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昱汝報導
12月1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指出,中國仍將是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到明年年底,世界經濟有望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水平,預計中國對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1/3。
縱觀人類幾千年的發展歷程,平均每年達到2%的經濟增長率主要出現在近200年,且主要集中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高速增長堪稱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
「經濟增長理論最核心的目的是找出一個決定經濟增長的最根本重要因素,目前人類已經誕生了三代經濟增長理論,但客觀說,決定經濟增長的那個根本重要性因素並沒有完全被找到,現有的經濟增長理論對現實的經濟增長也不具備太多的指導意義,也很少見到有政府根據經濟增長理論制定經濟政策。」知名學者、著名經濟學家高連奎在論壇上表示。
在第四代經濟增長理論中,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取決於這個國家在創新領域聚集的資金規模,特別是股權投資行業聚集的資本規模才是決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這比人才和知識更重要。中國國內做VC/PE的基金遠遠超過美國,也就是中國用於支持創新的資金遠遠高於美國和日本,這也是近年科技能夠崛起的原因所在。
對於國家如何在創新領域聚集最多的資金、為何中國支持創新資金增加?高連奎認為,根據研究,一個國家較高的貨幣利率才是決定一個國家資金向創新領域聚集的核心因素。這也是第四代經濟增長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其實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擁有大量資金,但資金的多少並不重要,資金的流向才重要,而貨幣利率決定資金流向,稱之為「利率指揮棒」。近年來中國的貨幣利率幾乎是全球最高的,所以中國的金融是最活躍的,中國的股權投資機構募集的資金總額也是全球最高的,再加上高達幾萬億的中國政府產業基金的支持,中國出現全球最火熱的創新就不足為奇了。
眾所周知,歷史都是驚人的相似,中國和美國創投行業的崛起都在高利率的環境下實現。
高連奎指出,美國當年實行高利率,因為滯漲,中國實行高利率也是因為美國實行量化寬鬆後的資金外溢引發了中國的通脹。相反美國和日本的創新衰落也是驚人的相似,都是受到「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影響。一個國家的利率水平是由政府債務決定的,一個國家能夠實行多高的利率,主要卻決於政府擁有多少的債務,政府的債務越高,其利率必然越低,政府債務越低,則可以實行的利率越高,這稱之為「政府債務是金融利率的天花板」。
國家的政治生態決定了國家的經濟政策偏好,國家的經濟政策偏好又直接決定了國家的經濟發展前景。
高連奎表示,在傳統的貨幣理論模型中,只有貨幣發行機構和實體企業兩個主體,而忽視了金融機構的存在。而金融機構才是決定資金供給的關鍵因素,沒有金融機構的參與,央行發行的貨幣根本就不可能進入實體經濟,而金融機構的積極性與活躍程度是依賴於金融利率的,金融利率越高,金融機構的活躍性越高,他們也更願意為實體經濟服務。因此任何貨幣政策要想成功就必須與金融機構實現激勵相容,否則必然是失敗。量化寬鬆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與金融機構實現激勵相容,反而因為低利率摧毀了金融機構。
可以看出,第四代經濟增長理論不僅僅是一個關乎經濟增長的單一理論,而是一個涵蓋貨幣利率、政府債務、財稅改革,金融投資,實體創新與經濟增長的理論體系。
日前,由大金所和西部利得基金聯合舉辦的第25期「中國大固收高端論壇—崇左話同業」在廣西崇左市舉行。據悉,本期高端論壇特邀知名學者、著名經濟學家高連奎,民商基金董事長鄭新林等,另外還邀請了大型股份制銀行、大型城商行、大型上市農商行、券商、基金公司高管出席,以主題分享、高端對話、深度交流等形式,從不同維度展望2021年宏觀經濟、財政與貨幣政策,解析金融監管政策、探討固收投資策略、防範投資風險、交流業務轉型升級等內容。本次論壇由大金所董事長肖大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