利率越高,這稱之為「政府債務是金融利率的天花板」。

國家的政治生態決定了國家的經濟政策偏好,國家的經濟政策偏好又直接決定了國家的經濟發展前景。

高連奎表示,在傳統的貨幣理論模型中,只有貨幣發行機構和實體企業兩個主體,而忽視了金融機構的存在。而金融機構才是決定資金供給的關鍵因素,沒有金融機構的參與,央行發行的貨幣根本就不可能進入實體經濟,而金融機構的積極性與活躍程度是依賴於金融利率的,金融利率越高,金融機構的活躍性越高,他們也更願意為實體經濟服務。因此任何貨幣政策要想成功就必須與金融機構實現激勵相容,否則必然是失敗。量化寬鬆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與金融機構實現激勵相容,反而因為低利率摧毀了金融機構。

可以看出,第四代經濟增長理論不僅僅是一個關乎經濟增長的單一理論,而是一個涵蓋貨幣利率、政府債務、財稅改革,金融投資,實體創新與經濟增長的理論體系。

日前,由大金所和西部利得基金聯合舉辦的第25期「中國大固收高端論壇—崇左話同業」在廣西崇左市舉行。據悉,本期高端論壇特邀知名學者、著名經濟學家高連奎,民商基金董事長鄭新林等,另外還邀請了大型股份制銀行、大型城商行、大型上市農商行、券商、基金公司高管出席,以主題分享、高端對話、深度交流等形式,從不同維度展望2021年宏觀經濟、財政與貨幣政策,解析金融監管政策、探討固收投資策略、防範投資風險、交流業務轉型升級等內容。本次論壇由大金所董事長肖大平主持。

相關焦點

  • 2021年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
    2021年宏觀經濟十大趨勢展望 2020-12-17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聯合國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經濟增長前景取決於減少貿易...
    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就《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發布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 人民網聯合國1月16日電(記者 楊俊)聯合國16日發布《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報告指出,若各種風險得到控制,世界經濟活動在2020年可能會略有好轉,但五分之一國家的人均收入將停滯不前或下降。 受長期貿易爭端影響,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降至2.3%,為十年來最低水平。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可能達到2.5%,但在貿易局勢緊張、金融動蕩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的影響下,全球經濟的復甦進程可能脫軌。
  • 高連奎:弗裡德曼凱恩斯與我通脹理論異同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高連奎通脹理論是經濟學中目前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存在,幾部比較流行的經濟學教材的通脹部分,都存在著比較明顯的「論述困境」。凱恩斯學派的提出的「需求拉動型通脹」和「成本推動型通脹」與貨幣學派的理論並不能融合,以至於幾個版本的經濟學教材,在涉及通脹的部分都分布在兩個章節論述。 其實關於通脹的直接原因是清晰可見的,現有的理論也論述的比較清楚。我們唯獨缺少的是關於通貨膨脹「根本成因」的敘述,以及缺乏一個統一的理論將現有的通脹理論整合起來。
  • 專家展望2018年臺灣經濟形勢 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專家展望2018年臺灣經濟形勢 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2018-01-23 11:02:40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經濟藍皮書》預測今年四季度我國經濟增長5.5%、全年經濟增長2.2...
    但疫情在不同國家仍會起起落落,世界可能在一段時期內仍存在疫情局部熱點地區。藍皮書指出,預計中國2020年經濟增長2.2%左右,2021年經濟增長7.8%左右。「展望2021年,由於2020年的低基數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會出現補償性增長。在沒有新的疫情衝擊下,中國經濟仍然保持增長態勢,全年經濟增速出現前高后低態勢,其中一季度經濟增速會達到兩位數,在19.5左右。按預測值,2020年-2021年兩年平均經濟增長將恢復至潛在增長水平。」 李雪松表示。
  • 安邦智庫舉辦「2021年度中國經濟趨勢展望研討會」
    12月18日 ,安邦智庫以線上直播的方式舉辦了「2021年度安邦智庫中國經濟趨勢展望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近兩百家平臺和機構的眾多業內人士、企業精英、智庫學者齊聚一「堂」,從全球經濟、金融、產業發展、改革及公共政策等領域入手,深入分析、判明趨勢,與安邦共同探討了後疫情時代的世界主旋律。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2019年《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發布會成功舉行
    2019年11月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2019年《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發布會首次在成都舉行。本次發布會由IMF駐華代表處、西南財經大學聯合主辦,在西南財經大學發布。本次發布報告,從理論的高度和宏觀的視角對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作研判,共同探討全球經濟同步放緩、中國經濟展望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等問題。西南財經大學作為IMF新的合作夥伴,將共同致力於貨幣金融戰略等研究和探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以《世界經濟與中國展望》為主題發表了演講,認為2019年經濟增速是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最慢的一次,世界經濟同步放緩。
  • 「選題」世界經濟重大理論選題(2020-2021)
    「世界經濟重大理論選題」由中國世界經濟學會聯合《世界經濟》編輯部共同發起。2020-2021年度世界經濟重大理論選題為:一、世界經濟長期低增長的原因是什麼?圍繞世界經濟長期處於低增長,以及一些國家經濟增長處於長期停滯的現實背景,進行理論創新性分析研究,包括人口結構、收入分配、技術進步、全球化等角度。二、發達國家為什麼會長期處於低通脹狀態?
  • 明年經濟溫和增長
    來源:證券時報網證券時報記者 沈寧12月9日,安本標準投資管理舉行「2021年市場展望媒體溝通會」,展望明年的經濟趨勢與投資對策。安本標準投資管理亞太區多元資產解決方案投資總監羅勳表示, 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的態勢不變,只是在疫情反覆的情況下,寬鬆和緊縮將會交替循環,整體來看有望「溫和增長」。疫苗研發的消息、央行的貨幣政策仍將支撐全球經濟邁向增長的軌道。此外,在經濟復甦的前提之下,即使短期內經濟無法回到疫情發生前的情況,投資者還是可以對2021年的企業估值和獲利增長保持信心。
  • 高連奎:經濟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兩大來源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高連奎市場經濟的真正「自由化」並不是從亞當斯密開始的,而是從瓦爾拉斯開始的。因為「一般均衡」這個概念在經濟學中的核心影響力,瓦爾拉斯也被薩繆爾森奉為在世界經濟學史上是僅次於亞當斯密,排名第二的經濟學家,經濟史學家熊彼特更直接稱瓦爾拉斯為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最偉大的經濟學家。 但自從瓦爾拉斯在給經濟學設置了一個「一般均衡」的天花板之後,桎梏了經濟學長達一百五十年的發展。
  • 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專委會《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主要觀點1.世界經濟可能於2021年下半年迎來整體性復甦。全球疫情可能在年中後步入拐點,美國經濟轉為中強度復甦將帶動世界經濟逐步回歸疫情爆發前水平,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可能出現「先高后低」的數值。2.全球經濟運行呈現多維度不同步。
  • 全球經濟增長,中國被寄予厚望
    中國商務新聞網 「憑藉零售和服務業的快速復甦,中國被寄予厚望在2021年有力助推全球經濟實現增長。」全球領先的支付科技公司萬事達卡發布2021年度經濟展望報告如是強調。報告揭示了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新興發展趨勢以及消費者、企業和政府所面臨的潛在風險與挑戰。
  • 《中國經濟安全展望報告2020》在京發布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劉慧)近日,《中國經濟安全展望報告2020:供求雙萎縮下的經濟形勢與政策》(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的主編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分別從實體經濟、貨幣金融等多角度展望了2020年經濟形勢。
  • 連平: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
    世界經濟可能於2021年下半年迎來整體性復甦。全球疫情可能在年中後步入拐點,美國經濟轉為中強度復甦將帶動世界經濟逐步回歸疫情爆發前水平,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可能出現「先高后低」的數值。 2.全球經濟運行呈現多維度不同步。
  • 經合組織全球經濟展望報告 明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將超1/3
    央視網消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日前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2%,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三分之一。
  • ...評《全球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關係:回顧與展望(中英文版)》
    可喜的是,歷時3年多,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國際勞工組織、德國艾伯特基金會三方合作,中國、美國、德國、丹麥、日本、韓國等7國知名學者深入研討,鄭功成、[德]沃爾夫岡·舒爾茨所著的《全球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關係:回顧與展望(中英文版)》於2019年底出版。
  • 經合組織讚揚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將超過三分之一
    文案:曾正編輯:正昊據央視新聞報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本月在法國巴黎發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該報告預測了經合組織成員以及世界上其他重要經濟體在相對於2000年的萎縮,經合組織預測在明年即2021年,世界經濟將增長4%以上,而這其中中國的增長將實現8%的幅度。該組織的數據基於10月份以前的數據,因此預測結果較為可信,該組織研究報告認為經濟復甦之後中國經濟發展可能回到原來的軌道。
  • 韓文龍:世行報告再次展現世界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
    1月5日世界銀行發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基於對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和疫情有效控制的預估,報告預測2021年世界經濟預期增長率為4%,中國經濟預期增長率為7.9%。世行報告再次展現了世界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良好預期。
  • 國家經濟起飛理論的開拓者
    劉易斯1915年出生於英屬西印度群島,成年以後在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LSE)接受教育,獲得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先後在倫敦經濟學院、曼徹斯特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擔任教職。除此之外,他還曾經出任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的經濟顧問、西印度大學校長、加勒比發展銀行的總裁,並為亞洲和非洲等眾多發展中國家提供諮詢。
  • 展望2021 世界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這不僅有助於推動經濟反彈,而且隨著投資壁壘降低,中國是今年唯一可能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外商投資勢必將繼續流入中國。 報導援引美國榮鼎諮詢集團分析師亞當·李森科的觀點稱,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外國公司將繼續在中國投資,「因為在全球疫情期間,中國仍是最具彈性的經濟體之一,而且中國未來的增長潛力仍強於其他大多數主要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