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君專欄——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歡迎大家訂閱專欄,閱讀更多精品文章!
《圍爐夜話》和《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大處世奇書。在之前的專欄文章中,我向大家講述了很多關於《菜根譚》的處世智慧(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查看專欄往期文章)。
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圍爐夜話》的處世智慧!
《圍爐夜話》屬於一本儒家通俗讀物,是明清時期王永彬所寫的文學品評著作。《圍爐夜話》分為221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
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留下的這2句處世忠告,非常耐人尋味!
《圍爐夜話·第五七則》寫道: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勝於靠他人。
翻譯過來的大概意思就是:敬重他人,便是敬重自己;依賴他人,倒不如靠自己去努力。
這兩句話雖然淺顯易懂,但是仔細品味一番後,又會發現它用意深刻,充滿著處世大智慧。
先說「敬他人,即是敬自己」!
孟子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中國人很重視面子,你敬重他人,他人才會敬重你,這是最基本的人情世故!
儒家思想講究仁愛之心,而具體的表現形式就是敬重他人,謙卑有禮。你尊重他人,才能為自己贏得來他人的尊重,正所謂是「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你待我不如玉,我視你如糞土」。
其實,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在為人處事方面,也是相通的,都是要自己先付出,然後才能收穫。比如,老子《道德經》第36章說: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
一個「敬」字就是告訴你待人接物的時候,要懂得主動付出,不要被動等待他人來對你好,而是自己主動尊敬他人,他人也會對你還以恭敬。這就好比是「笑容是一面鏡子,你對他人微笑,他人也會對你還以微笑」。
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生活中,如果你懂得主動與人打招呼,友善微笑,你的人緣也必定會越來越好,最後受益的也是你自己。正所謂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曾國藩更是從養生的角度,悟出了「敬他人」可以強健自己身體,於是將「主敬」二字作為自己修身十二條款的第一條。他說: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整齊嚴肅,就能使身心強健。聰明機智的人,因為都能夠做到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所以總能夠給別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機會也更多。
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莊重嚴謹恭恭敬敬,就會一天比一天壯大自己。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傲慢無禮肆意而為,就會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如果能做到無論對誰都態度恭恭敬敬,那麼自己身體和內心的強健,還用值得懷疑嗎?
其次,即使是我們的敵人或者對手,也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因為我們越是重視他們,越不會麻痺大意,然後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縱觀歷史,很多牛人因為輕敵,太不把對手放在眼裡,最後吃了大虧。
所以說,人際交往中,與人相處時候,離不得一個「敬」字。敬,即使一種分寸和氣度,更是一種為人處世的高級智慧,屬於一種大智慧的陽謀。而且,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你真心付出去的恭敬,最終都會換回來他人的尊敬。
再說「靠自己,勝於靠他人」!
如果我們總想著「多一個朋友,多一條出路」,在人脈和社交維護上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後真正遇到困境的時候,便會被現實狠狠打臉——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人性都是趨利避害的:當你順風順水的時候,跑過來錦上添花的人很多;但是當你遇到了挫折磨難,需要有人幫忙的時候,雪中送炭的幾乎沒有。正所謂是: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歲月不寒冷就無從知道松柏的堅毅挺拔,事情不危難就無法知道誰是真君子、真朋友。
曾經在網上看一視頻:一群朋友喝酒吃飯,一哥們喝多了,不小心摔倒在地,其他朋友見狀,頓時都跑光了,估計是怕惹上麻煩、承擔責任。最後,這哥們硬是自己強撐著身體,緩慢地站立起來,然後環顧四周,心拔涼拔涼的。
如果說酒肉朋友不可靠,那麼過命的朋友靠得住嗎?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