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多少都聽說過「某殼」的新聞,許多年輕人幾乎在一夜之間被迫搬家,在諾大的城市裡,找不到一處安居之地。
早前,網上也曾掀起過關於租房還是買房的討論,記得當時有專家建議,「房價太高,不如去租房」,這種觀點一度還佔了上風,很多年輕人寧願租房也不買房,一方面是沒錢,所以沒下定決心要買房,另一方面也總希望房價能降下來。然而,等來等去,房價非但沒降,反而繼續漲著。
在小她社區裡,也有一個關於是買房還是租房的討論話題「買房VS租房,哪種生活更幸福?」,財蜜們又是如何抉擇的呢?
"買房會讓人更幸福,更踏實!"
財蜜@及時的奶牛
買房子會讓人更有賺錢的欲望,日子也會更加踏實;租房子,房東說漲房租就漲房租,搬房子的時候也會很累人,找房子搬房子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財蜜@仙人掌歪歪
肯定是買房啦,自己的房子想怎麼弄就怎麼弄,想怎麼精緻就怎麼精緻,別人的房子你不捨得多裝扮,而且多有歸屬感啊是不是?
我買房前租過四個地方,搬過四次家,何其累啊!還前後經歷過二手房東、野蠻房東,真心不易。
財蜜@哥德式素顏
租房不一定不幸福,但是,作為一個傳統的天朝人,作為一個妻子和媽媽,我真的對房子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愛好。哪怕這個房子很小很破,但有這樣一個房子在,總感覺會很安心。所以,我覺得買房肯定會更幸福。小孩在牆壁上塗塗畫畫也不用擔心房東會責怪。自己家的房子愛咋畫咋畫。雖然買房湊首付很頭痛,裝修很麻煩,還房貸很有壓力,但真的是一個幸福的加分項。
"相比租房,我更喜歡買房"
財蜜@yuyan
1、成本投入和產出
買房是花錢買資產,租房是消費,租金可能年年漲,而房子雖然會經歷一些市場的波動,但以前買的房子幾乎都增值了。資產翻倍甚至幾倍,所以,買房又是一種投資。
2、買房後心裡更踏實
租房時擔心房東會隨時賣房,尤其是在房價上漲的時候。我弟弟在買房前搬了五六次家,每次我媽都去幫忙,而買了大房子後我媽感慨的第一件事就是不用搬家了。
3、自己的房、自己的家
在自家的房子裡,購置的東西都是自己花時間精力選的,甚至可以說,每一樣東西都是有故事的。而且可以隨意安排格局、隨心裝飾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當家裡一點點有了越來越多的生活氣息,幸福感就會越來越濃。
"在沒有實力允許自己買房時,租房也能獲得幸福"
財蜜@小婧
首先說明一下,如果有足夠的錢能買房提高生活質量,我是不反對買房的。
背景:坐標帝都,房價高、城市大、你們懂的……
昨天正好和姐姐討論起這個話題,她勸我借錢首付買房,我是這麼看的:
買房的目的:
孩子養育的獨立空間
孩子教育
方便上下班及解決生活需求
實際情況:
老公的戶口和工作都在海澱,考慮到海澱教育比較好,而且我以後的工作地點可能有變,故決定以後就住在海澱區。
剛需2居室,至少60平,海澱區房屋均價4-5萬左右,一套房總價約300萬,首付90萬。
老公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現在我們倆自己存款20萬,我媽媽能支持30萬就差不多了,其餘借款首付+房貸,不僅自己壓力太大,父母也會跟著操心,太不划算。
目前可以住在公租房,就是位置偏了一些,只有一趟公交,但是兩居室,離老公單位近。
解決方案:
暫時不買房,公租房解決孩子養育的獨立空間問題
我可以平時住在單位宿舍,周末回家
懷孕後買車後開車上下班,搖不到號就上外地牌,反正我上班是在六環外
據說孩子是可以跟老公落戶的,也可以上學,那就沒什麼要操心的了
綜上,解決了買房1-2目的,那麼住在公租房也沒差~我更希望把攢下的錢用來理財改善生活,而不是全套到房子裡。
還有持較為中立觀點的財蜜,比如
財蜜@門口怎的恁吵
租房的話,
優點:可以租在好地段,或者離公司近的地方,每天8點起床,是我愛的生活。
缺點:不靠譜的房東或二房東,房東即便靠譜但房子需要收回自住……
買房的話,
優點:不再有替房東打工的想法了,每月付出的錢都是為自己,挺好。
缺點:作為90後赤貧,已經被優秀的前輩擠到了魔都外圍,通勤是個很愁人的事情。1.5-2小時單程都正常了。
綜上,其實都挺幸福的,看怎麼想,如果租房離公司近的話也舒服,只不過租房是短期的幸福,而買房是長期的幸福伴著心酸~知足常樂啊~~
財蜜@紅色康乃馨
買房,一下錢就沒了,還背著貸款,月月被按在地下揭下一層皮。自己裝修,錢花花就沒了,心疼。但是好處也是大大的:按自己心意,住的踏實。成為有產者心裡有安全感。
租房,小刀慢拉,要忍受一年一度的漲價和不定期的搬家,不好添置東西,各種不舒適也不能改造。好處就是,不爽我就走,嘗試各種房子、戶型、小區、位置、人群,也是一種樂趣。
"買房VS租房,先看心態,再看實力"
財蜜@青陽
買房vs租房,在我看來,都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是兩種行為背後代表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思維。
買房的人講究安定感,通過營造固定的溫馨氛圍,讓自己安心。
有人說過,買房了,就相當於有家了,有家了,自己才會幸福。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買房就是為了投資,現在買房,想著未來成為千萬富翁,這樣的宣傳語或者就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觀念。
租房的人相對來說更在意舒適感,當然還有一部分人是逼不得已。在意自由舒適的人,會覺得租房挺好的啊,不用操心房子的問題,反正定期交房租就行了,而且這裡住的不開心,還可以換別的地方。不買房,我的家就在全世界,多自由愜意啊。
買不起房的一部分人,當然不是這個想法,只是這也不影響有安定舒適的感覺,不是有人將出租房改造的比賓館還要棒嘛,所以這還的看個人的生活態度吧。
買房VS租房,先看心態,再看實力。
沒錢,就安心租著吧,別老計算那麼多。
看了許多財蜜的分享,她姐也說說自己的觀點吧。
是選擇買房還是租房,其實可以從感性和理性這兩個層面來看。
從感性層面上說,她姐更傾向於買房。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買房會不可避免的讓自己淪為房奴,甚至在付完大幾百萬的首付後,未來幾年還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但手裡的房子也是一份固定資產,而且就目前來看,還能滿足孩子上學的戶籍需求。而且房本拿到手後,我們心裡是硬氣的,有了自己的房子,才不會被剝奪回家的權利。
咱就說年初疫情嚴重的時候,大城市的租客往返社區阻礙重重,各種登記報備不說,甚至有人都回不了暫時租來的家。特別是對於一些缺乏安全感的人來說,有自己的房子,心裡也更踏實。
她姐看到這樣一種說法,叫「買房的快樂各不相同,租房的苦惱卻總是相似的。」是啊,租金連年上漲、房東賣房趕走租客、來回來去的搬家折騰,甚至還會遭受物業的歧視等等。
所以就像很多財蜜說的,有套房子,才是你的身心歸屬之處。
而從理性層面看,是買房還是租房,可以簡單的算一筆帳。
A:買房的話,潛在收益是所在地區房價上漲帶來的預期收益+租金收入(如果有的話),成本則取決於首付資金的機會成本(理財收益)+貸款利息支出;
B:租房的話,潛在收益約等於首付資金的機會成本(理財收益)+節約下來的貸款利息支出,成本則是租金支出。
這樣分別估算後,若:
B>A,即首付資金的機會成本+節約的貸款利息支出-租金支出>房價×房價漲幅+租金收入(若有)-首付的機會成本-利息總成本,
則租房更划算,反之,買房更划算。
當然了,這個結果只是一個粗略的估算,因為房價、理財收入、利息成本可以相對確定,但是房價的漲跌、房屋本身的折舊價值損失、房貸利率的波動、租金的波動等等很多因素都是基於當前進行預估的,因此這個結果只能當做參考而已。
其實買房和租房都有得有失,重要的是你怎麼利用有限的錢去享受更好的居住品質和生活質量。
幸福與否也不止取決於是否有房,買房與否也不能只靠一組冷冰冰的估算結果就做決定。
日子是過給自己的,若你有剛需,或家庭實際情況需要你改善住房環境,那麼就咬咬牙買(換)套房,獲得一份安心。
若你沒有需求,手頭兒資金也不足以支撐你買房,何必要讓首付和房貸弄的自己焦頭爛額呢?租房的生活也未必總是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