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5分《留夏》: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哪個更戳痛你的心?

2020-12-22 荒城說
《留夏》影片截圖

童年的每個暑假都有著不同的記憶,這個暑假,對於張瀚翔來說意義非凡,因為,這是他作為留守兒童的最後一個暑假。

但在一開始,在張翰翔的心裡,這不過就是三年級的尋常暑假。和所有的小男孩一樣,貪玩的他期盼著這個暑假,老師的放假叮囑怎麼也比不過外面的蟬鳴和鳥叫更有吸引力,他出神地看向窗外,老師的呵斥聲在他耳邊響起,但他根本不為所動

01留守兒童張翰翔的暑假——一邊調皮搗蛋讓人頭疼,一邊突然懂事讓人心疼

沒有補習班的暑假就是自由,書包一扔,就可以找同伴去玩耍了。捕蜻蜓、打彈珠、偷西瓜、石子打水漂、彈弓打瓶子,哪怕只是在田野裡追逐打鬧,都快樂非凡。

《留夏》影片截圖

張翰翔和張子樂用彈弓打瓶子的石子打到別人,偷西瓜被發現這些都是家常便飯,奶奶平時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事情過去,但也有例外。

為了給好朋友依依送一隻竹子做的哨子,張翰翔偷了奶奶的錢,又把自己一直戴在身上的玉也抵押給了小胖。

回來以後,奶奶特別生氣,不是因為他的淘氣,也不是因為他偷錢,而是因為那塊玉,那是為了保佑張翰翔平安,特意求來的,是奶奶對他的期望與寄託,但張翰翔卻絲毫不重視這塊玉,隨意將它丟棄。

《留夏》影片截圖

為此,奶奶追著他繞著整個村子跑,最終,奶奶跑不動了,把棍子杵在地上,顫顫巍巍地蹲了下來,在牆角處的張翰翔把這一幕看在了眼裡,也就是這一幕,讓他突然開始懂得:原來,奶奶真的老了,病了。

他用自己最心愛的一大匣子彈珠把那塊玉換了回來,和奶奶說是自己玩的時候不小心弄丟了,現在找了回來。隨後他陪著奶奶去看病,開始心疼奶奶,幫奶奶推車、幹農活、洗碗,儼然變成了一個懂事的大男孩。

《留夏》影片截圖

人只要願意承擔一部分的責任,就很容易突然長大,所以,很多長大都看似是一瞬間的事情一樣。

那一大匣子彈珠,在送出去的那一刻,就變成了張翰翔成長的節點,將他骨子裡的責任感激發了出來。但他還只是個三年級的孩子,突然的懂事不免讓人心疼。

02留守老人對孫兒的牽掛——言語上不知如何表達,內心中卻全是疼愛與不舍

夕陽西下,炊煙嫋嫋,可是和小夥伴玩耍的歡愉卻不會因為天色漸晚而減退,玩累了卻還沒玩夠,只有奶奶的那一聲「張翰翔,回家吃飯!」才能將他從小夥伴的身邊帶回家。

奶奶的話不多,對孫兒幾乎「有求必應」:張翰翔說想吃辣椒炒肉,奶奶說「我給你做」;張翰翔說想吃包子,奶奶說「咱們一會兒去買」。

《留夏》影片截圖

不僅如此,在張翰翔犯錯時,不善言辭的奶奶不顧自己的面子,去替孫子賠禮道歉。

玩彈珠的時候,小胖不願意自己的大彈珠被贏走,就耍賴說張子樂離彈珠太近了,和張子樂扭打在一起,這惹怒了正義感爆棚的張翰翔,他拿起磚頭就朝小胖的腦袋上砸了下去,小胖的腦袋開了花。

《留夏》影片截圖

奶奶知道後,裝好一籃子雞蛋,讓張翰翔隨著她一起去給小胖道歉,但是張翰翔覺得自己沒有錯,拒絕跟去。最終奶奶獨自拿著雞蛋去小胖家道歉,因為小胖媽媽的不依不饒,奶奶便掏出用手絹包起來的一卷錢,放在了桌上,默默的離開了。

小時候,總以為自己沒錯就可以不道歉,但很多時候,是大人們用自己的尊嚴去維護了你的童真和固執。

《留夏》影片截圖

臨別時的飯菜,異常豐盛,奶奶卻說自己吃不動了,一大盆的雞蛋羹全是孫兒的,排骨也是,張翰翔沉默不語,但內心卻明白了奶奶的疼愛和不舍。

03兩種留守必然走向離別——真正造成留守的不止是現實,還有成長的代價

張翰翔喜歡鄉村裡的無憂無慮,但是也憧憬著城市裡的光怪陸離。每次看到外來的車輛,他總會停下手中玩的遊戲,目光跟隨著從車上走下來的人。這些人,都從城市裡來,有人帶著好吃的好玩的,有人帶著城裡的故事,這些,怎麼能不讓一個孩子心生好奇?

《留夏》影片截圖

三奶奶家的依依就是一個從車裡走下來的人,一群在玩鬧的男孩,因為看到了一個女孩子而愣神,手中的彈珠都忘記打了。後面的日子裡,他們交換著彼此的快樂,張翰翔開始知道,城市裡有遊樂場和公園,在家會聽輕音樂,上學放學都需要接送,父母會不讓孩子經常看電視……

所有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令人嚮往的,但同時,也是必然的趨勢。因為農村教育資源的相對落後,每一位家長外出打工,為的就是能讓孩子有更好的教育,去城市讀書,是每個留守兒童最終的選擇。

《留夏》影片截圖

在這個暑假裡,張翰翔在大人們的聊天中也漸漸明白離開奶奶,離開鄉村已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也漸漸開始接受這個現實,但是情感上卻很難以割捨:一邊是城市裡更好的未來,一邊是農村裡的奶奶和玩伴的情感。

昔日裡,和玩伴一同玩耍是一天的基調,現在卻甘願一天都幫奶奶幹活,長大,不過就是這樣,懂得了大人的不易後,懂得什麼叫做力所能及。

明白了那些再心愛的玩具,和朋友一起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歡樂;明白了自己可以用來換玩具的一塊玉,在奶奶的心裡卻寄託著太多的期許;明白了奶奶手中的手推車,推著並不輕鬆,但是在疼愛的人面前才會說「不累」。在張翰翔懂得這些的時候,離別的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張翰翔的內心中開始有了對話「留下奶奶一個人在家了,奶奶想我了怎麼辦?之前都是我幫她充電,她會了嗎?她知道怎麼接打電話嗎?」

想到這些,張翰翔掉頭跑到奶奶身邊,給奶奶詳細介紹了怎麼用手機,那種叮囑的語氣,讓人有種奶奶是孩子的感覺。

《留夏》影片截圖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不可逆的事情,比如離別,比如長輩的老去和疾病。成長的代價就是在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選擇應對,而不是逃避。

在農村留守的,原本是老人和孩子,但是孩子被接去上學了,便只剩下孤獨的老人依然留守。這是印刻在很多人內心中的無奈,也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荒城:荒城已荒,成長未央。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座荒城,但是荒城已荒,我們從未放棄過成長。

相關焦點

  • 需要陪伴的不只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農村留守婦女是否被忽視?
    在農村,有一類人群備受關注,那就是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我們都在呼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陪伴!殊不知,在農村還有一類人群更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留守婦女」,她們在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備受關注的今天也許被人們忽視了!留守婦女,也稱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後單獨或與其他家庭成員居住在戶籍地的婦女。隨著改革開放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國人口的流動性不斷提高。
  • 關於留守兒童和老人想到的生命中光陰的故事
    說起留守兒童,可能我們想起的就是父母在外,留在農村的兒童,其實我今天想說的是現在城市裡和農村都存在這種現象,在城市裡,可能因為工作原因,距離家比較遠,父母雙方或者一方要一周或者一月又或者更長時間才能回來家裡,孩子由老人看管的,這也算是新時代的留守兒童了吧!比如說我,我是周末才回家的,也算是父愛缺失的留守了吧!
  • 7歲留守女童在寄宿制學校遭到傷害,留守女童更應該得到關注呵護
    成年人為了生活不易,拋家舍業的出去打工賺錢,但是那些留在家鄉的,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的孩子們,甚至是獨自被留在家裡的孩子,他們本應該和父母一起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本應該是向父母撒嬌的年紀,現在卻被留在鄉下孤零零地長大。這些孩子其實更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呵護。尤其是裡面還有很多的留守的女童。她們其實比男孩子更加的不容易,沒有了監護人的保護,她們更容易被那些內心充滿罪惡的人盯著。
  • 豆瓣9.4《遙望南方的童年》:被遺忘的農村留守兒童,請赤腳奔跑
    2007年,一部根據江西農村真人真事改編的影片《遙望南方的童年》上映,讓人們看到了留守兒童更鮮為人知的生活形態。這部由當地村民主演,拍攝只用了19天的江西宜春方言版的電影,在豆瓣顯示只有1.5萬人看過,卻獲得高達9.4分的推薦,逼近國產巔峰影片《霸王別姬》的評分。
  • 留守女童把攝像頭當父母,對鏡頭大喊:爸回家,網友:喊得心好痛
    有網友直言:喊得我心好痛!小女孩聲聲呼喚讓人禁不住落淚。那一聲聲呼喚裡,是她對爸爸媽媽無盡的想念呀。1、 留守兒童的傷:爸爸媽媽,我好想你。經濟越不發達的鄉村,留守兒童現象越普遍。為了多掙一點錢,父母不得不背井離鄉。扔下年幼的孩子,孱弱的老人。就這樣孤獨守望。沒有孩子不渴望在父母的懷裡撒嬌,可對於有些孩子來說,撒嬌只是奢望。更多的時候,這些孩子只能一個人,偷偷隱藏起對爸爸媽媽的思念,找個沒人的地方留下思念的眼淚。
  • 泗陽古稀患癌老人和留守兒童的故事
    暑假對於大部分的孩子們來說無疑是快樂的,不過對於一些留守兒童來說,由於缺少父母的陪伴,難免會有點孤單。為了能讓留守兒童們過一個七彩暑假,退休老教師李其生便把孩子們都召集起來,讓孩子們在一起學習,玩耍,熱鬧極了。
  • 7歲女童被親爺爺侵犯,留守兒童的問題太傷腦筋
    陳醫生在最初爆料時也特別說明該女童是一名留守兒童,作為一名皮膚科醫生,他也感嘆這種案例似乎不在少數,而每個案例背後都有值得我們思考的教育意義。其實對於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的父母為了生活,不得不放棄日常對孩子的監管,就如這名女童的媽媽一樣,在發生事情以後痛哭流涕,她也想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可有時候力量在現實面前就是這麼薄弱。
  • 「沒演技,劇情拼湊」,這部找不到優點的電影,憑啥豆瓣7.6分?
    看的人不多,能夠看完的人就更少了。尷尬的演技、拼湊的劇情、粗糙的攝影手法,沒看完的人總會大呼一聲「爛片」。然而看完的人多少都會流下淚來。如此不專業的電影,豆瓣評分竟然達到7.6分,甚至高於很多知名導演的作品。
  • 惠迪吉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愛的共振腔」建設項目簡介
    2014年7月至今5年半的時間裡,惠迪吉的愛行天使志願者們用公心行走在大地, 走過貴州湄潭,陝西三原,浙江蘭溪、衢州、樂清,江蘇邳州,廣西龍州,河南洛陽、南陽,山西興縣、運城,安徽鳳陽,湖北孝感,上海崇明,寧夏隆德,江西贛州,西藏江孜,四川雅安、宜賓,湖南湘西州,內蒙古和林格爾縣,雲南臨滄等17個省市56所學校和一個鄉村,開展了「愛的共振腔」系列團體輔導
  • 戳中淚點的《啥是佩奇》,也戳中了社會痛點
    眼看春節的腳步悄悄臨近,傳統的回歸和民俗的記憶,觸發了中國人內心最深處的那思鄉及親情團聚的情愫,尤其無數背井離鄉在外務工人群正急迫的等待著與遠方那些被稱為留守兒童、或空巢老人的至親見麵團聚,而這也恰恰是我們社會中最不關注的龐大邊緣群體。
  • 三亞首家留守兒童服務站正式掛牌啦!免費的哦!
    除了山村裡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以外,現在城市裡的父母也出於生活的壓力或者是工作的限制,不能在身邊照看孩子,導致孩子缺乏關心和愛護,例如,這位可愛的小妹妹,聽聽她想說的一些話。小編聽到都好心疼,但是現在不要再擔心爸媽不在就孤單一個人了,三亞首家留守兒童服務站」馬妮留守兒童之家'在商品街十三巷正式掛牌成立。
  • 留守兒童長大後成了留守兒童的老師 他從不給孩子的作業打叉
    5年間,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為孩子們做好英語啟蒙教育,引領他們飛向更高的天空。近日,他被評為2020年重慶市「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他在村小開設英語課2008年,陳偉從重慶理工大學機械設計專業後,成為了重慶工商學校的一名老師。工作幾年後,年邁的婆婆在老家大埡村生病了無人照顧,他便辭職回家。
  • 貴州威寧回應本報留守兒童報導
    9月25日,該縣教育局立即成立了由5名督學組成的調查組,趕赴營山小學,就社會關心的問題展開調查。  針對學生上學太遠的問題,調查組核查了全校370名學生的家庭住址,發現距離學校最遠的是新華村和平組。為了核實上學的距離和時間,調查組與寧蓉同學一起步行回家,全程用了約40分鐘。
  • 留守兒童的盲人足球老師
    留守兒童的盲人足球老師文|樹文 沈楠 鄭直本文刊載於《農村青年》2020年第6期他眼中的世界一片模糊,但只要有光,就有方向。22歲的羅成勉習慣性地笑著,眼神卻沒有焦點。近兩年來,羅成勉帶著村裡的留守兒童一起踢球、一起下棋、一起讀書、一起成長。小神童俱樂部在小羅家門口的雜貨鋪旁。自家搭建的棚子下,就是孩子們下棋和表演的地方;小羅自己住的屋子,則成了孩子們的「書房」,這裡擺放著他搜集來的課外書;自家的屋頂天台上,除了養鴨子,還是他們的排練場、會議廳……歡樂從來沒因為簡陋而減少。
  • 張家界志願者「媽媽」高小芳:用愛「包圍」留守兒童
    原來,張家界慈利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壹祿福支部志願者服務隊隊長、慈利縣通津鋪鎮文化培訓學校老師、通津鎮農村留守兒童之家負責人高小芳,這幾天認領了一名8歲的兒子,相處幾天後,小男孩這樣問她。高小芳輔導卓逸軒功課。高小芳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更是學校老師和留守兒童的「媽媽」。
  • 諾仕達·七彩雲南留守兒童關愛基金成立兩周年 幫扶1.5萬餘名留守...
    圖為七彩雲南·歡樂世界樂園將7月5日門票收入捐獻給「雲南省光彩事業諾仕達·七彩雲南留守兒童關愛基金」 劉冉陽 攝中新網昆明7月6日電 (杜瀟瀟)「樂同行」音樂會5日在雲南省昆明市七彩雲南·歡樂世界民族大劇院暖心啟幕,眾多雲南省內知名藝術家以音樂為傳遞愛的語言,慶祝雲南省光彩事業諾仕達
  • 撫寧:情暖留守兒童 他們在行動
    12月25日上午,秦皇島撫寧團區委攜手區消防救援大隊及光宇玻纖、千奧物流、宏都實業3家愛心企業到大新寨學區四通學校開展「情系留守兒童,共築童心港灣」主題捐贈活動,共計20名留守兒童(包括界嶺口「童心港灣」8名留守兒童)參加了此次活動。
  • 讓愛留聲,「小海豚計劃」呼籲社會各界長期、持續關愛留守兒童
    (原標題:讓愛留聲,「小海豚計劃」呼籲社會各界長期、持續關愛留守兒童)在5歲小女孩睿睿(化名)幼小的認知中,爸爸媽媽似乎僅僅是一個代名詞,當幼兒園老師讓所有小朋友聊聊自己的媽媽時,睿睿一時間竟記不起媽媽的臉。
  • 邳州宏通客運站開展「心手相牽」關愛留守兒童愛心活動
    邳州宏通客運站開展「心手相牽」關愛留守兒童愛心活動 2020-12-15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章繼剛:讓更多農村留守兒童放飛藝術夢想
    藝術家志願者們互相學習、互相借鑑,依靠村黨組織和熱心鄉賢的支持,先後於今年1月18日和5月30日,在安民村舉辦了「2019年川黔留守兒童畫院經驗交流會」和「2020年川黔留守兒童『以藝抗疫』美術創意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