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靈傑多才俊,歷史上多名秀-官員、秀才、狀元……

2021-01-19 騰訊網

20世紀20年代,著名學者丁文江曾對二十四史立有列傳的歷史人物一一進行了籍貫考證,列出了5783名歷史人物的地理分布表,江西共有立傳人物338名,在當時全國21個省(不包括少數民族人物)中名列第九位;首輪《江西省志》收錄從秦漢到現代江西籍名人1233名;《江西歷代人物辭典》收錄 江西籍歷史人物6075人;有科舉制度以來,江西考中狀元48人,進士1.05萬人,佔全國進士總數10.67%。

據《明清全國進士與人才的時空分布及其相互關係》一文統計, 僅在明清兩朝,江西考中進士3114位,僅次於浙江省,位居全國第二位,出現具有 全國影響的人物33位,位居全國第三。唐宋八大家,江西佔了三家;歷史上湧現了晏 殊、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黃庭堅、朱熹、文天祥、陳三立等諸多政治精英和文化奇才。

江西歷史名人眾多,於是造就了眾多名人墓。此外,江西地理 位置優越,北倚長江,可渡江直搗中原;南出武夷,過梅關,通達閩粵;東連蘇滬,可出東海;西接湘鄂,可直達滇川。境內贛江與其五大支流,構成了遍布全 省的河網體系,在古代江河經濟時代,成為經濟繁榮、人文薈萃之地。大批文化名人「過化」江西,甚至最終選擇落籍江西,死後埋葬在江西,使江西各地名人 墓葬星羅棋布,風格各異,造就了江西名人墓文化,成為獨具魅力的江西方志文化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江西名人墓共1713處

江西除南昌市南唐時短期做過陪都外,歷史上從未建都,也就沒有一座皇帝陵寢。然而,由於人文鼎盛,名人輩出,加之風景秀麗,吸引無數騷人墨客、高僧羽流、名公巨卿流連忘返,甚至作為百年後的歸葬之地,使得江西本籍和外籍名人墓遍 布全省各地,雖無法與氣勢磅礴、建造豪華的帝王陵墓相媲美,但仍以其多樣個性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構成了江西自然風光之外的獨特人文景觀,為湖山增色。

據統計,截至2010年7月30日,江西省共登記古墓葬1713處,包括名人墓、貴族墓、墓葬群和僧塔等著名墓葬。其中,影響力較大的名人墓主要有以下49處(省級以 上文物保護單位):

南昌市3處——朱權墓、鐵河古墓群、東吳墓;

九江市9處——周 敦頤墓、嶽飛母親姚太夫人墓、陶淵明墓、嶽飛妻李夫人墓、「一見心寒」墓、黃庭 堅墓、李烈鈞墓、高善繼墓、真如寺及僧塔;

吉安市8處——文天祥墓、楊萬裡墓、解縉墓、東吳墓、楊士奇墓、羅欽順墓、天龍山墓塔、萬安東林寺墓塔;

宜春市9處—— 仰山墓塔群、吳平古墓群、洞山墓塔群、黃檗山墓塔群、劉慎虛墓、百家壠古墓群、 鄧子龍墓、七星堆古墓群、朱軾墓;

上饒市7處——謝疊山墓、辛棄疾墓、蔣士銓墓、 費宏墓、閻立本墓、朱瓌墓、蓮山漢墓;

撫州市7處——湯顯祖墓、洪門益王家族墓 群、嶽口益王家族墓群、樂史墓、董裕墓、陸象山墓、譚綸墓;

萍鄉市4處——文廷式 墓、甄叔禪師塔及塔銘、乘廣禪師塔及塔銘、仰山文塔;

贛州市2處——西堂智藏大法 師大寶光塔、潘任墓。

另外,還有眾多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名人墓,主要有宜春的況鍾墓、宋應星墓、 甘汝來墓、張勳墓、謝靈運墓、鄭谷墓、蔡國珍墓、宋景墓、胡直孺墓;撫州的曾鞏 墓、黃法氍墓、吳與弼墓、陳際泰墓、胡用先墓、李營墓、孫大郎墓;上饒的胡居仁 墓、趙汝愚墓、洪邁墓、馬端臨墓、鄭冕墓、李士會墓、汪道誠墓;南昌的徐稚墓、 八大山人墓、牛石慧墓、永王墓;吉安的劉辰翁墓、蕭時中墓、劉沆墓、郭知章墓;九江的江萬裡墓;新餘的彭嗣元墓等。

江西名人墓特點

江西歷史悠久,根據最新考古發現,至少在20萬年前江西已有人類活動。但由於遠離政治、文化中心,長期屬於落後的蠻荒之地。

因此,在宋代以前,江西本土甚少有具有全國影響的名人,第一座名人墓當屬孔子弟子澹臺滅明的墓(現位於南昌二中校園內)。澹臺滅明,字子羽,孔子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就是對他的評價。澹臺滅明長期在吳楚一帶從事教育活動,是最早「過化」江西的先賢。從東漢末年開始,北人大量南遷,全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江西開始人才輩出,至宋明時達 到輝煌燦爛、如日中天的極盛時期,保存至今的名人墓也多出於這一時期。作為一種 歷史文化景觀,江西名人墓主要有以下文化特徵。

01

歷史名人數量眾多,名人墓分布廣泛

根據著名學者丁文江對江西進入史傳人物的統計,考慮到江西長期遠離政治中心的地理位置和東晉前幾乎沒有具有全國 影響名人的現實,名人墓是不少的。況且,江西還有許多名人雖不入正史傳記,但在 當時或「一舉成名天下知」,如實行科舉制度以後湧現的狀元和進士;或叱吒風雲, 力挽狂瀾,如文武雙全、安陸大破金兵的南宋軍事家曹彥約,「鐵膽忠心扶社稷,鋼腸熱血鎮家邦」的明監察御史、三邊總督餘應桂,甲午海戰中「自請殺敵,拒絕投 降,指揮高升號軍艦戰鬥到最後一刻」的民族英雄高善繼等;或精通醫卜算曆,造福 一方,如元代太醫王國瑞,其醫著《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被收錄《四庫全書》,並 在明代被朝鮮大型綜合性醫書《鄉藥集成方》和《醫方類聚》引用,又如既是明代抗 倭名將又是風水大師的鄧子龍等;或巧奪天工,人人驚嘆,如憑空鑿石為墓的高士熊 石齋……都曾名動一時,耀貫長空。更有晏殊、歐陽修、李覯、曾鞏、王安石、黃庭 堅、陸九淵、楊萬裡、姜夔、文天祥、馬端臨、吳澄、虞集、羅欽順、湯顯祖、宋應 星、魏禧、朱耷、蔣士銓、陳三立、文廷式、李瑞清、陳寅恪等為推動中華文明進程 作出巨大貢獻一大批的江西籍文化巨擘。

《江西歷代人物辭典》收錄的江西籍歷史人物有6075人,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宗教等各方面,併兼及農民起義 領袖和部分名工、名媛、名商等。這些名人大都選擇埋骨於故鄉。雖然隨著歷史的雲 煙散去,許多名人墓冢湮沒在荒草之中,甚至消亡,但綜合江西名人墓稿件和各類志 書資料,可知至今全省11個區市仍保存著大量名人墓葬,其中九江市最多,完整保存 的名人墓就有80餘處。

02

歷史名人層級高,多為開宗立派者

根據歷史人物知名度大小以及對歷史所起作用的大小與影響,歷史名人有著層級 高低的區別。除極少數例外,一般來說,歷史名人層級可分為世界級、國家級、省級 和縣級4級。

江西不僅名人眾多,燦若群星,而且許多具有國家級乃至世界級影響的 高層級名人埋骨江西,或是留下衣冠冢。如唐代書畫家閻立本,被列寧稱為「中國11 世紀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寫出被外國學者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天工開物》的明代科學家宋應星,號稱「東方莎士比亞」的湯顯祖,在抗日戰場大顯神威的「漢陽造」步槍之父、清末民初槍炮製造專家餘慶鰲,率先打響二次革命第一槍的江西都督李烈鈞,國學大師、被稱為「教授的教授」的陳寅恪,先後被選為英 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夏威夷大學東西文化中心高級專家及世界多所著名大學授予文學和藝術博士學位的著名學者、畫家「啞行者」蔣彝,等等,可謂名人輩出,不勝枚舉。

此外,還有許多為開宗立派、引領潮流的著名人物。如開創田園詩派的陶淵明,形成禪宗一大新興宗派「曹洞宗」的師 徒洞山良價和曹山本寂、臨濟宗的開山祖師希運,自我認同為江西九江人的理學奠基 者周敦頤,被譽為「北宋倚聲家初祖」的晏殊,「唐宋八大家」之首歐陽修,北宋 詩文革新運動的中堅、「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江西詩派之祖黃庭堅,宋明兩代「心學」的開山之祖、思想家陸九淵,被稱為 「中興四大家」之一、首創「誠齋體」的愛國詩人楊萬裡,江湖詩人姜夔,「人生自 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等。他們都是江西名人墓群中有 代表性的名人,極大地豐富了江西名人墓的文化內涵。

03

名人墓遺蹟數量多、種類齊全

由於歷史的滄桑巨變,許多名人墓遭到自然或人為的破壞,有的現在幾乎看不到痕跡。但在當地傳說和地方文獻記載中仍有大量名人墓遺蹟留存,保守估計,從 古到今,江西現存名人墓2000餘座,至今保存完好,並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有50餘處。這些名人墓跡有王族墓葬、崖墓、道觀僧塔、賢母墓、夫妻合葬墓、 名人集體墓、家族始祖墓、遇難群葬墓、烈士陵園及各類名人獨墓。不僅歷史久 遠,而且種類較全,蔚為大觀。

04

外籍名人墓葬多,且保存完好。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安土重遷,講究落葉歸根,即使不得已因做官或是流放等原 因客死他鄉,其後人也要千方百計把遺骨送回家鄉,全國各地保存至今的名人墓葬大 多安葬的是本籍人物。

而江西卻不同,許多外籍歷史名人主動選擇埋葬在這裡,除了宦遊、戰亂等原因外,主要歸因於江西的山水美景和獨特的文化魅力。他們中有一代名將太史慈、周瑜、呂蒙、黃蓋等,有高僧大德如黃龍宗開宗祖師慧南禪師、臨濟宗的開山祖師希運禪師、曹洞宗第二祖本寂禪師等,有東晉著名史學家、文學家、魏晉精神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習鑿齒,有唐代大畫家閻立本,有愛國詞人辛棄疾……

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被尊為理學開山祖的周敦頤。周敦頤是湖南省道縣人,早年途經 九江,受廬山清麗的風光和獨特佛道文化傳統吸引,遂有卜居之志。晚年主動請求知 南康軍(今廬山市),一年後致仕,在廬山蓮花峰下築濂溪書堂定居,與當地名士、 僧道來往,仿效廬山東林寺慧遠所結白蓮社,與歸宗寺的真淨文詳師等人結青松社, 還把母墓由家鄉遷葬廬山,並在母親鄭氏夫人的墓志銘中寫道:「吾後世子孫,遂為九江濂溪人,得歲時奉夫人之祭祀,也無憾矣。」不久周敦頤病逝,與母親安葬在一 起,終於完成他長眠在「山心無塵土,白石磷磷沉」的廬山懷抱的心願。

江西名人墓的文化類型

名人墓是名人文化精神的物質載體,也是後人追思前人事跡精神、寄託哀思的 場所。劃分名人墓的類型,不在於墓的建築結構等外表特徵,而在於所葬名人的歷史地位和精神價值。根據江西名人墓的文化內涵和性質,大致可劃分為以下五種文化類型。

01

王族墓葬

江西歷史上因從未正式建都,沒有留下帝王陵寢,但由於一些封建王朝的封王建 藩制度,江西也留下了許多王族墓葬,其中最著名的是2015年在新建區發現的海昏侯 劉賀墓。劉賀本是一代皇帝,但在位僅27日即遭廢黜,是西漢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他經歷帝、王、侯的跌宕人生,留下的陵墓雖多次遭盜墓賊「光顧」,卻神奇地歷經 2000多年而沒有被盜,成為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 侯國聚落遺址,也是江西唯一的帝王陵,具有重大研究和文化價值。

到明代,因各種 原因在江西建藩的諸王留下了成系統的藩王墓葬群,如寧獻王朱權墓、明樂安王墓、 明益藩王墓等。明代王族生活優渥,卻沒有什麼政治地位,只有致力於文學、藝術等 精神生活領域,如寧獻王朱權著有中國現存最早雜劇曲譜——《太和正音譜》,是明 代著名的道教學者、戲曲理論家、劇作家。益藩王系在明朝綿延150年,世襲了七代八 王,是明朝歷代就藩延續時間最長的一支皇族。益藩王墓建築群可以看出當時的墓葬 制度、禮儀文化、藩王制度發展歷史,而王族豐富的隨葬品,反映了當時江西乃至全 國工藝的製造特色和水平,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王族墓葬構成了江西名人墓文化的 重要組成部分。

02

忠臣、烈士墓葬

江西自古稱「文章節義之邦」,名臣中多忠臣,名將中多烈士。以當時的歷史 背景來看,以文天祥為代表的江西英傑的「忠」早已超越了忠君的狹窄範圍,進入忠 於國家的更高層次。這種更高境界的「忠」,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忠,是忠 於心中的正道和正氣,是把個人的人生價值與國家的安危興衰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 古代,每當外敵入侵、民族危亡之時,總會湧現出一批忠臣、名將,如楊邦義、胡 銓、楊萬裡、文天祥、吳希奭、曹彥約等;在近現代,天朝夢碎,中華民族面臨亡國 滅種的危險時,江西革命先烈更是前僕後繼。據不完全統計,江西有名有姓的烈士達 25萬人之多,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全國登記烈士總數的六分之一。這些遍布全省 的忠臣墓祠、烈士陵園,也是江西名人墓文化的突出部分。

03

高僧、理學家、哲學家墓葬

江西多佛道祖庭,禪門五宗(曹洞、雲門、法眼、溈仰、臨濟)有三宗源自江 西,分別是曹洞宗、溈仰宗和臨濟宗。這三宗初祖宜豐洞山良價和宜黃曹山本寂、仰 山慧寂、宜豐希運禪師之塔都建在江西;江西龍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發源地,其創 始人第一代天師張道陵也是中國道教的鼻祖,歷代天師多埋葬在龍虎山。他們中許多 雖非江西人,卻在江西開宗立派,最後又葬在江西,為江西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尤其是宋明理學在江西根基深厚,周敦頤是理學奠基者、教育家,葬在廬山。與朱熹 同時的理學家朱克己,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宋明兩代「心學」的開山之祖陸九淵,理學名臣曾慥,朱熹的第四代嫡傳弟子、宋末元初著名理學家陳澔, 理學名儒吳與弼等都葬在江西。理學作為一種哲學思想,內容博大精深,對江西形成 重「傳統」講「忠孝」的民風民俗有重要作用,同時深刻影響了整個中國的政治、經 濟結構和歷史發展走向。

04

文學家、藝術家、風水學家墓葬

開創田園詩派的陶淵明,創立江西詩派的黃庭堅,創造誠齋詩體的楊萬裡,創半 山體的王安石,「元詩四大家」之江西的虞集、範梈、揭傒斯,「北宋倚聲家初祖」 晏殊及其子晏幾道,客居上饒二十餘載,最終長眠於此的辛棄疾,還有「唐宋八大 家」之一曾鞏,戲劇家湯顯祖、蔣士銓,科學家宋應星,醫學家喻嘉言、龔廷賢,風 水學家楊筠松、鄧子龍,等等,這些各行各業的大家巨擘的墓不僅在江西,有些還不 只一處,他們的遺蹟傳說更是遍布江西各地,與正史記載相映成趣,這些名人墓葬意 蘊已超越墓地本身,成為當地一張張文化名片。

05

名宦、鄉賢墓葬

在江西名人墓中,還有一批官員、鄉紳墓葬,雖然他們層級不高,只在當地縣、 鄉鎮範圍內有較大影響。他們或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受百姓愛戴;或是為一地 大姓始祖,子孫代有人才出現;或有仁義之事為當地民眾所尊崇、牢記。還有許多經 過不懈努力獲得狀元、榜眼等功名的士子,因江西曆來重視文章教化的傳統,不管後 來他們功績大小,官位高低,也讓故鄉百姓深感光榮,因此也是江西名人墓中的一 員,這些名人墓葬多收錄在「名人墓名錄」中。

江南君說

名人墓與著名墓葬是一地獨特魅力和地域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它以強大的影響力和廣泛的輻射力與一般墓葬區別開來。地方歷史名人是一個地方崛起的精神和脊梁,保護和開發利用名人墓葬意義十分重大。

來源:江西省地方志辦、鳳凰網江西頻道

編輯:範俊傑

相關焦點

  • 古代的秀才進士,狀元,究竟有什麼區別?
    隋朝一改以前的「九品官員世襲制」以及「察舉制」,建立了嶄新的官員選拔方式,「科舉制」。科舉制的方式簡單說就是,設定一定的考核標準(科目),通過全國考試的方式錄用成績優良者當官。科舉分為:科試,鄉試,會試,殿試四個階段。
  • 古代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對應當今是什麼身份?
    取得秀才身份後,算是國家正式承認的知識分子了,尚未有做官資格,但免交人丁稅、免傜役,可到府、州、縣學學習,為鄉試做準備,也可開講授徒辦私塾成為教育工作者,比如魯迅筆下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老先生,在考取秀才後,不想走讀書做官路,選擇了塾師為終身職業。秀才還可以到官府充當幕僚,即我們平常所說的吏。官吏官吏,官是官,吏是吏,有品才能稱官,無品稱為吏。
  • 永豐縣瑤田鎮的羅倫,祖、父兩代都是教師,他卻金榜題名考中狀元
    羅開禮的子孫,在海圍寺旁邊的水心村繁衍生息,也被記載在江西的方志。水心村能被寫進方志,是因為出了一個名叫羅倫的狀元。圖為狀元樓,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八年。羅倫,出生於1431年,當時的皇帝是明宣宗。羅倫的祖父,名叫羅善耕。羅倫的父親,名叫羅修大。羅修大讀了一輩子書,只考取了秀才功名。古代的秀才,相當於今天的大學生。羅修大中秀才之後,拿起了教鞭,當起了教書匠。
  • 古時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相當於現代的什麼職務?
    在古代成為秀才,就現已是國家認可的統治階級的一員了。具有免稅免徭役,見官不跪,過堂免刑等特權。每次查核的最高一級廩膳生員,還能夠享用國家補助,為當地上的童生作保。秀才就相當於現在的985院校碩士,人數不少,許多村都能有1-2個。
  • 中國古代1300多年的科舉選拔,哪個省份最容易出狀元?
    此外,江西省吉水縣還出現過「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裡三狀元、十裡九布政」的人文盛況。自古以來就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說法,江西讀書風氣極盛,科舉考試選拔出了歐陽修、文天祥等一大批江南才俊。那麼,江西都有哪些有名的狀元呢?
  • 古代的秀才,進士,狀元,究竟有什麼區別
    在古代,秀才,進士,狀元都是古代科考所取得的「證書」,相當於我們的學歷一樣。但是這個證書的含金量都是不一樣的。他們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接下來我們簡單聊下。
  • 古代秀才的含金量有多高?相當於現在什麼水平的人?
    一個書生十年寒窗,通過層層考試,並獲得考官的青睞,從眾多進京趕考的學子中脫穎而出成為狀元,那就是翻身農奴把歌唱,進入仕途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即便沒有中狀元,能夠獲得榜眼、探花、進士的人也非常了不起,當個官已經不成問題。
  • 江西吉安人歐陽修,參加湖北隨州鄉試,結果連秀才都沒考上
    江西省吉安市,歷史上出了文天祥等17位狀元,被譽為狀元之鄉。筆者的家鄉吉安市永豐縣,出了一代文宗歐陽修,還出了董德元、曾棨(念:起)、羅倫、劉繹四位狀元。在我們的印象中,歐陽修才華橫溢,出口就是錦繡文章。在真實的歷史上,歐陽修的考試之路,也是十分坎坷。他參加科舉,有兩次名落孫山的經歷。
  • 你的家鄉歷史上出過多少狀元?數據分析加可視化圖表,告訴你狀元的...
    在古代,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可以說是讀書人最大的夢想了,甚至與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一起並稱為人生四大喜事。 狀元是科舉制度出現後的產物,從科舉制度誕生到結束的一千三百多年中,歷史上有名可考的狀元也不過幾百位,相比於數量龐大的讀書人來說,可謂是鳳毛麟角。
  • NBA歷史上最出色的狀元秀,是哪些人?
    說說NBA歷史上最出色的狀元秀們。如果以【個人榮譽】來衡量,MVP(最有價值球員獎)和每年的NBA最佳陣容算得上是最高認可度了。所以,以狀元秀身份+MVP+最佳陣容,符合這一標準的,都算得上是相當出色了——NBA選秀元年是1947年(實際上前三年是屬於NBA前身的BAA),從第一個狀元秀克裡夫頓·麥克內利到2019年的錫安·威廉士,一共73個狀元秀。
  • 精英中的精英,盤點NBA歷史上十大狀元秀
    狀元秀是每年NBA選秀大會上第一順位被選中的球員,他們天賦滿滿,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有的球隊為了某個球員,不惜輸的多麼難看也要得到狀元籤。有的狀元能夠讓一支球隊連續十幾年立於聯盟頂端;有的狀元像煙火一樣,短暫地燦爛後就迅速跌落神壇。
  • 古代的秀才,是不是相當於現在的高中生?
    天下第一名秀才——西漢賈誼:秀才就是才之秀者的意思。秀才要到中央接受三公主持的考試,通過者初授官職比郡守推薦的孝廉要高。隋唐時期,科舉就有秀才科,而且秀才科比進士科還牛,每科中者不過一兩人!宋代,經過州府考試參加中央科舉的稱呼為秀才,也就相當於明清的舉人,但宋代秀才不是終身,每參加一次就得考試一次才能得到秀才身份。明清時期,科舉定型。秀才成為基礎功名身份,參加縣府院三場11次考試通過獲得生員身份,就是秀才。
  • 明朝時天下進士半江西,為何到了清朝,江西狀元僅有3位
    於是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就誕生了90位狀元。洪武四年,明朝第一位狀元誕生,他的名字叫做吳伯宗,江西金溪人。從此以後,原本不起眼的江西,開始備受關注。在接下來的89次科舉裡,江西人屢屢拔得頭籌。據統計,明朝一共90位狀元,來自江西的就有18位之多,整整佔了五分之一。不僅如此,在永樂二年的科舉考試中,江西才子更是包攬了前七名。在整個明朝歷史中,江西考中進士功名的學子,就有2794人。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漲知識了
    考過的人是秀才,秀才是沒什麼含金量的,頂多是朝廷給予一些生活補貼,而且多是實物,見了官員不用下跪,一般的案件不用受刑。 秀才可以參加鄉試,鄉試是很厲害的,考中以後就是舉人了。舉人的待遇就比較好了,中了舉人就可以免掉錢糧稅負,因此會有一些人把土地掛到舉人的名下豁免錢糧稅負,舉人可以不用勞動就能獲得收益。
  • 狀元第一名,探花第三名,為何古人中了探花比中狀元還高興?
    在古代考科舉也是要經過好幾個程序的,就如同現在考大學一樣,首先得考小學、中學高中,然後再考大學,古代考科舉也是如此,首先得考中秀才、舉人,然後考中進士,才有資格進入殿試。殿試及第的前三甲,第1名是狀元,第2名是榜眼,第3名是探花,按理說考中第1名才是最好的,但是有一些人考中了探花,比考中狀元還高興,這是為什麼呢?
  • 盤點NBA歷史毫無懸念當上狀元秀的球星:奧尼爾強勢,錫安上榜
    NBA選秀大會雖然每年都會在休賽期期間舉辦,但每年都會有幾名球員他們參加選秀之前就備受期待,也就造成了多名球員成為當屆選秀的狀元熱門人選的情況。那麼在NBA歷年的選秀大會上,有沒有出現過狀元人選沒有絲毫懸念的情況呢?有的,讓我們來盤點一下!
  • 話說歷史上的科舉考試,以及狀元、會元、解元
    秀才參加鄉試前,得先參加預考,過關後才有資格參加鄉試。鄉試按規定三年一考,於八月在兩京及各省省城的貢院內舉行,考官是由翰林及進士出身的官員臨時擔任。鄉試每次連考三場,每場三天。清時期,考中者,以北京、江浙取錄最多,貴州最少。
  • 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狀元、榜眼、探花是什麼關係呢?
    元封四年(前107年),命公卿、諸州每年各舉薦秀才一名,意為優秀人才。東漢因避光武帝名諱,遂改稱茂才。三國曹魏時沿襲察舉,復改稱秀才。至南北朝時,舉薦秀才尤為重視。隋代始行科舉制,設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稱秀才。後廢秀才科,秀才遂作為一般讀書人的泛稱。宋代為士子和應舉者的統稱。明代曾一度採用薦舉之法,亦有舉秀才。明清時期,秀才亦專用以稱府、州、縣學生員。
  • 古藺興復村「羅狀元」軼事
    古藺興復村「羅狀元」軼事羅 樹永樂街道山落窩村七組小地名興復村,舊名幸福村,是江西羅氏入川山落窩後的第五代搬遷地。此處後面的山堡山體不算大,成圓形,兩側各有一嶺順勢而下,正前方一座小山倒向,形成一塊空地,宛如一把大自然的「椅子」。
  • 古代的秀才、舉人、進士,分別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級別
    而在晚清時期,錄取的秀才大約為2萬人,約佔清朝總人口的1/15000。 很明顯,晚清時期,秀才的錄取率比現代社會的博士生還要低。也就是說,考中秀才對於古代人來說,是十分艱難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影視劇中,有的秀才是白髮蒼蒼的老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