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從三年級開始,修改病句就成為必考的內容,而且是考試中失分較多的題型之一。修改病句最重要的在於找出病因,只有找到了病因才能準確把病句修改過來,那麼怎樣準確找到病因提高修改病句的得分率呢?今天小徐老師就講一講修改病句的技巧和方法:
一、主幹枝葉梳理法(縮句法)
病句中有一類常見的語病叫「成分殘缺」,成分殘缺主要分為缺主語、缺謂語、缺賓語等形式,但是小學生沒有學過劃分句子主幹,那就可以用縮句法,梳理出句子的主幹,把句子縮為「誰幹什麼」「誰怎樣了」「什麼地方有什麼」等只表達主要意思的句子。
小學生學會分析句子成分,對修改病句和鑑賞句子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下面我就簡單的句子成分作一下解析,如下圖所示句子成分及成分殘缺例題解析:
學會了句子成分分析法,先分析句子的主幹,就可以很容易找出句子成分殘缺的毛病了。然後用「增加」的方法補上殘缺的成分,也可以用「刪」的方法去掉多餘的成分。
一般,句子以介詞開頭的,要考慮是否缺主語,因為介賓短語多數情況下不可以作主語。
例如:經過老師的一番耐心教導,使他深受教育。應該去掉「經過」,讓老師的一番耐心教導做主語,或者把「使」去掉,讓「他」作主語。如圖所示:
二、邏輯關係分析法
邏輯關係分析主要看語句的前後順序,句子間的關係是否合乎邏輯。也可結合主幹梳理分析法,先看句子主幹之間是否搭配,如果主幹之間沒有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以及修飾語內容是否有不合乎邏輯關係的地方。
通過主幹梳理和邏輯關係分析,我們可以找出句子中搭配不當的毛病並用「替換」的方法將搭配不當的詞換掉,如下圖所示:
三、語感感知法
有些比較簡單的病句,我們單靠語感就可以發現病句的原因,如句子表意不句,讀起來有歧義。還有重複囉嗦的句子、前後矛盾的句子等。此類病句我們可以運用「調和刪」的方法修改病句。如下圖所示:
四、常見病句整理法
有些病句在考試中經常出現,我們要善於總結整理,記住它們的語病在哪裡,找出規律,從而慧眼分辨出相似毛病的一類病句。
這些病句有的因邏輯關係不合理而造成的搭配不當,有的成分殘缺或成分多餘,有的因前後矛盾或表意不明而造成歧義等,例如:
1、句子的謂語是「是、成了、成為」時,要看主語和賓語意義上是否一致。
如:春天的濟南是最美的季節。其中「濟南」和「季節」主賓搭配不當。應改為「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季節。」
他的家鄉是河北滄州人。其中「家鄉」和「人」主賓搭配不當,應刪去「人」。
2、句子謂語是「防止、禁止、反對、切忌、拒絕、避免」等含有否定意義時,要考慮是否把句子意思說反了。如下圖病句示例1.
3、並列式短語,特別是動詞性詞語並列在一起時,要檢查動作發生的先後順序是否混亂。如下圖病句示例2.
3、句子中有「能否、是否、與否、有沒有」或「成敗、好壞、高低」等兩面詞時,要考慮前後一面與兩面是否合理搭配,如下圖中例句1.
4、句子中有「至少、最多、最低、近、約」等表限制的詞時,要注意後面必須搭配確數,不能搭配概數。如下圖例句2.
5、數量詞做修飾成分時,而後面緊跟兩個名詞的,要考慮是否出現歧義。如例3.
6、句子中有關聯詞,要看關聯詞是搭配得當。因此有關聯詞的句子要格外注意關聯詞的用法是否恰當。
如,只有好好學習,學習成績就能提高。「只有……就……」不搭配,要換成「只有……才……」。
綜上所述,中小學常考的病句類型和分析方法基本就這些,希望同學們能根據實例好好總結分析,記住常見病句類型和特殊病句類別,一般修改病句就可以全部掌握了。
本文由指尖教育帝國原創,期待大家的關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