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天下進士半江西,為何到了清朝,江西狀元僅有3位

2020-12-14 筆寫趣史

朱元璋即位後,考慮到選拔人才的重要性,便在洪武三年規定:

「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勿得與官。」

於是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就誕生了90位狀元。

洪武四年,明朝第一位狀元誕生,他的名字叫做吳伯宗,江西金溪人。從此以後,原本不起眼的江西,開始備受關注。在接下來的89次科舉裡,江西人屢屢拔得頭籌。據統計,明朝一共90位狀元,來自江西的就有18位之多,整整佔了五分之一。

不僅如此,在永樂二年的科舉考試中,江西才子更是包攬了前七名。在整個明朝歷史中,江西考中進士功名的學子,就有2794人。因此《明史》中有記載:

「國初館閣莫盛於江西,故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之句。」

而民間又有「天下進士半江西,江西進士半吉安」的說法。

然而到了清朝,整個現象出現了反轉。清朝歷時267年,比明朝要短,不過卻有112名狀元。可是來自江西的狀元,就僅僅只有3位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曾經「狀元冠天下」的江西,到底發生了什麼?

其實這並非是江西考生到了清朝,就不再厲害了,而是改朝換代帶來的結果。江西考生厲害,是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江西地理環境獨特,從宋朝開始,這裡就坐擁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

通過多年的發展,這裡物質豐富、交通便利,很多家庭都可以在優越的條件下,支持自家孩子去考功名。而學子也可以無憂無慮學習,爭取早日功成名就。《西園雜記》就有記載:

「市井多儒雅之風……下逮田野小民生理裁足,皆知以課子孫讀書為事。」

可是到了清朝,經濟發展不斷轉向江南一帶,這從清朝皇帝喜歡下江南就可以看出,他們是有多重視江南的發展。所以江蘇、浙江一帶的製造業漸漸興起,靠種植為主的江西,經濟實力就逐漸落後了。

加上這時江西出現了人多地少的局面,學子想通過考取功名,從而走上仕途就更是難上加難了。所以清朝的狀元,大多都來自浙江和江蘇。據統計,清朝江浙地區的狀元就有66名之多,已經超過了半數,而江西的就僅僅只有3位了。

不過隨著江西舉子在科舉路上越來越「低調」,其餘省份的舉子就迎來展露才華的機會,「百花齊放」也是好事。雖然如今科舉已離我們遠去,取而代之的是高考、中考,但江西曾經「狀元冠天下」的這段歷史,將永遠被後人銘記。

(參考文獻《明史》《清史稿》《西園雜記》)

相關焦點

  • 江西在明朝時「狀元冠天下」,為何到了清朝只出過3個狀元?
    據統計,明代一共出了狀元90位,而來自江西的狀元佔其中的四分之一。1404年的科舉考試,江西人獨攬前七名,創造了不可思議的奇蹟,時人稱道——「江西狀元冠天下」。在近300年間,江西考取進士功名的有2794人,佔總數的九分之一,後人傳誦道:「天下進士半江西,江西進士半吉安」。
  • 被稱為阿卡林省的江西,在明朝是神一樣的存在
    唐、宋、元、明、清五朝,江西共有進士10495名,佔全國的10.99%,狀元41名。而明朝時的江西達到了自己的巔峰,進士人數達3114名,佔據江西五朝進士總數的30%,狀元人數達20人,佔江西五朝狀元總數的50%。
  • 江西歷史文化名人
    饒娥:唐代《新唐書》列入孝女 柯昶:五代後唐進士 光祿大夫 吳武陵:唐代進士,翰林學士 施肩吾:號東齋,唐代詩人 王勃:唐朝文學家 來鵬:唐代詩人 張九齡:唐朝大臣、詩人 王仲舒:唐朝文學家 李璟:五代時南唐建南都於洪州 李頗:南昌人,南唐畫家 韋丹:唐時期大臣 曾主政南昌 貫休:唐末詩書畫家、僧人 馬道一
  • 高考趣話:明朝的科舉,吉安府學子連續兩屆包攬狀元、榜樣、探花
    金榜題名是人生三大喜事之一,筆者今天的貼文,就講一個江西吉安府學子,連續兩次科舉,包攬狀元、榜眼、探花的喜慶故事。江西的吉安市,位于吉泰盆地,古稱廬陵縣、桓亭縣,後來升級為廬陵郡,吉州、吉安府。廬陵被譽為「文章節義之鄉」,出了歐陽修、楊萬裡、文天祥、解縉等才子。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期間主持了一次科舉。
  • 明朝科舉狀元數前五的省份與地區,來看看有沒有你的老家
    舉人會試被錄取後後被列為「甲榜」,這些人便是我們常說的「進士」,按照考試的成績分為一甲、二甲、三甲三個等級,每科錄取人數不同,但一甲人數只有三位:狀元、榜眼和探花。終明一朝總共有90位狀元,那麼這些狀元都是來自哪些省份和地區呢?
  • 江西何時再現「耀眼的光芒」?
    如今的江西很低調,但歷史上的江西曾經很高光,高光得耀眼。江西是座被群山環繞的省份,東與福建被武夷山阻隔,南與廣東夾五嶺山脈,西與湖南以羅霄山脈為界,而與安微之間除了皖南山脈,尚有長江天險。江西地理環境封閉,在亂世中是難得的風水寶地。晉朝及稍後,中原戰亂,使中原人湧向江西躲避戰亂,為江西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與教育理念。封閉的江西拉開大規模開發的帷幕,再加上中原人繼續南移廣東,使江西通往廣東通道打通,廣州崛起,江西步入快速發展車道。
  • 太平天國運動對江西的影響
    江西的崛起,始於宋朝,那時候中國的經濟重心已經慢慢南移,江西也因此受益,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江西的士人逐漸增多,文壇也璀璨奪目,唐宋八大家中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都是江西人。直到明初,江西已經達到鼎盛。
  • 江西歷史文化名人譜:這些人你都知道麼?
    :唐朝文學家 來鵬:唐代詩人 張九齡:唐朝大臣、詩人 王仲舒:唐朝文學家 李璟:五代時南唐建南都於洪州 李頗:南昌人,南唐畫家 韋丹:唐時期大臣 曾主政南昌 貫休:唐末詩書畫家、僧人 馬道一:唐佛教洪州宗創始人 鄧及:南唐元宗時童子科狀元 盧肇:唐朝江西第一個狀元
  • 國之驕子:明朝276年90位狀元一覽
    自隋唐以來,科舉制度逐漸趨於成熟,到了明朝時期,已經達到成熟期,明朝的高級官員絕大多數都來自於科舉取士,雖然從實際成就看,中得狀元是無上榮光,但實際成就卻未見得很高。明朝享國276年,共出了90個狀元,第一任是吳伯宗,最後一位是楊廷鑑,其中楊廷鑑最可憐,剛當上狀元,還沒來得及大展宏圖,崇禎帝就殉國了 。
  • 明朝內閣首輔,32歲時考中狀元,從此後再不敢睡懶覺
    在明朝,有一句話叫「江西人書讀得最好」,為何這樣說呢?因為自明朝開國以來,江西文臣在科舉上屢出風頭。洪武四年,朱元璋開設科舉,江西人吳伯宗成為明朝第一位狀元。建文帝繼位後,建文朝唯一一次科舉,狀元是江西人胡廣。朱棣登基後,第一次科舉,狀元是江西人曾棨。
  • 清代江西進士的姓氏分布
    江西自宋以來,一直是文風很盛的地區。明清兩代,依然是科舉發達的地區之一。在清代,江西本籍共產生了1884名進士,位居全國第五位。另外,祖籍江西但在外省中式的還有159人,祖籍非江西而在江西中式的也有27人。相應增減,則江西進士的總人數可達2016人。為保持全國進士計量的不重複,本文未對異地中式者進行處理,而只以歸屬於江西的1884人為研究對象。
  • 江西靈傑多才俊,歷史上多名秀-官員、秀才、狀元……
    20世紀20年代,著名學者丁文江曾對二十四史立有列傳的歷史人物一一進行了籍貫考證,列出了5783名歷史人物的地理分布表,江西共有立傳人物338名,在當時全國21個省(不包括少數民族人物)中名列第九位;首輪《江西省志》收錄從秦漢到現代江西籍名人1233名;《江西歷代人物辭典》收錄 江西籍歷史人物6075人;有科舉制度以來,江西考中狀元
  • 上饒市廣豐區出來的狀元篤列圖,為何會算在吉安市永豐縣頭上?
    我去查江西進士的資料,發現歷史上確實有個名叫篤列圖的狀元。元朝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永豐人篤列圖金榜題名高中狀元。 元朝把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區、湖南省部分地區、廣東省部分地區、福建省部分地區劃到一起,設立江西行省。
  • 我們對江西的思考……
    江西形成了讀書成風的優秀傳統,所以江西出的人才特別多。先看看下面這些事實吧:中國從隋唐以後,通過科舉制度選拔人才,安置官吏。由隋至清,歷代全 國進士計98689人,江西進士10506人,佔10.7%。全國狀元724人,江西狀元41人,佔5.6%。江西另有武狀元6人。進士最多的縣是吉安 縣,有500餘名,擁有400名進士以上的縣有南昌、吉水、豐城、安福、婺源等縣。
  • 永遠不要低估你身邊的江西人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江西,具備所有江南的美、江南人的進取心。在大部分歷史長河中,江西都能位列全國前三,是名副其實的強省。在宋朝,江西是我國第一人口大省。科舉考試中及第的人數,更是連續位列全國前三名!這個時代,兩宋文人半江西」「宋代科學半江西」。
  • 明朝永樂時所取狀元圖
    曾棨,永樂二年(1404)狀元,字子棨,江西吉水人,自幼穎敏端重,不苟言笑。五歲能識象戲字,以尚書經取進士。他在回答明成祖的策問時兩萬言不起草,成祖奇其才。召問典故,應答如流。命撰天馬海青歌,揮筆立就,詞氣豪宕。正因此,曾棨甚得成祖喜歡。凡是有大臣推薦文士,成祖都會說:「能趕得上曾棨嗎?」
  • 創造科舉奇蹟的江西,為什麼在近代的高等教育中敗下陣來?
    其實宋明時期,江西人科舉是非常厲害的,江西,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不僅宋朝在朝廷的江西人很多,如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黃庭堅、文天祥、晏殊父子等等,到了明朝,更是明顯,江西人佔了大半壁江山。明代的進士榜中看,江西籍竟多達3148人,而且常常是一科包攬一甲,或佔據前十名中的多數,這在全國也是奇蹟。也許正是由於考中進士的人數眾多,導致了能夠上狀元榜的,江西人也始終排在前列。
  • 你所不了解的江西?
    廬陵府歷史上累計考取進士三千(天下第一)和狀元二十一(天下第二)。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共取進士110人中,狀元、榜眼、探花都是江西吉安府人。明永樂二年,1404年的科舉考試,前七名都是吉安府人。這種「團體雙連冠」現象在中國科舉史上絕無僅有。境內還有世界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窯遺址吉州窯,以及白鷺洲書院、新幹商墓遺址、永豐西陽宮等一大批人文古蹟。
  • 江西是怎樣衰落的?
    唐末江西省出了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全江西進士人數跑進了全國第三。從宋到明幾代,江西發展到了歷史上的巔峰期。湖南人再次表示羨慕嫉妒恨。在說江西的成就之前,我必須先講清楚江西發展起來的另一大主要原因,當然就是陶瓷。
  • 千年科舉,江西創造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科考神話,包攬科考前七名
    科舉考影視形象(圖)文:悔昔道來科舉制發展到明朝,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明朝統治者高度重視科舉。明之前,作為教書育人的學校只不過是為科舉輸送考生的途徑之一,而到了明朝,要參加科舉考試,進學校學習則成了硬性指標,必須之路,也就是說明朝將學校教育納入到了科舉體系,主張「科舉必由學校」,只有接受學校教育取得出身的學子才有資格參加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