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7 年未盈利,這家矽谷大數據公司憑什麼讓投資人願意掏腰包?

2020-12-12 IT之家

傳言美軍在捕殺賓拉登的行動中,這家公司提供了技術支持。

Google 因員工強烈反對,退出五角大樓的國防合同(Project Maven)後,這家公司接手了。

川普政府採取對非法移民「零容忍」政策,將兒童與監護人分開安置在邊境拘留所,許多科技公司 CEO 公開譴責,這家公司卻聲援它最重要的客戶。

它就是美國最神秘的大數據公司 Palantir

Palantir 日前向美國 SEC 遞交了招股書,據 crunchbase 數據,從 2003 年到 2020 年,Palantir 拿到的融資有 26 億,但是至今沒有實現年度盈利。在去年 9 月的一次私募融資中,Palantir 的目標估值為 260 億美元。

因為與政府機構的「親密關係」,以及對個人隱私信息的獲取,Palantir 過去極力保持低調。CEO Alex Karp 一度宣稱公司「沒有公關,沒有銷售,沒有營銷」。但是這種親密關係後來卻成了 Palantir 的負擔——其轉型的陣痛和上市面臨的公眾質疑。

時代機遇

2003 年,PayPal 已經賣給了 eBay,在 PayPal 的經驗讓創始人 Peter Thiel 意識到數據分析的重要性——為了防止有人利用 PayPal 洗錢,PayPal 開發了一套軟體來排查和阻止欺詐行為。

Peter Thiel 後來成了 Palantir 的聯合創始人,Palantir 做的事情幾乎是這種想法的延續,挖掘和收集大量數據,找到數據之間的聯繫,以及之前未被發現的線索,解決用戶的訴求。

但是 Palantir 沒有像 PayPal 一樣只聚焦在金融領域。它誕生的 2003 年,美國經歷過了 911 恐怖襲擊,接著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發起戰爭。整個美國反恐情緒高漲,政府需要先進技術預防恐怖襲擊。另一位聯合創始人 Joe Lonsdale 回憶,「我們意識到美國政府辦事效率很低。其實政府在信息系統上花費了數百億美元,但是聰明的人才沒有去到那裡。」

矽谷有當時最好的工程師,Palantir 的想法是向政府出售靈活的數據產品。然而在尋求融資的時候,Palantir 吃了很多閉門羹。

Palantir CEO Alex Karp 回憶,與紅杉資本合伙人 Michael Moritz 開會時,Moritz 在紙上亂寫亂畫打發時間。風投 Kleiner Perkins 的一位高管告訴他 Palantir 結局註定是失敗的。最開始 Palantir 只拿到兩筆錢,第一筆來自 CIA(美國中央情報局)旗下風投公司 In-Q-Tel,另一筆來自 Thiel 旗下基金 Founders Fund。

Karp 把融資困境歸結於矽谷對於企業服務軟體和政府承包商的「偏見」。「從 2005 年到 2009 年,做企業服務軟體就像在 Palo Alto 中心開馬戲團。」意味著 Palantir 業務模式當時在矽谷投資者眼中就是笑話。

然而 Peter Thiel 投資的另一家公司卻順風順水,接連拿下矽谷知名投資機構的投資,這家公司就是 Facebook。如果說兩家公司有什麼關係的話,「Facebook 展示人們想要展示的關係網絡,而 Palantir 展示人們不希望被知道的關係網絡。」Peter Thiel 說道。

直到 2008 年,Palantir 才籤到了 CIA 第一個正式合同。之後 Palantir 在美國國防和情報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比如幫助美國政府捕殺賓拉登,幫助發現納斯達克前主席 Bernie Madoff 的「龐氏騙局」,替多家銀行追回了數十億美元。

2009 年的一篇《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將 Palantir 描述為維護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角色、「美國情報機構追捕恐怖分子獵手」的寵兒,Palantir 利用有關資金轉移、來往電話、社會關係等信息揭露恐怖主義融資和預防有計劃的恐怖行動。

轉型陣痛 

2010 年,Palantir 開始尋求政府機構之外的合作機會。JPMorgan 成了 Palantir 第一個企業客戶,Palantir 幫助其打擊詐騙。但是從 2015 年開始,可口可樂(Coca-Cola),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和納斯達克(Nasdaq)這樣的大客戶相繼結束和 Palantir 的合作關係。

可口可樂在 2014 年同意與 Palantir 展開合作,希望後者通過對客戶數據分析,幫助恢復健怡可樂在北美的銷售。但是高昂的費用讓可口可樂公司猶豫不決——合作費用將在第五年攀升至 1800 萬美元。BuzzFeed News 採訪了多家客戶,他們與 Palantir 終止合作的原因無一例外是沒有看到 Palantir 服務的價值,或者與高昂的報價不匹配。

2015 年 Palantir 公布了價值 17 億美元的預定訂單,但是現金收入僅為 4.2 億美元,與 To G 業務不同,與企業打交道更加複雜。與 Palantir 的合作中,企業會視服務效果給錢,或者先籤便宜的試用服務,這會導致公司收不到全款、企業中途退出的情況發生。

根據招股書,Palantir 在 2019 年營收為 7.43 億美元,淨虧損達到 5.8 億美元。其中銷售和營銷指支出佔比最大,其次是研發費用。因為 Palantir 不得不大力招聘銷售人員,著手解決此前現金回收率低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Palantir 先籤下一位客戶,然後根據客戶需求定製一款工具。Palantir 認為分析工具固然重要,但是光靠機器的處理能力是不夠的,還要加上人的分析和決策能力,把人和機器的優勢結合併且發揮到最好才是 Palantir 能夠成功的原因。

本質上,Palantir 是一家軟體兼諮詢公司,它要在客戶辦公室派駐所謂的「前線工程師」或多或少承擔「銷售顧問」的角色。其解決方案並不通用,需要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進行定製,所以嚴重依賴數據專家和工程師運用「半成的」工具進行數據分析。一直以來,華爾街對於 Palantir 的商業模式都有疑問。它到底是一家傳統意義上利潤豐厚的軟體公司,還是一家利潤率很低的諮詢公司?還是兩者兼有?

今年上半年,企業訂單為 Palantir 帶來的收入同比增長 27%,政府訂單收入同比增長 76%,佔總營收佔比為 54%。從收入佔比和增長兩個方面,Palantir 依然主要依靠政府訂單支持著。這也印證公司轉型並不順利。

目前,Palantir 目前有 125 名客戶,其在風險提示中披露單個客戶對公司的營收貢獻佔比高,比如前 20 名客戶佔到去年營收的 67%,前 3 名佔到 28%,它未指明的一家政府客戶貢獻了上半年收入的 11%。也就是說失去任意一位客戶都有可能對 Palantir 的財務狀況造成重大影響。

如何講好上市的故事?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大約一個月,川普會見了美國頂尖科技公司的高層,包括亞馬遜、蘋果、特斯拉、甲骨文 ...... 同時還有 Palantir 的 CEO Alex Karp。自從川普政府採取對非法移民「零容忍」政策以來,許多科技公司 CEO 公開對此譴責。但是 Karp 聲稱,「矽谷在告訴美國民眾『我們不會為國防安全作出貢獻』,這是不可理喻的。」

2019 年 8 月,Palantir 與 ICE(美國移民局)籤訂了價值 5000 萬美元的合同,自從 2011 年以來,ICE 總共向 Palantir 投入了 1.5 億美元。Palantir 在過去取得的成功可以部分歸結於它的「政治立場」。但這也成為懸掛在其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為此,來自內部的反作用力越來越大,員工們開始質疑這家公司會不會為了不惜一切代價達成目的,每當一則關於 ICE 過分行為的報導出來,員工們都會討論很久。大約 200 名員工給 Karp 寫聯名信,表達了對與 ICE 合作的擔憂,60 名員工籤署請願書,要求高層將訂單利潤捐給慈善機構。

2013 年,Karp 說公司並不追求上市,因為上市對於「運營一家我們這樣的公司來說將會很麻煩。」然而持有公司股份的人越來越希望其儘快上市,好讓手中的股份變現,過去幾年有大批員工因此離開,數據顯示從 2013 年到 2016 年,Palantir 的離職率一年比一年高。這也被認為 Palantir 加快上市進程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成立於矽谷,但是我們似乎越來越少傳遞作為一家技術公司的價值觀和承諾 ...... 對於面向 C 端用戶的網際網路公司來說,我們的思想、偏好、行為和瀏覽習慣都是他們銷售的產品。很多科技公司試圖掩蓋這個簡單的事實。」現在 Karp 也認為 Palantir 為政府所做的工作比許多科技公司以廣告驅動的商業模式對社會更有價值。

但是隨著上市日程的加快,Palantir 需要「扭轉」過往的負面形象。

四年前,Peter Thiel 不惜與整個矽谷為敵,資助川普競選總統,進入他的核心團隊。但是 Business Insider 稱,就在 Palantir 提交秘密提交上市申請的前一周,Peter Thiel 告訴朋友他不會再支持川普在 2020 年競選。

當被問及 Palantir 過去是否以政府合同為藉口減少對外披露時,Karp 笑笑說,「你知道嗎,有時候你只是幸運地遇到對你有利的事情。」

這家不希望被看作典型矽谷科技公司的大數據「獨角獸」不久前將總部搬離了矽谷的中心地帶。

相關焦點

  • 這家找出賓拉登的大數據公司有何魔力?
    來源:華盛資訊有一家公司在上市短短2個月時間,創造了累計漲幅超360%的驚人表現,這家公司就是10月初登錄紐交所的Palantir。來源:華盛證券Palantir是一家大數據公司,其名稱譯音為「帕蘭蒂爾」,名稱起源於著名小說和電影《指環王》中洞悉萬物的水晶球。
  • 矽谷明星投資人+「大數據」驅動行業變革
    而位於矽谷的金州勇士隊是過去幾年NBA聯盟中最成功的球隊之一,雖然本賽季因各種原因墊底聯盟,但各種跡象表明這也許是短暫的,甚至有可能是一種技術退守的「障眼法」。為什麼未名企鵝挑這支球隊介紹給大家,因為金州勇士不只是一隻由矽谷和科技締造的偉大球隊,更是一隻不折不扣的「數據籃球隊」。隨著雲時代的來臨,大數據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大數據作為一項新興且潛在價值巨大的資產,正極大地影響並改變著宏觀經濟、農業、商業、醫療、社會安全等領域。
  • 矽谷最牛逼的50個天使投資人
    在1998年到2002年期間,所在投資公司:Founders Fund投資過的公司:Stripe, Quora, PandoDailyLinkedIn Page: Peter Thiel1995年聯合創立了Viaweb(用戶可通過這個應用建立自己的網店),應用在1998年被雅虎以4900萬美金收購, 在郵件垃圾過濾器開發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 彼得·蒂爾 矽谷「夢想導師」
    □本報記者 楊博在大洋彼岸的矽谷,彼得·蒂爾(Peter Thiel)的名字與諸多耳熟能詳的新興科技企業連接在一起:他是電子支付先驅PayPal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在將這家公司出售後轉型成為科技初創企業的天使投資人,成功投資並支持了Facebook、LinkedIn等新興翹楚的發展,堪稱矽谷初創企業的「夢想導師」。
  • 掛著大數據,學了7-eleven,便利蜂憑什麼
    鈴木敏文發現,這家店24小時營業,叫7-eleven。 7-eleven其實有一個還算漫長的歷史,它的前身叫南大陸製冰公司,誕生於1937年,主要製造冰塊。後來為了擴大經營規模,這家公司開始售賣洗衣粉、麵包、雞蛋、酸奶等日常用品。 十年之後,這家公司更名為7-eleven。含義是,倡導一種早睡早起的生活,七點起床,十一點睡覺。 70年代,鈴木敏文把這家店帶到了日本。
  • 矽谷投資人青睞NBA球隊背後:誰是NBA的Google?
    勇士官網Warriors.com 6月17日上午10點向季票持有者開始發售門票;中午12點,向季票輪候名單上的人售票;到了下午3點開始向內部人員售票;直到下午5點才開始向公眾售 票。  門票發售後,二手票網站開始運作。售票網站StubHub上的轉手票價賣到了一張4.95萬美金,創下16年以來非包廂門票的最貴紀錄。
  • 逃離矽谷,再造矽谷
    2018 年 3 月《紐約時報》曾發表一篇 Silicon Valley Is Over, Says Silicon Valley的文章,文章中寫道:不僅僅是投資人,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高管在考慮搬離矽谷。一些人無法承擔過高的生活成本,一些人受夠了外界對科技行業和左翼文化的批評,還有一些人正琢磨著,也許在其他地方,會有更好的創新氛圍。
  • 諾亞美國矽穀子公司CEO黃倩: 數據化是未來10到15年的大趨勢 我們...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祝恆炎)導語:諾亞美國矽谷辦公室成立於2016年,是諾亞集團國際化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矽谷辦公室子公司正式獲得美國加州保險經紀牌照。諾亞美國公司目前由黃倩女士擔綱CEO,目前帶領美國團隊在美國市場為諾亞財富和歌斐資產進行市場研究、基金及直投項目的篩選和盡調工作。
  • 天使投資人青睞大武漢
    李儒雄介紹,「長江天使匯」用企業化管理方式、網際網路的思維模式、採用眾籌等手段來運營,免費入會,立足草根人群,發展和培養一批基層天使投資人。截至目前,已聚集500多名天使投資人,成立了5000萬元的長江超級天使基金和5000萬元的長江眾籌天使基金,通過每月一次培訓、每周一場路演,對創業項目進行篩選、推薦。
  • 從創業失利到天使投資大咖,李竹是這樣升級的!
    1996年,清華的老師找到李竹,希望把這家多媒體管理公司併入清華同方,李竹他們同意了這個方案,1997年清華同方在國內上市。 李竹回憶說,當時學校併購並沒有給很多錢,他和創業小夥伴真正的財富積累,來自於清華同方上市前,他們自掏腰包買了很多職工股,股票漲幅為他們帶來豐厚回報。(嗯,第一桶金啊!!)
  • 專訪SpaceX投資人張璐:商業航天是高風險領域,公司不能靠資本活...
    實際上,在SpaceX這家偉大公司的背後,除了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這位靈魂人物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幕後的工程師、管理層、投資人的辛苦付出。眾人的共同努力是造就今天SpaceX成功的原因之一。
  • 從明星公司到瀕臨倒閉,這家創業公司犯了三個錯誤
    但就在公司處於上升期時,一則罷免聯合創始人的公告,暴露了Roadstar創始團隊的內部紛爭,也讓這家明星項目驟然停擺。1月21日,Roadstar.ai發布公告,列舉其聯合創始人兼CTO周光私藏代碼、數據造假、收受回扣等違紀行為,並宣布罷免聯合創始人兼CTO周光在公司的一切職務,終止所有勞動合同。
  • 高房價,高稅收,大公司紛紛逃離!加州營商環境倒數第二,矽谷會成為...
    1938年,兩名年輕的斯坦福畢業生帶著538美元,在舊金山灣區一間車庫裡,成立了日後的跨國科技巨頭惠普。這間車庫後來被公認為矽谷的誕生之地,成為加州的歷史標誌性建築。自那以後,年輕人帶著技術創新的夢想,在矽谷創立公司顛覆世界的故事,不斷上演。  作為公認的「世界科技之都」,多年以來,全球各地的城市都希望能複製矽谷的成功。
  • 賽伯樂投資朱敏:拖拉機專業的投資人,中國留學生矽谷創業第一人
    還在史丹福大學讀書的朱敏,已經開始在幫一個公司做ERP產品的技術顧問了,這期間,他見證了企業的生滅輪迴,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而他也看到了,不斷有小公司被大公司收購之後,大公司員工跳槽出來做出一些產品、技術然後也被大公司收購。 「要是我也做一個公司賣給它,豈不是很好?」38歲的朱敏有了更加大膽的想法,他開始了他的創業。
  • Uber如今面對的問題投資人格利都警告過,他說了什麼?
    1997 年加入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之後,他降級了網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當時非常受歡迎的 Navigator 瀏覽器就出自這家公司——因為他擔心該公司被過高估值。在他做出報告之後,公司的股票就下跌了 18%。一年後,網景被美國在線(AOL)收購。
  • 網際網路公司IPO大撤退:從「勝者為王」到「剩者為王」
    高盛、摩根大通等國際投行計劃今年擴大它們在中國的辦公室,同時大肆招人,有人評價「2020年可能是進投行最容易的一年。」公司用股票、夢想點燃員工的鬥志。在一家獨角獸公司的全員大會上,明星創始人慷慨激昂地說道,願意為公司奮鬥的員工,將允諾給予大把的期權。在很多公司高管的計劃裡,手中股票解禁之後,這筆錢就是他們踏上創業道路的第一桶金。
  • 中超聯賽職業聯盟的成立再一次受到阻力!投資人的春天還會來嗎?
    富力的老總張力最近在接受南都體育的採訪中就表示:我們本意是成立一個職業聯盟,把商務運作的的部分儘可能的交由投資者們自行決定,畢竟我們現在的投資和收入的比例差距過大,讓投資者賺不到錢,那麼投資者們的熱情就會被削減。當投資者的投資得不到預期的回報時,那是誰還會幹賠本賺吆喝的事情呢?而職業聯盟的成立之所以到了現在停滯不前的地步,所有的籌備組工作人員都已經被撤回。
  • 維健樂計劃上市,這家公司憑什麼能上市?
    那麼,這家公司憑什麼能上市? 維健樂坐落於中國上海,立足江浙滬地區不斷發展。應國家政策的號召與扶持下,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生物科技+實體專賣店的總部管理體系。維健樂研發團隊成立於2006年,自創立十餘年來,在生物科技、信息技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與成績。自2012年起,維健樂開始投入打造雲南古樹普洱茶、呼倫貝爾秋木耳基地、貴州維健樂系列白酒基地。
  • 一滴血引發的矽谷大騙局
    投資人名單同樣炫目,一向以投資眼光毒辣著稱的傳媒大亨默多克,給了希拉洛斯一張1.25億美元的支票。 讀到這些文章,和大部分讀者一樣,除了感慨「少年出英雄,矽谷多神話」之外,我並未起疑,當然實際也並未多想,因為其領域與我的專業相去甚遠。
  • 矽谷「獨角獸」已死,現在是「駱駝」公司站起來的時候了
    在新冠疫情和一波失敗的 IPO 之後,許多創業公司的領導者都在質疑矽谷思維中的 " 不計成本的增長方法論 "。在一個消費支出放緩、博傻理論失靈的世界裡,我們確實發現自己身處一片沙漠,毫無辦法。矽谷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從燒錢有理的策略說起幾十年來,矽谷的增長模式一直被定義為,通過快速獲取用戶來推動產品創新和提高市場佔有率。