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女真族,出自 長白山完顏部和安出虎水完顏部,上 古時代稱谷截,一作汪谷截、速谷截,皆是對古肅慎語wangiya、suwangiyan的不同音譯。世居長白山到松花江中上遊地區,屬於以氏族部落名稱為氏,或以居邑名稱為氏。女真,或女貞,亦作「女真族」,源自三千多年前「肅慎」。漢朝至晉朝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朝至唐朝時期稱「靺鞨」,遼國至金國時期稱「女真」,明朝末期至今稱為滿族。女真民族在明朝初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女真、長白女真、東海女真、扈倫女真四大組成部分。史籍《金史·世紀》中記載:「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號勿吉。勿吉古肅慎地也。元魏時,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車骨部,曰拂涅部,曰號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稱靺鞨,而七部並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無聞。」
宋朝徽宗趙佶政和五年(金太祖完顏旻收國元年,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完顏旻)統一女真各部,建立了歷史上著名的金國政權;明朝神宗朱翊鈞萬曆四十四年(後金大汗佟·努爾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領佟·努爾哈赤在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二道河子畔的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國,他傳承了祖先完顏·阿骨打的國稱,國號為「金」,史稱「後金」;明朝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女真族人(滿族)入主中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也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清朝後期,完顏氏族人仍受尊崇。例如完顏·麟慶在道光年間任河道總督,其子完顏·崇實、完顏·崇厚均任盛京將軍。完顏·崇厚還曾任三口通商大臣,後因與沙皇俄國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裡瓦基亞條約》而被罷官。完顏氏與滿清皇室關係甚深,清朝滅亡之後,其關聯仍有增無減。例如,愛新覺羅·溥儀之六妹即下嫁完顏·武賢為妻。完顏·武賢又名王愛蘭,喜詩善畫,後來是北京畫院的職業畫家,尤喜畫蘭,其族兄完顏·佐賢則擅長書法篆刻,熟悉北京掌故,有「北京通」之譽,還著有《康乾遺俗軼事飾物考》一書。
如今,完顏氏一族已經大多改為單字漢姓王氏、汪氏、鄢氏、張氏、完氏、顏氏、苑氏、粘氏、趙氏、符姓、顧氏、瀛氏、魁氏、雍氏、艾氏等。近年來,又有許多完顏氏後裔族人又紛紛申請改回「完顏」複姓,民族屬性亦改回為「滿族」。此外,在蒙古族、錫伯族中也有完顏氏族人,乃金國滅亡之後完顏氏人加入元籍者,與滿族完顏氏同源同祖。
淵源二出自郭姓。郭阿林,郭仲元被賜姓完顏,即完顏阿林,完顏仲元。
淵源三出自李姓。李霆,李耀珠被賜姓完顏,即完顏霆,完顏耀珠。
金代以來,因戰爭而動、而遷的完顏女真人以家族群聚式定居並成當地望族的地區有:安徽肥東、福建泉州、臺灣彰化、甘肅涇川。從金代起,未東歸的女真人多保留著自己的民族之別。目前,安徽、福建、臺灣的完、苑、粘姓者,經查證都是金代女真宗室的完顏氏後裔。而金朝滅亡以後,完顏守祥東歸,其後世子孫得到後金(清)的認可,納入鑲黃旗滿洲.今日完顏氏多改漢姓為王或汪。
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完顏女真後裔11594人,其中河南省6601人,佔全國總數的57%,鹿邑縣有5836人,佔全國總數的50.3%。另外,甘肅省涇川縣的完顏村有3000多人,安徽肥東縣的完顏牌坊村有2000多人。
在老子故裡鹿邑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聚居著大金國的後裔完顏氏,他們在這塊人傑地靈的沃土上繁衍生息了400多年。如今,5836名完顏氏村民共分布在該縣的5個鄉鎮11個自然村。而鹿邑完顏氏竟佔全國11594名完顏女真後裔總數的50.3%。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關注後查看您的姓氏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