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的功效與作用:發表透疹,清熱解毒,昇陽舉陷.—《中草藥手冊》

2021-02-12 中草藥手冊

                         

點上方「中草藥手冊」,然後點「關注」

中醫教你識中藥,中草藥秘方、偏方。

人手一本,不可多得!

升麻

升麻,中藥名。為毛茛科、升麻屬植物大三葉升麻、興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莖。生於山坡草叢、林邊、山路旁、灌木叢中。主產於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西、陝西、四川,青海等省亦產。有發表透疹,清熱解毒,昇陽舉陷等功效。

升麻中藥圖片

升麻植物圖片

升麻中藥圖片

藥材名:升麻

拼音:Shēnɡ Má

別名:莽牛卡架、龍眼根、窟窿牙根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大三葉升麻、興安升麻或升麻的乾燥根莖。秋季採挖,除去泥沙,曬至鬚根幹時,燎去或除去鬚根,曬乾。

性狀:本品為不規則的長形塊狀,多分枝,呈結節狀,長10~20cm,直徑2~4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堅硬的細鬚根殘留,上面有數個圓形空洞的莖基痕,洞內壁顯網狀溝紋;下面凹凸不平,具鬚根痕。體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有裂隙,纖維性,黃綠色或淡黃白色。氣微,味微苦而澀。

化學成分:興安升麻根莖含阿魏酸,異阿魏酸,咖啡酸,[E]-3-(3'-甲基-2'-亞丁烯基)-2-吲哚酮〔[E]-3-(3'-methyl-2'-butenylidene)-2-indokinone〕,[Z]-3-(3'-甲基-2'-亞丁烯基)-2-吲哚酮,升麻精,齒阿米素,去甲齒阿米素,齒阿米醇,北升麻萜,12-羥升麻環氧醇阿拉伯糖甙等。

性味:辛、微甘,微寒。

歸經:歸肺、脾、胃、大腸經。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禁忌:上盛下虛,陰虛火旺及麻疹已透者忌服。脾胃虛寒者慎用。

昇陽,發表,透疹,解毒。治時氣疫癘,頭痛寒熱,喉痛,口瘡,斑疹不透;中氣下陷,久瀉久痢,脫肛,婦女崩、帶,子宮下墜;癰腫瘡毒。

1、抗菌作用

升麻在試管內能抑制結核桿菌的生長。其變種綠升麻的水浸劑(1:4)在試管內對許蘭氏黃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

北升麻對大鼠角叉等膠或右旋糖酐所致腳腫脹均有消炎作用,對乳酸或醋酸引起的肝門潰瘍,有使其縮小面積的趨勢。

3、對循環系統的作用

升麻水提取物注射於動物有降壓、抑制心肌、減慢心率的作用。

4、解熱作用

北升麻提取物1-2g/kg灌胃,可使大鼠正常體溫下降,並對傷寒、副傷寒混合疫苗所致發熱有解熱作用。

5、鎮痛作用

北升麻提取物1g/kg或5g/kg給小鼠灌胃,能明顯抑制醋酸所致扭體反應,但對尾壓刺激法不顯示鎮痛作用。

6、對平滑肌的作用

動物實驗表明,升麻能抑制離體腸段與妊娠子宮,對未孕子宮及膀胱則呈興奮作用。齒阿米醇對氯化乙醯膽鹼,鹽酸組胺或氯化鋇所致腸痙攣均有一定的作用,齒阿米素的作用弱於齒阿米醇。

內服:3~9g。--《中國藥典》

內服:煎湯,0.5~3錢;或入丸、散。--《中藥大辭典》

外用:研末調敷,煎水含漱或淋洗。--《中藥大辭典》

內服:煎湯,用於昇陽,3-6g,宜蜜炙、酒炒;用於清熱解毒,可用至15g,宜生用;或入丸、散。--《中華本草》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湯含漱;或淋洗。--《中華本草》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1、治傷寒,溫疫,風熱壯熱,頭痛,肢體痛,瘡疹已發未發

幹葛(銼細)、升麻、芍藥、甘草(銼,炙)各等分。上同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量大小與之,溫服無時,(《閻氏小兒方論》升麻葛根湯)

2、治小兒痘、痧疹不明,發熱頭痛,傷風咳嗽,乳蛾痄腮

升麻五分,前胡八分,甘葛五分,黃芩一錢,梔子八分,炒牛蒡子一錢,甘草三分,桔梗五分,薄荷五分,川芎一錢。引用燈心煎服。(《滇南本草》升麻湯)

3、治天行發斑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即療,劇者數日必死,療得差後,瘡瘢紫暗,彌歲方滅,此惡毒之氣也)

水濃煮升麻,漬綿洗之。苦酒漬煮彌佳,但燥痛難忍。(《肘後方》)

4、治雷頭風,頭麵疙瘩腫痛,憎寒壯熱,狀如傷寒

升麻、蒼朮各五錢,荷葉一枚。煎服。(《醫方集解》清震湯,即《素問病機保命集》升麻湯)

5、治咽喉閉塞,津液不通

川升麻半兩,馬薊子一分,白礬一分,馬牙消一分,玄參一分。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楝子大。用薄綿裹,常含一丸咽津。(《聖惠方》升麻丸)

6、治喉痺作痛

升麻片含咽,或以半兩煎服取吐。(《仁齋直指方》)

7、治陽毒為病,面赤斑斑如錦文,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二兩,當歸一兩,蜀椒(炒去汗)一兩,甘草二兩,鱉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黃半兩(研)。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老小再服取汗。(《金匱要略》升麻鱉甲湯)

相關焦點

  • 升麻的功效與作用:發表透疹,清熱解毒,昇陽舉陷.—《中草藥常識》
    」中醫教你識中藥,中草藥秘方、偏方。升麻中藥圖片昇陽,發表,透疹,解毒。治時氣疫癘,頭痛寒熱,喉痛,口瘡,斑疹不透;中氣下陷,久瀉久痢,脫肛,婦女崩、帶,子宮下墜;癰腫瘡毒。1、抗菌作用升麻在試管內能抑制結核桿菌的生長。其變種綠升麻的水浸劑(1:4)在試管內對許蘭氏黃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藥升麻的功效應用
    [升麻:清熱解毒,昇陽舉陷,發表,透疹。主治風熱頭痛,麻疹不透,久洩脫肛,齒痛口瘡。善治胃火牙痛。發表透疹解毒宜生用,昇陽舉陷宜蜜炙用。] 二、功效應用: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 【特點】 1、長於清熱解毒,善清解陽明熱毒。 2、胃火熾盛諸證尤為多用。 3、用治熱毒所致的多種病證。
  • 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麻
    、興安升麻或升麻的乾燥根莖。【功效】發表透疹,清熱解毒,昇陽舉陷。【主治】時氣疫癘,頭痛寒熱,喉痛,口瘡,斑疹不透;中氣下陷,久瀉久痢,脫肛,婦女崩、帶,子宮下墜;癰腫瘡毒。【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用於昇陽,3-6g,宜蜜炙、酒炒;用於清熱解毒,可用至15g,宜生用;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湯含漱或淋洗。【炮製方法】1.揀去雜質,略泡洗淨,撈出,潤透,切片,曬乾。
  • 升麻,見過嗎?清熱解毒,發表透疹.主火毒、口瘡、咽痛、斑疹
    升麻來源產地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大三葉升麻. 、興安升麻 . 或升麻 的乾燥根莖。
  • 昇陽透疹,善解肌表之邪的——升麻
    藥理實驗證實,升麻對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北升麻提取物具有解熱、抗炎、鎮痛、抗驚厥作用;升麻對氯化二醯膽鹼、組織胺和氯化鋇所致的腸管痙攣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發表透疹、清熱解毒、昇陽舉陷的功效,臨床用於治療寒熱頭痛、疹出不暢、胃火亢盛所致的口瘡齒痛、咽喉腫痛、瘡瘍腫毒、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子宮下垂等。
  • 升麻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名:蜜升麻、黑升麻、周麻、關升麻產地: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等省亦產。入太陰肺、脾經,能清散肌表風熱而發表透疹,治風熱頭痛、麻疹不透。入胃與大腸經,能散陽明經風邪,治陽明頭痛最宜。入脾、胃經,能升舉脾胃清陽之氣,治中氣下陷常用。還善清解熱毒,治熱毒上攻或外發所致諸證。主治病證:(1)風熱頭痛,麻疹透發不暢。(2)熱毒瘡腫,丹毒,痄腮,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溫毒發斑。
  • 升麻—發散風熱藥
    炮製方法1、升麻: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略泡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2、蜜升麻: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與升麻拌勻,潤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不粘手時,取出放涼,及時收貯。每升麻100kg,用煉蜜25kg。蜜升麻發散作用減弱,昇陽舉陷作用緩和持久。
  • 升麻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
    一,升麻的植物學特點1,名稱和分類地位升麻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神農本草經》,在《中國植物志》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別名也叫綠升麻;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毛茛科升麻屬多年生草本。2,分布和生長環境升麻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藏、雲南、四川、青海、甘肅、陝西、河南、山西等省區;通常生長在海拔1700-2300米的山坡林緣、林下、路旁草叢中。
  • 綠豆升麻,見過嗎?清肺止咳,清熱解毒
    綠豆升麻來源產地毛茛科類葉升麻屬植物類葉升麻,以根狀莖及全草入藥。秋季採集,分別曬乾。
  • 《中草藥手冊》漏蘆的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消癰,下乳,舒筋通脈.
    點上方「中草藥手冊」,然後點「關注」
  • 每日一味學中藥——升麻
    【功效】  解表散寒,祛風勝溼,止痛。【主治】  風寒感冒,風寒溼痺,項強筋急,骨節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升麻別名龍眼根。性味: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功效: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主治:風熱頭痛,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斑;脫肛,子宮脫垂。
  • 《中草藥手冊》蝸牛的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鎮驚,消腫.
    點上方「中草藥手冊」,然後點「關注」
  • 《中草藥手冊》白頭翁的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點上方「中草藥手冊」,然後點「關注」
  • 張廷模:《中藥學》發散風熱藥--柴胡、升麻、淡豆豉
    另外用它來升舉脾胃清陽之氣,常常用酒來拌炒,就是酒炙柴胡,酒本身升提,就能夠增強柴胡的昇陽舉陷的作用。所以後面兩個功效在臨床用的時候,它一般用量就比較小。  另外,透疹,也是麻疹初起,疹發不暢。升麻的透疹就類似於牛蒡子的臨床意義,它既可以疏散表邪,又可以直接透疹,同時還可以清熱解毒。
  • 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藥柴胡的功效應用
    3)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等症,可與菊花、薄荷、升麻等辛涼解表藥同用。 4)對於外感發熱有透表洩熱功效,可與甘草同用,即柴胡散;或配伍葛根等藥,如柴葛解肌湯。現代用柴胡製成的單味或複方注射液,對於外感發熱,有較好的解表退熱作用。
  • 【中藥學堂】:升麻
    、興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Maxim.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乾燥根莖。相關名:蜜升麻、黑升麻、周麻、關升麻。產地: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等省亦產。
  • 黃芩的功效和作用 黃芩的功效和作用禁忌症
    黃芩的功效和作用炒黃芩的別名為山茶根,具有清熱燥熱、涼血安胎等功效,然而炒黃芩是有食用宜忌人群的。1、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的人群;2、涼血安胎、治療胎動不安的孕婦們;3、治療溼溫、暑溼的人群;4、治療肺熱咳嗽,高熱煩渴的患者。
  • 葛根粉的作用與功效
    葛根粉的作用與功效葛根粉,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甘葛藤P.具有解熱除煩,生津止渴之功效,用於煩熱,口渴,醉酒,喉痺,瘡癤。【葛根的功效】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昇陽止瀉,通經活絡,解酒毒。用於外感發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洩瀉,眩暈頭痛,中風偏癱,胸痺心痛,酒毒傷中。用法用量:10~15g。
  • 羅漢果的功效與作用 —《中草藥手冊》
    點上方「中草藥手冊」,然後點
  • 《中草藥常識》白頭翁的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點上方「中草藥常識」,然後點「關注」中醫教你識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