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佐料
重慶人喜食麻辣,小面可謂集川菜麻辣之大成,一碗好吃的小面必是有一碗好吃的作料方能吸引食客,必備的作料有九種:醬油、味精、油辣子海椒、花椒麵、姜蒜水、豬油、蔥花、榨菜粒、芝麻醬。那麼,是不是有了這九種作料即可做出地道小面呢?不盡然,作料的製法和打作料的比例也非常之重要,現作如下介紹:
醬油:
放其他作料的次序可以打亂,但是醬油必須先放。一般來說,選用本地醬油是最好的,如黃花園的醬油。其特點是色澤鮮亮,味道濃鬱。一般二兩小面(以下作料的用量都以下二兩小面為準)放一湯匙半(平時家用的陶瓷小湯匙)即可,吃肉麵(如雜醬、牛肉、肥腸面等,下同)只放一湯匙就行了,多了則鹹。另外,大家要根據醬油的鹹度掌握用量,是紅醬油的話不要放太多,鹹了補救起很困難,先少放點不夠味再加都要得。
味精:
有句俗話形容重慶人做菜:「火大油多,味精起砣砣」,吃小面就是要捨得放味精!現在很多人怕味精吃多了對人體不好,不過我還沒發現哪個人遭吃味精吃死了的。放三分之一湯匙含穀氨酸鈉為80%的味精不多不少,為什麼不放純度更高的味精呢?其實這個並不是很重要,只是筆者在重慶比較著名的麵館發現他們用的都是天廚出的佛手牌(現在改了名字但不記得)味精,還有就是用這個佐料看起要濃稠些,更能附著在麵條上。
油辣子海椒:
這是重慶小面絕對少不了的調料,前段時間北方流行川菜,就是受了辣椒的蠱惑。先說製法。重慶各店選用的幹海椒是不同的,最常見的有三種:四川二金條、貴州大紅袍和湖南的朝天椒。最近河南出了一種天鷹椒好像逐漸被重慶市場接受,但沒用過不好隨便評論。而重慶有名的麵館一般用前三種。二金條和大紅袍偏重海椒的香味,而朝天椒偏重辣味。很多麵館都是幾種海椒混用,以前有老兄在論壇上貼有象眼鏡面、董小面等所用辣椒的種類的比例,我也不想去找了,只是說說我的選擇。平常我們家庭所用海椒由於並非專業一般都是在市場上買的普通辣椒,屬於二金條或者天鷹椒,還是可以用的。如何湔(讀jiàn)海椒很有學問,有的人認為油越辣(燙)湔出來的海椒越好,錯了——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油溫太高讓海椒糊了,什麼味都沒有了。有專業的人士在重慶一個美食節目作過介紹,給菜油加溫時放一片老薑,如果薑片表面慢慢變黃油溫就合適了,直接打入打好的海椒麵裡攪拌均勻就行了。其實這都是第二步了。第一步應該是如何將海椒加工成海椒麵,先把去蒂的幹海椒放入鍋內翻炒,火不能大了,還可以倒點油,但是鍋鏟不能停止,以免個別炒糊,當顏色發紅髮亮就行了,然後置於鍾缽內搗碎。(如果嫌這一步麻煩,還可以用微波爐加熱,調節至一類燒烤加熱2分鐘即可,家裡如有事物攪拌機也可以打碎,比較方便,太味道還是要差點)注意:一定不要搗得過於細碎變成粉末狀,大部分比較碎而小部分還保持小指甲這麼大小就行了,然後放入容器湔油。海椒麵裡面還可以自己加一些可有可無的東西,比如說炒好的芝麻,吃得辣的朋友還可以放一個沒有剝殼的核桃。油最好用菜油,色拉油沒香味。油的用量也有講究,最好是稍微淹沒海椒麵就行,如果看起來湔好的海椒稀稀的,稠稠的就行了。放佐料的時候,就要根據食家自己的喜好程度了,我覺得也不要太多,否則會壓倒其他的味道的,而且,才湔出來的海椒辣度要大得多,試著放,否則吃都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