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不適合運動?科學運動,保證營養均衡才是關鍵

2020-12-23 科學闢謠

謠言:

夏天天氣炎熱,運動過量容易造成脫水,應該適當休息,多多養生。

闢謠:

如今,健身風潮愈演愈烈,仿佛已經成為夏日的最佳打開方式,就算是高溫酷暑,男神、女神們對跑步、遊泳的熱情依舊不減。

根據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居民平均每天能量攝入量為2172kcal,所以要維持健康,每天應該通過運動消耗至少300kcal的熱量。

300kcal是什麼概念?

每天快步走6000步=300kcal,同等強度的活動量包括:

太極拳 40-60分鐘、瑜伽 40-60分鐘、慢跑 40分鐘、騎車 40分鐘、遊泳 30分鐘、網球 30分鐘

當然如果是健身房的力量運動、馬拉松、越野跑,這類運動消耗的能量可達700kcal甚至更高。

對於一般人群來說,天天運動,保持能量攝入和能量消耗的平衡,還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結腸癌等慢性病的發生風險。

根據運動中機體的氧氣供應情況和能量代謝方式,運動分為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

一、什麼是有氧運動?

所謂的「有氧運動」是指人體運動時可得到足夠的氧氣供應,機體主要以糖和脂肪的氧化產生大量的能量,供機體長時間運動需要。

比如慢跑、自行車、遊泳等運動都屬於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有哪些特點?

通常來說,有氧運動對肌肉爆發力的要求沒有無氧運動高,靠身體消化代謝碳水化合物(主要)、蛋白質、脂肪釋放持續的能量,運動持續的時間較長,所以也被稱為耐力運動。

有氧運動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有氧運動主要是調動人體大肌肉群的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所以有氧運動對增強心血管適應能力的效果最為顯著;

而較長時間的有氧運動能引起大量的能量消耗,可以消耗掉體內多餘的脂肪,還有利於維持健康體重,預防肥胖。

此外,有氧耐力運動還可以降低血壓、血脂和血糖,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血脂和一些內分泌系統的調節。

有氧運動的能量主要來源於身體內碳水化合物的有氧代謝,因此保持均衡營養,尤其是攝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

有氧運動應該怎麼吃?

以一個體重60kg的成年人來說,一個4-5小時的馬拉松能夠消耗至少2400kcal的熱量,相當於一個成年人一天從食物中攝入的能量總和,因此在馬拉松前和跑步中攝入足夠的能量,維持續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注意均衡飲食,以「適量」為宜,跑前適當增加主食的攝入,蛋白質的補充要達到1.5~2g/kg體重/天,補充蛋白質最好的方法是適量吃瘦肉——較肥的肉類的「副產品」可能會是過量脂肪的攝入,最終體重沒有控制多少,反而長了一身肥肉。

在日常膳食中要選擇脂肪含量相對較低的肉類食物,如去皮的雞胸肉、瘦牛肉、魚肉等肉類,另一方面每天要至少保證12種食物攝入,每周25種。

不要攝入過多蛋白質,多餘的蛋白質會在體內加重人體肝腎代謝的負擔,長此以往可能還會引起肝腎功能的異常。

#營養君貼士#

有氧運動中,長肌肉的秘訣是膳食總能量供應充足,保障優質蛋白量的攝入,科學加強力量訓練,定期監測身體變化避免增肥不增肌。

二、什麼是無氧運動?

當人體進行大強度以上的劇烈運動時,機體的氧氣供應相對不足,供能的主要方式是由肌肉的分解和肌特原的無氧酵解。

比如:舉重、跳躍、短跑、短距離遊泳、劇烈的健美操等運動。

有氧運動主要由重複的低阻力運動組成,無氧運動主要由少量的高阻力運動組成。

由於無氧運動主要由高阻力動組成,所有無氧運動又稱之為力量運動、抗阻運動、循環阻力運動。

力量運動或抗阻運動鍛鍊可以增加肌肉重量和力量,還能預防肥胖,有利於塑造良好的身材和體形;

特別是對骨骼、關節和肌肉的強壯有正向作用,這不僅可以延緩身體運動功能的喪失,還有助於預防老年人跌倒和骨折造成的傷害。

無氧運動要怎麼吃?

舉鐵1小時大約能夠消耗400kcal的熱量,相當於兩碗米飯,根據無氧運動的能量代謝方式,應在運動前吃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讓肌肉能夠快速獲得能量運動,達到增肌的目的,同時也可以避免一些運動損傷。

注意補充碳水化合物

研究發現,運動中補充碳水化合物能夠提高大強度、間歇性運動能力,還有利於維持血糖水平、節約肌糖原、減少肌糖原損耗以延長耐力時間。

需要通過鍛鍊達到增肌目的的小夥伴,在進行高強度力量訓練刺激肌肉蛋白質代謝前,不僅需要在膳食中搭配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還要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補充糖原,供給能量。

比如:

15克蛋白質和35克碳水化合物,相當於1兩瘦肉,1兩豆腐,100毫升牛奶和1兩米飯,這一餐的能量在200千卡左右,大部分人都能承受而不會影響鍛鍊。

另外在力量運動過後,馬上食用適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混合物,還能有效促進恢復,加速肌肉生長。

比如:

補充攝入35克蛋白質和55克碳水化合物,相當於2個雞蛋,2兩魚肉,3兩饅頭和1根香蕉。

在高強度的運動中,還需要注意每隔30~60分鐘補充含糖飲料或者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補糖量一般不大於60g/h或1g/min,多數採用飲用含糖飲料的方法,少量多次飲用,或者運動中食用易消化的含糖食物(如麵包、蛋糕等)

注意補水

水是肌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重要營養物質之一,肌體內的一切化學變化都必須有水的參與。

水是良好的溶劑,是營養物質的載體,有利於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運輸以及營養代謝廢物的排洩。

水還直接參與體內水解、水合、氧化還原等生物化學反應。

機體運動時物質代謝增強,代謝廢物產生増多只有多補充水分才能滿足運動增強的物質代謝的需要才能促進代謝廢物的排出從而有利於保持運動能力延緩運動疲勞和防止運動性疾病的發生。

不同的運動項目具有不同的強度,同樣的運動項目對不同身體活動水平的人運動強度也不同;參加健身運動時,運動量應根據自身情況適當地控制,避免運動不當,傷害身體。

#營養君貼士#

無論哪種運動,都應當充分考慮目前個人的健康狀況和身體水平,保證運動期間營養均衡,運動項目適合自己、簡便易行。

闢謠專家:向雪松、王鑫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

覆核專家:徐維盛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

中國營養學會供稿

本文由「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健身運動潮襲來,運動營養品被接受,如何科學營養健身變關鍵
    健身運動潮襲來,運動營養品被接受,如何科學營養健身變關鍵 時間:2020-12-03 14:34:07 來源:騰訊網 隨著2020河北省健身健美公開賽成功舉辦,全民健身的氛圍再度燃了起來,普通人對健身的需求和理解也得到迅速提升和普及
  • 【網絡闢謠】夏天不適合運動
    謠言:夏天天氣炎熱,運動過量容易造成脫水,應該適當休息,多多養生。闢謠:如今,健身風潮愈演愈烈,仿佛已經成為夏日的最佳打開方式,就算是高溫酷暑,男神、女神們對跑步、遊泳的熱情依舊不減。根據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居民平均每天能量攝入量為2172kcal,所以要維持健康,每天應該通過運動消耗至少300kcal的熱量。300kcal是什麼概念?
  • 關注青少年健康:均衡營養 適當運動
    其中從飲食、運動和睡眠上尤其注意。    三餐合理,規律進餐。保證學齡兒童一日三餐,保證三餐定時定量,三餐能量比例適宜。早餐佔全天總能量25%~30%、午餐佔30%~40%、晚餐佔30%~35%。早餐很重要,每天都要吃,同時要讓孩子們吃飽吃好午餐,晚餐適量以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為宜。保證飲食多樣化,膳食應當以穀類為主,做到頓頓有蔬菜、天天吃水果,適量魚禽肉蛋,注意葷素搭配、粗細搭配。
  • 科學健身知識|運動營養你補對了嗎
    科學健身知識|運動營養你補對了嗎 2020-07-06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減肥不可「投機取巧」 ,均衡營養及適度運動最重要
    對此,有關醫生表示,減肥保持健康體重沒有捷徑可走,大家應從生活方式入手,合理膳食營養,重視運動鍛鍊,吃動兩平衡,持之以恆,才能在擁有優美身材的同時也獲得良好的健康狀態。 單純的節食往往只能導致身體水分脫失,並不能消耗脂肪,因此節食減肥的遠期效果較差;而且過度節食、忍飢挨餓還會導致營養攝取的缺失,甚至引起胃腸功能紊亂,不僅無益於減肥,而且有損健康。因此,在減肥時仍然不能忽視營養均衡,不可通過單純節食甚至只吃蔬菜水果不吃主食等方式減肥。
  • 科學運動才是良藥——專訪運動醫學專家厲彥虎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題:科學運動才是良藥——專訪運動醫學專家厲彥虎  吳俊寬、張旭、陳雨霏  2019年8月8日是第11個「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走過十個年頭,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認識到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但在健身熱潮席捲華夏大地的同時,不當運動帶來的損傷也在悄無聲息地侵蝕著人們的健身熱情。
  • 夏天不運動,冬天挨病痛!運動也分年齡段,你適合哪一種運動?
    [這個運動量比較大,對身體更有好處嘛~][這你就錯了,雖然運動很重要,但是只有合適自己年齡的運動,才對身體有好處。][還有這說法?那你來給我說說,運動是怎麼區分年齡階層的?][行,你聽我給你說哈,這個60歲呢,運動就要和緩......]近年來,健身的熱潮已經風靡了各個年齡階層。
  • 關於老人科學運動的分享
    這個「主觀努力」,就是科學運動。什麼樣的運動是科學的呢?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老年人朋友不妨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培養良好生活習慣,預防疾病,促進健康。自身身體狀況、生活環境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
  • 科學飲食合理搭配 營養攝取與運動要平衡
    科學飲食合理搭配 營養攝取與運動要平衡 原標題:     立秋貼秋膘一直是民間的一項習俗。然而,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體內的營養已經過剩,那麼貼秋膘還可取嗎?  立秋貼秋膘一直是民間的一項習俗。
  • 夏天來了,減肥提上日程,營養師教你如何科學甩掉肥肉?
    為了夏天裡能展示「完美身材」,也為了遠離肥胖所帶來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風險,大家趕緊行動起來,減肥!那麼,如何健康減肥呢?謹記六個字:「管住嘴,邁開腿。」如何科學地飲食,更有利於減肥? 健康的減肥飲食應該具有食物多樣、營養均衡、嚴控熱量攝入、高密度營養等特點[1]。其中控制熱量的攝入,對減肥來說至關重要,那麼,有什麼技巧呢?可以選擇低熱量,又具有強飽腹感的食物。這類食物的特徵是:高蛋白質、高膳食纖維或者水分多。
  • 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稍作放鬆
    據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國家衛健委官網日前發布10條2020年高考防疫家長關鍵提示。其中提醒,家長幫助孩子準備好口罩、手套、速幹手消毒劑等個人防護和消毒用品,提醒孩子嚴格按照考試規定,攜帶準考證、身份證以及相關考試用品、防護物品。
  • 科學健身十大原則,這才是運動的正確打開方式!
    科學健身十大原則,這才是運動的正確打開方式!牢記要點是關鍵科學健身應該進行全面的體質評估,選擇安全有效的健身運動,遵從循序漸進的健身計劃,參加多種形式的運動項目,全面發展運動能力,制定個性化運動處方,堅持經常鍛鍊身體。
  • 經常運動能降血壓?血壓高的人,適合什麼樣的運動?
    人人都想健康,人人都關注飲食,吃什麼才會健康,血壓高的朋友往往會優先考慮,運動反而被拋之腦後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幾個適合血壓高的運動。有人認為要吃有營養的食物,身體健康自然離不開營養,而民間則認為粗茶淡飯最養人。事實上營養是物質層面的,在適逢大饑荒時,吃不飽飯天天餓肚子的情況下,自然營養是最重要的。隨著目前飲食質量的提高,更多人卻因為飲食不規律而導致出現各種富貴病。
  • 關於減脂運動營養的一些科學觀點(一)
    ,和瘦但不運動相比後者可能更健康運動和保持健康體重,哪個對健康更重要?有一項針對117000名健康女性的前瞻性研究提示,死亡相對風險最低的,是「瘦同時運動」的人,最高的是「肥胖且不運動」的人,而「瘦但不運動」和「胖但運動相比」,前者死亡相對風險還是要低一些。看起來,保持健康體重對健康的好處可能比運動要大。
  • 運動疲勞後如何科學補充營養?
    運動過程中,由於能量耗竭等原因,機體會出現運動疲勞的現象,影響機體運動能力。那麼,出現運動疲勞後,該如何科學補充營養,以恢復機體運動活力,提高運動成績呢?營養是運動者恢復體力創造最佳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科學的利用營養因素來補充因運動而消耗的物質,修復損傷的體內機構,幫助消除體內的疲勞,促進運動成績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 中國兒童長高日,澳優能立多憑藉科學配方助力營養均衡
    甄選荷蘭黃金奶源,保證純淨營養澳優能立多,產自荷蘭純天然自建的牧場,該牧場精選高品質荷斯坦奶牛,採取全混合日糧調控技術,餵食肥沃豐茂的牧草和嚴格把控過質量的牧場飼料,以精粗飼料的科學搭配科學配方,營養均衡,助力兒童長高眾所周知,身高增長的關鍵在於營養均衡。
  • 國際運動營養協會(ISSN):運動營養推薦(下)
    8補劑 對於運動營養學家來說,教育運動員和教練們有關營養的知識以及如何設計飲食來優化運動表現和恢復能力是很關鍵的。目前,運動員和運動人群對補劑的使用越來越多,然而他們的總體需求以及補劑特定成分的有效性還需要討論。
  • 科學的運動飲食,塑造了她的身材,正在減肥路上的你,不妨了解下
    導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塑形美體?也許在很多人眼裡,這和減肥是差不多的,其實這兩者差遠了。減肥瘦身側重點在於體重,而塑形要兼顧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還要保證自己的飲食營養搭配要均衡,熱量更加要嚴格地控制。
  • 你真的會運動嗎?科學運動
    (所以參加非競技性運動的一般群體,不建議超過上訴範圍) 運動過度會的表現 出現以下症狀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你就有可能運動過度了。 怎樣的運動計劃才是合理的呢?
  • 異麥芽酮糖——運動營養領域的碳水化合物新選擇
    夏天就這樣攜著熱浪猝不及防地來了。與其盲目地臨時開始運動健身,不如讓小貝給你指一條高效運動的「捷徑」。其實早有專業人士涉足這個領域,2018年5月,德國弗萊堡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的Daniel König教授及其團隊進行的一項科學研究表明,在提前攝入帕拉金糖™後,耐力項目運動員「保持了更穩定的血糖曲線和更高的脂肪氧化,因而與麥芽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