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和值得品味的人生哲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古時候,父母去世,兒女都要守孝三年。即便是地位頗高的朝廷官員,也要辭官回家為父母盡最後的孝道。
我們在評價一個人時,是否孝順父母往往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有句俗語叫「子女不孝,沒有福報」,意思是說,如果作為子女不好好孝順父母,將來就不會有福報。
這句話是一種告誡,也是一種教誨。對於為我們操勞一生的父母,孝順是理所應當的回報。
關於孝敬父母,很多古人也給我們做了很好的典範。
孔子的有個學生叫子路,小時候家裡很窮,只能吃粗糧和野菜生存。有一次,子路年邁的父親想吃米飯,但家裡一點米也沒有。為了滿足父母的心願,子路翻過好幾道山,走了十幾裡路,到親戚家借了點米。看到父母終於吃上了米飯,翻山越嶺的子路也忘記了疲勞,開心不已。
伊索克拉底曾說:「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孝敬父母不僅是在儘自己應盡的義務,也是在為子女做一個好榜樣。
作為父母,一言一行都被子女看在眼裡,也會對他們的言行產生影響,因此,做好自己的本分十分重要。
「子女不孝,沒有福報」值得我們深思,但這句話的下半句其實更經典——「老人無德,一家遭殃」。意思是說,老人要是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一家人都要跟著遭殃。
古時候,家中有一個人犯罪,嚴重的話就可能誅九族,搭上一家人的性命。現在的法律雖然沒有這麼殘忍,但犯罪者的家人卻會受到道德上的譴責。
家中的老人若是做了違法或是有失道德的事,家裡的晚輩也會遭到周圍人在言論上的攻擊。對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比如秦檜,因為陷害重臣使得自己被唾罵了一生,連後人也受到了譴責和批判。
前幾年大熱的「扶不扶」話題,也引起了人們的熱烈討論;「不是老人變壞,而是壞人變老了」這樣的話題也讓人覺得無奈和悲哀。
老人固然應該受到尊敬,但也不意味著可以倚老賣老,肆意妄為。「老人無德,一家遭殃」,一位老人不當的言行,影響的可能是所有家庭成員。
「子女不孝,沒有福報。老人無德,一家遭殃」,這句俗語是老祖宗給後世的忠告,告誡人們要弘揚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也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
這句話俗語看似簡單,但當中蘊含著老祖宗的智慧和一代又一代積累下來的經驗。
不僅是這一句,所有的俗語都是讓人生哲理用別有趣味的方式展現了出來,經過時間的洗禮,每一句中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人生啟迪和處世之道。這些都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推薦大家讀這本《老人言》,這本書講述的不是言之無物的大道理,也不是空洞不實用的心靈雞湯,一字一句都是來自生活。
書中的內容涉及自身修養、家庭、和為人做事三個方面,不用擔心讀不懂,書中是以文白互譯的方式呈現所有內容,通俗易懂。
此外,這本書中還包含一些職場謀略,對於你剛入職場或是對工作有困惑,這本書一定能夠讓你在職場中如魚得水。
品味老祖宗留下的生活經驗,能讓我們少走或步走彎路。有些東西,早知道,早受益。
這本書的價格現在是49元,也就一頓外賣的錢。點擊連結即可購買,一起品味老祖宗留下的人生智慧吧!
點擊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