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座蓮
來源產地蕨類蓮座蕨科蓮座蕨屬植物福建蓮座蕨,以帶葉柄的根狀莖入藥。全年可採,去雜質曬乾。
生於林下溪邊或陰溼的酸性土壤或巖石上。
分布於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別名馬蹄樹、觀音座蓮、地蓮花。
植株高2米以上。根莖塊狀,直立,簇生粗根。葉柄長0.5-1米,徑1-2.5釐米,基部具肉質託,葉狀附屬物,下部具線狀披針形鱗片,向上有瘤狀突起;
葉片寬卵形,長0.6-1.4米,寬0.6-1米;羽片5-10對,長50-80釐米,寬14-25釐米,窄長圓形,具長柄,奇數一回羽狀;小羽片20-40對,披針形,中部的長10-15釐米,寬1.2-2.2釐米,漸尖頭,基部近平截形或幾圓,頂部略彎,下部的短小,頂生小羽片分離,有柄,與下部的同形,具三角形鋸齒;
葉脈羽狀,側脈單一或分叉,無倒行假脈;葉草質或紙質,幹後綠色,兩面光滑。孢子囊群長圓形,具8-10個孢子囊。孢子周壁薄,具小瘤狀紋飾。
《全國中草藥彙編》
淡,涼。
去瘀止血,解毒。用於跌打損傷,功能性子宮出血;外用治蛇咬傷,疔瘡,創傷出血。
《中藥大辭典》
苦,寒。
祛風,清熱,解毒。治風熱咳嗽,痄腮,癰腫瘡毒,蛇咬傷,功能性子宮出血。
《中華本草》
苦;寒;涼。
清熱涼血;祛瘀止血;鎮痛安神。主痄腮;癰腫瘡毒;毒蛇咬傷;跌打腫痛;外傷出血;崩漏;乳癰;風溼痺痛;產後腹痛;心煩失眠
【歸經】心;肺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鮮品30-60g;研末,每次3g,每日9g;或磨酒。外用適量,鮮根莖搗爛敷或幹根莖磨汁塗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