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崛起的新冀商,並不是歷史上冀商的直接承繼,而是在完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和社會環境中,對舊商幫四大要素特別是人文性的經驗借鑑、精神傳承和與時俱進的光大提升。」「重義不輕利,重利不忘義,這成為新冀商對前輩傳統精神的繼承和揚棄。」石家莊市政協委員蔡茜這樣評價正在崛起的新冀商。
新冀商橫空出世
循著百年冀商遠逝的足音,新一代河北商人雄心勃勃的亮相併不顯得過於突兀。
2008年3月,以北京河北企業商會的成立為標誌,「中國冀商」一詞浮出水面,叫響「冀商」成為該次會議最為關注的話題。而在此之前的2007年9月,重慶市河北商會已經成立,還有俄羅斯河北商會等河北商人、企業自發成立的組織。
之所以認為這類組織及其代表的群體冠以「新冀商」,是比照歷史上的「冀商」而來的。通過大量的史料披露和專家論證,用商幫的地區性、集團性、專營性和人文性這四大要素來衡量判斷,以老呔幫、張庫幫、冀中幫為代表的冀商確實存在,且歷史悠久,影響深遠,貢獻巨大,成就輝煌;較之世人熟知的晉商、徽商、浙商而言,是毫不遜色的。但是,冀商歷史雖然悠長博大,畢竟是遠逝的足音。現在崛起的新冀商,並不是歷史上冀商的直接承繼,而是在完全不同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中,對四大要素特別是人文性的經驗借鑑、精神傳承和與時俱進的光大提升。
從新冀商產生的必要條件,諸如人員、規模、資本、市場、影響等,可以用「天時地利待人和」來概括。目前在北京的河北人超過100萬,從事的行業達20多種,有的當為行業翹楚。在重慶的河北人達10萬,擁有2000家以上的企業,在汽車摩託車配件和電線電纜行業佔有三分天下之地位,年貿易總額超過10億元。資本方面,如今在京浙商資本號稱上千億元之巨,傲視群雄;而北京河北企業商會會長李建國先生直言:「無論資本實力還是影響,在北京,冀商不會輸給任何商幫。」「任何商幫」中當然包括浙商。
目前,在北京的冀商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像李建國這樣白手起家、成功創業的商人,一是像華龍這樣迫切需要更高發展平臺的成長型企業。這些企業的一個共同特徵是,他們的總部和研發中心雖然在北京,但生產基地卻還留在河北,因此與家鄉之間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中國有著名的晉商、浙商、徽商等以地域為特點的令人驕傲的品牌,而河北為什麼就沒有叫得響的冀商品牌呢?其實,河北在北京、在全國各地有很多成功的商人,就是因為沒有團結在一起、沒有形成凝聚力、沒有人去挖掘河北商人的特殊內涵,所以就沒有形成『冀商』這一品牌。」這是北京河北企業商會會長李建國就職演說中的一段話。
新冀商的時代強音
歷史上百年冀商的輝煌已經終結於時代的變遷之中,新冀商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所處的這個大變革時代的產物。
現代意義上的商幫,與以前大有不同。它實際上是個中性名詞,而非易生歧義的商業行會或商人峰會。現代新型商幫興起,在產生發展的初級階段,在金融資本勢力和國際化水平還不高的情況下,其建構體制和運作機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合理和有效的。新型商幫是由舊式商幫「兼顧利與義、得與失」的價值取向,走向現代工商社會強調規則、合作、創新與社會責任的商業文明價值觀的促進機構;是在競爭中逐步擺脫價值競爭模式,以科技創新和市場創新為引擎,引領中國產業革命並接軌世界經濟的推動力量。
歷史上大有作為的晉商、徽商也好,現而今極為活躍的浙商、粵商也罷,乃至日商、韓商,其種種優勢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團結、抱團兒。一個優秀的商幫,必然會形成一股合力,一種巨大的發展內勁,一俟出動出擊,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戰績。新冀商當然、也是必然要走上這條制勝之路。
2008年5月20日,首屆中國商幫峰會在杭州舉行,其宣言為:「更高、更新、更遠;做大、做強、做久;繼承傳統商幫精神,提升現代商業文明」。但是,如何實現這些理想,如何「繼承」和「提升」,需要各路商幫,當然也包括新冀商,共同付出漫長而艱苦的努力。
百年冀商的傳承和揚棄
就目前挖掘披露的有關冀商史料和對這一歷史現象的研究整合,有的學者對冀商做出了三大幫、四大貢獻的初步論斷,以目前掌握的資料來講,還是比較科學的。這也為研討新冀商對歷史上的冀商的繼承與揚棄問題,提供了一個可供指點的沙盤。
首先,這個問題不能是形式上的,不能簡單說恢復三大幫,或者說重振四大貢獻。張庫商道早有了鐵路公路,還需要馱隊嗎?即使「老呔幫」再度興起,去東北經商也不是惟一或主要的選擇,去了東北恐怕也不會重現百年前的輝煌。「老呔幫已成為遙遠而陌生的歷史碎片」,在當代的冀東一帶,「歷史與現實的割裂感變得異常強烈」。其實,老呔幫的歷史,並不僅僅屬於他們的後代,這些人自身及其周邊,已經沒有了先輩外出創業時「戰亂頻仍、自然環境惡劣」的生存空間和「迫於生計壓力,不得不闖關東」的心理動機。所以,如今冀東一帶不少的年輕人對老呔幫沒有印象,對商業歷史深感隔膜,對商業傳統有疏離感,不應慶幸也不應惋惜,而是很正常。因為他們選擇了在自然狀態下適合於自己的生活內容和方式。
在民營經濟大發展的時代,新冀商不應該也不會產生什麼派,而應以「河北人」的整體形象立於中國商界、世界商林。
關於歷史上冀商的四大貢獻,開發東北和溝通外蒙似成陳跡,而惠濟京津、物流天下,則應全面繼承、大力發揚。京津處於河北腹地,無論在哪個方面,都與河北有著密切的聯繫;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河北的民營企業理應在這兩塊地盤佔有重要位置。在環渤海經濟區中,京津冀是極其重要的一大板塊,河北在其中不應甘居老三的位置,而要衝到前面,新冀商代表的民營企業因其多種便利條件,可以大有作為。
新冀商的組織,目前只有北京、重慶等兩三家。要想做大、做強、做久,就要讓新冀商組織在全國遍地開花,最終成立中國冀商總部。組織起來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這是實現「做大、做強、做久」的硬道理。總部的作用,可以凝聚各地冀商,集中大家的智慧,協商制定總體經營戰略,搜集交流信息,溝通聯繫,提供商訊,協調發展;特別是將河北的名產、特產大力推向全國,促進河北經濟大飛躍,為家鄉的大發展做出難以想像的貢獻,真正做到遠遠超過前輩的物流天下。
新冀商精神
重義不輕利,重利不忘義
在傳統商幫精神中,有許多是各地共有的,如艱苦創業、誠信為本、搶佔商機、薄利多銷、造福桑梓等。有的則在某個商幫身上表現得特別突出,如晉商的勤儉吃苦、講究信用、匯通天下;徽商的亦商亦儒、財自道生、利緣義取;浙商的開拓冒險、意識超前、務實苦幹諸如此類。而冀商,也有個說法,曰樸實平淡、堅忍不拔、重義輕利。三句都是美言美德,也較為符合實際;但此評語做人可以,做生意則值得推敲。
樸實平淡還隱含著另一面,即保持低調,不事張揚,不善爭搶,不講包裝;堅忍不拔有時則突出了「忍」;重義輕利,重義沒錯,但做生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贏利,輕之則謬。
河北人的性格中,自古以來還滲透著「義」的精髓。北京琉璃廠商譽卓著的冀州陳氏家族,解放後將當年用5兩黃金購得的一部明版《忠義水滸傳》無償捐給了北京圖書館,這是深明大義;2002年黃驊做玻璃鋼生意的張峻岭,將一個素不相識的奄奄待斃的浙商肖正滿,從青海格爾木背回了溫州,這是慷慨俠義;2008年3月北京河北企業商會成立現場,短短幾分鐘內企業家們捐贈達到200多萬元,令見多識廣的《人物周刊》老總嘆曰:「這種場景不容易看到」,這是急公好義。
重義不輕利,重利不忘義,這就是新冀商對前輩傳統精神的繼承與揚棄。
來源:中國冀商網
轉自長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