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看看你讀錯沒有?

2020-12-12 史書上的那些事

普通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確定的,中國通用的標準現代漢語。現如今,只要你在中國,你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走到哪都不怕有其它交流障礙。在普通話普及之前,各地都有各自的語言體系,這個就叫各地的方言。

方言是各個地區都存在的普遍現象,不僅僅是中國,國外也區分。就像日本的關東和關西說話方式就不一樣,英國的愛爾蘭地區和英格蘭地區也有不同的說辭。但都沒像中國一樣方言的分布如此之廣。中國方言有一句古話,叫「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因為社會、地理和歷史方面因素的不同,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如今說到方言的不同,最典型的就是江浙一帶,那裡的方言分布及其密集,可以說隔一個村就是有不同的語言偏差。在此誕生了最難聽懂的方言,那就是溫州話,如果溫州話稱第二,那沒有方言敢稱第一。曾經有人為了打趣,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字,大家都很熟悉,這個字就是「街」。在如今的詞典上,這個字有且只有一個讀音,便是「jiē 」,但是在查閱中國上下三千年的歷史中,「街」這個字有非常大的可能並不是如今的讀音。那他到底該怎麼讀呢?

據調查,「街」這個字在各地的方言裡的讀音竟驚人的相似,都是「gāi」,本意為思路相通的大道,在中國一般是東西為街,南北為路。通過古書對「街」這個字的研究,這個字是二等字,古代讀kre,在北方r變j,所以按照常理來說,應該讀ie韻,南方方言基本上r脫落,這樣讀法又變了,變成了gai。

到了18世紀,北京話裡面也開始把街讀成「giai」,後面受到了晉語的影響,晉語是不分尖團音的,於是讀音變成了「jiai」,然後因為某種影響,讀音突然變化成了「jie」。「街」本來就是一個團音,但是在普通話裡有一種現象叫「尖團合流」這種現象十分嚴重,才出現了「jie」這樣完全不符合規律的音,其實在普通話裡這種例子還有比較多的。

那麼在古代,這個字的讀音又是不是「gai」呢?這得從押韻說起,在古代,非常講究「押韻」。凡是優秀的、能流傳千古的文章,他必定要讀起來朗朗上口,才能被世人所流傳。就像《天淨沙·秋思》裡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段詩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鴉、家、馬和涯」都押了「a」這個韻。

又比如說,《國風·周南·關雎》裡面也有押韻的部分,其為「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鳩、洲、逑 」為互相押韻的文字。接下來我們來說「gai」,在黃庭堅的《九日對菊有懷粹老在河上 》中,就有關於「街」這個字,他寫道:「月邀棋約屢登臺,學省公廳只對街 」,其中「tai」和「gai」押了「ai」韻。

直到今天,我國還有很多地區的方言仍然把「街」這個這個字讀成「gai」,比如廣西、湖南、廣東、福建、山東和浙江等等。

對於方言的討論,自從統一普通話後就沒有停止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小孩子和年輕人都已經不會說方言了。但方言作為傳承如此之久的一樣東西,早已成為文化的「活化石」,是民間文化土壤中富有生機的一塊。

「街」這個字,三千多年前就已經存在了,而如今卻被人們改變了讀音,這到底是一種更正還是一種遺忘呢?推廣普通話,是為了要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利於交際,並不是要人們忘卻方言,與人們傳承方言並不存在矛盾的地方。普通話和方言要通過怎樣的方式共存,註定是個難題。

相關焦點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也讀錯了
    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文化的國家,中國也同樣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國家,尤其是時間進入現代化社會之後,我國就更加推崇包容開放,只有不斷的借鑑其他國家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保持一種開放共享的態度,國家才能夠發展得更好。這一點在古代也同樣如此,我們經常感慨於古人的智慧,關於開放與包容這個方面,古人做得並不比今天的人差多少。
  • 我國很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也讀錯了
    正如中國俗語所言"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我國的方言類型也是多種多樣。而也正是因為地域遼闊,人口密度大,每個地方的口音也有很大的不同。即便國家規定了普通話作為通用的語言,方言卻依舊在被很多個使用。而在我們平常讀的漢字中,或許也正是因為普通話與方言的不同,出現同字不同音的現象。而今天要說的這個字就是「街」字,三千年來的讀音與現在不同,而我們或許也讀錯了。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估計你的讀法也錯了!
    中國的文字一直是世界公認難度最大的語言文字,不同於外國的符號字母所組成的單詞,中文裡的文字都是一個個的方塊字,如果是沒有半點基礎的人看到漢字的話,估計只會以為是一些形狀怪異的圖案而已。而中國的語言體系也在不斷的變遷,五千年的歲月中,漢字經歷了不斷的變化才形成了如今的形態和規則用法。
  • 我國頗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各不相同
    導言:我國頗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各不相同。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五千年的發展與沉澱,造就了特色的中華文化。「街」一個神奇的字,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千變萬化「街」的含義非常的簡潔明了,即街道的意思,東西為街,南北為路。在新華字典上,只有jie這一個讀音,可許多的地區將它讀gai ,比如廣東地區的撲街(gai)。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一直一個讀音,恐怕你也讀錯了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咱們中國地域遼闊,民族多,分布得也散,而各地也都有他們各具代表色的當地方言。雖然說在外大家都說著普通話,但是一回到自己家鄉,那地道的方言一出,瞬間親切感十足。而這些方言也是我們歷史的一個重大的見證。
  • 這個字生活中常用卻很奇特,讀音3000年不變,你有沒有讀錯?
    然而,我國卻有這樣一個奇特的漢字,歷經了3000年,它在方言裡只有一個讀音,也許你的讀法就是錯的,這就是「街」字。追尋文字和語言我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文化的傳承綿延不絕,全靠文字的記載。就有這樣一則笑話,一位外國來學習漢語的留學生,她非常具有學習語言的天賦,在中國某所大學認真學習了一年的漢語言文學後,就能說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暑假期間,她沒有回國,而是在中國遊歷名山大川,讓她發蒙的是,每到一個地方,並不是所有人都說普通話,各地的方言她根本聽不懂。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或許也錯了
    中華文化的歷史非常悠久,它也是世上唯一一個在幾千年的歷史變遷中,依然保存至今的文化。而之所以這一文化能夠保持得如此完好,和漢字的發明及使用有著非常大的關係。關於漢字的發明,有非常多的說法,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倉頡造字,但至今也沒有考古發現能夠證明是否存在著這個人物。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隨著歷史的發展,中原百姓不斷被融合、分離、再融合、再分離,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方言,雖然大家都是中國人,但說實話,有些地方的方言你還真是一句都聽不懂,比如溫州話,就被稱為「天不地不怕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而在讀音上更是如此,更有可能兩個相鄰的小鎮,對於一個漢字的發音就會有所不同。而這個漢字則更為特殊,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那麼到底是哪個字呢?中國漢字的存在時間也有數千年了,從起初的結繩記事,再到文字的出現,期間也經歷過了許久的演變。
  • 我國最特別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每一個字的背後,都蘊含有它的深意,絕非字面所理解的那麼簡單。通常一個字會有很多個讀音,的確很容易繞暈外國人。不過我國有倒是有一個最特別的字,不管放在哪一個情景中,3000年來全是一個讀音,大概就連許多國人都不知道,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多年都是同一個讀音,你是否讀錯了
    我國上下幾千年的文化,不僅誕生了各種各樣的傳奇事跡,還有各種各樣的傳奇的文化。就拿我們最基本的語言文字說事吧,我們各地就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方言。中國有句俗話叫:「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哪怕是一個小鎮都有三到四種不同的方言。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而在我國,卻有一個堪稱是最神奇的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如今在方言中也是如此,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一字讀法3000年如一,如今卻幾乎人人讀錯 雖說,中國的方言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在中國卻有一個堪稱是最神奇的字,所有的方言中都是一個讀音,這個字即為「上街」的「街」,一看到這個字,你的心裡是不是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jie」這個讀音,但是實際上,這並不是其真正的讀音。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多年僅一個讀音,如今大部分地區都改變...
    我們常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實語言作為文化的活化石,其中也蘊藏了豐富的文化底蘊。我們今天所推行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衍生出的一種標準的語言發音,在古代是並沒有普通話的,而是以各地的官話為通用語。
  • 中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多年僅一個讀音,如今大部分地區都改變讀法
    我們常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實語言作為文化的活化石,其中也蘊藏了豐富的文化底蘊。我們今天所推行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衍生出的一種標準的語言發音,在古代是並沒有普通話的,而是以各地的官話為通用語。
  • 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可能你的讀法也錯了
    早在1909年的時候,清廷就曾規定過全國統一的「國語」讀音;1932年,國民政府也曾頒布過《國音常用字彙》,作為標準讀音;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1955年,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被選為讀音主要採集地,隨後制定了我們現如今最常用的「普通話」。
  • 中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全國方言都是一個讀音,不信你試試
    中國共計34個省級行政區,290個地級市,1636個縣,374個縣級市,852個市轄區19531個鎮,14677個鄉。我們都清楚中國56個民族,但是我國的方言卻遠不止56種。
  • 大部分人讀錯,餘秋雨讀錯一個字被批評
    文丨開史說漢語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即使是我們中國人,有時候也會遇到許多我們無法解決的問題,甚至對於有些字的讀音我們都會讀錯,而且有時候還會在一些簡單的字上栽跟鬥。比如「仁者樂山」這四個非常簡單的字,就連我們的文學家餘秋雨都讀錯了。
  • 六年級期中考試檢測卷,有一個字的讀音你絕對讀錯了,快看吧!
    2020年春季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期中檢測試卷,注重基礎知識,難易度適中,重點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語言的運用能力。試卷分為五部分,一是基礎知識,包括拼音、字詞、多音字、關聯詞、標點符號、修改病句、仿寫句子、反問句、排比句、名著等。其中第三題多音字的辨別上,是一個小小的難點。
  • 中國一奇字,3000年來全國方言都是一個讀音
    中國共計34個省級行政區,290個地級市,1636個縣,374個縣級市,852個市轄區19531個鎮,14677個鄉。我們都清楚中國56個民族,但是我國的方言卻遠不止56種。不過在如此多的方言中,我國也存在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來全國方言都是一個讀音,它便是「街」字,普通話讀音為「jiē」。「街」在古代讀kre,北方r變j,因此讀ie韻,南方r脫落,因此讀gai,句尾助詞乎古讀ghaa,方言讀成變嘎自然。
  • 最易讀錯的姓氏,字簡單常見,你讀對了嗎?
    實際上這個姓氏的讀音還是有些偏了,如果你不稍加留意,讀錯的可能性還是較大的。不過其它極為簡單且常見的字,當姓氏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讀錯了。對於金庸迷來說,讀錯小說中主人公的姓氏就有些說不過去了。比如《笑傲江湖》裡的令狐衝,令這個字單獨讀起來一般人不會讀錯,可是複姓令狐就極少有人讀對了,正確的讀音應是(líng h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