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的觀念便是一定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小房子,之前我們或許會不屑,不說買房的首付就是一筆重壓,而且現在租房便利,隨著工作的更換可以隨時更換住處,還可以自己選擇各種裝修風格,這不比自己買房來得划算?
然而,隨著如今蛋殼公寓事件,越來越多的打工人,尤其是年輕的打工人們對未來租房的憂心,自己有房的好處就在此時體現了出來。
誠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買房都是要花去自己乃至一個家庭的小半生積蓄,但是擁有屬於自己房子之後那種歸屬感也是無法和租房相提並論的。
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在有餘力的情況下,再重新進行裝修,四處淘來的小物品擺在每個角落,不論大小,從此這一方天地,就是陪著自己度過後面的悠長歲月。
而對於那些有特殊需要的人,裝修房子便不是那麼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夢想改造家》在針對特殊房子改造時,就顯得格外溫暖,因種種原因,又名夢想重建家。
因為外婆年紀大了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症,經常砸鎖出走,或者經常需要大量時間在外走路,年過半百的倆夫妻來照顧她也是疲憊不堪。
本間貴史是來自日本的設計師,她去諮詢了相關機構了解其他阿爾茨海默症病人的一般日常行為和看護方式,如何照顧阿爾茨海默症的病人,在房間裡專門空出了一條無障礙通行走廊可以供外婆來回走動。
以及單向觀察窗、內置衛生間、床墊的材料、入戶門的定製等等各種細節,整個房子幾乎是推翻重建,在呈現在這家人面前的是全新的家。不僅每個小空間都極致利用,四處增加的扶手更是為阿爾茨海默症病人和照顧者的生活,一些老物件的保留也讓病人對新家不至於太過陌生。
一個被診斷腦癱的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連起床、穿衣、上廁所、刷牙洗臉都需要父母的幫助,但他還是沒有放棄自己,自學了多門外語,夢想是想成為一名翻譯家。
他們一家三口就擠在四十多平的空間裡,除了生活必備場所,還需要地方放置大量的專業書籍,顯得尤為狹小,再加上父親後來得了腦梗,孩子和丈夫的照顧重擔全壓在媽媽身上,媽媽還是以樂觀和微笑接受生活的全部考驗。
陳彬設計師針對呈一條直線且狹窄的房型進行設計,事先對一家人的身體能力進行評估,根據他們各自的情況量身定做家具,力求達到每個使用的舒適感。
另外,消除室內的高低差、防水防滑、收納等貼心設計,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也留出了空間。
母親是音樂老師,女兒是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在狀態不好的時候,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都需要有人照顧,伴隨吵鬧和走動發出巨大聲響,隨意亂扔東西,不隔音的狀態讓周圍的鄰居在夜晚休息也不是很好。
本間設計師就重點關注了隔音的情況,在各個房間都放置了香料安神,為喜愛音樂的母女倆專門建造了一間琴房,各個空間的相對開放也方便了母親照看女兒的情況。
在母親看到新家的時候,桌上擺了一束花,她很欣喜地拿起來,聲音中帶了些哽咽,說這還是第一次回家看見鮮花在等她。
雖然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艱難,可以我們還是可以為了這些忽然的小東西而開心。
這裡選取的都是《夢想改造家》裡特殊人群的家裝案例,生活中的確很難產生感同身受這種感覺,每個人的喜怒哀樂,都是旁人無法隨意斷言的。雖然窗外寒冬已至,但是春天,也會在不遠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