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在剛落下帷幕的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上,來自梅州的客家山歌劇《白鷺村》和《春鬧》雙雙奪得大型舞臺藝術作品戲曲組一等獎(一等獎共設3個)。同一個市同一個劇種在同一屆廣東省藝術節上拿下兩個一等獎,《白鷺村》《春鬧》可謂「花開並蒂」。本屆藝術節梅州院團大放異彩,也讓業內人士紛紛議論「梅州現象」。
《白鷺村》《春鬧》喜獲一等獎
客家山歌劇《白鷺村》《春鬧》同獲一等獎
大型客家山歌劇《白鷺村》由廣東梅州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創排演出,是一出以鄉村建設為時代背景的現代戲。該劇在語言風格、音樂特色、舞美和燈光設計上都充滿新意。其音樂富有極強的地域特色,使用了無伴奏人聲合唱的形式,還首次實驗了竹梆、客家鑼作為客家山歌劇的打擊樂器。
山歌劇《白鷺村》自然地糅合人物故事和鄉土風情,既保持了地域韻味的傳承,又展現了客家文化的獨特魅力。整部戲有溫度、有張力、有意韻,讓現場觀眾真切感受到情感的衝擊力。劇中演員以質樸真誠的演出徵服了眾多專家學者和觀眾。
《白鷺村》劇照
梅縣區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帶來的大型山歌劇《春鬧》,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題材,講述「90後」富二代李文浩追隨已故母親的腳步,來到貧困地區百崗嶺進行精準扶貧,面對複雜的扶貧情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帶領大家逐步脫貧奔小康……該劇通過輕鬆詼諧的演繹方式,讓現場觀眾感受到客家山歌劇的獨特魅力。
據了解,本屆省藝術節入選終評演出的共有28部作品,只有4部作品出自縣級院團,《春鬧》便是其中之一。該劇主創團隊演職人員皆為梅州本土「80後」「90後」新生代演藝人員。
梅州院團大放異彩獲獎頗豐
山歌劇在本屆省藝術節上引起了巨大反響,業內人士紛紛議論「梅州現象」。此次藝術節,梅州院團可謂大放異彩。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榮獲「優秀組織獎」。《白鷺村》和《春鬧》獲得一等獎之外,音樂劇《血色三河》、廣東漢劇《王昭君》分別榮獲大型舞臺藝術作品綜合組、戲曲組二等獎;來自五華縣的提線木偶劇《沙家浜•智鬥》獲得「優秀小型舞臺藝術作品」獎。
《春鬧》劇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0個優秀表演獎,梅州就斬獲了4個,分別由楊苑玲(山歌劇《白鷺村》)、潘錫嶽(音樂劇《血色三河》)、劉謙隆(山歌劇《春鬧》)、管樂瑩(廣東漢劇《王昭君》)獲得。
此外,山歌劇《白鷺村》主創廖惠玲、林文祥、羅銳曾奪得「優秀編劇獎」,李建生奪得「優秀導演獎」。廣東漢劇《王昭君》主創鍾禮俊、鍾禮坤獲得「優秀音樂創作獎」。來自梅州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的潘錫嶽獲得「十佳舞臺新秀」榮譽。山歌劇《春鬧》的舞美設計張又虹獲得「特別貢獻者」稱號。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